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微生物酶及营养物质解决颗粒污泥钙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3737发布日期:2020-05-22 16:3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微生物酶及营养物质解决颗粒污泥钙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预钙化的颗粒污泥厌氧系统的容积、颗粒污泥中钙质的含量以及厌氧系统中颗粒污泥的浓度,确定生物菌株及生物营养的每天投加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株及生物营养的每天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包括:

y=10.v+1.5.m+150000.x(单位为g);

其中,厌氧系统的容积为v,单位立方米,厌氧系统中颗粒污泥的浓度为m,单位为g/m3,颗粒污泥中的钙质含量x,单位为%,即每克污泥中钙质含量。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株及生物营养量的质量比比为1:1.2~1:1.5之间。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菌株包括:奥氏甲烷芽孢杆菌(methanobacillusomelianskii)、伍德乙酸杆菌(acetobacteriumwoodii)、甲酸乙酸梭菌(c.formicoaceticum)、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hungatei)、嗜酸乳细菌(lactobacteriumacidophilus)及土拉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tularensis)形成的复合微生物菌株;

所述生物营养包括:牛磺酸、酪蛋白多肽、酸性磷酸酶(acp)、柠檬酸钾、乳酸铁和微生物发酵提取液形成微生物复合营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菌株的质量比包括:

奥氏甲烷芽孢杆菌(methanobacillusomelianskii)5-20%、伍德乙酸杆菌(acetobacteriumwoodii)10-15%、甲酸乙酸梭菌(c.formicoaceticum)12-20%、亨氏甲烷螺菌(methanospirillumhungatei)12-18%、嗜酸乳细菌(lactobacteriumacidophilus)10-20%及土拉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tularensis)18-25%。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营养的质量比包括:

牛磺酸2-5%、酪蛋白多肽1-1.5%、酸性磷酸酶(acp)2.0-5.5%、柠檬酸钾15-35%、乳酸铁8-20%和微生物发酵提取液20-45%的比例混合均匀,再与无氯自来水按照重量比为1:10的比例搅拌均匀再与厌氧反应器的进水混合均匀后进入厌氧系统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的温度在48度,进水负荷cod为2.5-3.0kg/立方容积,上升流速保持设计的正常范围0.5m-0.75m/h之内。

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发酵提取液为复合物微生物的发酵液,其中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黑海产甲烷菌(methanogeniummorisrugri)、史氏甲烷短杆菌(methanobrevibacteriasmithii)、甲烷嗜热菌属(methanopyrus)按质量比为1:1:1:1的比例混合,并与厌氧进水按照重量比为1:20混合,控制器温度在30度,溶解氧在0.5mg/l,ph在7.5左右持续反应72小试形成的发酵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微生物酶及营养物质解决颗粒污泥钙化的方法,包括:根据预钙化的颗粒污泥厌氧系统的容积、颗粒污泥中钙质的含量以及厌氧系统中颗粒污泥的浓度,确定生物菌株及生物营养的每天投加量。本发明通过酶和微生物及复合生物营养的方法将颗粒污泥中钙质溶入水体并使得水质中的钙离子不容易继续富集到颗粒污泥中,解决了污泥钙化,从而提升了含钙废水厌氧处理的效率。针对颗粒钙化污泥的微生物及酶和生物营养的筛选,解决了颗粒污泥钙化的技术问题,有效的提升了含钙污水处理过程中颗粒污泥的处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舒孝喜;温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赛富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