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67619发布日期:2020-11-25 1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进水端与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进水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管道增压泵(1)和强磁除铁器(5),第一管道出水端分为两路,一路与水处理车间内的生水箱连接;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进水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出水端另一路、水处理车间内的淡水箱连接;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管道增压泵(14),第二管道的出水端与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管道连接;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进水端与水处理车间内的除盐水箱连接;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管道增压泵(18),第三管道的出水端与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管道连接;

流量控制阀门;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流量控制阀门;

水质监测装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并联在所述第一管道上,且所述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并联连接的在线电导率表(7)、在线浊度表(8)、在线ph值表(9);

智能控制装置(11),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1)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电连接,智能控制装置(11)用于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测量结果控制各流量控制阀门开闭和各管道增压泵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进水端上依次设置有总进水阀门(21)、第一管道增压泵(1)、强磁除铁器入口第一阀门(2)、强磁除铁器入口第二阀门(24)、强磁除铁器(5)、强磁除铁器出口第一阀门(3)和强磁除铁器出口第二阀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除铁器入口第一阀门(2)和强磁除铁器入口第二阀门(24)之间设置有反洗支路,反洗支路上设置有强磁除铁器反洗阀门(19);反洗支路另一端连接在强磁除铁器出口第一阀门(3)和强磁除铁器出口第二阀门(4)之间;强磁除铁器底部设置有排污阀门(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出水端的一路通过生水箱入口阀门(15)与生水箱连接,另一路通过主管道第一阀门(12)与第二管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监测装置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进水阀门(6)、水质监测装置出水阀门(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依次设置有主管道第二阀门(13)、所述第二管道增压泵(14)和第一回水阀门(22),所述淡水箱入口设置有淡水箱入口阀门(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依次设置有除盐水补水阀门(17)、所述第三管道增压泵(18)和第二回水阀门(23)。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间接空冷循环水管道中的一部分循环水进入第一管道,流经强磁除铁器(5)降低循环水浊度;

然后一小部分循环水流过水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装置中的在线电导率表(7)、在线浊度表(8)和在线ph值表(9)对循环水水质进行连续监测,测量结果传输给智能控制装置(11);

智能控制装置(11)根据所述水质监测装置测量结果控制各流量控制阀门开闭和各管道增压泵启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装置(11)的控制方法为:

当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或ph大于第二阈值时,若此时循环水浊度大于第三阈值,则关闭第二管道和淡水箱,间接空冷循环水返回生水箱;间接空冷循环水经预处理系统、预脱盐系统、二次除盐系统后通过第三管道补入间接空冷循环水系统;

当电导率大于第一阈值或ph大于第二阈值时,若循环水浊度小于第三阈值,则关闭第二管道和生水箱,间接空冷循环水进入淡水箱,经二级除盐系统处理后,进入除盐水箱;除盐水经过第三管路补入间接空冷循环水系统;

当电导率小于第一阈值且ph小于第二阈值时,关闭第三管路,同时关闭生水箱或淡水箱,间接空冷循环水经第二管路后返回间接空冷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一种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智能净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目的是利用电厂水处理车间对间接空冷循环水进行净化处理,进而减缓和抑制间接空冷系统中材料的腐蚀;本发明包括管道增压泵、强磁除铁器、水质监测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流量控制阀门等,水质监测装置包括在线电导率表、在线浊度表、在线pH值表。本系统从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管道取水,通过管道将循环水输送至水处理车间,智能控制装置根据水质监测装置测量的水质结果设定净化方案。本发明在无需新增水处理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将间接空冷循环水浊度、电导率、pH等参数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保持水质稳定且降低其腐蚀性,有效地减缓间接空冷系统中碳钢和纯铝的腐蚀。

技术研发人员:肖海刚;黄万启;苏玮;郭焱;韩霜;谢宙桦;郝洪铎;陈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9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