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4874发布日期:2020-03-13 06:0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巨大。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资源开采的积累效应,许多矿业城市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的情况,并伴随产生大量地质条件复杂,水土破坏严重的采煤沉陷区。采煤塌陷是指由于井下开采煤炭,引起煤炭上覆岩层和地标的下沉,当煤层开采扩大到一定时,在地表就会形成一个比采空区大得多的近似椭圆形的塌陷盆地,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出现凹凸不平,造成水土流失,季节性或常年积水,最终形成大面积的沉陷区。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很多关于治理河流、湖泊的水体的富营养化的报道,例如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清除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包括通过植物修复技术进行水系调控、水质强化净化、水体生态修复等。但是非稳沉的采煤沉陷区处于不断下沉之中,积水区域随着采煤活动的进行而不断扩大,是一个特殊的处于不断的下沉之中的水体环境,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生态工程方法对沉陷区水体环境进行治理。如何提供一种方法,可对治理上述处于不断下沉之中的采煤沉陷区水体的污染,避免整个矿区的地下水环境遭受破坏,缓和整个矿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理煤矿沉陷区环境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法及水污染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陷区,所述的沉陷区设有引水渠、沉淀池、配水渠、湿地营建系统、清水池和出水口,所述的引水渠用于将沉陷区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引水进入沉淀池,所述的水流经配水渠流入湿地营建系统后再进入清水池,所述的清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内,所述的引水渠、沉淀池、配水渠、湿地营建系统、清水池和出水口均通过水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沉陷区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引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沙沉淀,水流经配水渠流入湿地营建系统处理后后再进入清水池,清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内。

在上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湿地营建系统包括污染水体、缓冲池、氧化塘、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终沉池,所述的污染水体通过水渠流入缓冲池内,所述的缓冲池内进行悬浮固体沉淀,所述的缓冲池内的水通过水渠流入氧化塘内,所述的氧化塘内设有漂浮性植物,所述的氧化塘处理后的水分别流入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所述的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内进行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和土壤吸附,所述的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内设有湿地植物,经处理后的水最后流入终沉池内,所述的终沉池内进行微生物分解、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动物捕食。

在上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沉淀池还包括大棚净化系统,所述的大棚净化系统包括强化生物膜系统、有毒物质脱除系统、营养盐集约式系统、自净水生态系统、生态滤池系统、出水口、大棚植物繁育系统,所述的大棚植物繁育系统为强化生物膜系统、有毒物质脱除系统、营养盐集约式系统、自净水生态系统提供各种植物进行生物净化,所述的生态滤池系统内的植物返回大棚植物繁育系统进行再繁育。

在上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中,湿地营建系统还包括生态修复系统,所述的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驳岸修复系统、植被修复系统、生物多样性修复系统,所述的驳岸修复系统分为自然驳岸、松木桩驳岸、硬质驳岸、石滩驳岸,所述的植被修复系统为在原有林地的基础上,植入楔形绿地,逐渐由人工林过渡到自然林,形成丰富的群落空间,所述的生物多样性修复系统通过基底恢复、植物群落修复,栖息地恢复,逐步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境,构建完善的生态群落结构,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上述的一种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中,所述的植被修复系统的植物种类以植物习性划分,在驳岸浅水区域以水生植物为主,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在驳岸中层水深区域以湿生禾本类植物为主,芦苇、芦竹等,季节性种植花卉,在驳岸深水区以耐水湿的乔木,池杉、落羽杉、河柳、枫杨、乌桕多年生草花等。

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修复采煤沉陷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沉陷区场地的综合治理,对沉陷区的再利用,为沉陷区所在地的城市发展带来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并成为国内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新样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污染控制系统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湿地营建系统流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大棚净化系统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采煤沉陷区治理方法包括:

如图1-3所示,本采煤沉陷区水污染控制系统包括沉淀区,沉陷区设有引水渠、沉淀池、配水渠、湿地营建系统、清水池和出水口,引水渠将沉陷区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引水进入沉淀池,水流经配水渠流入湿地营建系统处理后再进入清水池,清水池内的水通过出水口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内,引水渠、沉淀池、配水渠、湿地营建系统、清水池和出水口均通过水道连通。

进一步细说,为了能有效加强水体净化,修复水质,湿地营建系统包括污染水体、缓冲池、氧化塘、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终沉池,污染水体通过水渠流入缓冲池内,缓冲池内进行悬浮固体沉淀,缓冲池内的水通过水渠流入氧化塘内,氧化塘内设有漂浮性植物,氧化塘的处理后的水分别流入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内进行过滤、沉淀、微生物分解和土壤吸附,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内设有湿地植物,经处理后的水最后流入终沉池内,终沉池内进行微生物分解、土壤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动物捕食。

进一步细说,为了解决湿地的季节性问题,进一步保障水质,沉淀池内还包括大棚净化系统,大棚净化系统包括强化生物膜系统、有毒物质脱除系统、营养盐集约式系统、自净水生态系统、生态滤池系统、出水口、大棚植物繁育系统,大棚植物繁育系统为强化生物膜系统、有毒物质脱除系统、营养盐集约式系统、自净水生态系统提供各种植物进行生物净化,生态滤池系统内的植物返回大棚植物繁育系统进行再繁育。原尾水经过强化生物膜系统脱氮除磷后将污泥排出,再通过有毒物质脱除系统处理将有毒物质脱除,营养盐集约式系统利用植物吸收水体的营养盐含量,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自净水生态系统为“食藻虫-水下森林-微生物”的共生体系,可以增强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变水体氮、磷营养盐循环模式,提高沉陷区的水生态系统对各类污染物质的自净能力,出水口的水通往湿地营建系统。

进一步细说,湿地营建系统还包括生态修复系统,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驳岸修复系统、植被修复系统、生物多样性修复系统,驳岸修复系统分为自然驳岸、松木桩驳岸、硬质驳岸、石滩驳岸,植被修复系统为在原有林地的基础上,植入楔形绿地,逐渐由人工林过渡到自然林,形成丰富的群落空间,生物多样性修复系统通过基底恢复、植物群落修复,栖息地恢复,逐步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境,构建完善的生态群落结构,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驳岸恢复系统,可增强水生动植物与驳岸的联系,从而构建完善的生态群落结构,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境,松木桩驳岸用于水上科普区水生植物分解用松木桩驳岸,建筑、广场、桥梁连接处等为硬质干砌块石驳岸、少量卵石驳岸。成本低且环境美观。

进一步细说,植被修复系统的植物种类以植物习性划分,在驳岸浅水区域以水生植物为主,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在驳岸中层水深区域以湿生禾本类植物为主,芦苇、芦竹等,季节性种植花卉,在驳岸深水区以耐水湿的乔木,池杉、落羽杉、河柳、枫杨、乌桕多年生草花等。结合植物营建,修复水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形成“会呼吸”的绿色网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