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4054发布日期:2020-02-07 22:2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厂污泥回流是由二次沉淀(或沉淀区)分离出来,回流到曝气池的是活性污泥,有时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前在再生池进行再曝气,以恢复活性污泥的吸附能力,对曝气池和二沉池分建的情况,回流污泥必须用泵提升,这种一般的工艺大多数污水处理设备具有体量大、占地面积和影响区域大的特点,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泥破解、降解效率不高,产生臭气、能量消耗大、动力费用高、设备腐蚀以及出水水质下降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自回流的污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桶内通过顶帽分为上下两部分,顶帽下方的部分由横向穿设的曝气管分为上方的好氧区和下方的缺氧区,污水从水处理桶下方流入依次漫过缺氧区、好氧区和顶帽,进行生化反应和上清液的溢流,由于重力关系,污泥通过回流管回流至缺氧区,增加水处理桶内的污泥量从而保持好氧区悬浮固体浓度,上清液从上方的溢流堰漫出,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的是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水处理桶、顶帽、进水管和曝气管,所述水处理桶顶端敞口,水处理桶内壁的上沿沿圆周方向设有溢流堰,水处理桶对应溢流堰的桶壁连接有排水管,所述顶帽为中空的圆锥体形,顶帽的圆锥顶端设有开口且开口处连接有溢流管,顶帽通过其底端外沿固接在水处理桶的内壁上,顶帽的底端外沿穿设有连通顶帽上下方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顶端管口与顶帽的底端外沿平齐,底端管口与水处理桶的内桶底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曝气管与水处理桶外部的曝气装置连接,曝气管水平穿设在水处理桶内,曝气管位于水处理桶内的管壁上均匀安装有多个曝气头,曝气管将水处理桶分为上方的好氧区和下方的缺氧区,进水管水平穿设在水处理桶底部,进水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口;所述水处理桶内还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多个挂绳且挂绳上均设有多个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溢流管竖直设置,竖直管的顶端高于溢流堰的上沿且不高于水处理桶的上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包括上层架和下层架,上层架和下层架均固定在水处理桶的内壁上,挂绳竖直设置且两端分别与上层架和下层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曝气管包括主管道和分管道,曝气装置与主管道连通,多个分管道并排设置且均与主管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分管道和主管道上均朝向水处理桶上口方向安装多个曝气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处理桶顶部设有环形的盖板,盖板的中心固接有两端敞口的引流筒,引流筒位于溢流管的外部且底端与顶帽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回流管至少有两个,回流管固定在水处理桶内壁上且底端管口不高于进水管。

有益效果

中空圆锥体形的顶帽顶端开口并竖直穿设有溢流管,底端外沿固定穿设有至少两个回流管,顶帽通过底端外沿固定在水处理桶内,水处理桶上下方通过回流管和溢流管连通,顶帽下方的水处理桶分布有生物填料,曝气管穿设在水处理桶中,曝气装置通过曝气管向该区输送空气,顶帽下部位于曝气管的上方区域为生物反应的好氧区,曝气管下方为生物反应的缺氧区,进水管从水处理桶底部向内输送污水,污水依次漫过缺氧区、好氧区和顶帽,分别进行初步降解和生化反应,并在顶帽顶部进行上清液的溢流和污泥的回流,实现污水的有效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俯视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的仰视结构内部示意图;

图中标记:1、溢流堰,2、水处理桶,3、顶帽,4、回流管,5、曝气管,6、曝气装置,7、溢流管,8、进水管,9、填料,10、曝气头,11、排水管,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污泥自回流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圆柱形的水处理桶2,水处理桶2顶端敞口并设有圆环形的盖板,盖板的中心开口处固接有两端敞口的中空圆柱形引流筒,引流筒为水处理桶2内壁的顶端上沿设有溢流堰1,溢流堰1沿水处理桶2内壁一周设置,对应溢流堰1内底部处连接有排水管11,水处理桶2内靠上部分固设有顶帽3,所述顶帽3为中空的圆锥体形,顶帽3上端开口并在开口处安装有溢流管7,溢流管7竖直设置,溢流管7位于引流筒内,溢流管7的顶端高于溢流堰1的上沿且不高于引流筒的上沿,所述引流筒的下沿与顶帽3之间具有间隙;顶帽3的底端外沿穿设有至少两个回流管4,回流管4顶端管口与顶帽2的底端外沿平齐且管壁固定在水处理桶2的内壁上,多个回流管4等间隔设置,水处理桶2内顶帽3的上方和下方通过回流管4和溢流管7连通,回流管4的下方与水处理桶2桶底之间具有间隙;

顶帽3下方设有支架12,所述支架12包括上层架和下层架,上层架和下层架均固定安装在水处理桶2内壁,上层架靠近顶帽3下部,下层架靠近水处理桶2的桶底,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连接有多个挂绳,挂绳竖直且挂绳上均匀设有填料,水处理桶2内穿设有曝气管5,曝气管5位于上层架和下层架之间且与水处理桶2外的曝气装置6连接,曝气管5包括主管道和分管道,多个分管道平行设置且均与主管道连通,曝气装置6与主管道连接,主管道和分管道上安装有多个朝向水处理桶2上方的曝气头10,曝气管5将顶帽3下方的水处理桶2分为上部的好氧区和下部的缺氧区;

经过过滤去除大块硬质颗粒杂物的污水在输水装置作用下从进水管8输入水处理桶2,进水管8水平穿设水处理桶2的底部,进水管8的管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出水口,用以保证稳定均匀的进水,污水经过曝气管5下方的缺氧区时,污水中难降解的较大型有机物在填料作用下初步降解为简单的有机物,污水继续上升并经过曝气管5到达好氧区,曝气管5向水处理桶2内输入空气以满足好氧区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好氧区的微生物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化反应,从而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同时填料上附着的化学材料(物生物)与污水中的杂物进行氨化反应、硝化反应等,降低污水中的氨氮含量,所述填料9可为立体式弹性填料、组合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或者弹性填料等,缺氧区的填料9上附有大量厌氧微生物和反硝化菌等,好氧区的填料9上附有好氧微生物;在进水管8和曝气管5带动下,经过生化反应的污水不断上升从顶帽3的溢流管7顶部流到顶帽3的外部,未充分反应的污泥部分由于重力作用会顺着回流管4流道水处理桶2底部,重新进入缺氧区进行处理,相对比重较轻的上清液则通过溢流堰1沿排水管11流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