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5786发布日期:2020-06-23 22: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来混合材料或者清洗设备,这样会产生大量的混合着泥沙的污水,因此工地都利用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

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桶以及处理池,污水池与污水桶通过一连接管进行连通,由于建筑施工地的污水中容易混有铁钉、钢材以及各种不同体积的沙石,由此在处理池内,一般需要焊接有过滤板。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该过滤板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堵塞或损坏污水处理装置。

在过滤板过滤的过程中,大量的铁钉、钢材等大体积的固体杂质容易导致过滤板的损坏,然而,由于过滤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污水处理装置内,不便于施工人员将被损坏的过滤板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便于工作人员更换过滤板的优点,同时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满足环保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桶以及处理池,所述污水桶与所述处理池通过一连接管连通,所述处理池内设有两个过滤板,两个所述过滤板将处理池分成第一处理室、第二处理室以及出水室,所述处理池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供所述过滤板相对的两侧壁滑移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上端为供所述过滤板插入的插入端,所述导向槽的下端为供所述过滤板抵触的抵接端;

所述处理池设有用于将所述过滤板安装于所述处理池内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处理池的抵接块以及调节机构,所述导向槽靠近插入端的槽壁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抵接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槽,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抵接块移出或移进所述滑移槽;当所述过滤板抵触于所述导向槽的抵接端时,所述抵接块可抵触于所述过滤板的顶部,以限制所述过滤板脱离导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安装过滤板时,先使用调节机构调节抵接块移动,直至抵接块缩回滑移槽内,此时导向槽的槽口有足够的空间供过滤板的侧壁插入,此时工作人员将过滤板的两侧对准并插入导向槽中直至过滤板的底部与导向槽的抵接端相互抵触,下一步,工作人员再使用调节机构调节抵接块从而使得抵接块沿朝向导向槽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块抵触于过滤板的顶部,即可限制过滤板从导向槽的插入端方向脱离出来;当需要将过滤板拆下来时,工作人员先通过调节机构将抵接块沿朝向滑移槽内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块的底部脱离过滤板的顶部,此时工作人员再使过滤板从导向槽中取出,即可实现将过滤板拆下来;定位装置与导向槽配合设置,实现过滤板安装于处理池中,当过滤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先通过调节机构使得抵接块脱离过滤板的顶部,然后再将过滤板从导向槽中取出即可,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更换过滤板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底部与所述导向槽的抵接端相抵接时,所述导向槽的侧壁与所述过滤板的侧壁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得过滤板与导向槽之间的连接插接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过滤板与处理池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滑移槽的槽壁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调节机构的避位槽,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避位槽的齿轮以及与所述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固设于所述抵接块的侧壁且所述齿条滑移连接于所述避位槽,所述齿轮同轴固定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避位槽,所述转杆的上端自所述避位槽穿出至所述处理池边沿的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条与抵接块的侧壁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的上端穿出处理池边沿的顶部,这样设置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杆从而驱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抵接块沿滑移槽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抵接块沿滑移槽滑移。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转动转杆时的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转杆的下端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所述避位槽的槽壁对应开设有圆形腔,所述圆形卡接块转动连接于所述圆形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形卡接块与圆形槽转动连接,有利于提高转杆转动连接于避位槽的稳定性。

优选的,位于第一处理室以及第二处理室之间的过滤板的过滤孔孔径大小范围在3mm-5mm之间;位于第二处理室与出水室之间的过滤板的过滤孔孔径大小范围在2mm-2.5mm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从连接管处依次经过第一处理室以及第二处理室进行处理,而位于第二处理室以及出水室之间的过滤板中的过滤孔孔径小于位于第一处理室以及第二处理室之间的过滤板的过滤孔,使得过滤板对第二处理室内的污水的过滤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污水桶以及处理池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处理室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污口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处理室中的砂石等杂质排出,支撑架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收集砂石等杂质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过滤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先通过调节机构使得抵接块脱离过滤板的顶部,然后再将过滤板从导向槽中取出即可,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更换过滤板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满足环保的要求;

2、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杆从而驱动齿轮转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条移动,齿条带动抵接块沿滑移槽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抵接块沿滑移槽滑移;

3、圆形卡接块与圆形槽转动连接,有利于提高转杆转动连接于避位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池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池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污水桶;101、连接管;102、支撑架;2、处理池;201、排污口;202、第一处理室;203、第二处理室;204、出水室;205、出水管;3、过滤板;4、导向槽;41、滑移槽;5、抵接块;6、避位槽;71、齿轮;72、齿条;73、转杆;731、转动块;81、圆形卡接块;82、圆形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用于储存污水的污水桶1以及处理池2。污水桶1与处理池2通过一连接管101连通,其中,污水桶1内设置有抽水泵(图中未示出),污水桶1的上方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口,连接管101的一端连接于污水桶1的出水口,处理池2上部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连接管101的另一端与处理池2的进水口连通。处理池2内设有两个过滤板3,两个过滤板3将处理池2分成第一处理室202、第二处理室203以及出水室204,出水室204下部的侧壁开设有出水孔,该出水孔处连通设置有出水管205,出水管205处设置有电磁阀(图中未示出)。污水桶1以及处理池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架102,第一处理室202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201,排污口201处设置有阀门(图中未示出),该阀门用于启闭排污口201。污水从污水桶1流经连接管101进入至处理池2中,且进入处理池2后的污水依次经过第一处理室202、第二处理室203以及出水室204,最后再从出水室204的出水管205处流出。当需要工作人员处理污水池中的砂石或铁钉等杂质时,工作人员通过打开阀门并将杂质从排污口201处排出即可。污水池处理污水的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图3和图4,过滤板3基本呈长方体状。处理池2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供过滤板3相对的两侧壁滑移的导向槽4,导向槽4呈竖直设置,且导向槽4的上端为供过滤板3的侧边底部插入的插入端,导向槽4的下端为供过滤板3的侧边抵触的抵接端。处理池2设有用于将过滤板3安装于处理池2内的定位装置,其中,定位装置包括设于处理池2的抵接块5以及调节机构,导向槽4靠近插入端的槽壁开设有滑移槽41,抵接块5滑移连接于滑移槽41。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抵接块5移出或移进滑移槽41;当过滤板3的底部抵触于导向槽4的抵接端时,抵接块5可抵触于过滤板3的顶部,以限制过滤板3脱离导向槽4。

值得一说的是,当过滤板3与导向槽4相插接时,导向槽4的侧壁与过滤板3的侧壁相互抵触。这样设置使得过滤板3的侧部与导向槽4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参见图3、图4和图5,滑移槽41的槽壁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置调节机构的避位槽6,调节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避位槽6的齿轮71以及与齿轮71相互啮合的齿条72,齿条72固设于抵接块5的侧壁且齿条72滑移连接于避位槽6,齿轮71同轴固定设置有转杆73,转杆73的下端转动连接于避位槽6,转杆73的上端自避位槽6穿出至处理池2边沿的顶部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块731。当工作人员需要驱使抵接块5移动时,工作人员通过驱使转动块731转动,转动块731带动转杆73转动,转杆73带动齿轮71转动,齿轮71带动齿条72移动,齿条72带动抵接块5移动。

具体的,为了使得转杆73能够更加稳定地转动连接于避位槽6,转杆73的下端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圆形卡接块81,避位槽6的槽壁对应开设有圆形腔82,当转杆73转动时,圆形卡接块81转动连接于圆形腔82内。

如图1所示,位于第一处理室202以及第二处理室203之间的过滤板3的过滤孔孔径大小范围在3mm-5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过滤板3的孔径优选为3.5mm。位于第二处理室203与出水室204之间的过滤板3的过滤孔孔径大小范围在2mm-2.5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处理室203与出水室204之间的过滤板3的过滤孔孔径优选为2.5mm,两个过滤板3中过滤孔孔径的特定设置,在保证第二处理室203中的污水能够顺利通过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该过滤板3对污水的过滤作用,使得过滤板3对污水的过滤效果更好。

具体工作过程:

工作人员需要安装过滤板3时,先驱使转动块731转动,转动块731带动转杆73转动,转杆73带动齿轮71转动,齿轮71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条72移动,齿条72带动抵接块5沿朝向滑移槽41内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块5缩回滑移槽41内,此时导向槽4的槽口有足够的空间供过滤板3的侧边插入,此时工作人员将过滤板3的两侧边对准并插入导向槽4中直至过滤板3的底部与导向槽4的抵接端相互抵触;下一步,工作人员再驱使转动块731转动从而带动齿轮71转动,齿轮71带动齿条72往朝向导向槽4的反向移动,从而使得抵接块5沿朝向导向槽4的方向移动,当抵接块5抵触于过滤板3的顶部时,工作人员停止驱使转动块731转动,此时由于抵接块5抵触于过滤板3的顶部,使得过滤板3不容易从导向槽4的插入端方向脱离出来。

当需要将过滤板3拆下来时,工作人员驱使转动块731转动,此时转杆73以及转杆73上的齿轮71转动,齿轮71带动齿条72往朝向滑移槽41内的方向移动,齿条72带动抵接块5沿朝向滑移槽41内的方向移动直至抵接块5完全缩进滑移槽41内,此时抵接块5的底部脱离过滤板3的顶部,下一步,工作人员再使过滤板3从导向槽4中取出,即可实现将过滤板3拆下来。

当需要清洁处理池2时,工作人员可先打开排污口201处的阀门,再将过滤板3按照上述方法拆下来,再将处理池2内的杂质扫落至排污口201处,使得杂质能够从排污口201处排出。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