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5967发布日期:2020-11-19 19:2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污水的量越来越大,若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则严重污染环境。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入絮凝剂溶解液、熟石灰溶解液等,统称为加药。加药间包括加药池、搅拌机、进水管、出水管,出水管上安装有过滤器、计量泵、手动调节液压阀、压力表等。将药剂与自来水在加药池通过搅拌机充分搅拌溶解,再通过出水管输送至加药点使用。

不同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同,往往需要加入不同的药剂,现有加药池为水泥池,设置在地面以上,往污水中加入多种药剂时,往往需要分别加入加药间,调配好药剂浓度,根据不同加入不同药量,因现有加药池高度较大,需要爬上爬下,极为不便,无法实现自动循环加药,且对于不同的废水加入的药剂不同时,往往需要清洗加药池,造成污水处理的间断,其操作复杂,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持续处理废水,自动化程度高,加药效率高的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包括加药本体和进水装置,所述加药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主加药本体和位于后端的次加药本体,所述主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所述次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包括第一加药池、第一加药泵、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一出药管,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位于第一加药池的中部,所述第一出药管连接于第一加药池上,所述第一加药泵安装于第一出药管上,所述第二加药装置包括第二加药池、第二加药泵、第二搅拌装置和第二出药管,所述第二搅拌装置位于第二加药池的中部,所述第二出药管连接于第二加药池上,所述第二加药泵安装于第二出药管上,所述第三加药装置包括第三加药池、第三加药泵、第三搅拌装置和第三出药管,所述第三搅拌装置位于第三加药池的中部,所述第三出药管连接于第三加药池上,所述第三加药泵安装于第三出药管上,所述第四加药装置包括第四加药池、第四加药泵和第四出药管,所述第四出药管连接于第四加药池上,所述第四加药泵安装于第四出药管上,所述第五加药装置包括第五加药池、第五加药泵和第五出药管,所述第五出药管连接于第五加药池上,所述第五加药泵安装于第五出药管上,所述第六加药装置包括第六加药池、第六加药泵和第六出药管,所述第六出药管连接于第六加药池上,所述第六加药泵安装于第六出药管上,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分别与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四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相连通,且均位于第一出药管、第二出药管、第三出药管、第四出药管、第五出药管、第六出药管的上端。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加药本体位于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包括位于加药本体四周的砖砌墙,所述防护罩的外周设有砖砌方井,所述第一出药管、第二出药管、第三出药管、第四出药管、第五出药管、第六出药管均从相对应的加药池延伸至所述砖砌方井中,并继续向外延伸,所述砖砌方井中的第一出药管、第二出药管、第三出药管、第四出药管、第五出药管、第六出药管上均设有流量表,所述砖砌方井的上端盖设有砼板。

优选地,所述加药本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地面排水沟,所述地面排水沟贯穿所述砖砌墙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均分别设有防溢管道,所述防溢管道分别位于加药池的上端且高于出药管,且与所述地面排水沟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药泵为加药螺杆泵,所述第二加药泵、第三加药泵、第四加药泵、第五加药泵、第六加药泵均为机械隔膜计量泵。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药管、第二出药管、第三出药管、第四出药管、第五出药管、第六出药管上均设有止回阀和压力表,所述止回阀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加药泵的左右两端,所述压力表位于远离最外侧止回阀的出药管上。

优选地,所述进水装置的进水管与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四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之间均设有止回阀和闸阀,且所述闸阀位于靠近加药池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四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中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位于上端的最高水位监测传感器和位于下端的最低水位监测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位于防护罩的左端,且与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和进水装置电性连接,并控制其运转。

优选地,所述加药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药的加药平台。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四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均呈圆型,所述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的直径相同,且大于第四加药池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加药本体和进水装置,所述加药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主加药本体和位于后端的次加药本体,所述主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所述次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分别独立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针对不同废水加入药剂不同时适用性强且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浓度或不同类型的废水处理;其二、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池、加药泵、搅拌装置和出药管,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包括加药池、加药泵和出药管,其设计结构简单,适用于不同的需要搅拌或者不需要搅拌的药剂,且加药装置均与进水装置相连通,适用于配置不同浓度的药剂,加药装置分别独立实现药剂的不间断输出,实现不间断污水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其三、加药本体位于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包括位于加药本体四周的砖砌墙,防护罩的外周设有砖砌方井,出药管均从相对应的加药池延伸至所述砖砌方井中,并继续向外延伸,所述砖砌方井中的出药管上均设有流量表,所述砖砌方井的上端盖设有砼板,防止出药管被破坏,其安全性高、方便操作人员实时监测药剂流量;其四、所述加药本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地面排水沟,加药装置分别设有防溢管道,防溢管道分别位于加药池的上端且高于出药管,且与地面排水沟相连通,加药池中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位于上端的最高水位监测传感器和位于下端的最低水位监测传感器,其结构简单,防止药剂进水过量;其五、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四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均呈圆型,所述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第三加药池、第五加药池、第六加药池的直径相同,且大于第四加药池的直径,便于不同药量的药剂进行存放,便于清理,且避免药剂浪费;其六、第一加药泵为加药螺杆泵,所述第二加药泵、第三加药泵、第四加药泵、第五加药泵、第六加药泵均为机械隔膜计量泵,出药管上均设有止回阀和压力表,所述止回阀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加药泵的左右两端,所述压力表位于远离最外侧止回阀的出药管上,进水装置的进水管与加药池之间均设有止回阀和闸阀,且所述闸阀位于靠近加药池的一端,加药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药的加药平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操作,可持续处理废水,自动化程度高,加药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加药池;2.第一加药泵;3.第一搅拌装置;4.第一出药管;5.第二加药池;6.第二加药泵;7.第二搅拌装置;8.第二出药管;9.第三加药池;10.第三加药泵;11.第三搅拌装置;12.第三出药管;13.第四加药池;14.第四加药泵;15.第四出药管;16.第五加药池;17.第五加药泵;18.第五出药管;19.第六加药池;20.第六加药泵;21.第六出药管;22.进水管道;23.砖砌墙;24.砖砌方井;25.地面排水沟;26.防溢管道;27.止回阀;28.压力表;29.闸阀;30.控制装置;31.加药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包括加药本体和进水装置,所述加药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主加药本体和位于后端的次加药本体,所述主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所述次加药本体从右至左依次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所述第一加药装置包括第一加药池1、第一加药泵2、第一搅拌装置3和第一出药管4,所述第一搅拌装置3位于第一加药池1的中部,所述第一出药管4连接于第一加药池1上,所述第一加药泵2安装于第一出药管4上,所述第二加药装置包括第二加药池5、第二加药泵6、第二搅拌装置7和第二出药管8,所述第二搅拌装置7位于第二加药池5的中部,所述第二出药管8连接于第二加药池5上,所述第二加药泵6安装于第二出药管8上,所述第三加药装置包括第三加药池9、第三加药泵10、第三搅拌装置11和第三出药管12,所述第三搅拌装置11位于第三加药池9的中部,所述第三出药管12连接于第三加药池9上,所述第三加药泵10安装于第三出药管12上,所述第四加药装置包括第四加药池13、第四加药泵14和第四出药管15,所述第四出药管15连接于第四加药池13上,所述第四加药泵14安装于第四出药管15上,所述第五加药装置包括第五加药池16、第五加药泵17和第五出药管18,所述第五出药管18连接于第五加药池16上,所述第五加药泵17安装于第五出药管18上,所述第六加药装置包括第六加药池19、第六加药泵20和第六出药管21,所述第六出药管21连接于第六加药池19上,所述第六加药泵20安装于第六出药管21上,所述进水装置包括进水管道22,所述进水管道22分别与第一加药池1、第二加药池5、第三加药池9、第四加药池13、第五加药池16、第六加药池19相连通,且均位于第一出药管4、第二出药管8、第三出药管12、第四出药管15、第五出药管18、第六出药管21的上端。本实施例中,建筑物污水处理用物化加药间用于果汁废水处理,第一加药装置用于氢氧化钠药剂加入,第二加药装置用于絮凝剂加入,第三加药装置用于混凝剂加入,第四加药装置用于营养物(氮、磷)加入,本实施例中,氢氧化钠用于调节水质的ph值,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20%~25%配置,ph控制在7.8~8.5;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10%~15%配置,药剂配好后开动搅拌器搅拌至均匀,投加量在20~50mg/l范围内;絮凝剂选用聚丙酰胺(pam),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1%~2%配置,药剂配好后开搅拌器,至少搅拌1.5~2小时使其熟化,投加量在5~10mg/l范围内;营养物对于缺乏氮磷的工业污水投加营养物,营养物按照c:n:p=100:5:1的比例控制,药剂名称:氮(n)采用农用尿素,磷(p)采用农用磷肥(磷酸二氢铵),配药方式:按重量浓度的15%~20%配置,药剂配好后开搅拌器搅拌均匀进行投加。

如图1所示,所述加药本体位于防护罩内,所述防护罩包括位于加药本体四周的砖砌墙23,所述防护罩的外周设有砖砌方井24,所述第一出药管4、第二出药管8、第三出药管12、第四出药管15、第五出药管18、第六出药管21均从相对应的加药池延伸至所述砖砌方井24中,并继续向外延伸,所述砖砌方井24中的第一出药管4、第二出药管8、第三出药管12、第四出药管15、第五出药管18、第六出药管21上均设有流量表,所述砖砌方井24的上端盖设有砼板。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加药本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地面排水沟25,所述地面排水沟25贯穿所述砖砌墙23与外部污水井相连通,所述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均分别设有防溢管道26,所述防溢管道26分别位于加药池的上端且高于出药管,且与所述地面排水沟25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药泵2为加药螺杆泵,所述第二加药泵6、第三加药泵10、第四加药泵14、第五加药泵17、第六加药泵20均为机械隔膜计量泵。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出药管4、第二出药管8、第三出药管12、第四出药管15、第五出药管18、第六出药管21上均设有止回阀27和压力表28,所述止回阀27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加药泵的左右两端,所述压力表28位于远离最外侧止回阀27的出药管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进水装置的进水管与第一加药池1、第二加药池5、第三加药池9、第四加药池13、第五加药池16、第六加药池19之间均设有止回阀27和闸阀29,且所述闸阀29位于靠近加药池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药池1、第二加药池5、第三加药池9、第四加药池13、第五加药池16、第六加药池19中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包括位于上端的最高水位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位于下端的最低水位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如图1所示,还包括控制装置30,所述控制装置30位于防护罩的左端,且与第一加药装置、第二加药装置、第三加药装置、第四加药装置、第五加药装置、第六加药装置和进水装置电性连接,并控制其运转。

如图1所示,所述加药本体的上端设有用于加药的加药平台31。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加药池1、第二加药池5、第三加药池9、第四加药池13、第五加药池16、第六加药池19均呈圆型,所述第一加药池1、第二加药池5、第三加药池9、第五加药池16、第六加药池19的直径相同,且大于第四加药池13的直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端”、“下端”、“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