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91148发布日期:2021-01-30 05:58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事故油池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事故油池。


背景技术:

[0002]
变电站内含油设备在发生事故时,需将事故油排入事故油池。事故油为危险废物,若泄漏将污染水体及土壤。传统的变电站事故油池,仅利用事故油与水的密度差异分离油层、水层,实现初步隔油,然后将水排出即完成,其除油效果难以保证,在排出的水中仍会含有少部分油,若任其排放到野外,必然也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事故油池,能够提高事故油的处理效果。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事故油池,包括池体、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池体内具有空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空腔导通,所述空腔内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第一除油池、第二除油池和第三除油池;所述第一除油池通过第一连通管与空腔导通,且第一连通管伸入空腔内的一端延伸至空腔底部;所述第一除油池和第二除油池通过第二连通管导通,第二除油池和第三除油池通过第三连通管导通,所述出水管安装在第三除油池上;所述第一除油池内设有粗过滤层,所述第二除油池内设有细过滤层,所述第三除油池内设有吸附层。
[0005]
进一步,所述除油机构设置在空腔顶部,所述进水管、第一连通管位于第一除油池内的出水端口、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以及出水管在池体内的安装高度依次递减。
[0006]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通管位于第一除油池内的出水端口、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以及出水管的安装位置依次呈错位排布。
[0007]
进一步,所述空腔底部设有斜坡,所述第一连通管位于空腔内的端口位于斜坡底部。
[0008]
进一步,所述粗过滤层为粗纤维过滤除油模块,所述细过滤层为细纤维过滤除油模块,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层。
[0009]
进一步,所述空腔的内壁涂刷防油混凝土层,所述防油混凝土层上涂刷有疏油层。
[0010]
进一步,所述池体上对应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分别设有第一检修孔,第二检修孔和第三检修孔。
[0011]
进一步,所述池体顶部设有防雨呼吸管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起初,空腔内装有水。事故油和水的混合物由进水管101进入空腔内,将空腔内的水压入第一连通管204,并依次进入第一除油池、第二除油池和第三除油池。在此过程中,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大部分油会漂浮在空腔上部,下部水和少量油会进入第一连通管204,然后经过粗过滤层、细过滤层和吸附层,以实现过滤——过滤——吸附的多级除油,最后水从出水管102流出。本实用新型的事故油池,结构简单,检修方便且除油效果较好。
[0013]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事故油池的俯视图;
[0016]
图2是图1中所示的事故油池1-1剖视图;
[0017]
图3是图1中所示的事故油池2-2剖视图;
[0018]
图4是图1中所示的事故油池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19]
附图标志:
[0020]
池体100、进水管101、出水管102、空腔200、第一除油池201、第二除油池202、第三除油池203、第一连通管204、第二连通管205、第三连通管206、粗过滤层207、细过滤层208、吸附层209、斜坡210、第一检修孔211、第二检修孔212、第三检修孔213、防雨呼吸管300、液位线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4]
下面参考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事故油池。
[0025]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事故油池,包括池体100、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所述池体100内具有空腔200,所述进水管101和出水管102均与空腔200导通,所述空腔 200内设有除油机构,所述除油机构包括第一除油池201、第二除油池202和第三除油池203;所述第一除油池201通过第一连通管204与空腔200导通,且第一连通管204伸入空腔200 内的一端延伸至空腔200底部;所述第一除油池201和第二除油池202通过第二连通管205 导通,第二除油池202和第三除油池203通过第三连通管206导通,所述出水管102安装在第三
除油池203上;所述第一除油池201内设有粗过滤层207,所述第二除油池202内设有细过滤层208,所述第三除油池203内设有吸附层209。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7]
如图2和图3所示,起初,空腔200内装有水,且水的液位线400与第一连通管204的顶端平齐。当发生漏油事故时,事故油和水的混合物由进水管101进入空腔200内,压迫空腔200内的水,使其进入第一连通管204。如图2所示,空腔200内的水被压入第一连通管 204,然后依次进入第一除油池201、第二除油池202和第三除油池203。在此过程中,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大部分油会漂浮在空腔200上部,空腔200下部的水和少量油会进入第一连通管204,然后油水的混合液体经过粗过滤层207、细过滤层208和吸附层 209,从而完成过滤——过滤——吸附的多级除油过程,最后水从出水管102流出,油则被留在池体100内,等待后续处理。
[0028]
由于漏油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事故油池在平时使用的极少,但又不可或缺。为节约成本,就需要降低日常的维护成本。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除油机构设置在空腔200顶部,且进水管101、第一连通管204位于第一除油池201内的出水端口(图2中所示的第一连通管204 的上端)、第二连通管205、第三连通管206以及出水管102的在池体100内的安装高度依次递减。这样的话,空腔200下部的水和少量油进入第一除油池201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依次进入第二除油池202和第三除油池203,完成过滤、吸附除油过程,最后经出水管 102流出即可。那么,在混凝土的使用年之内,只需维护粗过滤层207、细过滤层208和吸附层209即可,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0029]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过滤更加充分,过滤效果更好,第一连通管204的上端口、第二连通管205、第三连通管206以及出水管102的安装位置依次呈左右错位排布。这样相当于间接增加了混合液体流经的过滤、吸附层面积,可增强除油效果。
[0030]
为减少进入第一连通管204内的油量,使得过滤结构需要除去的油脂更少,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空腔200底部设有斜坡210,第一连通管204的下端口位于斜坡210底部。这也有利于沉淀物聚集,且能使排水液位尽可能低,提升池体100利用率。
[0031]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日常维护成本,粗过滤层207优选粗纤维过滤除油模块,细过滤层208优选细纤维过滤除油模块,吸附层209优选活性炭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粗过滤层207和细过滤层208也可以选用网孔大小不同的304钢网或puc网等,这类过滤网经久耐用,不需经常维护更换。吸附层209也可以选用吸油海绵等。
[0032]
研究表明,过油后的事故油池,残油长期存在,也可造成长期污染。已有调查显示,变电站传统事故油池过油后,再收集雨水排放时,出现含油指标超标现象。所以,在本实施例中,空腔200的内壁涂抹防油混凝土层,防油混凝土上层涂刷有疏油层。防油混凝土和疏油层均可以防止油脂渗漏,可有效防止油渗入土层,污染土壤。同时疏油层能减少油脂附着,便于后续清洗池体100,可减少池体100残油附着,避免残油造成的长期污染。具体地,疏油层可选用聚乙烯等材料。
[0033]
如图1和图2所示,池体100上对应粗过滤层207、细过滤层208和吸附层209分别设有第一检修孔211、第二检修孔212和第三检修孔213。第一检修孔211、第二检修孔212和第三检修孔213的设置,有利于对粗过滤层207、细过滤层208和吸附层209的检测和更换。为保证空腔200内的气体流畅,气压稳定,在池体100顶部设有防雨呼吸管300,在本实施例中,如
图2所示,防雨呼吸管300优选的是弯管。
[003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5]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