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1282发布日期:2021-01-30 06:0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0002]
水生植物修复污染河流和江河湖库的应用已经有许多年,由于其环境友好、管理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和研究,为污染水环境的修复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其中植物修复生态浮床技术因为不占用耕地、适用于不同水深的环境、应用效果良好而被视为是一种最具潜力的修复工具。
[0003]
参考公告号为cn202492413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生植物生态浮床浮床,包括浮床外框、若干育苗架,所述浮床外框上设有卡槽,所述育苗架上设置有与卡槽相配合的卡扣,育苗架设有若干种植槽,所述的浮床外框的横轴中心方向设有一支撑杆。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在育苗架上设置若干种植槽,使得种植密度偏高,容易造成植物之间过度竞争而不能持续健康生长,同时,大面积高密度种植容易遮挡光线,造成水下光线不足,使得水下动植物生长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具有阳光通透性佳、植物生长环境佳的优点,提高了植物修复去污能力。
[0006]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包括中空的浮床本体和种植篮,所述浮床本体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种植篮的穿透孔,所述浮床本体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浮床本体连接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有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浮床本体的不同位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链、固定件和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于浮床本体,所述连接链为环环相扣的链条,相邻浮床本体的连接槽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链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将连接链锁定于连接槽。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种植植物的种植篮放置于穿透孔内,通过连接链将相邻的浮床本体连接在一起,由于连接链为环环相扣的链条,可以调节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同数量浮床本体之间的连接拼装形成了不同尺寸的植物修复生态浮床,从而更加实际需要修复不同面积的水上面积,通过固定件将连接链不同的孔锁定于连接槽中,即可调节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种植密度,避免了植物之间的过度竞争,实现了植物生长环境佳的效果,提高了植物修复去污能力,同时增大了阳光通透性的效果,在保证根系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的同时也保证了水下动植物生长的阳光通透性需求。同时连接链的设置减小了浮床本体之间的应力,从而增加了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抗风抗浪能力,防止由于大风大浪导致的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断裂。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有四组,四个所述连接槽围绕浮床本体
外侧壁间隔设置。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浮床本体四个方向上和相邻浮床本体连接,以扩充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修复面积,从而提高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销座、销轴和弹簧,所述销座固定于浮床本体,所述销座位于连接槽上方,所述销座开设有供销轴上下滑动的销槽,所述弹簧位于销槽内,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销槽的顶部,所述销轴固定连接于弹簧的另一端,所述销轴上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销槽侧壁开设有供手柄上下滑动的滑动口,所述连接槽开设有和销轴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销轴和插槽插接配合。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上拉动手柄,使得销轴脱离插槽,将连接链上的孔放置于插槽的开口,再将销轴贯穿连接链上的孔然后和插槽插接配合,即可将相邻的四个浮床本体连接在一起,连接稳固,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会随意漂动,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再次向上拉动手柄,使得销轴脱离连接链和插槽,即可对由于意外而损坏的浮床本体进行更换。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种植篮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内种植有植物,所述内筒底部开设若干供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穿根孔,所述内筒外套设有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填充有陶粒填料,所述内筒以及外筒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若干供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网孔。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的根系穿过内筒、陶粒填料、外筒和穿透孔以伸入水下,以实施生态修复和水面绿化。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网孔以埋设在陶粒填料中,强化了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生物量,使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增强,从而提高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修复效果。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的外围凸设有筒架,所述筒架固定设置于外筒,所述穿透孔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挂扣种植篮的台阶,所述筒架和台阶卡接配合。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架的设置便于对植物蓝进行搬运,从而便于对浮床本体上的植物进行补种,台阶的设置使得植物蓝能够更稳定地放置于穿透孔。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架上设置有用于盖合筒盖内筒、外筒之间的间隙的筒盖,所述筒盖和内筒、外筒之间的间隙卡接配合。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出筒盖即可更换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陶粒填料。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筒顶部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和内筒、外筒之间的间隙连通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缺口的设置便于取出筒盖,从而更换内筒和外筒之间的陶粒填料。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透孔的边缘设置有用于取放种植篮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向内凹陷,处在第一缺口处的种植篮下方架空设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缺口,能够方便的将种植篮取出或放入穿透孔。
[002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缺口设置至少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缺口对称分布在穿透孔的边缘。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取放种植篮方便的同时也保证取放时的平衡性。
[002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本体上还设有浮球。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增加了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浮力,当多个浮床本体拼装成尺寸较大的浮床时,种植了较多的植物后,重力增大,通过浮球即可使得整个植物修复生态浮床漂浮在水面上。
[002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8]
1、相邻两个浮床本体通过连接链连接在一起,实现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距离可调,从而减小种植密度,避免了植物之间的过度竞争,实现了植物生长环境佳的效果,提高了植物修复去污能力,同时增大了阳光通透性的效果,在保证根系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的同时也保证了水下动植物生长的阳光通透性需求;
[0029]
2、同时连接链的设置减小了浮床本体之间的应力,从而增加了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抗风抗浪能力,防止由于大风大浪导致的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断裂;
[0030]
3、通过固定件的设置,即可将相邻的四个浮床本体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会随意漂动,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
附图说明
[003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1、浮床本体;11、穿透孔;12、台阶;13、第一缺口;2、种植篮;21、内筒;22、外筒;23、网孔;24、筒架;25、筒盖;26、第二缺口;3、连接组件;31、连接链;32、固定件;321、销座;322、销轴;323、弹簧;324、销槽;325、滑动口;33、连接槽;331、插槽;34、手柄;35、滑动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物修复生态浮床,包括中空的浮床本体1和种植篮2,浮床本体1采用塑料材料支撑,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并可承载一定质量的物体,使放置在其上的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
[0037]
种植篮2包括内筒21,内筒21内种植有根系水生植物,种植篮2底部开设若干供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穿根孔(图中未示出)。内筒21外套设有外筒22,内筒21和外筒22之间填充有陶粒填料(图中未示出),内筒21以及外筒22的侧壁和底壁均设置有若干供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网孔23,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通过的网孔23以埋设在陶粒填料中,强化了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生物量,使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增强,从而提高植物修复生态浮床的修复效果。外筒22的外围凸设有筒架24,筒架24固定设置于外筒22。筒架24上设置有用于盖合筒盖25内筒21、外筒22之间的间隙的筒盖25,筒盖25,筒盖25和内筒21、外筒22之间的间隙卡接配合,内筒21顶部设置有第二缺口26,第二缺口26和内筒21、外筒22之间的间隙连通设置,第二缺口26的设置便于取出筒盖25,从而更换内筒21和外筒22之间的陶粒填料。
[0038]
浮床本体1呈圆形状,当然,也可以是矩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相应的,可根据实际安装空间的规格对浮床本体1的形状作出适应性的设计。以上只是示例性的说明,并不对浮床本体1的形状进行限制。浮床本体1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种植篮2的穿透孔11,将已经植有植
物的种植篮2放置在穿透孔11内即可,便于植物的补种。穿透孔11的边缘设置有用于挂扣种植篮2的台阶12和用于取放种植篮2的第一缺口13。在将种植篮2放置在穿透孔11内时,筒架24和台阶12卡接配合,种植篮2上端面和浮床本体1的表面保持平齐。第一缺口13向内凹陷,处在第一缺口13处的种植篮2下方架空设置,通过第一缺口13,能够方便的将种植篮2取出或放入穿透孔11。第一缺口13设置至少两个,两个第一缺口13对称分布在穿透孔11的边缘,保证了取放种植篮2方便的同时也保证取放时的平衡性。
[0039]
浮床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相邻浮床本体1连接的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有设置有若干组,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有四组。连接组件3包括连接链31、固定件32和连接槽33。四个连接槽33等间距凹设于浮床本体1外侧壁。相邻浮床本体1的连接槽33之间通过连接链31相连接。固定件32用于将连接链31锁定于连接槽33,一个连接槽33对应一个固定件32,固定件32包括销座321、销轴322和弹簧323。销座321固定于浮床本体1,销座321位于连接槽33上方。销座321开设有供销轴322上下滑动的销槽324,销槽324的长度方向沿浮床本体1的竖直方向设置,销槽324具有向下开口的插口(图中未示出),弹簧323位于销槽324内,弹簧3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销槽324的顶部,销轴322固定连接于弹簧323的另一端。销轴322上固定连接有手柄34,手柄3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销轴322的长度方向,销槽324侧壁开设有供手柄34上下滑动的滑动口35,滑动口35和销槽324连通设置。
[0040]
连接槽33中部开设有插槽331,插槽331具有向上的开口,插槽331的开口和销槽324的开口相对设置,在弹簧323处于自然状态下,销轴322和插槽331插接配合。连接链31为环环相扣的链条,向上拉动手柄34,使得销轴322脱离插槽331,将连接链31上的孔放置于插槽331的开口,再将销轴322贯穿连接链31上的孔然后和插槽331插接配合,即可将相邻的四个浮床本体1连接在一起,漂浮在水面上时不会随意漂动,便于后期的管理维护。同时连接链31为环环相扣的链条,可以调节相邻两个浮床本体1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种植密度和增大阳光通透性,在保证根系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的同时也保证了水下动植物生长的阳光通透性需求。
[0041]
浮床本体1上还设有浮球(图中未示出),浮球为pvc材料制作而成的中空球体,优选地,连续若干个浮床本体1对应设置一个浮球即可。
[004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将种植有根系水生植物的种植篮2放置于穿透孔11内,根系水生植物的根系穿过内筒21、陶粒填料、外筒22和穿透孔11以伸入水下,以实施生态修复和水面绿化。通过向上拉动手柄34,使得销轴322脱离插槽331,即可通过连接链31将相邻的浮床本体1连接在一起,根据修复面积的实际需要进行浮床本体1之间的连接,通过将销轴322插入到连接链31不同的孔中即可调节相邻两个浮床本体1之间的距离。
[004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