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纯水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4740发布日期:2021-02-20 19:3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产纯水的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纯水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纯水机上的结构简单的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饮用水受环境污染的影响,难以达到饮用标准,鉴于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净水器,用于净化自来水,目前,市场上存在各式各样的净水器、纯水机等,此类净水装置采用各种滤芯,可对自来水进行过滤、净化。目前,净水机、纯水机等采用多级过滤,比如三级过滤、五级过滤等,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滤芯,不同滤芯相互串联,占用体积较大,从而整个净水设备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可使用场所受到限制;为了解决该问题,将多级过滤的不同滤芯同轴设置的复合滤芯用于净水设备装置上,减小了体积,从而减小了整个净水设备的体积,便于适用于更多的场所,但目前采用复合滤芯的净水设备结构复杂,成本高,组成复合滤芯的各级滤芯寿命不一致,难以更换,接头多,增加了渗水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纯水的过滤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4]
一种生产纯水的过滤装置,包括滤瓶,设于滤瓶内的复合滤芯,设于滤瓶上端的滤瓶上盖,还包括设于滤瓶内与所述复合滤芯上端相连接的滤芯上盖,与复合滤芯下端相连接的滤芯下盖;设于滤瓶的下端板上且与滤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纯水口及浓水口;复合滤芯包括两端分别与滤芯上盖、滤芯下盖相连接的前置滤芯,设于前置滤芯内的反渗透滤芯,设于前置滤芯与反渗透滤芯之间的活性炭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下端与纯水口连通。将过滤装置的各个接口统一设置在滤瓶的下端,复合滤芯与滤芯上盖、滤芯下盖固定连接后,形成一个整体,更换滤芯时,打开滤瓶的滤瓶上盖,取出复合滤芯及与其相连接的滤芯上盖、滤芯下盖丢弃,更换新的复合滤芯即可,更换方便,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0005]
优选地,所述滤芯下盖由内圆筒及与其同轴的外圆筒一体成型而成,外圆筒的下端设有封口板,封口板垂直套设于内圆筒外壁上,内圆筒的下端凸出于封口板的下表面,所述前置滤芯的下端设于外圆筒内,反渗透滤芯的下端位于内圆筒内,设于反渗透滤芯下端的出水接头穿过内圆筒后位于内圆筒下方。
[0006]
优选地,所述滤瓶的下端板内表面上设有与内圆筒下端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筒,在第一连接筒内设有与下端板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筒,所述反渗透滤芯上的出水接头下端位于第二连接筒内且与第二连接筒相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滤瓶、第一连接筒及第二连接筒采用不锈钢制成且三者同轴设置,以及三者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制成,滤瓶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0008]
优选地,内圆筒下端部的外壁内沿径向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该位置的密封圈防止活性炭滤芯与反渗透滤芯之间的浓水从第一连接筒中渗出并与滤瓶中的
自来水混合,也防止自来水进入第一连接筒内;在出水接头的下端外壁上沿其径向设有下密封槽,此处的密封圈既防止浓水进入第二连接筒污染纯水,也防止纯水进入第二连接筒内。
[0009]
优选地,所述纯水口与第二连接筒内部连通,进水口在下端板内表面上的开口位于第一连接筒外侧,浓水口与第一连接筒连通。
[0010]
有益技术效果:同现有技术的纯水或净水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复合滤芯与滤芯上盖、滤芯下盖形成一个整体,方便更换;组成复合滤芯的各级滤芯寿命一致,可一次性更换,售后方便;过水的接头少,减小渗水风险。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上盖、下盖与复合滤芯的纵向截面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纵向截面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芯上盖、下盖的纵向截面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滤瓶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7]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生产纯水的过滤装置,其包括圆筒状滤瓶1,设于滤瓶上端的滤瓶上盖2。滤瓶1的下端板101上且与滤瓶内部连通的进水口102、纯水口103及浓水口104;所述下端板101与滤瓶一体成型。
[0018]
还包括,设于滤瓶1内的复合滤芯,复合滤芯包括两端分别前置滤芯3,此处的前置滤芯采用pp棉滤芯,设于前置滤芯3内的反渗透滤芯4,设于前置滤芯3与反渗透滤芯4之间的活性炭滤芯8。前置滤芯3内的反渗透滤芯4为圆筒状。
[0019]
以及设于滤瓶1内与所述复合滤芯上端相连接的滤芯上盖5,与复合滤芯下端相连接的滤芯下盖6;前置滤芯3、反渗透滤芯4的两端分别与滤芯上盖5、滤芯下盖6相连接。
[0020]
在此处,所述滤芯下盖6由内圆筒601及与其同轴的外圆筒602一体成型而成,外圆筒的下端设有与其一体的封口板7,封口板垂直套设于内圆筒601外壁上,内圆筒601的下端凸出于封口板7的下表面,所述前置滤芯3的下端设于外圆筒602内,反渗透滤芯4的下端位于内圆筒601内,设于反渗透滤芯下端的出水接头401穿过内圆筒后位于内圆筒601下方。
[0021]
所述滤瓶1的下端板101内表面上设有与内圆筒601下端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筒105,内圆筒601下端位于第一连接筒105内,在第一连接筒105内设有与下端板101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筒106,所述反渗透滤芯4上的出水接头401下端位于第二连接筒106内且与第二连接筒相连接。
[0022]
此处,所述滤瓶1、第一连接筒105及第二连接筒106采用不锈钢制成且三者同轴设置,而且滤瓶1、第一连接筒105及第二连接筒106一体成型。采用不锈钢制成,滤瓶1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0023]
内圆筒601下端部的外壁内沿径向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环形密封槽601a,该位
置的密封圈防止活性炭滤芯8与反渗透滤芯4之间的浓水从第一连接筒105中渗出并与滤瓶1中的自来水混合,也防止自来水进入第一连接筒105内;在出水接头401的下端外壁上沿其径向设有下密封槽401a,此处的密封圈既防止浓水进入第二连接筒106污染纯水,也防止纯水进入第二连接筒106内。
[0024]
具体地,所述纯水口103与第二连接筒106内部连通,进水口102在下端板内表面上的开口位于第一连接筒105外侧,浓水口104与第一连接筒105连通。
[0025]
带有压力的自来水(通常压力为5-8kg)通过进水口102进入滤瓶1后,自来水在供水压力的推动下,经过前置滤芯3及活性炭滤芯8过滤,进入反渗透滤芯4过滤后得到纯水,从纯水口103流出,而浓水从浓水口104排出。
[0026]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