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3057发布日期:2021-02-20 11:0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也同时受到了破坏,自然水体污染与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城镇和农村,由于村屯住宅分散,生活污水不易集中处理,多数民居、农户的污水不作任何处理或只经化粪池简单处理便直接排放,使得自然环境状况更加恶化,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而,用于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方法纷纷推出。
[0003]
现有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通过絮凝操作将污水中可回收利用的有机质进行回收利用,是污水处理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污水的絮凝处理是在污水处理罐内进行,其过程中主要包括絮凝剂的添加、搅拌等步骤,其中,搅拌、沉降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然而,现有技术公开的污水处理罐无法充分搅动污水液,导致絮凝的效率低下,处理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另外絮凝沉淀容易堵塞滤板,导致需要频繁的人工清理,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频繁清理也会影响处理过程的正常运行,进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
[0004]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通过辅助搅拌杆及第三弹簧的设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辅助搅拌杆能够克服弹簧向外侧摆动,因此在转轴转速不同时辅助搅拌杆的姿态也不同,因此能够充分搅动污水,增加絮凝的效果,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从而满足预期的水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公开的污水处理罐无法充分搅动污水液,导致絮凝的效率低下,处理效果不够理想,难以达到预期的出水质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一侧设置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絮凝液添加管及污水进管,所述罐体下端一侧设置有与罐体内腔连通的污水出管;所述罐体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内筒,所述内筒上端设置有搭接在环形板上的翻边,所述内筒下端设置落料口;所述罐体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内筒内与多个主搅拌杆连接,所述主搅拌杆自由端铰接有多个辅助搅拌杆,所述辅助搅拌杆通过第三弹簧与主搅拌杆连接,所述主搅拌杆下方的内筒壁之间设置有横置的第一滤网。
[0007]
使用时,通过污水进管向内筒内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同时通过絮凝液添加管向内筒内滴加絮凝液,启动第一电机,在一个滴加周期内,首先通过转轴带动主搅拌杆高速转动,主搅拌杆在内筒内扰动污水,进而加快絮凝液与污水之间的混合,而后通过第一电机控
制转轴降低速度,依次实现主搅拌杆的中速搅拌,使得絮凝反应能够稳定进行,避免破坏其分子结构导致絮凝体被打散,最后进行低速搅拌,实现絮凝体的沉淀;污水经第一滤网滤去沉淀物后经污水出管排出,完成整个处理过程;由于辅助搅拌杆及第三弹簧的设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辅助搅拌杆能够克服弹簧向外侧摆动,因此在转轴转速不同时辅助搅拌杆的姿态也不同,因此能够充分搅动污水,增加絮凝的效果,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从而满足预期的水质要求。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呈由内而外逐渐变低的圆锥形,所述内筒外侧壁上可拆卸设置有与第一滤网匹配的收集箱,所述内筒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收集箱及内筒内腔的两个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分别位于第一滤网上下两侧,下侧的连通口内设置有第二滤网。由于第一滤网呈由内而外逐渐变低的圆锥形,因此,其上方沉淀的絮凝体在自身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内筒内壁一侧移动,进而减少第一滤网堵塞的几率,延长清理的周期,避免频繁清理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收集箱的设置,使得处于内筒内壁一侧的絮凝体能够经上侧的连通口进入收集箱内收集,并且絮凝体携带的污水能够经下侧连通口的第二滤网过滤后回到内筒内,通过收集箱截留收集了絮凝体,延长了清理的周期,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清理的效果。
[0009]
优选的,所述转轴下端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上方的转轴上套装有轴套,所述轴套与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主搅拌杆固定设置有轴套上,所述主搅拌杆上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下端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推板,所述滑套与轴套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轴套靠近主搅拌杆一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过线孔,所述滑套上固定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穿过过线孔与挡块连接。通过第二弹簧及滑套的设置,能够在转轴转动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滑套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向外侧移动,进而使得推板向外侧移动,能够在每个滴加周期前及时刮除第一滤网上的沉积物,避免第一滤网堵塞;同时该过程中,由于滑套还能够拉动牵引绳进而使得轴套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因此推板在向外侧移动的同时也能够向下移动,避免推板向外侧移动时与第一滤网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导致刮除效果差的问题。
[0010]
优选的,所述内筒下方的罐体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罐体分隔成上腔及下腔,所述下腔内填充有活性污泥;所述上腔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一管,所述第一管穿过罐体延伸至罐体外与其下方的活塞缸连接,所述活塞缸一侧通过第二管与下腔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缸另一侧设置有低于第二管布置的第三管,所述第三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活塞缸下端通过第四管与下腔底部连通,所述第四管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所述活塞缸内位于第二管处设置有与活塞缸内腔滑动密封的密封活塞,所述密封活塞与活塞缸底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通过将第一管设置于上腔的上部侧壁上,能够使得内筒排出的污水在上腔内二次絮凝沉淀,提高从第一管排出的污水的水质;第一管内的污水进入活塞缸内,由于自重的原因,污水能够压缩第四弹簧使得密封活塞下移至第二管处,而后经第三管进入下腔内,在活性污泥中好氧性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下形成污泥状絮凝物沉淀,净化得到的水从污水出管排出,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后的水质;由于第一管在实际使用时其内部的污水流动是不规则的,因此导致密封活塞在第二管处上下来回移动,由于第二单向阀及第三单向阀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密封活塞上移时,活塞缸能够
将空气从第三管抽入其内部,并在密封活塞下移时通过第四管压入下腔内,实现曝气,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有氧环境,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0011]
优选的,环形板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下方的第一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内筒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收集箱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刮板,所述刮板外侧固定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罐体内壁贴合且其高度与第一管上侧端口的高度匹配。通过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的设置,在第二电机启动时能够电动第一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带动内筒转动,既能够提高内筒与主搅拌杆之间的相对转速,进而使得内筒内的污水搅拌更充分,提高絮凝效果,又能够通过收集箱及刮板的转动来扰动内筒外侧的上腔内的污水,进而提高二次絮凝沉淀的效果;另外刮板能够带动弧形板沿着罐体内壁滑动,一方面,能够刮除罐体内壁上的污物,降低清理的周期,另一方面,当弧形板滑动到第一管的端口时能够短时间的封堵上第一管,实现了第一管间断式的排放污水,进而使得活塞缸内密封活塞的上下振幅增加,提高曝气效果。
[0012]
优选的,所述下腔内的第四管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通过曝气孔的设置,能够使得下腔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下腔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使其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通过辅助搅拌杆及第三弹簧的设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辅助搅拌杆能够克服弹簧向外侧摆动,因此在转轴转速不同时辅助搅拌杆的姿态也不同,因此能够充分搅动污水,增加絮凝的效果,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从而满足预期的水质要求。
[0015]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通过活塞缸的设置,能够使得密封活塞在第二管处上下来回移动,实现在密封活塞上移时,活塞缸能够将空气从第三管抽入其内部,并在密封活塞下移时通过第四管压入下腔内,实现曝气,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有氧环境,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一个视角的局部剖视图;
[0019]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1]
图5是本发明中活塞缸处的剖视图;
[0022]
图中:
[0023]
1、罐体;2、絮凝液添加管;3、污水进管;4、第一电机;5、第一管;6、活塞缸;7、第二管;8、第一单向阀;9、第三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四管;12、第三单向阀;13、环形板;14、转轴;15、内筒;16、第一滤网;17、落料口;18、收集箱;19、连通口;20、刮板;21、弧形板;22、隔板;23、曝气孔;24、污水出管;25、挡块;26、第一弹簧;27、轴套;28、过线孔;29、牵引绳;30、主搅拌杆;31、滑套;32、第二弹簧;33、推板;34、第二电机;35、第一齿轮;36、第二齿轮;
37、辅助搅拌杆;38、第三弹簧;39、密封活塞;40、第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5]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自动污水处理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端一侧设置有与罐体1内腔连通的絮凝液添加管2及污水进管3,所述罐体1下端一侧设置有与罐体1内腔连通的污水出管24;所述罐体1内壁上端固定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环形板13,所述环形板13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内筒15,所述内筒15上端设置有搭接在环形板13上的翻边,所述内筒15下端设置落料口17;所述罐体1上端中部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4,所述第一电机4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延伸至内筒15内与多个主搅拌杆30连接,所述主搅拌杆30自由端铰接有多个辅助搅拌杆37,所述辅助搅拌杆37通过第三弹簧38与主搅拌杆30连接,所述主搅拌杆30下方的内筒15壁之间设置有横置的第一滤网16。
[0026]
使用时,通过污水进管3向内筒15内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同时通过絮凝液添加管2向内筒15内滴加絮凝液,启动第一电机4,在一个滴加周期内,首先通过转轴14带动主搅拌杆30高速转动,主搅拌杆30在内筒15内扰动污水,进而加快絮凝液与污水之间的混合,而后通过第一电机4控制转轴14降低速度,依次实现主搅拌杆30的中速搅拌,使得絮凝反应能够稳定进行,避免破坏其分子结构导致絮凝体被打散,最后进行低速搅拌,实现絮凝体的沉淀;污水经第一滤网16滤去沉淀物后经污水出管24排出,完成整个处理过程;由于辅助搅拌杆37及第三弹簧38的设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辅助搅拌杆37能够克服弹簧向外侧摆动,因此在转轴14转速不同时辅助搅拌杆37的姿态也不同,因此能够充分搅动污水,增加絮凝的效果,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从而满足预期的水质要求。
[002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滤网16呈由内而外逐渐变低的圆锥形,所述内筒15外侧壁上可拆卸设置有与第一滤网16匹配的收集箱18,所述内筒15壁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收集箱18及内筒15内腔的两个连通口19,所述连通口19分别位于第一滤网16上下两侧,下侧的连通口19内设置有第二滤网。由于第一滤网16呈由内而外逐渐变低的圆锥形,因此,其上方沉淀的絮凝体在自身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内筒15内壁一侧移动,进而减少第一滤网16堵塞的几率,延长清理的周期,避免频繁清理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收集箱18的设置,使得处于内筒15内壁一侧的絮凝体能够经上侧的连通口19进入收集箱18内收集,并且絮凝体携带的污水能够经下侧连通口19的第二滤网过滤后回到内筒15内,通过收集箱18截留收集了絮凝体,延长了清理的周期,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清理的效果。
[002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轴14下端固定设置有挡块25,所述挡块25上方的转轴14上套装有轴套27,所述轴套27与挡块25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6;所述主搅拌杆30固定设置有轴套27上,所述主搅拌杆30上套装有滑套31,所述滑套31下端固定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推板33,所述滑套31与轴套2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32;所述轴套27靠近主搅拌杆30一侧设置有上下贯穿的过线孔28,所述滑套31上固定设置有牵引绳29,所述牵引绳29穿过过线孔28与挡块25连接。通过第二弹簧32及滑套31的设置,能够在转轴14转动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滑套31克服第二弹簧32的弹力向外侧移动,进而使得推板33向外侧移动,
能够在每个滴加周期前及时刮除第一滤网16上的沉积物,避免第一滤网16堵塞;同时该过程中,由于滑套31还能够拉动牵引绳29进而使得轴套27克服第一弹簧26的弹力向下移动,因此推板33在向外侧移动的同时也能够向下移动,避免推板33向外侧移动时与第一滤网16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导致刮除效果差的问题。
[002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筒15下方的罐体1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板22,所述隔板22将罐体1分隔成上腔及下腔,所述下腔内填充有活性污泥;所述上腔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与其连通的第一管5,所述第一管5穿过罐体1延伸至罐体1外与其下方的活塞缸6连接,所述活塞缸6一侧通过第二管7与下腔上部连通,所述第二管7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8;所述活塞缸6另一侧设置有低于第二管7布置的第三管9,所述第三管9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0;所述活塞缸6下端通过第四管11与下腔底部连通,所述第四管11上设置有第三单向阀12;所述活塞缸6内位于第二管7处设置有与活塞缸6内腔滑动密封的密封活塞39,所述密封活塞39与活塞缸6底部之间设置有第四弹簧40。通过将第一管5设置于上腔的上部侧壁上,能够使得内筒15排出的污水在上腔内二次絮凝沉淀,提高从第一管5排出的污水的水质;第一管5内的污水进入活塞缸6内,由于自重的原因,污水能够压缩第四弹簧40使得密封活塞39下移至第二管7处,而后经第三管进入下腔内,在活性污泥中好氧性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下形成污泥状絮凝物沉淀,净化得到的水从污水出管24排出,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后的水质;由于第一管5在实际使用时其内部的污水流动是不规则的,因此导致密封活塞39在第二管7处上下来回移动,由于第二单向阀10及第三单向阀12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密封活塞39上移时,活塞缸6能够将空气从第三管9抽入其内部,并在密封活塞39下移时通过第四管11压入下腔内,实现曝气,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有氧环境,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003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环形板13下端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34,所述第二电机34的输出端与其下方的第一齿轮35传动连接,所述内筒15外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5啮合的第二齿轮36;所述收集箱18外侧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刮板20,所述刮板20外侧固定设置有弧形板21,所述弧形板21与罐体1内壁贴合且其高度与第一管5上侧端口的高度匹配。通过第一齿轮35及第二齿轮36的设置,在第二电机34启动时能够电动第一齿轮35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36带动内筒15转动,既能够提高内筒15与主搅拌杆30之间的相对转速,进而使得内筒15内的污水搅拌更充分,提高絮凝效果,又能够通过收集箱18及刮板20的转动来扰动内筒15外侧的上腔内的污水,进而提高二次絮凝沉淀的效果;另外刮板20能够带动弧形板21沿着罐体1内壁滑动,一方面,能够刮除罐体1内壁上的污物,降低清理的周期,另一方面,当弧形板21滑动到第一管5的端口时能够短时间的封堵上第一管5,实现了第一管5间断式的排放污水,进而使得活塞缸6内密封活塞39的上下振幅增加,提高曝气效果。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腔内的第四管11上设置有多个曝气孔23。通过曝气孔23的设置,能够使得下腔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下腔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使其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0032]
使用时,通过污水进管3向内筒15内通入待处理的污水,同时通过絮凝液添加管2向内筒15内滴加絮凝液,启动第一电机4,在一个滴加周期内,首先通过转轴14带动主搅拌杆30高速转动,主搅拌杆30在内筒15内扰动污水,进而加快絮凝液与污水之间的混合,而后
通过第一电机4控制转轴14降低速度,依次实现主搅拌杆30的中速搅拌,使得絮凝反应能够稳定进行,避免破坏其分子结构导致絮凝体被打散,最后进行低速搅拌,实现絮凝体的沉淀;污水经第一滤网16滤去沉淀物后经污水出管24排出,完成整个处理过程;由于辅助搅拌杆37及第三弹簧38的设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辅助搅拌杆37能够克服弹簧向外侧摆动,因此在转轴14转速不同时辅助搅拌杆37的姿态也不同,因此能够充分搅动污水,增加絮凝的效果,提高了絮凝的效率,从而满足预期的水质要求;由于第一滤网16呈由内而外逐渐变低的圆锥形,因此,其上方沉淀的絮凝体在自身重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内筒15内壁一侧移动,进而减少第一滤网16堵塞的几率,延长清理的周期,避免频繁清理影响污水处理的效率;通过收集箱18的设置,使得处于内筒15内壁一侧的絮凝体能够经上侧的连通口19进入收集箱18内收集,并且絮凝体携带的污水能够经下侧连通口19的第二滤网过滤后回到内筒15内,通过收集箱18截留收集了絮凝体,延长了清理的周期,降低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污水清理的效果;通过第二弹簧32及滑套31的设置,能够在转轴14转动时通过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滑套31克服第二弹簧32的弹力向外侧移动,进而使得推板33向外侧移动,能够在每个滴加周期前及时刮除第一滤网16上的沉积物,避免第一滤网16堵塞;同时该过程中,由于滑套31还能够拉动牵引绳29进而使得轴套27克服第一弹簧26的弹力向下移动,因此推板33在向外侧移动的同时也能够向下移动,避免推板33向外侧移动时与第一滤网16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而导致刮除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将第一管5设置于上腔的上部侧壁上,能够使得内筒15排出的污水在上腔内二次絮凝沉淀,提高从第一管5排出的污水的水质;第一管5内的污水进入活塞缸6内,由于自重的原因,污水能够压缩第四弹簧40使得密封活塞39下移至第二管7处,而后经第三管进入下腔内,在活性污泥中好氧性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下形成污泥状絮凝物沉淀,净化得到的水从污水出管24排出,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处理后的水质;由于第一管5在实际使用时其内部的污水流动是不规则的,因此导致密封活塞39在第二管7处上下来回移动,由于第二单向阀10及第三单向阀12的设置,能够实现在密封活塞39上移时,活塞缸6能够将空气从第三管9抽入其内部,并在密封活塞39下移时通过第四管11压入下腔内,实现曝气,为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提供更好的有氧环境,进而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通过第一齿轮35及第二齿轮36的设置,在第二电机34启动时能够电动第一齿轮35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36带动内筒15转动,既能够提高内筒15与主搅拌杆30之间的相对转速,进而使得内筒15内的污水搅拌更充分,提高絮凝效果,又能够通过收集箱18及刮板20的转动来扰动内筒15外侧的上腔内的污水,进而提高二次絮凝沉淀的效果;另外刮板20能够带动弧形板21沿着罐体1内壁滑动,一方面,能够刮除罐体1内壁上的污物,降低清理的周期,另一方面,当弧形板21滑动到第一管5的端口时能够短时间的封堵上第一管5,实现了第一管5间断式的排放污水,进而使得活塞缸6内密封活塞39的上下振幅增加,提高曝气效果;通过曝气孔23的设置,能够使得下腔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下腔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使其达到预期的水质要求。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