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型智能水箱、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404发布日期:2020-05-29 13:0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水型智能水箱、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水型智能水箱、系统以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理念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用水方面,人们不仅是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还要求滤芯组件在净水的同时可以节约水资源。

市场上现有的采用反渗透原理进行滤水的台式滤芯组件,出于节省安装工序和提高原水箱的一次性可储水量等考虑,通常会将过滤产生的浓水重新排回原水箱中作二次利用,待原水箱中的水位低于一定刻度以下时,就将沉积的浓水倒回原水箱。但一些用户认为上述的台式滤芯组件的制水不够纯净,因此难以放心饮用,即用户体验欠佳。此外,浓水重新回流至原水箱后,会使得原水箱中的杂质增多,从而加重滤芯组件的负荷,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针对上述缺陷或不足,市面上还有另一种新型滤芯组件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的内腔包括相互隔离的原水腔和浓水腔,所述原水箱设置为能够通过调节所述浓水腔的容积大小以反向调节所述原水腔的容积大小,能够将原水和浓水相互隔离,从而延长滤芯的使用寿命以及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但由于整体水箱体积有限,原浓水完全隔离,浓水箱的设置会大大的占用整体水箱容积,大大提升了用户补充原水的频率,同时由于浓水完全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浓水比过高浪费有限的水资源,从而影响了客户实用体验。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9507679u,公开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原水箱,所述原水箱的内腔包括相互隔离的原水腔和废水腔,所述原水箱设置为能够通过调节所述废水腔的容积大小以反向调节所述原水腔的容积大小。但该专利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无法将浓水循环利用,导致一定程度的水资源浪费,与人们的环保意识相违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智能水箱,其能解决如何在对浓水动态高效截留的前提上,提升滤芯组件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其能解决如何在对浓水动态高效截留的前提上,提升滤芯组件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其能解决如何在对浓水动态高效截留的前提上,提升滤芯组件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一,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水型智能水箱,包括原水腔、至少一个稀释控制腔、浓水截留腔、水箱隔板和稀释控制组件,所述稀释控制组件设置在稀释控制腔内,所述浓水截留腔与稀释控制腔通过水箱隔板分隔,所述水箱隔板的顶部设有连通浓水截留腔与稀释控制腔的通道,所述稀释控制腔的出水口通过稀释控制组件与原水腔连通;

所述稀释控制组件,用于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速度或者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tds值。

优选的,所述稀释控制腔还包括设置在稀释控制腔的出水口与稀释控制组件之间的单向止水阀,所述稀释控制腔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稀释控制组件、单向止水阀与原水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稀释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原水腔内第一检测件、设置在稀释控制腔内的第二检测件、电子阀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检测件、电子阀和第二检测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稀释控制腔的出水口通过电子阀与原水腔连接;

其中,第一检测件,用于获取原水腔的水位信号;

第二检测件,用于获取稀释控制腔的tds值;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检测件获取的水位信号和第二检测件获取的tds值,控制电子阀的开度。

优选的,所述稀释控制组件为穿孔式滤水管,所述穿孔式滤水管的外表面沿纵向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稀释控制腔的出水口通过所述若干通孔与原水腔连通。

优选的,所述穿孔式滤水管与水箱隔板等高。

优选的,所述稀释控制组件为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二,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包括滤芯组件和上述的节水型智能水箱,所述滤芯组件的原水入水口与原水腔的出水口连接,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与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原水腔的出水口的第一弹力阀、位于滤芯组件的入水口内的第一顶柱、设置在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的第二弹力阀和位于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内的第二顶柱,原水腔的出水口与滤芯组件的入水口可拆卸连接,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弹力阀,用于当原水腔的出水口与滤芯组件的入水口脱离时,闭合所述原水腔的出水口;

所述第一顶柱,用于当原水腔的出水口与滤芯组件的入水口连接时,控制第一弹力阀打开,以使原水腔的出水口与滤芯组件的入水口导通;

所述第二弹力阀,用于当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脱离时,闭合所述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

所述第二顶柱,用于当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连接时,控制第二弹力阀打开,以使浓水截留腔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导通。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之三,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上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s1:往原水腔和稀释控制腔中装满原水;

s2:原水腔中的原水通过滤芯组件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浓水通过滤芯组件的浓水出水口进入浓水截留腔,使得浓水在浓水截留腔中沉积;

s3:当浓水的水位高于水箱隔板顶部时,浓水截留腔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

s4:稀释控制组件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速度或者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tds值。

优选的,所述s4中稀释控制组件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速度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s41:第二检测件获取稀释控制腔内的tds值;

s42:控制器判断tds值是否上升,若是,则执行s43,若否,则保持电子阀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打开电子阀,并执行s41;

s43:第一检测件获取原水腔的水位信号;

s44:控制器判断水位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s45,若否,则关闭电子阀,并执行s41;

s45:控制器判断稀释控制腔内的tds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控制电子阀的开度,并执行s41,若否,则关闭电子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浓水截留腔实现对浓水的高效截留,同时使得浓水可以在浓水截留腔内沉积,经过沉积的浓水通过隔板上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再通过稀释控制组件的调控达来提升浓水的再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3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弹力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2所述的稀释控制组件。

图6为本发明中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1所述的稀释控制组件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速度的流程图。

图中:1-原水腔;11-第一弹力阀;2-稀释控制腔;21-单向止水阀;3-浓水截留腔;31-第二弹力阀;4-水箱隔板;5-稀释控制组件;51-第一检测件;52-第二检测件;53-电子阀;6-滤芯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在本发明中,所述原水为自来水或者是未经污染的清水,所述浓水为滤芯组件6排出的tds值较高但仍可循环利用的水,所述净水为滤芯组件6排出的tds值较低而且可直接利用的水,原水腔1、稀释控制腔2和浓水截留腔3均为独立的腔室,可以实现独立拆卸或者自由组装;在本发明中,稀释控制腔2的个数可以设置成n个并排连接且均通过水箱隔板4与浓水截留腔3连通的腔室,n个稀释控制腔2的底部优先的可以由高至低排列,稀释控制腔2的数量越多,浓水截留腔3的体积就可以设置得越小;所述tds是指水中总溶解性物质的浓度,主要为矿物质的浓度;所述控制器可以为单片机或者微型电脑等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数据收发终端;在下列实施例中,稀释控制腔2的原水依次通过稀释控制组件5、单向止水阀21进入原水腔1,原水腔1的原水依次通过前置过滤组件、第一弹力阀11进入滤芯组件6,滤芯组件6将原水分成净水或者浓水,净水被直接提供给用户,浓水经第二弹力阀进入到浓水截留腔3内,再从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内,再次经过上述循环,其中,所述前置过滤组件为常规的饮用水过滤装置;所述滤芯组件6包括滤芯部分和水泵,滤芯部分的入水口通过水泵与原水腔的出水口连接,水泵作为动力单元,高效地将原水腔的原水或者浓水输送至滤芯组件6的滤芯部分中,另外滤芯组件6的滤芯部分设有净水出口和浓水出口,其中tds值较低的水从净水出口流出,以供用户使用,tds值较高的水从浓水出口输送到浓水截留腔3进行循环再利用。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包括滤芯组件6和水箱,所述水箱包括原水腔1、稀释控制腔2、浓水截留腔3和稀释控制组件5;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设置在稀释控制腔2内,所述原水腔1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滤芯组件6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口与浓水截留腔3的入水口连接,所述浓水截留腔3与稀释控制腔2通过水箱隔板4分隔,所述水箱隔板4的顶部设有连通浓水截留腔3与稀释控制腔2的通道,所述稀释控制腔2的出水口通过稀释控制组件5与原水腔1连接。

使用时,默认电子阀53在通电之后,电子阀53处于打开状态,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之间连通。先将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盛满原水,然后将滤芯组件6、原水腔1、稀释控制腔2和浓水截留腔3依次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水流回路。此时,净水系统处于起始状态,系统中没有浓水,同时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互相连通,优选的,所述稀释控制腔2还包括单向止水阀21,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通过单向止水阀21与原水腔1连接,因此,稀释控制腔2中的原水能流进原水腔1,而避免原水腔1中的原水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内,以实现水流的单向流通;原水腔1的原水均由水泵送进滤芯组件6中,优选的,所述原水腔1的出水口设置有第一弹力阀11和所述滤芯组件6的入水口内设置有第一顶柱;原水腔1的出水口与滤芯组件6的入水口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弹力阀11的结构(如图4所示)与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9005372一种免安装净水机水箱的说明书第13段-第17段所记载的单向阀的结构相类似,原水腔1的出水口和滤芯组件6的入水口相离时,通过弹性元件(如弹簧)和球阀或者平面阀自身的重力驱使球阀或者平面阀压紧在原水腔1下端的出水口,使之两者紧密贴合,实现密封,阻止原水腔1的原水从出水口流出,原水腔1的出水口和滤芯组件6的入水口连接时,滤芯组件6出水口的第一顶柱由下往上顶起球阀或者平面阀,使得球阀或者平面阀与原水腔1的出水口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原水腔1中的原水可以流进滤芯组件6中;原水经过滤芯组件6的净化之后,被分成净水和浓水,净水经净水出口排出,浓水经浓水出口流进浓水截留腔3中存储,优选的,所述浓水截留腔3入水口还包括第二弹力阀31,所述滤芯组件6浓水出口还包括第二顶柱,所述第二弹力阀31包括第二平面阀和第二弹性元件,浓水截留腔3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口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力阀11与第二弹力阀31的结构相同,当浓水截留腔3离开滤芯组件6,通过弹性元件(如弹簧)和球阀或者平面阀自身的重力驱使球阀或者平面阀压紧在浓水截留腔3下端的入水口,使之两者紧密贴合,实现密封,阻止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从入水口流出。当浓水截留腔3的入水口与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口连接时,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口的第二顶柱由下往上顶起球阀或者平面阀,使得球阀或者平面阀与浓水截留腔3的入水口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隔,滤芯组件6的浓水可以浓水截留腔3中。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浓水截留腔3与稀释控制腔2通过水箱隔板4分隔,所述水箱隔板4的顶部设有连通浓水截留腔3与稀释控制腔2的通道,所以滤芯组件6排放出来的浓水会被截留在浓水截留腔3中,直至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的水位越过水箱隔板4通道的最低位,浓水才开始流入稀释控制腔2中。实际上,滤芯组件6的净水工作是动态的,所以滤芯组件6生产浓水也是动态的,因此,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积累到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的最低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使得浓水中的部分残留物逐渐沉淀在浓水的下层部分,而上层部分因为部分残留物的下沉,所以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层部分形成上清液,最终从浓水截留腔3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的为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清液。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包括设置在稀释控制腔2内的第二检测件52、电子阀53、设置在原水腔1内第一检测件51和控制器,所述第二检测件52、电子阀53和第一检测件51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稀释控制腔2的出水口通过电子阀53与原水腔1连接;优选的,第二检测件52为tds检测传感器,所述第一检测件51为水位检测传感器;当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内,稀释控制腔2内的原水会与浓水混合,形成混合水,因此,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会发生改变,当第二检测件52(tds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发生变化时,则第一检测件51(水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原水腔1的水位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目标水位),若是,则通过第二检测件52检测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目标tds值),若是,则保持电子阀53处于打开状态,使得混合水进入到原水腔1内,以实现水的高效循环利用,若否,则关闭电子阀53。防止tds值超标的混合水进入到原水腔1,污染原水,并发出警告,提醒用户清理浓水,重新装原水。

在实施例1中,当原水腔1的水位低于目标水位且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低于目标tds值时,所述电子阀53的开度情况,由控制器2根据原水腔1的水位和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进行调节,通过调整电子阀53的开度情况来控制混合水进入的原水腔1的速度,避免出现原水腔1因与混合水的加入而使得原水腔1的tds值飙升,从而加重滤芯组件6的工作负担,导致滤芯组件6加速老化的情况。

优选的,在本实施中,所述控制器还可以是设置在水箱外侧的开关,用户可以通过开关直接控制电子阀53处于开通状态或者关闭状态,进而控制稀释控制腔2与原水腔1之间处于连通或者隔离状态,从而实现人工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控制。

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往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中装满原水;

具体的,用户可将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拆卸下来去装原水,或者采用其他工具(如盆、水管等)向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注水,直至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满水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即可。

s2:原水腔1中的原水通过滤芯组件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浓水通过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水口进入浓水截留腔3,使得浓水在浓水截留腔3中沉积;

具体的,稀释控制腔3的原水通过稀释控制组件5进入到原水腔1内,原水腔1内的原水进入到滤芯组件6中,滤芯组件6将原水分成净水和浓水,净水经净水出口排出,浓水经浓水出口进入到浓水截留腔3,直至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的水位越过水箱隔板4通道的最低位,浓水才开始流入稀释控制腔2中。实际上,滤芯组件6的净水工作是动态的,所以滤芯组件6生产浓水也是动态的,因此,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积累到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的最低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使得浓水中的部分残留物逐渐沉淀在浓水的下层部分,而上层部分因为部分残留物的下沉,所以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层部分形成上清液,即最终从浓水截留腔3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的为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清液。

s3:当浓水的水位高于水箱隔板4顶部时,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3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

具体的,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并与稀释控制腔2中的原水混合,形成混合水,并使得稀释控制腔2的tds值发生变化。

s4:稀释控制组件5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速度或者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tds值。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稀释控制组件5通过第一检测件51(水位检测传感器)、第二检测件52(tds值检测传感器)、电子阀53和控制器对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速度进行精密的控制(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s41:第二检测件52获取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器;

具体的,控制器通过第二检测件52(tds值检测传感器)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定时检测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

s42:控制器判断tds值是否上升,若是,则执行s43,若否,则保持电子阀处于打开状态或者打开电子阀,并执行s41;

具体的,控制器将当前时间的tds值与前一时间的tds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是否上升,若是,则执行下一步骤,若否,则保持电子阀53处于打开状态(即通电后,电子阀53的初始状态为打开状态),并且返回执行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

s43:第一检测件51获取原水腔1的水位信号;

具体的,当控制器判断出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出现上升情况,则控制器通过第一检测件51(水位检测传感器)检查原水腔1的水位信号。

s44:控制器判断水位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是,则执行s45,若否,则关闭电子阀53,并执行s41;

具体的,控制器判断原水腔1的原水的水位是否低于预设的水位,若低于预设的水位,则表示原水腔1内的原水不多,需要进行加水,并执行下一步骤,若高于预设的水位,则表示原水腔1内的原水处于充足状态,无需加水,同时为了降低滤芯组件6的工作负荷,提高净水效率,所以关闭电子阀53,避免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较高的混合水流进入原水腔1内,并且返回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

s45:控制器判断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控制电子阀53的开度,并执行s41,若否,则关闭电子阀53。

具体的,当控制器判断出原水腔1的原水的水位低于预设的水位,则控制器需要tds值是否小于预设的tds值,若是,则控制电子阀53的开度,将稀释控制腔2内的混合水流进原水腔1内,实现浓水循环再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返回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具体的,由于净水系统的净水过程是动态的,所以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时,原水腔1的水位不是固定在某一位置以及浓水的tds值也不是固定值,因此,控制器2会根据实际的原水腔1的水位和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进行调节,通过调整电子阀53的开度情况来控制混合水进入的原水腔1的速度,避免出现原水腔1因与混合水的加入而使得原水腔1的tds值飙升,从而加重滤芯组件6的工作负担,导致滤芯组件6加速老化的情况,若控制器判断tds值大于预设的tds值,则关闭电子阀53,防止tds值过高的混合水进入原水腔1,从而避免加重滤芯组件6的工作负担,导致滤芯组件6加速老化,并且向外界发出警告,提醒用户清理浓水以及对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加原水。

当电子阀53在通电之后,电子阀53的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之间互相隔离,由于稀释控制腔2中一开始盛放的是原水,所以控制器通过第二检测件52获取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后,会得出tds值没有上升的结果,因此,控制器打开电子阀53,并且返回执行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当控制器判断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出现上升,则控制器通过第一检测件51获取原水腔1的水位信号,并判断水位信号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若否,则关闭电子阀,并且返回执行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若是,则控制器判断稀释控制腔内的tds值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值,若是,则控制电子阀的开度,并执行s41,继续监控稀释控制腔2内的tds值,若否,则保持电子阀处于关闭状态或者关闭电子阀。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为穿孔式滤水管(穿孔式高度流速控制滤水管)(如图5所示),所述穿孔式滤水管的外表沿纵向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呈等间距分布且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所述稀释控制腔2的出水口与通孔连通,所述穿孔式滤水管的出水口与原水腔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原水的tds值是不相同,以及净水系统的的使用对象不同(用于净化人的生活用水或者用于净化牲畜的生活用水等),所以在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为穿孔式滤水管,具体的,用户可通过查询或者测量当地的原水的tds值(自来水或者地下水的tds值一般维持在稳定的范围),再选择型号适合的穿孔式滤水管安装到稀释控制腔2中;优选的,所述穿孔式滤水管与水箱隔板4等高,而且所述通孔的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因此稀释控制腔2的水位处于最高时,从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流速最快,当稀释控制腔2的水位的下降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流速也随之减速,从而实现通过选择不同通量的稀释控制组件5来控制稀释控制腔2中的原水或者浓水流向原水腔1的流速。

进一步的,在实施例2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的高度还可根据滤芯组件6的废水比、稀释控制腔2出水口相对原水腔1出水口的高度差、浓水截流腔3的容积和稀释控制腔2的容积等因素做进一步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2中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往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中装满原水;

具体的,用户可将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拆卸下来去装原水,或者采用其他工具(如盆、水管等)向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注水,直至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满水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即可。

s2:原水腔1中的原水通过滤芯组件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浓水通过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水口进入浓水截留腔,使得浓水在浓水截留腔3中沉积;

具体的,稀释控制腔3的原水通过稀释控制组件5进入到原水腔1内,原水腔1内的原水进入到滤芯组件6中,滤芯组件6将原水分成净水和浓水,净水经净水出口排出,浓水经浓水出口进入到浓水截留腔3,直至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的水位越过水箱隔板4通道的最低位,浓水才开始流入稀释控制腔2中。实际上,滤芯组件6的净水工作是动态的,所以滤芯组件6生产浓水也是动态的,因此,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积累到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的最低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使得浓水中的部分残留物逐渐沉淀在浓水的下层部分,而上层部分因为部分残留物的下沉,所以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层部分形成上清液,即最终从浓水截留腔3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的为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清液。

s3:当浓水的水位高于水箱隔板4顶部时,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

具体的,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并与稀释控制腔2中的原水混合,形成混合水,并使得稀释控制腔2的tds值发生变化。

s4:稀释控制组件5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速度或者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tds值。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为穿孔式滤水管(穿孔式高度流速控制滤水管)(如图5所示),即利用穿孔式滤水管(穿孔式高度流速控制滤水管)外表面的通孔的孔径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的特征,使得稀释控制腔2在盛满原水时,原水流向原水腔1的速度最快,当稀释控制腔2中形成混合水时,稀释控制腔2的水位已经明显降低,即混合水通过的通孔的孔径和数量比原水通过的通孔的孔径和数量均少,所以混合水进入原水腔1的流速明显降低,从而实现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速度。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3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为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由于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均属于半透膜,所以当稀释控制腔2内装的都是原水时,可以视作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对从稀释控制腔2内流向原水腔1的原水无影响,当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中之后,原水与浓水混合成混合水,此时稀释控制腔2的tds值发生变化,此时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对混合水起明显的过滤作用,由于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均均具有半透膜的特性,溶解在混合水中的其它物质无法透过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因此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将混合水分成溶解在水中的其他物质和原水,溶解在水中的其他物质继续留在稀释控制腔2内,原水则顺利透过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进入到原水腔1内。实际上,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的过滤效果,往往受制于其制造工艺和环境因素等,所以最终透过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进入到原水腔1内的“原水”只是tds值接近于原水的tds值,但“原水”的tds值比混合水的tds值明显降低,从而实现改变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混合水的浓度,保障滤芯组件6寿命的同时减少废水排放的动态平衡。

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3中所述的节水型智能净水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往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中装满原水;

具体的,用户可将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拆卸下来去装原水,或者采用其他工具(如盆、水管等)向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注水,直至原水腔1和稀释控制腔2满水会在达到一定程度即可。

s2:原水腔1中的原水通过滤芯组件6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浓水通过滤芯组件6的浓水出水口进入浓水截留腔,使得浓水在浓水截留腔3中沉积;

具体的,稀释控制腔3的原水通过稀释控制组件5进入到原水腔1内,原水腔1内的原水进入到滤芯组件6中,滤芯组件6将原水分成净水和浓水,净水经净水出口排出,浓水经浓水出口进入到浓水截留腔3,直至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的水位越过水箱隔板4通道的最低位,浓水才开始流入稀释控制腔2中。实际上,滤芯组件6的净水工作是动态的,所以滤芯组件6生产浓水也是动态的,因此,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积累到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的最低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使得浓水中的部分残留物逐渐沉淀在浓水的下层部分,而上层部分因为部分残留物的下沉,所以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层部分形成上清液,即最终从浓水截留腔3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稀释控制腔2的为浓水截留腔3的浓水的上清液。

s3:当浓水的水位高于水箱隔板4顶部时,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

具体的,浓水截留腔3中的浓水通过水箱隔板4顶部的通道进入到稀释控制腔2,并与稀释控制腔2中的原水混合,形成混合水,并使得稀释控制腔2的tds值发生变化。

s4:稀释控制组件5控制稀释控制腔2流向原水腔1的水流的速度或者控制稀释控制腔流向原水腔的水流的tds值。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稀释控制组件5为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即在本实施例中稀释控制组件5通过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过滤稀释控制腔2中流向原水腔的混合水,利用半透膜的特性将混合水分成溶解在水中的其他物质和原水,溶解在水中的其他物质继续留在稀释控制腔2内,原水则顺利透过纳滤膜或者反渗透膜进入到原水腔1内。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