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2010发布日期:2021-04-13 22:1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初沉池、i、ii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i、ii级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有效的结合起来,节省了找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和做基础建设的繁琐。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适用于住宅小区、村庄、村镇、办公楼、商场、宾馆、饭店、疗养院、机关、学校、部队、医院、高速公路、铁路、工厂、矿山、旅游景区等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屠宰、水产品加工、食品等中小型规模工业有机废水的处理和回用。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20120709.x”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装置,由于其需要集成多项反应池,因此该类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侧板较长,因此在侧板位置容易发生向外的弯曲变形,因此需要对箱式的一体化污泥处理设备的侧板进行加固。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提高侧板的结构强度。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前板、后板、侧板和顶板,所述前板和后板分别设置在底板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所述侧板设置在底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顶板设置在底板上方,每一所述侧板包括外凸段与内凹段,所述外凸段与内凹段在侧板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相对设置的所述外凸段的内侧之间连接有柔性张紧件,所述柔性张紧件的两端分别与外凸段的内侧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外凸段与内凹段之间设置有斜向连接板。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连接外凸段和内凹段的作用,提高结构强度,避免直角连接的问题。
8.作为优选,所述外凸段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竖直设置,所述加强管与外凸段的内侧连接,所述柔性张紧件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加强管内。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管加强了该位置侧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供柔性张紧件固定。
10.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张紧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卡嵌柱,所述加强管上设置有供柔性张紧件穿设的通道。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嵌柱起到供柔性张紧件连接的作用,同时通道供柔性张紧件设置在加强管内。
12.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管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管与侧板之间的连接效果更好。
14.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管内设置有与卡嵌柱配合的固定管,所述卡嵌柱的侧壁与固定管的内壁抵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了对卡嵌柱定位的作用。
16.作为优选,所述卡嵌柱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柔性张紧件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端,所述容纳腔上设置有供柔性张紧件穿设的穿设孔,所述固定端大于穿设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端限制柔性张紧件与卡嵌柱的脱离,方便柔性张紧件的安装。
18.作为优选,所述底板内设置有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上设置有供侧板插入的密封槽,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侧板外侧面连接的加强肋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插入密封槽内,提高对侧板底部的密封效果,加强肋板起到对侧板的加强作用,避免侧板向外变形。
20.作为优选,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沿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底板在侧板位置的结构强度。
22.综上所述,通过外凸段与内凹段,使平面的侧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起伏,与直板的侧板相比,结构强度更高;同时柔性张紧件在底板的宽度方向上,将两张对应设置的侧板向中心拉紧,避免了整张侧板向外变形的问题,起到对侧板加固的作用,提高侧板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23.图1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4.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25.图3是实施例的加强管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26.图4是实施例在侧板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27.图中,11、底板;12、前板;13、后板;14、侧板;16、外凸段; 17、内凹段;18、斜向连接板;21、加强管;22、柔性张紧件;23、卡嵌柱;24、通道;25、固定管;26、容纳腔;27、固定端;28、穿设孔;31、弹性密封件;32、密封槽;33、加强肋板;34、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0.实施例:
3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1、前板12、后板13、侧板14和顶板,前板12和后板13 分别设置在底板11长度方向的前后两端,前板12和后板13通过焊接与底板11固定,侧板14设置在底板11宽度方向的两侧,顶板设置在底板11上方且分别与前板12、后板13和侧板14焊接固定。
32.如图1所示,每一侧板14包括外凸段16与内凹段17,外凸段 16与内凹段17在侧板14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同时外凸段16与内凹段17之间设置有斜向连接板18,相对设置
的外凸段16的内侧之间连接有柔性张紧件22,柔性张紧件22的两端分别与外凸段16 的内侧连接。
33.如图2和图3所示,柔性张紧件22的具体固定结构为:外凸段16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管21,加强管21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加强管 21通过焊接与外凸段16的内壁固定,加强管21竖直设置,加强管 21与外凸段16的内侧连接,柔性张紧件22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设置的加强管21内,柔性张紧件22为钢缆,柔性张紧件2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卡嵌柱23,加强管21上设置有供柔性张紧件22穿设的通道24,加强管21内设置有与卡嵌柱23配合的固定管25,卡嵌柱23的侧壁与固定管25的内壁抵接,卡嵌柱23内设置有容纳腔26,柔性张紧件22在容纳腔26内设置有固定端27,固定端27由钢缆打结形成,方便柔性张紧件22的安装,容纳腔26上设置有供柔性张紧件22穿设的穿设孔28,固定端27大于穿设孔28,实现固定。
34.如图4所示,底板1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件31,弹性密封件31 为橡胶垫,弹性密封件31上设置有供侧板14插入的密封槽32,底板11上设置有与侧板14外侧面连接的加强肋板33,加强肋板33通过焊接与侧板14的侧面固定,底板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管34,支撑管34沿侧板14的长度方向延伸,起到垫高底板11和加强结构强度的作用。
35.工作原理:
36.在安装过程中,侧板14的内壁焊接有加强管21,将柔性张紧件 22穿设过通道24并连接在加强管21内,然后将柔性张紧件22固定形成固定端27,实现了柔性张紧件22对两侧侧板14的拉紧固定。柔性张紧件22在底板11的宽度方向上,将两张对应设置的侧板14 向中心拉紧,避免了整张侧板14向外变形的问题,起到对侧板14加固的作用,提高侧板14的结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