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045发布日期:2020-09-29 09:20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



背景技术:

河湖水体的生态修复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水体生态修复中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在水体中种植各类水生植物,主要分为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挺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的种植相对比较简单,而沉水植物种植会受到水位和透明度的影响,从而使沉水植物种植难度增加,所以受污染水体中的沉水植物的种植已经成为环境领域和水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沉水植物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不仅影响着水中的鱼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组成和分布,而且可以起到消浪和净化水质的作用。沉水植物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与藻类竞争营养盐,抑制“藻华”的爆发;还有降低悬浮颗粒物,促进水体中磷的沉降,减少沉积物磷释放;抑制湖泊沉积物的再悬浮,改善沉积物的特性从而降低营养盐释放率、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等作用。湖泊生态修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沉水植物的恢复将湖泊从浊水状态转变成清水状态。

沉水植物的生长区域主要在浅水区,通过足够的光照来维持生长。因此,当湖泊水体较深或者透明度较低时,沉水植物难以获得足够的光照,从而难以生存;另外,在有些硬质型底质、贫瘠型底质、水体基底地形条件差的水体中,沉水植物也难以成活,无法实现对河湖水体水质的改善。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种植沉水植物的装置出现,如专利cn205241360中提到的一种沉水植物种植床,这些装置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特定的适用性,且结构复杂难以工程应用。目前国内尚未有广泛适用性的用于深水,透明度低、硬质型底质、贫瘠型底质、水体基底地形条件差的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种植沉水植物的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能够解决目前国内尚未有广泛适用性的用于深水,透明度低、硬质型底质、贫瘠型底质、水体基底地形条件差的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出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其包括:浮力模块、种植模块、配重模块和防护模块,所述浮力模块包括浮板、连接杆和铆钉,所述浮板为多个珍珠棉板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铆钉配合相互连接拼接而成的浮力结构,所述浮力模块外侧壁顶部设置所述种植模块,所述配重模块设于所述浮力模块外侧壁底部,所述浮力模块上还设置所述防护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种植模块包括支撑板和种植槽,所述支撑板固接于所述浮力模块外侧壁顶部,所述支撑板为网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多个所述种植槽,所述支撑板通过螺丝或紧固螺栓与所述浮力模块连接,且所述种植槽为蜂窝状网格,在所述蜂窝状网格内部铺设有用于沉水植物生长的基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重模块为绳索与多个配重块组成,所述配重块为带孔混凝土砌块,多个所述配重块通过绳索与所述浮力模块外侧壁底部连接,所述绳索一端与所述铆钉底端连接,所述绳索另一端栓接所述配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护模块包括支撑杆和防护架,所述连接杆外侧壁顶部固接所述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外侧壁顶部与所述防护架螺接,所述防护架上活动连接多个透明垂帘。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种植槽的蜂窝状网格与器内部投加的沉水植物种植基质,使得沉水植物根系固定于种植槽内,保护沉水植物根部避免受水流扰动和冲刷的影响,使得植物在水下能够稳定固着,正常生根发芽,然后将系统移置所需种植水体中,通过增减配重块个数来调节该系统在水中深度,使得整个系统随着配重模块的绳索调节下沉至所需水深处,操作简单,浮力模块中的浮板为整个系统提供上浮力以使整个装置保持稳定,与配重模块共同作用保证种植模块在水中的悬停高度,使沉水植物有足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使其旺盛生长,克服了深水区域、透明度低、基底地形条件差的水域沉水植物的种植问题,实现水体生态修复,同时,防护架与透明垂帘配合形成温室大棚结构,利用大棚结构为沉水植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并且防护架的设置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掉落物砸伤沉水植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湖沉水植物种植的悬浮床系统,通过种植槽的蜂窝状网格与器内部投加的沉水植物种植基质,使得沉水植物根系固定于种植槽内,保护沉水植物根部避免受水流扰动和冲刷的影响,使得植物在水下能够稳定固着,正常生根发芽,通过增减配重块个数来调节该系统在水中深度,使得整个系统随着配重模块的绳索调节下沉至所需水深处,操作简单,请参阅图1,具有,浮力模块100、种植模块200、配重模块300和防护模块40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浮力模块100具有浮板110、连接杆120和铆钉130,具体的,浮板110为多个珍珠棉板通过连接杆120与铆钉130配合相互连接拼接而成的浮力结构,浮板110用于设置种植模块200,连接杆120为塑料材质制成的管状,连接杆120与铆钉130配合对浮板110进行固定,铆钉130用于连接配重模块300和浮力模块10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种植模块200具有支撑板210和种植槽220,具体的,支撑板210卡接于浮力模块100外侧壁顶部,支撑板210为网状塑料支撑板,支撑板210上卡接有五十个种植槽220,支撑板210通过紧固螺栓与浮力模块100连接,种植槽220为蜂窝状网格培养槽,种植槽220用于种植沉水植物,且在蜂窝状网格内部铺设有用于沉水植物生长的基质23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配重模块为绳索310与配重块320组成,具体的,配重块320为带孔混凝土砌块,配重块320通过绳索310与浮力模块100外侧壁底部连接,绳索310一端与铆钉130底端连接,绳索310另一端栓接配重块320,通过增减配重块320个数来调节该系统在水中深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防护模块400具有支撑杆410和防护架420,具体的,连接杆120外侧壁顶部通过紧固螺钉螺纹连接有支撑杆410,支撑杆410用于连接防护架420,四个支撑杆410外侧壁顶部与防护架420螺接,防护架420上活动连接有透明垂帘421,防护架420与透明垂帘421配合形成温室大棚结构,利用大棚结构为沉水植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并且防护架420的设置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掉落物砸伤沉水植物。

工作原理:先将沉水植物预先采用泥球法好后种植在种植槽220的蜂窝状网格内,然后投加沉水植物种植基质230,使得沉水植物根系固定于种植槽220内,保护沉水植物根部避免受水流扰动和冲刷的影响,使得植物在水下能够稳定固着,正常生根发芽,然后将系统移置所需种植水体中,通过增减配重块320个数来调节该系统在水中深度,使得整个系统随着配重模块300的绳索310调节下沉至所需水深处,浮力模块100中的浮板110为整个系统提供上浮力以使整个装置保持稳定,与配重模块300共同作用保证种植模块200在水中的悬停高度,使沉水植物有足够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使其旺盛生长,克服了深水区域、透明度低、基底地形条件差的水域沉水植物的种植问题,实现水体生态修复,同时,防护架420与透明垂帘421配合形成温室大棚结构,利用大棚结构为沉水植物提供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并且防护架420的设置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掉落物砸伤沉水植物。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