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9725发布日期:2020-07-31 21:5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



背景技术:

生态治理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河道治理技术,这类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重新构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中投放化学药剂,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还可以绿化环境、改善景观,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美好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富营养化及黑臭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这类技术主要有人工浮岛技术和漂浮湿地技术。

人工浮岛即水生植物栽植净化技术,是以水生植物忍耐和超量积存某种或某些化学物质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共生生物体系清除水中污染物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该技术对于控制水域富营养化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实施应针对水质污染程度、污染物性质、水体特点等采用不同的生态植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水生植物处理技术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和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与营养生态位的关系,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系统内的水质。

漂浮湿地有自然形成和人工构建等不同类型。一些生长茂盛的水生植物群体能够长期稳定地漂浮在水面上,即为自然型漂浮湿地。与自然漂浮湿地相比,人工构建的漂浮湿地是人为选择特殊材料并经加工而成的产品。漂浮湿地是绿化技术和漂浮技术的结合体,其类型多种多样,通常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浪型、水质净化型和提供栖息地型三类。框架型漂浮湿地一般由框架、浮体、基垫、固定装置和植物等组成。上面种植的植物一般为水生植物,但一些耐渍性强、生物量大、景观效应好的陆生植物也有应用。

传统漂浮湿地存在以下缺点:传统漂浮湿地结构多为框架型,一般由聚乙烯板、pvc管、浮盆等组成框架,再由框架、固定装置和植物等组成,通常此类材料比重小、抗风浪性差、使用寿命短、材料损耗大、后期养护困难等弊端;传统漂浮湿地净水能力仅仅依靠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有限;传统漂浮湿地固定方式多为镀锌钢管插入河底固定,遇到泄洪、大雨天或船只通行,漂浮湿地稳定性容易受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以有效提高组合浮体的抗风吹抗浪打能力以及暴雨期间水量迅速上涨的冲击力,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其包括多个浮体单元,多个浮体单元可拼接形成组合浮体,所述浮体单元的至少两侧边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由金属材质制成,相邻两个浮体单元之间的连接件通过卡件连接;所述浮体单元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之间的养料层,所述第一基层、养料层和第二基层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基层为pbt,所述第二基层为ptt,所述养料层由植物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浮体单元上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所述种植槽内容置有种植介质,所述种植槽下方设置有生物挂膜件,所述生物挂膜件为人工水草。

进一步地,所述卡件为登山扣,所述登山扣包括半环架和扣件,所述半环架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扣件的一端与所述半环架具有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扣件上套设有用于将半环架与扣件锁紧或解锁的锁紧螺丝。

进一步地,所种植槽内种植介质从下向上依次为砾石、陶粒、有机土,或

所种植槽内种植介质从下向上依次为沸石、陶粒、有机土。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层和第二基层的比表面积范围均设置为1:5000-1:20000,孔隙率范围均设置为85%-95%。

进一步地,所述养料层的比表面积范围设置为1:2000-1:4000。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介质颗粒密度大于1kg/l;所述砾石或沸石的粒径为10-20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10mm。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为圆柱形,槽深为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槽包括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多个所述第一种植槽设置在浮体单元的边沿,多个所述第三种植槽设置在浮体单元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之间设置有第二种植槽,所述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的直径依次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槽的直径范围设置为6-8cm,所述第二种植槽的直径范围设置为8-10cm,所述第三种植槽的直径范围设置为10-12c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浮体单元的一端具有与卡件连接的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处设置有紧固套,且所述环形结构内侧设置有保护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

a.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浮体单元通过压制形成一体结构,整体结构不易散架,比重较大,强度高,耐用性强,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的提高组合浮体的抗风吹抗浪打能力以及暴雨期间水量迅速上涨的冲击力;

b.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在湿地下方悬挂生物挂膜件、生态带等人工水草组成生物挂膜系统,可在水体内形成生物膜,供水体中微生物生长,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同时可与植物根系相配合形成更强大的挂膜系统;

c.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漂浮湿地基本单元在制作过程中,浮体单元内加入固定用钢丝绳,再通过卡件实现相邻两个浮体单元连接,相较于镀锌钢管固定方式更牢固且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可有效避免因牵引力、河水冲击力过大而拉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浮体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卡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连接件与卡件连接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连接件与钢丝绳卡扣连接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的钢丝绳卡扣连接的立体图。

其中,附图标记包括:1-浮体单元,11-第一基层,12-第二基层,13-养料层,2-连接件,3-卡件,31-半环架,32-扣件,4-种植槽,41-第一种植槽,42-第二种植槽,43-第三种植槽,33-锁紧螺丝,5-生物挂膜件,6-紧固套,7-保护垫,8-钢丝绳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净化的漂浮湿地,参见图1,其包括多个浮体单元1,多个浮体单元1可拼接形成组合浮体,所述浮体单元1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浮体单元1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2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2之间的养料层13,所述第一基层11为pbt,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上层聚酯纤维的优势是硬度大,耐磨损,抗压性强,承载力大;所述第二基层12为ptt,全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具有亲水性,吸水性能强,可为湿地植物提供生长必须的水源;所述养料层13由植物纤维环保材料制成,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植物纤维环保材料是利用稻壳、稻草、麦秸、玉米秸秆、棉花秆、木屑、竹屑等农作物秸秆或其它植物的秆茎,先制成10-200目的植物纤维粉料,再用特殊工艺(指不同植物所需秸秆粉末的配比不同)制成混合原料,然后模压或注塑成型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天然成份可达60-90%以上。

所述第一基层11和第二基层12的比表面积范围均设置为1:5000-1:20000,孔隙率范围均设置为85%-95%。所述养料层13的比表面积范围设置为1:2000-1:4000。所述第一基层11、养料层13和第二基层12通过模压如热压形成一体结构,整体结构不易散架,比重较大,强度高,耐用性强,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的提高组合浮体的抗风吹抗浪打能力以及暴雨期间水量迅速上涨的冲击力。

所述种植槽4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浮体单元1上设置有多个种植槽4,所述种植槽4内容置有种植介质,所种植槽4内种植介质从下向上依次为砾石、陶粒、有机土,或所种植槽4内种植介质从下向上依次为沸石、陶粒、有机土,所述砾石或沸石的粒径为10-20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10mm。种植介质粒径由下向上是从大到小的,砾石和沸石粒径大,透水性好;陶粒起固定植物的作用;有机土是植物生长的土壤,作用相当于土壤,提供植物生长的养料。种植介质的作用是透水、固定植物、为植物提供生长空间。

所述种植槽4为圆柱形,槽深为15-20cm。所述种植槽4包括第一种植槽41、第二种植槽42和第三种植槽43,参见图2,多个所述第一种植槽41设置在浮体单元1的边沿,优选沿浮体单元1的边沿两圈均匀设置;多个所述第三种植槽43设置在浮体单元1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种植槽41和第三种植槽43之间设置有第二种植槽42,所述第三种植槽43均匀设置,所述第一种植槽41、第二种植槽42和第三种植槽43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一种植槽41的直径范围设置为6-8cm,所述第二种植槽42的直径范围设置为8-10cm,所述第三种植槽43的直径范围设置为10-12cm。种植槽4的直径根据植物大小进行设计,所述漂浮湿地可根据种植植物幼苗和长大后植株大小合理分布在大中小三种种植槽内。

所述种植槽4下方设置有生物挂膜件5,所述生物挂膜件5为人工水草,参见图1,在湿地下方悬挂生物基、生态带等人工水草组成生物挂膜系统,安装完成后一段时间可在水体内形成生物膜,供水体中微生物生长,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同时可与植物根系相配合形成更强大的挂膜系统。

所述相邻两个浮体单元1的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所述浮体单元1的至少两侧边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2,参见图3,所述连接件2由金属材质制成,相邻两个浮体单元1之间的连接件2通过卡件3连接;所述连接件2为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浮体单元1的一端具有与卡件连接的环形中空结构,如水滴形状的封闭结构,所述环形中空结构处设置有紧固套6,紧固套6起到封闭并锁紧环形结构的作用,紧固套6由铝或其他金属材质制成;且所述环形结构内侧设置有保护垫7,当两个钢丝绳通过卡件3连接后,为避免钢丝绳的磨损,在所述环形结构处设置有紧固套6,起到保护钢丝绳的作用。卡件套设在两个相邻浮体单元1的相邻两个环形中空结构中,以将两个相邻浮体单元1固定连接。

所述卡件3的具体结构如下:参见图4和图5,所述卡件3为登山扣,所述登山扣包括半环架31和扣件32,所述半环架31上设置有开口,所述扣件32的一端与所述半环架31具有开口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扣件32上套设有用于将半环架31与扣件32锁紧或解锁的锁紧螺丝33。拧松锁紧螺丝33,所述扣件32相对所述半环架31转动后使得所述半环架31形成开口进行解锁,登山扣则穿过钢丝绳的环形中空结构;进行锁紧时,拧紧锁紧螺丝33(锁紧螺丝33在扣件上滑动)使得半环架31和扣件32锁紧。浮体单元内加入固定用钢丝绳,再通过卡件实现相邻两个浮体单元连接,操作简单,且相较于镀锌钢管固定方式更牢固且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可有效避免因牵引力、河水冲击力过大而拉断。

本实用新型中浮体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卡件连接,如多个钢丝绳卡扣,相邻两个钢丝绳的环形中空结构直接相扣,再通过钢丝绳卡扣8连接,参见图6和图7,钢丝绳卡扣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扣本体和第二卡扣本体,第一卡扣本体和第二卡扣本体之间具有供钢丝绳穿过的环形结构,通过第二卡扣本体下端的紧固件进行紧固,即第二卡扣本体下端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中旋入螺栓和螺母进行紧固,使用钢丝绳卡扣,需要较多数量,操作较为麻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