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0301发布日期:2020-01-17 18:3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六甲基二硅氮烷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约2t/h的氨氮废水,主要含有86.4%水及13.6%氯化铵,即氨氮废水中含有氨氮约36000ppm。若直接将此氨氮废水排放至厂里的污水处理系统,会毒害微生物,极大程度的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及费用,同时,还会给污水排放带来氨氮含量超标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氨氮废水进行脱氨氮的处理。

常用的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及吹脱法等。其中,生化法及离子交换法要求氨氮废水中氨氮含量低于400ppm,而化学沉淀法则需要加入大量的化学药剂,可能会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吹脱法分为空气吹脱法和蒸汽汽提法。蒸汽汽提法处理含氨氮废水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就现有的蒸汽汽提工艺来看,热能均来自于蒸汽,使得蒸汽消耗量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得到一种高效率、节能降耗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静态混合器、经济器、汽提塔、塔顶冷凝器、氨水储罐及再沸器;

所述静态混合器包括废水进料管和碱液进料管;

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出料口与所述经济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汽提塔侧壁的上部的上入口连接;

所述汽提塔的上端包括上出口,所述上出口通过塔顶冷凝器连接于氨水储罐;

所述汽提塔的侧壁的下部包括下入口,并且所述汽提塔的下端包括两个下出口,所述汽提塔的一个下出口通过再沸器连接于所述下入口,所述汽提塔的另一个下出口连接于所述经济器的热媒入口。

可选的,所述废水进料管和碱液进料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

可选的,所述汽提塔与再沸器的连接管路,以及汽提塔与经济器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输送泵。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通过经理器的设置,有效地利用了处理后的废水的热量,实现了节能减排,并且,在氨氮废水和碱液混合之后进行加热,提高了氨水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废水进料管和碱液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静态混合器;2-经济器;3-汽提塔;4-塔顶冷凝器;5-氨水储罐;6-再沸器;7-流量计;8-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静态混合器1、经济器2、汽提塔3、塔顶冷凝器4、氨水储罐5及再沸器6。

所述静态混合器1包括废水进料管和碱液进料管,所述废水进料管向所述静态混合器1输送氨氮废水,所述碱液进料管向静态混合器1输入碱液,并且碱液和氨氮废水在所述静态混合器1中进行混合;本实施例中,所述碱液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并且所述废水进料管和碱液进料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调节阀。

所述静态混合器的出料口与所述经济器的冷媒入口连接,所述经济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汽提塔侧壁的上部的上入口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经济器内部包括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的一端即为所述冷媒入口,所述换热管路的另一端即为所述冷媒出口。

所述汽提塔的上端包括上出口,所述上出口通过塔顶冷凝器连接于氨水储罐5,从而通过塔顶冷凝器将氨气和水蒸气冷凝为氨水,并储存在所述氨水储罐内。

所述汽提塔的侧壁的下部包括下入口,并且所述汽提塔的下端包括两个下出口,所述汽提塔的一个下出口通过再沸器6连接于所述下入口,所述汽提塔的另一个下出口连接于所述经济器的热媒入口。

其中,所述汽提塔与再沸器的连接管路,以及汽提塔与经济器的连接管路上均设置有输送泵。

当本实用新型的氨氮废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氨氮废水从氨氮废水缓冲罐经泵输送至静态混合器1入口,同时,30%的naoh溶液通过碱液进料管道送至静态混合器1的另一入口,氨氮废水及碱液的进料流量由流量比例控制器控制(如图2所示),进而调整氨氮废水在静态混合器中的ph值。氨氮废水与naoh溶液的混合液经经济器2的预热后由汽提塔3的上部入口进入汽提塔3内,同时,在再沸器6通入蒸汽不断的加热下,氨氮废水中的氨及水被蒸发出来,上升的氨气与水蒸气与氨氮废水在汽提塔3内逆流接触建立气液平衡,经过多次的气液相平衡后,氨气及水蒸气的浓度达到目标值时由汽提塔3的塔顶排出然后进入塔顶冷凝器4,经冷凝后得到约20%氨水进入氨水储罐5,再送至其他装置回收利用。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