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0038发布日期:2021-01-15 11:4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大量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城镇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导致水体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氮、磷含量居高不下,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以至水体达到黑臭状态,蓝藻、水葫芦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暴发性繁殖,严重污染了水体水环境,加速了水体水生态退化。城市地表水体环境严重恶化不仅影响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市民的健康生活。对城市受污染地表水的有效治理便成为各地急需解决的重要任务,相关治理技术成为首要需求。

现阶段,治理地表水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物理法:利用疏浚、过滤、沉淀、搅拌等从被污染的水体里捕捉、回收污染物的方法,此种方法的缺点是设备规模大且净化处理产生的污泥等需要二次处理;二,化学法:利用化学药剂氧化、还原、吸附、凝聚、中和水体里的污染物的方法,此种方法的缺点是其投加的化学药剂可能产生二次污染且为了产生持续性效果需要多次频繁投加,成本较高:三,生物法:此种方法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植物来吸收、降解水体里的污染物,例如:生态浮岛中种植植物,此类方法的缺点是需要定期清理吸收了污染物的植物,否则植物的过度生长会形成二次污染,另一类是利用藻类病原菌、细菌的抑藻作用、真菌裂解作用来去除藻类,此类方法虽然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城镇污染地表水体快速净化的方法,但是扔有不足之处:菌体的培养过程较为复杂和费时费力且由于菌体自身的特性菌体投放太广泛没有针对性,以至于净化处理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水净化装置净水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包括浮板和净化箱;浮板上设置有贯穿浮板的固定腔,固定腔内插装有栽种水生植物的栽植盆,栽植盆底部设置有供水生植物根系穿过的通孔;净化箱包括支架以及围合于支架四周及底部的滤布,支架可拆卸的连接在浮板下方,其内部设置有生物绳和潜水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浮板成方形,固定腔以矩阵的形式分布于浮板上。

进一步,支架包括立方体框架,立方体框架顶部设置有若干横条;生物绳和潜水灯垂直悬挂于横条上。

进一步,横条设置有10~15根,以15~20cm的间距分布于立方体框架顶部。

进一步,每根横条上悬挂有5~10根生物绳。

进一步,潜水灯设置有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中的浮板作为净化箱的承托机构,可以保证净化箱的正常净化作业;而且,浮板上可以种植有利于水体净化的水生植物,形成生态浮岛,净化效果更好;另外,浮板漂浮于水面上,其运动可以不受空间限制,能够扩大治理范围。

2.本实用的净化装置中的净水箱中生物绳可以固定水中的藻类和微生物,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co2和nh4+、po43-等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o2;好氧细菌则利用水中o2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co2和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藻类的生长繁殖,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藻类和菌两类生物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可以对水环境进行高效净化。

3.本实用在净化箱中设置潜水灯,水中透明度较低的中部、底部藻类在光照的作用下能够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立体视图;

图2为净水箱的透视图;

图3为栽植盆的主视图;

图4为栽植盆的俯视图;

其中,1、浮板;2、支架;21、立方体框架;22、横条;3、固定腔;4、滤布;5、生物绳;6、潜水灯;7、栽植盆;7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本实用中的水环境净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浮板1和净化箱;浮板1可以为一整体,也可以为由若干相互独立的板材拼接而成,浮板1整体上呈规则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等;浮板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等具有一定强度同时具有较强浮力的材料制成。浮板1上设置有贯穿浮板1的固定腔3,固定腔3内插装有用于栽种水生植物的栽植盆7,水生植物可以为美人蕉、菖蒲等。如图3和图4所示,栽植盆7上大下小,可以稳固的插入固定腔3内;栽植盆7底部设置有供水生植物根系穿过的通孔71。

在本实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浮板1成方形,固定腔3以矩阵的形式分布于浮板1上。

如图2所示,净化箱包括支架2以及围合于支架2四周及底部的滤布4,支架2通过插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可拆卸的连接在浮板1下方;支架2包括立方体框架21,立方体框架21顶部通过焊接等方式设置有若干横条22,立方体框架21和横条22均采用轻型不锈钢制成。滤布4通过挂接、缝接等方式固定在支架2上,滤布4可防止水中杂物对生物绳5形成冲击,同时投放于净化箱中的藻、菌可扩散至水中,净化水体,因此,滤布4应当具有一定的孔洞,本实用中滤布4可选择60目尼龙隔网。生物绳5和潜水灯6垂直悬挂于横条22上;生物绳5为绳型仿水草式,材质为聚丙烯+维尼龙,垂直固定在横条22上,藻菌可在生物绳5中生长;潜水灯6可选择水族箱13w双排灯珠超白色潜水灯,白光能促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在本实用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横条22设置有10~15根,以15~20cm的间距分布于立方体框架21顶部。另外,每根横条22上悬挂有5~10根生物绳5,每根生物绳5的长度与支架2的高度相当;同时,潜水灯6设置有4个,分别位于支架2的四个角上。

在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的净水箱中投放藻类、微生物,藻类为有益绿藻,如栅藻、小球藻等;微生物为好氧微生物,可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利用藻类和菌两类生物之间的生理功能协同作用来净化水生态系统。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co2和nh4+、po43-等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细胞物质并释放出o2;好氧细菌则利用水中o2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产生co2和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藻类的生长繁殖,如此循环往复,实现污水的生物净化作用。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板(1)和净化箱;所述浮板(1)上设置有贯穿浮板(1)的固定腔(3),所述固定腔(3)内插装有栽种水生植物的栽植盆(7),所述栽植盆(7)底部设置有供水生植物根系穿过的通孔(71);所述净化箱包括支架(2)以及围合于所述支架(2)四周及底部的滤布(4),所述支架(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浮板(1)下方,其内部设置有生物绳(5)和潜水灯(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1)成方形,所述固定腔(3)以矩阵的形式分布于所述浮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包括立方体框架(21),所述立方体框架(21)顶部设置有若干横条(22);所述生物绳(5)和潜水灯(6)垂直悬挂于所述横条(2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22)设置有10~15根,以15~20cm的间距分布于所述立方体框架(21)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横条(22)上悬挂有5~10根生物绳(5)。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灯(6)设置有4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菌共生一体化水环境净化装置,包括浮板和净化箱;浮板上设置有贯穿浮板的固定腔,固定腔内插装有栽种水生植物的栽植盆,栽植盆底部设置有供水生植物根系穿过的通孔;净化箱包括支架以及围合于支架四周及底部的滤布,支架可拆卸的连接在浮板下方,其内部设置有生物绳和潜水灯。采用该结构的净化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水净化装置净水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阳;李建;简龙骥;王跃筠;向文良;黄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1
技术公布日:2021.0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