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泡产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78285发布日期:2021-08-13 19:3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微气泡产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微气泡产生装置,尤指一种用以柔化水流并提高水流含气量及气泡细微度的微气泡产生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莲蓬头若要产生微气泡时,通常是另外装设一微气泡产生装置,使得水流在通过该微气泡产生装置时,能产生细微的气泡,借此,可以利用微小的气泡来将深入人体毛细孔中的脏污带走。

然而,现有的微气泡产生装置通常是被装设在莲蓬头其连接入水管的一端,因此,该微气泡产生装置虽然可以产生细微气泡,但经过该莲蓬头再喷洒到使用者时,其细微气泡会因为路径过长而破裂,使得清洁效果大打折扣。是以,如何改善前述现有技术的缺失,实为业界亟欲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装置其气液混合至喷洒时,因为路径过长造成气液混合的含气量不足及气泡体积不够细小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气泡产生模块,包含有一第一网体及一第二网体,而该第一网体设有多个第一通孔、至少一进气通孔、一第一连接面及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其中,至少一该第一通孔的周侧设有该进气通孔;第二网体,设置于该第一网体上,该第二网体具有多个第二通孔、一第二连接面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其中,该第二连接面与该第一连接面相对设置;其中,每一该第一固定部自该第一连接面沿一轴向而与对应的一该第二固定部相连接,使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间形成至少一间隙;其中,该第一通孔与连通的该第二通孔形成一导流通道,而该进气通孔借由该间隙而连通至少一该导流通道,且该进气通孔使液体在通过该导流通道时会在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的连通处产生微小气泡。

进一步地,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连接面其中之一者并凹设形成至少一连接该进气通孔与该第一通孔的第一进气沟槽。

进一步地,该第一进气沟槽邻接该进气通孔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容室。

进一步地,具有一容置该第一网体与该第二网体的本体,且该本体包含有一具液体流入口的进水单元与锁设于该进水单元上的一出水单元,该第二网体邻接该液体流入口。

进一步地,该第一通孔为朝该第一连接面方向渐缩的锥形孔,且该第一通孔并于其中一端进一步形成一第一圆柱孔段,而该第二通孔朝该第二连接面方向渐缩的锥形孔,且该第二通孔并于其中一端进一步形成一第二圆柱孔段。

进一步地,该第一网体与该第二网体的外周侧设有一缓冲保护装置。

进一步地,设有一第三网体于该第一网体与该第二网体之间,其中,该第三网体包含多个第三通孔及多个连接孔,而该第三通孔与对应的该第二通孔及该第一通孔连通,而该连接孔会与相对的该进气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该第三网体相对于该第二连接面的一第三连接面并凹设形成至少一连接该连接孔与该第三通孔的第二进气沟槽。

进一步地,该第二进气沟槽邻接该连接孔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容室。

进一步地,该第一网体的该第一连接面与该第二网体的该第二连接面间设有至少一间隙单元。

是以,本发明较先前技术具有以下有益功效:

1、本发明的微气泡产生模块可以直接设置在莲蓬头内,使莲蓬头产生混合微气泡的液体可以让使用者直接淋浴使用,而不会让微气泡因为路径长而破裂。

2、本发明的微气泡产生模块可以直接装设于一曝气机的出水管进行气液混合,使混合后的微小气泡被水流导引至污水后,使污水可以达成曝气的目的,或养殖业者将混合后的微小气泡由水流导引至养殖池中,使养殖池的水可以达成曝气的目的。

3、本发明的征气泡产生模块其进气通孔是形成在设于出水单元的第一网体上,并使第一网体与第二网体结合后会产生可让外部空气自进气通孔被吸入的间隙或第一进气沟槽,使外部空气在第一网体其第一通孔与第二网体其第二通孔连通处与液体产生混合,借此,提高气液混合比例,且混合微气泡的液体可直接喷洒在使用者身上,增加其使用上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图2-2为图2-1其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为图2-1其b-b剖线的剖面与动作示意图。

图3至图7为图2-1其b-b剖线的其他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与动作示意图。

图9至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其他实施态样示意图。

图14-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网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4-2为图14-1标示c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5-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网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5-2为图15-1标示d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6-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网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6-2为图16-1标示e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7-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网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7-2为图17-1标示f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8-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网体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8-2为图18-1标示g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9-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19-2为图19-1标示h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20-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立体示意图。

图20-2为图20-1标示i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21至图23为图20-1标示i处的其他实施态样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24-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24-2为图24-1标示i处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24-3为图24-1其j-j剖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微气泡产生模块

10第一网体

11第一连接面

12第一通孔

121第一圆柱孔段

13进气通孔

131进气圆柱孔段

14第一固定部

15第一进气沟槽

16第一容室

17第一定位孔

20第二网体

21第二通孔

211第二圆柱孔段

22第二连接面

23第二固定部

24第二定位孔

30缓冲保护装置

40本体

41液体流入口

42进水单元

43出水单元

50第三网体

51第三连接面

52第四连接面

53第三通孔

54连接孔

55第二进气沟槽

56第二容室

60间隙单元

s间隙

t导流通道

l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兹就本申请案的技术特征暨操作方式举数个较佳实施态样,并配合图示说明谨述于后,以提供审查参阅。再者,本发明中的图式,为便于说明其比例未必按实际比例绘制,图式中的比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所欲请求保护的范围。

有关本发明的一种微气泡产生模块100其可运用于污水处理、各式水产养殖等工业上所使用的曝气设备,也可以运用于莲蓬头、出水龙头等家用设备,请先参阅图1至图2-3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该微气泡产生模块100包含一第一网体10、一第二网体20及一缓冲保护装置30,其中:

该第一网体10,设有一第一连接面11、多个第一通孔12、多个进气通孔13及多个第一固定部14,其中,该第一通孔12的周侧设有一该进气通孔13,且该第一连接面11受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贯穿,本发明第一实施中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为锥形孔,且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彼此交错设置,并可如图1所示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大致排列形成为圆形,但不以此为限,而该第一网体10并于周侧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17;。

该第二网体20,设置于该第一网体10上,该第二网体20具有多个第二通孔21、一第二连接面22及多个第二固定部23,其中,该第二连接面22与该第一连接面11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二连接面22受该第二通孔21贯穿,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通孔21为锥形孔,并与该第一通孔12一样大致排列形成为圆形,但不以此为限,而该第二网体20对应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定位孔17亦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24;

该缓冲保护装置30,设于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的外周侧;

其中,请再参阅图2-2所示,每一该第一固定部14自该第一连接面11沿一轴向而与对应的一该第二固定部23相连接,利用该第一固定部14不会与该第二固定部23完全密合的结构设计,使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间形成一间隙s,而本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网体10沿轴向凸设形成该第一固定部14并使其沿轴向抵靠限位连接于该第二网体20沿轴向相对该第一固定部14凹设形成的该第二固定部23上,其中,该第一固定部13与该第二固定部23也可以利用雷射点焊、铆钉或各形成一螺孔来穿设可彼此对锁的螺丝与螺帽(图未绘)等方式来将该第一固定部14与对应的该第二固定部23相互固定,或者是由塑料射出成型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时并分别形成该第一固定部14及该第二固定部23,例如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一固定部14是形成一凸点与该第二固定部23所形成的凹点相连接限位而卡扣固定,但不以此为限,借此,该缓冲保护装置30采套设方式而压合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的外周侧,进而使该第一固定部14与该第二固定部23于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间可紧密结合并会具有该间隙s,其中,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一步地更设有多个间隙单元60于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间,且该间隙单元60邻接于该第一通孔11与该进气通孔13所形成圆形排列的周侧,该间隙单元60使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连接面22间形成的该间隙s可维持一固定距离;

其中,请再参阅图2-3所示,该第一通孔12与对应的该第二通孔21会相互连通形成一导流通道t,且本发明第一实施中该第一通孔12会朝该第一连接面11的方向渐缩,该第二通孔21会朝该第二连接面22的方向渐缩;且该第一定位孔17会对齐该第二定位孔24,借此,方便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相组设时,使每一该第一通孔12可以对齐所对应的每一该第二通孔21来形成该导流通道t,减少该第一通孔12没有对应到该第二通孔21的数量,而每一该进气通孔13借由该间隙s连通至少一该导流通道t,且该进气通孔13使液体l在通过该导流通道t时会在该第一通孔12与该第二通孔21的连通处产生混合于液体l中的微小气泡;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份不再赘述,其主要差异是揭露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通孔12与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通孔21可具有不同的形状,其中,该进气通孔13、该第一通孔12与该第二通孔21于其剖视图来看大致上可以是如图3、图6及图7所示的锥形孔,或者是如图4及图5所示的圆柱形孔,更甚至可是如图7所示该第二通孔21会朝该第二连接面22渐扩,而该第一通孔12会朝该第一连接面11渐扩,该进气通孔13会朝该第一连接面11渐扩,进一步地该第二通孔21于相对该第二连接面22的另一平面的径宽会大于该第一通孔12于该第一连接面11处的径宽;又,请再参阅图6所示,该间隙s进一步可以是该第一连接面11或该第二连接面22凹设形成一连接该进气通孔13与该第一通孔12的第一进气沟槽15,该第一进气沟槽15并于邻接该进气通孔13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容室16,而其主要功能与产生负压的方式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均相同,故不在赘述,惟,其可增加气液混合比例,增加乳化效果。另,请再参阅图4与图5所示,该第一通孔12的径宽与该第二通孔21的径宽通常会不同,也就是该第一通孔12的径宽一般会大于该第二通孔21的径宽,其差异约0.01微米(μm)至0.02微米(μm)之间,借此,亦可使该第二通孔21来的液体l于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的接合位置与来自该进气通孔13的空气的进行混合时可增加混合效果与乳化的效果。

请再参阅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主要是在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间增加一第三网体50,该第三网体50包含有一相对该第二连接面22的第三连接面51、一相对该第一连接面11的第四连接面52、多个第三通孔53及多个连接孔54,而该第三通孔53会与对应的该第二通孔21及该第一通孔12连通,进而使该第三通孔53、该第二通孔21及该第一通孔12会构成该导流通道t;而该连接孔54会与相对的该进气通孔13连通,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四连接面52间并具有该间隙s,且该第一网体10的每一该进气通孔13与对应连通的该第一通孔12间,会在该第一连接面11凹设形成多个连接该进气通孔13与该第一通孔12的该第一进气沟槽15,而该第二连接面22与该第三连接面51间也具有该间隙s,且该第三网体50的每一该连接孔54与对应连通的该第三通孔53间,会在该第三连接面51凹设形成多个连接该连接孔54与该第三通孔53的第二进气沟槽55;

请参阅图9至图13所示,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份不再赘述,主要差异是揭露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通孔12、该进气通孔13、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通孔21、该第三网体50的该第三通孔53及该连接孔54具有不同的形状,且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四连接面52间会形成该间隙s,而该第二连接面22与该第三连接面51间会形成该间隙s,同时,该第一连接面11并凹设形成该第一进气沟槽15于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间,而该第三连接面51凹设形成一第二进气沟槽55于该第三通孔53与该连接孔54间,请参阅图11所示,该间隙s进一步分别是该第一进气沟槽15与该第二进气沟槽55,而该第一进气沟槽15邻接该进气通孔13的一端形成有该第一容室16,而该第二进气沟槽55邻接该连接孔54的一端形成有一第二容室56,借此,增加气液混合的比例与乳化效果;

且该进气通孔13、该第一通孔12、该第二通孔21与该第三通孔53于剖视图来看大致上可以是如图9、图10与图11所示的锥形孔,或者是如图12及图13所示的圆柱形孔,更甚至可是如图10所示该第二通孔21会朝该第二连接面22渐扩,而该第一通孔12会朝该第一连接面11渐扩,该第三通孔53会自该第四连接面52朝该第三连接面51渐扩,该连接孔54会朝第三连接面51渐缩,该进气通孔13会朝该第一连接面11渐缩,进一步地该第二通孔21相对该第二连接面22的另一平面的径宽会大于该第一通孔12于该第一连接面11处的径宽,而其主要功能与产生负压的方式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均相同,故不在赘述。

请参阅图14-1与图14-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一网体10在该第一连接面11凸设形成大致为圆柱状的该间隙单元60;请参阅图15-1与图15-2所示,该第一网体10在该第一连接面11沿其轴向凸设大致呈圆环的该间隙单元60;请参阅图16-1与图16-2所示,该第一网体10在该第一连接面11沿径向凸设形成大致呈条状的该间隙单元60;请参阅图17-1与图17-2所示,该第一网体10在该第一连接面11所凸设的该第一固定部14处套设该间隙单元60;请参阅图18-1与图18-2所示,该第一网体10在该第一连接面11凹设形成大致呈圆状的该第一进气沟槽15,该第一进气沟槽15并连接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请参阅图19-1与图19-2所示,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的该间隙s为该第一进气沟槽15,因此,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间可设该间隙s,或设该间隙s与该第一进气沟隙15、或由该第一进气沟隙15来构成该间隙s。

请参阅图20-1至图20-2所示,该第一通孔12、该进气通孔13与该第二通孔21大致呈锥形孔的形状,而该第一通孔12、该进气通孔13与该第二通孔21分别在对应的其中一端形成有一第一圆柱孔段121、一进气圆柱孔段131及一第二圆柱孔段211,借此,该第一圆柱孔段121、该进气圆柱孔段131及该第二圆柱孔段211在使用塑料进行射出成型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便于脱模成型,请再参阅第20-2图所示,本实施的该第一圆柱孔段121与该第二圆柱孔段211分别邻近所对应的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端,如此,该第一圆柱孔段121与该第二圆柱孔段211可以使液体l流经该第一通孔12并混合空气后进入该第二通孔21的出水型态较佳,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4-1至图24-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其主要特征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而与第一实施例主要差异在该第一通孔12与该进气通孔13位于该第一网体10的环绕不同半径的位置所形成,而外部空气会自该进气通孔13而被吸引到该第一通孔12与该第二通孔21之间来与液体l混合而具微气泡。

请参阅图25至图27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其主要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该微气泡产生模块100进一步包含有一本体40,该本体40具有一液体流入口41,并可容置该第一网体10、该第二网体20与该缓冲保护装置30,其中,该本体40进一步包含有一设置有该液体流入口41的进水单元42及锁设于该进水单元42的一出水单元43,其中,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该本体40为一莲蓬头,但不以此为限。

请再参阅图2-3、图8与图24-3图所示,当液体l自该液体流入口41流入并通过由该第二通孔21与该第一通孔12所构成的该导流通道t时,每一该第二通孔21与对应的每一该第一通孔12会使该导流通道t在连通处具有文氏管效应,也就是该第一通孔12与对应的该第二通孔21在连通处会因为水流通过该导流通道t的连通处时产生水压的不平衡,而在此连通处形成负压,且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连接面22会因为该第一固定部14沿轴向凸设而与该第二固定部23间而产生该间隙s,或是设有该间隙单元60而产生该间隙s,所以外部空气因为连通处水压的不平衡产生负压时,外部的空气就会自该进气通孔13沿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间的该间隙s或该第一进气沟槽15被吸入至连通路径较短的该导流通道t的连通处中,空气进入的路径如图标虚线所示,被吸入的空气在连通处再与该导流通道t中的液体l相互混合而产生含有气泡的液体l,再由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通孔12于该出水单元43一端喷洒出来,但不以此为限。

又,请参阅图28与图29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主要是将该本体30形成一可装设于水龙头的洒水龙头形状,同时在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连接面22间增设该间隙单元60,借此,该间隙单元60可维持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间的该间隙s的距离,而其他结构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是在莲蓬头或洒水龙头的该本体40内装设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并使该第一网体10的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网体20的该第二连接面22相对设置,此时该第一通孔12与该第二通孔21会形成让液体l通过的该导流通道t,待液体l自该本体40的该进水单元42的该液体流入口41流入,该液体l通过该导流通道t会在该第一连接面11与该第二连接面22的连通处产生负压,使该外部空气自该第一网体10的该进气通孔13被吸入,并与液体l在此连通处进行气液混合后,使用者可直接喷洒身上,其中,该进气通孔13与连通的该第一通孔12间会形成一该第一进气沟槽15,借此,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组设后不用再调整该第一网体10与该第二网体20间的距离,确保该微气泡产生模块100生产的质量。

以上已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