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94976发布日期:2020-06-23 18:38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渉及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土地处理系统又称土地灌溉系统和草地灌溉系统,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污水的土地处理,即经济有效地净化了污水,又充分利用了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水,强化农作物、牧草和林木的生产,促进水产和畜产的发展,是一种环境生态工程。

对于高原车站,环境决定不能采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提供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选取本土品种杉叶藻、水麦冬和西伯利亚蓼,建立土地处理系统;

按杉叶藻1行、水麦冬1行、西伯利亚蓼1行移栽;

高原车站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排出积于水坑中,水坑中的水再流向下游的土地处理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的杉叶藻挖出其根茎,切成4-8厘米的断段;杉叶藻移栽时按开沟深5-6厘米,行距20cm×20cm厘米,将根茎插于沟内,填土压实,上部露出0.5-1.0厘米即可;

西伯利亚蓼挖出母株在埋土线以上2-3cm处剪去叶丛,顺势册开或用利刀切开,每株带2-3个芽;西伯利亚蓼按行距10厘米开沟,深5-6厘米左右,在沟内每隔10厘米,放种苗2-4株,垂直放于沟中,然后将土填满浅沟,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

水麦冬挖出母株按株分开;水麦冬移栽时开沟深3-4厘米,行距20cm×15cm,将根茎插于沟内,填土压实。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原车站污水处理方法,适用于高原车站污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a生长旺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cod比较;

图1b生长旺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tp比较;

图1c生长旺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n比较;

图1d生长旺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悬浮物比较;

图2a生长末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cod比较;

图2b生长末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tp比较;

图2c生长末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n比较;

图2d生长末期土地处理系统净化效果悬浮物比较。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车站污水主要是列车生活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的污水,因此在湿地植物的选择上应考虑以大量吸收氮、磷的植物为主,且考虑就近选育原则(优先选用本土品种),因此本实施例中选取察汗诺车站的本土品种杉叶藻、水麦冬和西伯利亚蓼,建立土地处理系统。

供试植物均采自察汗诺车站。杉叶藻挖出其根茎,切成4-8厘米的断段;西伯利亚蓼挖出母株在埋土线以上2-3cm处剪去叶丛,用利刀切开,每株带2-3个芽;水麦冬挖出母株按株分开。

试验于2019年在察汗诺车站内进行。试验地面积2m*3m,按杉叶藻1行、水麦冬1行、西伯利亚蓼1行移栽。杉叶藻移栽时按开沟深5-6厘米,行距20cm×20cm厘米,将根茎插于沟内,填土压实,上部露出0.5-1.0厘米即可;水麦冬移栽时开沟深3-4厘米,行距20cm×15cm,将根茎插于沟内,填土压实;西伯利亚蓼按行距10厘米开沟,深5-6厘米左右,在沟内每隔10厘米,放种苗2-4株,垂直放于沟中,然后将土填满浅沟,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

污水为察汗诺车站排出的生活污水处理过的水。经处理后的水排出积于水坑中,水坑中的水再流向下游流到土地处理系统。

为了比较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中cod、tp、n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本试验每次取样按生长季进行采集(生长旺期和生长末期),取样当天2点之前完成取样。取好水样后标记好放入冰箱中4℃冷藏,72小时内完成测定。

由表1可知,在生长旺期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为48.15%,说明土地处数系统能生化一半的有机物。这可能是由于察汗诺土地处理系统进水组分主要为生活污水,其有机污染物多为脂肪族的一般有机物,绝大多数是可生化的,因此土地处理系统通过土壤过滤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即可有效地去除所投配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而在生长末期由于植物已进入枯黄期且温度较低,因此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只有8%。

表1察汗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系统出水中ss的含量在生长末期在25mg/l以下,而在生长旺期由于雨水的作用,较大量的土壤颗粒被冲刷进系统进水及排水明沟内,使测定的ss含量明显增加。土地处理系统出水的ss含量与原污水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下降,ss的平均去除率为22%左右,这有利于减少ss对处理系统土壤的不利影响,使整个系统能维持良好的处理性能。

表2察汗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察汗诺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和和有机氮的形态存在,对于土地处理系统而言,氨氮的土壤吸附和有机氮的土壤截留是十分重要的除氮途径。由表3可以看出,当经过土地处理系统的“土壤—植物”系统之后,无论是生长旺期还是生长末期总氮和nh3-n的含量都有一定的下降,而且土地处理系统系统对nh3-n的去除效果较好,达40%左右。这与作物的吸收和土壤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有关。另一方面,系统对总氮的去除效果相对较低,为35%左右。一般地说,经过土地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出水,其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会有所增加,而其含量的高低主要与涉及土壤含氧量的环境因素有关。

表3察汗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氮的去除效果

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通过土壤对磷的吸附和固定。由表4可知,生长旺期tp的含量从1.34降到0.82,去除率为38.8%,表明土地处理系统有很强的除磷能力。

表4察汗诺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总p的去除效果

由图1a到图1d可知,在移栽后的第一个生长旺期经杉叶藻+水麦冬+西伯利亚蓼混合移栽后的土地处理系统中除总n外(tn:9.82mg/l(15mg/l)),其它指标略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排放标准。如:cod:56mg/l(50mg/l);tp:0.82mg/l(0.5mg/l);nh3-n:5.28mg/l(5mg/l)。

由图2a到图2d可知,在移栽后的第一个生长末期经杉叶藻+水麦冬+西伯利亚蓼混合移栽后的土地处理系统除cod外,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的排放标准。如:cod:97mg/l(50mg/l);tn:3.47mg/l(15mg/l);tp:0.34mg/l(0.5mg/l);nh3-n:1.82mg/l(5mg/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