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式污泥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1399发布日期:2020-03-27 12:4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体式污泥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箱体式污泥烘干机。



背景技术:

污泥烘干机主要是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但是现有的烘干设备采用污泥烘干线的模式,往往设备体积过大,设备价格昂贵,无法有针对性的应付小批量污泥处理,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箱体式污泥烘干机,能够有针对的应用于小批量的污泥处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箱体式污泥烘干机,包括箱体、热泵除湿机构以及用于盛装污泥的烘干架,所述箱体包括设于一侧用于安装热泵除湿机构的设备安装区以及设于另一侧的烘干区,所述烘干区与设备安装区通过板体隔开,烘干架可移动式的设于烘干区中,所述箱体的侧面设有用于烘干架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密封门;所述烘干架包括矩形且上部开口的框体、设在框体内的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以及设在框体底部的底托,各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并将框体分隔成若干污泥存放区,所述框体的底部和第一隔板设有通风孔,所述底托包括设在所述框体底部前后两边缘的两第一支撑梁、设在所述框体底部左右两边缘的两第二支撑梁、设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内侧的两第三支撑梁以及设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内侧的第四支撑梁,所述第四支撑梁平行与第一支撑梁,两所述第三支撑梁平行于第二支撑梁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四支撑梁的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对的叉车孔;所述烘干区的底部设有支撑所述烘干架的托台,所述托台中间设有上部贯通的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设有进风口,所述烘干区的上部设有出风口,所述托台的上表面设有密封软垫,所述底托设置在密封软垫上,所述底托的底部在烘干架以及其内污泥的重力作用下嵌入所述密封软垫内。

进一步的,位于框体前侧的第一支撑梁上的叉车孔为第一叉车孔,位于框体后侧的第一支撑梁上的叉车孔为第二叉车孔,叉车依次穿过第一叉车孔以及第二叉车孔并将烘干架叉起,所述第一叉车孔的内侧以及第二叉车孔的外侧皆设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顶部铰接在第一叉车孔或第二叉车孔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的侧面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内固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以及与第二隔板平行的框体的两个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设置的安装槽,所述第一隔板的一端设在内壁上的安装槽中,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端设在第二隔板与该内壁相对的一侧的安装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软垫通过若干铆钉固定在托台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软垫为橡胶垫。

进一步的,所述热泵除湿机构包括制冷剂模块和循环风模块,所述制冷剂模块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压缩机以及热交换器,所述压缩机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热交换器与膨胀阀的入口连接,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热交换器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循环风模块包括风机、风管以及回热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烘干区的送风口连接,所述烘干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回热器的热侧、蒸发器、回热器的冷侧、冷凝器以及风机的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位于烘干区一侧设有防撞软板,所述板体位于设备安装区一侧设有隔热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烘干架设置在体式污泥烘干机的外面,向烘干架中导入待烘干的污泥,然后通过叉车将烘干架运入到烘干区中,此时热泵除湿机构将干燥热风从烘干区中托台的通风槽中吹出,然后经由框体底部的通风孔进入到各个污泥存放区中,对污泥进行烘干,作用在污泥后的潮湿气体通过烘干区上部的出风口再回到热泵除湿机构中,热泵除湿机构对潮湿气体进行降温除湿以及加热后,在风机作用下经烘干区的出风口排出。托台上表面与烘干架的底托接触处设置密封软垫,在烘干架以及其内污泥的重力作用下,烘干架底托的底部嵌入所述密封软垫,能够避免从通风槽中的吹出的热风从烘干架与托台的间隙出流出,显著增加了热风的利用率,增加了除湿的效果。干化完成后的污泥可以经由叉车运出,工作效率高,作业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烘干区内不带有烘干架的示意图。

图3为烘干架的示意图一。

图4为烘干架的示意图二。

图5为烘干架的俯视图。

图6为烘干区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热泵除湿机构的管路图。

图8为烘干架为挡风板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一种箱体式污泥烘干机,包括箱体1、热泵除湿机构以及用于盛装污泥的烘干架2,箱体1包括设于一侧用于安装热泵除湿机构的设备安装区3以及设于另一侧的烘干区4,烘干区4与设备安装区3通过板体5隔开,烘干架2可移动式的设于烘干区4中,箱体1的侧面设有用于烘干架2通过的开口,开口处设有密封门6;

如图3-5所示,烘干架2包括矩形且上部开口的框体7、设在框体7内的若干竖直设置的第一隔板8以及设在框体7底部的底托9,各第一隔板8间隔设置并将框体7分隔成若干污泥存放区,框体7的底部和第一隔板8设有通风孔34,底托9包括设在框体7底部前后两边缘的两第一支撑梁10、设在框体7底部左右两边缘的两第二支撑梁11、设在第一支撑梁10和第二支撑梁11内侧的两第三支撑梁12以及设在第一支撑梁10和第二支撑梁11内侧的第四支撑梁13,第四支撑梁13平行于第一支撑梁10,两第三支撑梁12平行于第二支撑梁11且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梁10和第四支撑梁13的侧面设有两间隔设置对的叉车孔;

如图2、6所示,烘干区4的底部设有支撑烘干架2的托台14,托台14中间设有上部贯通的通风槽15,通风槽15内设有进风口16,烘干区4的上部设有出风口17,托台14的上表面设有密封软垫18,底托9设置在密封软垫18上,底托9的底部在烘干架2以及其内污泥的重力作用下嵌入密封软垫18内。

如图2、7所示,热泵除湿机构包括制冷剂模块和循环风模块,制冷剂模块包括蒸发器19、冷凝器20、膨胀阀21、压缩机22以及热交换器23,压缩机22出口与冷凝器20的入口连接,冷凝器20的出口通过热交换器23与膨胀阀21的入口连接,膨胀阀21的出口与蒸发器19的入口连接,蒸发器19的出口通过热交换器23与压缩机22连接;循环风模块包括风机24、风管25以及回热器26,风机24的出风口17与烘干区4的送风口连接,烘干区4的出风口17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回热器26的热侧、蒸发器19、回热器26的冷侧、冷凝器20以及风机24的入口,设备安装区中的热泵除湿机构各部件在图2中未示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将烘干架2设置在体式污泥烘干机的外面,向烘干架2中导入待烘干的污泥,然后通过叉车将烘干架2运入到烘干区4中,此时热泵除湿机构将干燥热风从烘干区4中托台14的通风槽15中吹出,然后经由框体7底部的通风孔34进入到各个污泥存放区中,对污泥进行烘干,作用在污泥后的潮湿气体通过烘干区4上部的出风口17再回到热泵除湿机构中,热泵除湿机构对潮湿气体进行降温除湿以及加热后,在风机24作用下经烘干区4的出风口17排出。托台14上表面与烘干架2的底托9接触处设置密封软垫18,在烘干架2以及其内污泥的重力作用下,烘干架2底托9的底部嵌入密封软垫18,能够避免从通风槽15中的吹出的热风从烘干架2与托台14的间隙出流出,显著增加了热风的利用率,增加了除湿的效果。干化完成后的污泥可以经由叉车运出,工作效率高,作业方便。另外,设置第三支撑梁12和第四支撑梁13,能有效提升底托9的强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3、4、8所示,位于框体7前侧的第一支撑梁10上的叉车孔为第一叉车孔27,位于框体7后侧的第一支撑梁10上的叉车孔为第二叉车孔28,叉杆依次穿过第一叉车孔27以及第二叉车孔28并将烘干架2叉起,第一叉车孔27的内侧以及第二叉车孔28的外侧皆设有挡风板29,挡风板29的顶部铰接在第一叉车孔27或第二叉车孔28的上方。在烘干过程中,挡风板29挡住第一叉车孔27和第二叉车孔28,避免底托9内侧的热风从叉车孔中吹出,避免因吹向污泥的热风减少而降低除湿效果,准备搬运时,叉车的叉杆依次伸入第一叉车孔27和第二叉车孔28,推开位于第一叉车孔27和第二叉车孔28的挡风板29,不会阻碍叉车对烘干架2的搬运。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框体7的侧面设有相互垂直的第一加强梁30和第二加强梁31,第一加强梁30竖直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框体7的强度。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框体7内固设有第二隔板32,第二隔板32的两侧以及与第二隔板32平行的框体7的两个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向下设置的安装槽33,第一隔板8的一端设在内壁上的安装槽33中,第一隔板8的另一端设在第二隔板32与该内壁相对的一侧的安装槽33中。第二隔板32可以根据需求不设有通风孔34,因此在第二隔板32分割的两个区域内,可以存放需要分开进行干化的污泥。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密封软垫18通过若干铆钉固定在托台14的上表面,密封软垫18为橡胶垫。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如图6所示,板体5位于烘干区4一侧设有防撞软板35,板体5位于设备安装区3一侧设有隔热层36。设置防撞软板35,避免在搬运烘干架2过程中,叉杆过于深入,对板体5造成破坏,设置隔热层,避免烘干区4中的热量传递到设备安装区3中而降低对污泥的烘干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