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凝沉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0124发布日期:2021-04-20 23:3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絮凝沉淀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絮凝沉淀设备,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形成具有更大粒径的颗粒,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液体中微粒的聚沉,实现固液分离的过程。通常絮凝的实现依靠向液体中适当添加的絮凝剂,絮凝剂的作用是吸附液体中的微粒,从而促进微粒的集聚。现有的絮凝设备通常包括絮凝池、沉淀池,絮凝池用来在液体中加入絮凝剂,沉淀池用来沉淀液体中的沉降颗粒,占地面积大,部分改进的小型絮凝沉淀设备又存在絮凝效率低,液体絮凝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设备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两级絮凝的方案提高絮凝效率,改善絮凝效果,解决了现有方案占地面积大,成本高或絮凝效率低,效果不好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设备包括絮凝沉淀装置a、絮凝沉淀装置b,絮凝沉淀装置a包括罐体a,罐体a内设有进水管a,进水管a的进水端从罐体a的顶部通出与外部连通,进水管a的排水端伸入罐体a内的下部,罐体a的底部设有排污口a,罐体a的上部设有排水口a,絮凝沉淀装置b包括罐体b,罐体b内的上部设有喷淋头,喷淋头与排水口a连通,罐体b的底部设有排污口b,罐体b的下部设有絮凝剂进口,罐体b的中部设有排水口b。
5.液体或加入絮凝剂的液体通过进水管a进入罐体a内的下部进行初步的絮凝沉淀,罐体a内的上部的经过初步絮凝沉淀的液体通过排水口a进入喷淋头,喷淋头将进入的液体向下喷淋落入罐体b内的下部,落入罐体b内下部的液体与从絮凝剂进口排入的絮凝剂混合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罐体b内的上部的经过进一步絮凝沉淀的液体通过排水口b排出。
6.进一步,本方案的进水管a内沿液体输送方向设有螺旋输液通道,液体或加入絮凝剂的液体通过螺旋输液通道后形成涡流进入罐体a内的下部。
7.更进一步,本方案的进水管a内的中轴部设有絮凝剂输送管,絮凝剂输送管的进口端从进水管a的进水端通出与外部絮凝剂源连通,絮凝剂输送管的出口端上密布有出口细孔,从出口细孔输出的絮凝剂与螺旋输液通道内的液体混合。
8.进一步,本方案的絮凝沉淀设备还包括初滤装置,初滤装置包括初滤罐体,初滤罐体内的中部由下而上设有若干过滤网,初滤罐体的底部设有初滤罐体排污口,初滤罐体的下部设有液体进口,初滤罐体的上部设有液体出口,液体出口与进水管a的进水端连通,液体从液体进口进入初滤罐体内的下部,初滤罐体内下部的液体向上经过滤网进入初滤罐体内的上部,初滤罐体内上部的液体从液体出口排入进水管a。
9.更进一步,本方案的絮凝沉淀装置a还包括底座板a,罐体a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a连接,底座板a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絮凝沉淀装置b还包括底座板b,
罐体b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b连接,底座板b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初滤装置还包括底座板c,初滤罐体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c连接,底座板c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
10.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设备采用两级絮凝的方案提高絮凝效率,改善絮凝效果,具有絮凝效率高,效果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11.图1是絮凝沉淀设备的示意图。
12.图2是絮凝沉淀设备改进的示意图。
13.图3是初滤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14.图4是絮凝沉淀装置a的内部示意图。
15.图5是进水管a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
16.图6是絮凝沉淀装置b的内部示意图。
17.其中,100是罐体a,110是进水管a,120是螺旋输液通道,130是絮凝剂输送管,131是出口细孔,140是排水口a,150是底座板a,200是罐体b,210是喷淋头,220是絮凝剂进口,230是排水口b,240是底座板b,300是初滤罐体,311是过滤网,320是液体进口,330是液体出口,340是底座板c,401是加强立板,402是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4、6所示,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设备包括絮凝沉淀装置a、絮凝沉淀装置b,絮凝沉淀装置a包括罐体a,罐体a内设有进水管a,进水管a的进水端从罐体a的顶部通出与外部连通,进水管a的排水端伸入罐体a内的下部,罐体a的底部设有排污口a,罐体a的上部设有排水口a,絮凝沉淀装置b包括罐体b,罐体b内的上部设有喷淋头,喷淋头与排水口a连通,罐体b的底部设有排污口b,罐体b的下部设有絮凝剂进口,罐体b的中部设有排水口b。
19.液体或加入絮凝剂的液体通过进水管a进入罐体a内的下部进行初步的絮凝沉淀,罐体a内的上部的经过初步絮凝沉淀的液体通过排水口a进入喷淋头,喷淋头将进入的液体向下喷淋落入罐体b内的下部,落入罐体b内下部的液体与从絮凝剂进口排入的絮凝剂混合进行进一步的絮凝沉淀,罐体b内的上部的经过进一步絮凝沉淀的液体通过排水口b排出。
20.上述方案采用两级絮凝的方案提高絮凝效率,改善絮凝效果,利用罐体a对液体或液体与絮凝剂的混合物进行初步的絮凝反应或沉淀,利用罐体b内部喷淋头将液体进行分散沉降,落入罐体b内底部的絮凝剂液体内,采用分散落入的方式增加了液体与絮凝剂的接触效率,提高了反应的均匀性,改善了絮凝效果。同时前后两级的沉淀、絮凝也增强了絮凝的效率和效果。
21.为了提高罐体a内絮凝的效率,本方案公开了一种具体的进水管a,如图5所示,本方案的进水管a内沿液体输送方向设有螺旋输液通道,液体或加入絮凝剂的液体通过螺旋输液通道后形成涡流进入罐体a内的下部,涡流的方式增强了絮凝反应的效率。基于以上方案,为了进一步改善絮凝效果,本方案的进水管a内的中轴部设有絮凝剂输送管,絮凝剂输送管的进口端从进水管a的进水端通出与外部絮凝剂源连通,絮凝剂输送管的出口端上密布有出口细孔,从出口细孔输出的絮凝剂与螺旋输液通道内的液体混合,从而实现液体与
絮凝剂更加均匀的混合,提高絮凝效率。
22.为了满足在絮凝过程之前,提前滤除液体中的具有较大粒径的颗粒物的要求,如图2、3所示,本方案的絮凝沉淀设备还包括初滤装置,初滤装置包括初滤罐体,初滤罐体内的中部由下而上设有若干过滤网,初滤罐体的底部设有初滤罐体排污口,初滤罐体的下部设有液体进口,初滤罐体的上部设有液体出口,液体出口与进水管a的进水端连通,液体从液体进口进入初滤罐体内的下部,初滤罐体内下部的液体向上经过滤网进入初滤罐体内的上部,初滤罐体内上部的液体从液体出口排入进水管a。基于以上方案,为了提高设备整体的结构强度,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如图2、3、4、6所示,本方案的絮凝沉淀装置a还包括底座板a,罐体a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a连接,底座板a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絮凝沉淀装置b还包括底座板b,罐体b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b连接,底座板b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初滤装置还包括底座板c,初滤罐体的下部通过多个加强立板与底座板c连接,底座板c的底面的外沿上设有多个支脚。
23.本方案公开的装置、部件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通用、惯用的方案实现。本方案絮凝沉淀设备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