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593发布日期:2020-05-29 11:5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建设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件”。海绵城市可以下雨水充足时收集雨水、蓄水,在需要用水时,将收集的雨水家里利用。生态屋顶是海绵城市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屋顶收集雨水更加方便,不占用额外的空间。

目前生态屋顶的建设耗材比较多,安装比较困难,并且植被的浇灌需要人工控制或者电力支持,比较浪费人力物力,不利于广泛应用。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和过滤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一侧墙壁固定设置有过滤主体,所述过滤主体的内部倾斜设置有吸水层,其中吸水层包括栅格板、棉片、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所述吸水层顶部贴合设置有土壤层,所述棉片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多跟棉线,且棉线贯穿栅格板而延伸至土壤层内,且棉片一端贯穿过滤主体的内壁和蓄水池的墙体,且延伸至蓄水池的内部,所述栅格板与过滤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棉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球,且铅球位于蓄水池内部,所述棉片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一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板底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与过滤主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吸水层底部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底部设置有滤水通道,所述滤水通道固定连接于过滤主体,且滤水通道的一端贯穿过滤主体的内壁和蓄水池的墙体与蓄水池的内部连通。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蓄水池的上端设置有水池盖,且水池盖与蓄水池转动连接,所述蓄水池的一侧下端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贯穿蓄水池墙体,延伸至蓄水池的内部。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第一环形板上端四角处均设置有倒钩,其中倒钩在第一环形板上端呈两侧对称分布,所述第一环形板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一一对应的滑轮,所述第一环形板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板,且连接板固定连接于第一环形板内壁。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第二环形板两侧均设置滑槽,其中滑槽与滑轮匹配,所述第二环形板内壁两侧均开设多个通水孔,且通水孔与滑槽连通。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层包括过滤网、岩石层、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其中岩石层位于最上层;石英砂层位于最下层;活性炭层位于岩石层和石英砂层之间,所述岩石层、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的底部均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网固定连接于过滤主体的内壁。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主体远离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挡板,所述支撑挡板的上端设置有开关口,所述开关口包括挡板、把手和限位橡胶片,其中挡板设置在开关口上端,并与支撑挡板铰接,把手与挡板固定连接,且限位橡胶片设置在开关口下端,并与支撑挡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过滤主体的底端的设置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一端与过滤主体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中,所述栅格板内部以网格状设置,且栅格板内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网。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体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棉片和土壤层内部棉线的设置,棉片延伸至蓄水池中,并且与蓄水池中的水接触,从而棉片可以从蓄水池中吸收水分,土壤层与棉片紧密贴合,且土壤层中的棉线也与棉片紧密贴合,从而土壤层可以从棉片中吸收水分,保持土壤的水分充足,从而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滤水主体的设置,土壤层收集雨水,并对雨水初步过滤,再经过棉片进行第二次过滤,最后进入过滤层进行最后的过滤,通过滤水通道,进入蓄水池中储存,从而实现雨水的收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栅格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环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土壤层;2、栅格板;3、棉片;4、第一环形板;5、第二环形板;6、岩石层;7、活性炭层;8、石英砂层;9、过滤网;10、滤水通道;11、开关口;12、过滤主体;13、水池盖;14、蓄水池;15、出水口;16、铅球;17、支撑板;18、支撑挡板;19、棉线;20、过滤层;21、吸水层;201、支撑网;401、倒钩;402、连接板;403、滑轮;501、通水孔;502、滑槽;1101、橡胶限位片;1102、挡板;110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透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14和过滤主体12,所述蓄水池14的一侧墙壁固定设置有过滤主体12,所述过滤主体12的内部倾斜设置有吸水层21,吸水层21的倾斜设置是为了防止雨水从棉片3与过滤主体12和蓄水池14的内壁的间隙中流入蓄水池中,其中吸水层21包括栅格板2、棉片3、第一环形板4和第二环形板5,所述吸水层21顶部贴合设置有土壤层1,土壤层1收集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所述棉片3表面固定有棉线19,且棉线19贯穿栅格板2延伸至土壤层1的内部,以利于棉片3的水分更容易被土壤层1吸收,保持土壤层1的水分充足,棉片一般采用聚酯吸水棉,聚酯吸水棉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和保水能力,经过土壤层1过滤的雨水,渗透进棉片3,进行第二次过滤,栅格板2与过滤主体1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棉片3一端贯穿过滤主体12的内壁和蓄水池14的墙体,且延伸至蓄水池14的内部,以利于棉片3吸收蓄水池14中的水,所述棉片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铅球16,且铅球16位于蓄水池14内部,铅球16由于重力下沉,将棉片3向下拉伸,以利于棉片3更充分的吸水,所述第一环形板4贴合设置于棉片2底部,所述第一环形板4底部设置有第二环形板5,进过吸水层21过滤后的雨水穿过第一环形板4和第二环形板5之后流入过滤层20进行最后的过滤,过滤层包括过滤网9、岩石层6、活性炭层7和石英砂层8,其中岩石层6位于最上层;石英砂8层位于最下层;活性炭层7位于岩石层6和石英砂层8之间,所述岩石层6、活性炭层7和石英砂层8的底部均设置有过滤网9,且过滤网9固定连接于过滤主体12的内壁,过滤网9孔径一般不能大于0.2cm,对岩石层6、活性炭层7和石英砂层8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砂石进入滤水通道10,滤水通道10倾斜设置,倾斜角大概为3-10度,以利于给予过滤后的水以动能,流入蓄水池14中。

如图2所示,过滤主体12远离蓄水池14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挡板18,所述支撑挡板18的上端设置有开关口11,所述开关口11包括挡板1102、把手1103和限位橡胶片1101,其中挡板1102设置在开关口11上端,并与支撑挡板18铰接,限位橡胶片1101设置在开关口11下端,限位橡胶片1101设置在开关口11下端,挡板1102和限位橡胶片1101的设置,有利于对第一环形板4的限位,防止第一环形板4滑出,把手1103与挡板1102固定连接,以利于更方便的打开开关口11。

如图3所示,栅格板2内部以网格状设置,且栅格板2内部固定设置有支撑网201,支撑网201的孔径一般不能大于0.2cm,起到支撑土壤层1的作用,并且方便棉线19穿过,与棉片3贴合。

如图4和5所示,第一环形板4为框架结构,且内部设置有多个连接板402,且连接板402两端固定连接于第一环形板4内壁,连接板402有利于将棉片3撑起,与土壤层1和棉线19紧密贴合,第一环形板4上端四角处均设置有倒钩401,其中倒钩401在第一环形板9上端呈两侧对称分布,倒钩401的设置,防止在使用期间,棉片3吸水,加上铅球16的重量,棉片3位于蓄水池14的部分过重,而将棉片3全部拖入蓄水池14中,并且有利于在更换棉片3过程中防止棉片3卷曲,所述第一环形板4下端两侧均设置有一一对应的滑轮403,以利于减小第一环形板4与第二环形板5的摩擦力,使第一环形板4更容易抽出,第二环形板5两侧均设置滑槽502,其中滑槽502与滑轮403匹配,所述第二环形板5内壁两侧均开设多个通水孔501,且通水孔501与滑槽502连通,以利于流入滑槽502内的水,通过通水孔501继续向下流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雨水天气时,土壤层收集和吸收雨水,并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初步过滤后的雨水渗入吸水层,吸水层顶端设置有栅格板,对土壤层有支撑作用,雨水经过栅格板,向下流入棉片中,当棉片水分饱和之后,雨水经过棉片的第二次过滤,经棉片过滤后的雨水,继续向下流动,经过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的框架结构,和第二环形板的通水孔设置,都可以让雨水顺利通过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从而被棉片过滤后的雨水进入过滤层进行最后的过滤,过滤层设置有岩石层、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可以对雨水做充分的过滤,最终过滤后的雨水,进入滤水通道,滤水通道的倾斜设置,让最终过滤后的雨水获得动能,流入蓄水池中进行储存;在没有雨水的天气时,由于棉片与蓄水池中的水接触,吸收蓄水池中的水分,由于棉片表面固定设置有棉线,棉线吸收棉片水分,从而棉片和棉线同时给土壤层吸收水分,保持土壤层的水分充足,以便土壤层中的植被生长,同时出水口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可直接利用的水。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