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8607发布日期:2020-05-22 17:11阅读:2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具体为垃圾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一个普通城市的生活垃圾的日产量可达到几百吨,一个大点的城市生活垃圾日产量可达上千吨。城市垃圾焚烧越来越来普遍了,把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化,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然而焚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飞灰。飞灰又通过螯合后变成飞灰螯合物,最后填埋到飞灰填埋场。

现有的飞灰处理方式是按传统生活垃圾填埋作业方式进行填埋。具体为:是用运输车辆将飞灰运入填埋场,经由路基箱搭建的临时道路进入填埋作业区域,再由吊车把飞灰螯合物一袋一袋地吊卸到填埋库区,在吊卸过程中如果有不平整的地方用沙袋装垫。作业期间灰包与灰包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虽然平面用沙袋装垫,但是库容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填埋库区内设置隔堤分隔成若干作业区域和作业单元;将填埋库区以作业区域和作业单元为单位进行分隔,可以有效控制库区雨水的导排和分流;

步骤二、铺设临时进场道路和作业平台,根据作业区域的位置规划临时进场道路的路线,然后铺设临时进场道路和吊装平台;

在填埋阶段,在堆体表面修筑临时作业道路满足飞灰吨袋吊运堆码,作业道路连接进场道路与填埋场作业单元,并随着填埋作业而不断延长或加高;

根据填埋计划,填埋初期,从入场道路的回转平台开始堆填,先快速铺设一层吨袋,再搭设钢板路基箱向东北方向填埋单元进行填埋吊运;

临时作业道路需保证宽度6m,且远离防渗边坡及其平台10米以上,临时道路的边缘距离飞灰堆填边缘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外侧边坡坡比不陡于1:2,堆填完毕的区域,在进行膜覆盖前需覆上10-20cm厚的土层,用土工膜覆盖后,在土工膜上方再采用土工布或帆布等材料衬垫,才能铺设钢板,避免钢板对土工膜造成损坏;

考虑吊机、运输车行走时的荷载,采用钢板路基箱构建临时道路和卸料

平台;

步骤三、对袋装飞灰进行填埋及覆盖,采用吊车对袋装飞灰进行吊装,再用挖机摊铺和压实填埋至作业区域,并对已被填埋的袋装飞灰采用日覆盖和中间覆盖结合的覆盖方式,其中,中间覆盖指的是阶段性完成的填埋作业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二中钢板路基箱的尺寸可以设置为6m×1.5m或8m×1.5m。

作为优选,所述的作业区域能满足的填埋作业量为作业单元能满足的填埋作业量的3-12倍。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中,所述的吊车的吨位可选择35t、50t或80t,每次吊装袋数2包或4包,最大不超过6包。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中每层飞灰的堆码作业按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中每日填埋作业完成面的倾斜面斜度不得超过1

(v):5(h),由压实飞灰组成的正面边坡坡度不得超过1(v):3(h),侧面边坡坡度不得大于1(v):2(h),垂直作业面和未压实作业面都不允许再往上吊卸飞灰,所有的堆体斜面将维持在稳定的状况。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三中日覆盖和中间覆盖的具体步骤:在飞灰堆体上采用1.0mmhdpe膜搭接覆盖,对填埋区表面进行全面覆盖,其中对于每日作业区域采用0.3mm防渗膜进行每日覆盖,作业时再揭开部分覆盖膜进行填埋作业,每日填埋完成后立即将膜盖好;

对于采用hdpe膜进行中间覆盖区域,膜之间采用顺坡铺设,并用专用焊机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采用废旧轮胎配合防老化沙包袋进行压载,轮胎之间采用8mm尼龙绳进行连接固定,以免被风刮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是一种稳定化飞灰的填埋方法,不仅能保证飞灰堆体的稳定性,且飞灰填埋库区得到100%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一填埋库区1分隔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二中根据作业区域的位置规划临时进场道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对袋装飞灰进行填埋及覆盖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飞灰螯合物稳定化填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在填埋库区1内设置隔堤分隔成若干作业区域和作业单元;将填埋库区1以作业区域和作业单元为单位进行分隔,可以有效控制库区雨水的导排和分流。参见图1所示,分区隔提的作用是将填埋库区1分为作业区域和待作业区域,分单元隔堤的作用是将作业区域再细分为多个作业单元,作业区域能满足的填埋作业量为作业单元能满足的填埋作业量的3-12倍。比如,一个作业区域能满足1-3个月的填埋作业量的需要,一个作业单元能满足3-7天的填埋作业量的需要,分区隔堤2的高度设置为1m-2m,分单元隔堤3的高度设置为0.5m-1m。

步骤二、铺设临时进场道路和作业平台:结合图2所示,根据作业区域的位置规划临时进场道路2的路线,然后铺设临时进场道路和吊装平台。

在填埋阶段,在堆体表面修筑临时作业道路满足飞灰吨袋吊运堆码。作业道路连接进场道路与填埋场作业单元,并随着填埋作业而不断延长或加高。

根据填埋计划,填埋初期,从临时作业道路的回转平台开始堆填,先快速铺设一层吨袋,再搭设钢板路基箱向东北方向填埋单元进行填埋吊运。

临时作业道路需保证宽度6m,且远离防渗边坡及其平台10米以上,临时道路的边缘距离飞灰堆填边缘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外侧边坡坡比不陡于1:2,以确保堆体的稳定性。

考虑吊机、运输车行走时的荷载,采用钢板路基箱构建临时道路和卸料平台(钢板路基箱的尺寸可以设置为6m×1.5m或8m×1.5m)。

为保证临时道路的平稳,堆填完毕的区域,在进行膜覆盖前需覆上10-20cm厚的土层,用土工膜覆盖后,在土工膜上方再采用土工布或帆布等材料衬垫,才能铺设钢板,避免钢板对土工膜造成损坏。

临时道路的边缘距离飞灰堆填边缘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且外侧边坡坡比不陡于1:2,以确保堆体的稳定性。

步骤三、对袋装飞灰进行填埋及覆盖:采用吊车对袋装飞灰进行吊装,常用吊车的吨位可选择35t、50t或80t。35t吊车的有效作业半径为15m左右,50t吊车的有效作业半径为25m左右,80t吊车额有效作业半径为40m左右,为充分考虑吊装安全、效率和成本等因素,每次吊装袋数2包或4包,最大不超过6包(1t-1.4t/包);再用挖机摊铺和压实填埋至作业区域,并对已被填埋的袋装飞灰采用日覆盖和中间覆盖结合的覆盖方式。其中,中间覆盖指的是阶段性完成的填埋作业区域。日覆盖和中间覆盖步骤为:为了减少飞灰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避免雨水直接进入飞灰堆体,在飞灰堆体上采用1.0mmhdpe膜搭接覆盖,对填埋区表面进行全面覆盖,其中对于每日作业区域采用0.3mm防渗膜进行每日覆盖,作业时再揭开部分覆盖膜进行填埋作业,每日填埋完成后立即将膜盖好。每层飞灰的堆码作业按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每一单元作业面积在200㎡,每一单元的飞灰高度宜为3m,最高不得超过5m。先填满最底下一层,从第二层堆码后最后用挖机破袋、压实,摊铺飞灰的厚度每层不得大于1米,且挖机必须在作业范围内凿平飞灰,距离作业边界必须在2米以上。

对于采用hdpe膜进行中间覆盖区域,膜之间采用顺坡铺设,并用专用焊机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采用废旧轮胎配合防老化沙包袋进行压载,轮胎之间采用8mm尼龙绳进行连接固定,以免被风刮走。

每日填埋作业完成面的倾斜面斜度不得超过1(v):5(h),由压实飞灰组成的正面边坡坡度不得超过1(v):3(h),侧面边坡坡度不得大于1(v):2(h)。垂直作业面和未压实作业面都不允许再往上吊卸飞灰,所有的堆体斜面将维持在稳定的状况,具体的施工图如图3所示。

作业中考虑对不同天气、不同季节提出不同的填埋方法及防雨、防尘、防风措施要求:(1)填埋作业面推成1~2%的斜面以利排水;(2)填埋作业时,将飞灰固化体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填埋,保持填埋面形成一定的坡度,雨季时加强排水,避免雨水进入飞灰堆体,增加渗滤液产生量;(3)暴雨天气严禁作业,待天气转好,再实施填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