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和蒸发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43132发布日期:2021-04-27 19:0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器和蒸发浓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和蒸发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2.通常,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由壳体和盘管构成。流经盘管中的换热介质m1和盘管外流过的换热介质m2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换。
3.然而,目前盘管换热器中,往往采用盘管的跨度大,换热介质m1需要在其内移动较长距离,导致存在换热效率较低,换热介质m1能量无法充分转换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换热器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可提高换热效率。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多个并联且沿轴向平行设置的蚊香盘管、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轴向垂直于所述蚊香盘管的径向,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的进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换热介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由所述第二管道流出。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组蚊香盘管并联且平行设置,可减少其跨度和冷媒(也即换热介质)在其内的流通距离,保证其换热效率高且稳定,同时便于制造和拆装安装,从而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被设置成所述换热介质由所述进口流入所述蚊香盘管的内侧,并盘旋向外侧由所述出口输出。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一管道,所述蚊香盘管的外侧连接所述第二管道。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相邻的所述蚊香盘管之间间隔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与所述蚊香盘管相对应的固定板,以及位于所述蚊香盘管外侧的定位板;其中,所述固定板沿所述蚊香盘管的径向延伸,并固定于所述定位板上,每一个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蚊香盘管的管径相适应的卡槽,所述蚊香盘管与所述卡槽卡接,所述定位板沿所述轴向延伸。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层所述蚊香盘管对应多个沿所述蚊香盘管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固定板,所述定位板为多个且沿所述周向间隔设置。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径向,每一个所述固定板由所述蚊香盘管的外侧延伸至所述蚊香盘管的内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沿所述径向
分布所述卡槽,每一个所述蚊香盘管的管道逐圈卡接于每一个所述卡槽中。
15.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包括:蒸发罐,设有蒸汽出口和浓缩液排出口;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蒸发罐内。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热源装置,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用于加热流入所述蒸发罐内的废液并蒸发形成第一水蒸汽;所述热源装置包括:压缩机组和进气端口,所述压缩机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压缩机,每一个所述压缩机分别连接所述进气端口和所述换热器,所述进气端口用于将气态冷媒分配至每个所述压缩机中,形成向所述换热器提供的所述换热介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热源装置还包括:吸气管,所述吸气管设有所述进气端口和出气端口,所述进气端口用于向所述吸气管内提供所述气态冷媒,所述出气端口连接每个所述压缩机,以将所述吸气管内的所述气态冷媒分配至每个所述压缩机中。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气管包括主管和与所述压缩机一一对应的分管,所述主管设有所述进气端口,所述分管具有所述出气端口和吸气端口,所述吸气端口位于所述吸气管内。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吸气管沿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分管分别沿径向延伸并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吸气端口和出气端口位于所述分管的延伸方向的相反两端,所述出气端口和所述进气端口位于所述吸气管的同一侧。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主管沿所述径向延伸,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主管和多个所述分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沿所述径向每一个所述分管嵌入所述吸气管内的深度大于所述主管嵌入所述吸气管内的深度。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分管沿所述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和/或,所述主管位于所述吸气管的中间位置处,多个所述分管位于所述主管的两侧;和/或,沿所述径向,每一个所述分管嵌入所述吸气管内的深度相同;和/或,沿所述径向,每一个所述分管嵌入所述吸气管至所述吸气端口靠近所述吸气管的内壁。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径向,所述主管的与所述进气端口相反的一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用于使所述气态冷媒由所述进气端口进入所述主管后,由所述主管的侧壁流入所述吸气管内。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挡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所述主管的侧壁。
24.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包括:
25.第一蒸发罐,设有第一蒸汽出口和第一浓缩液排出口;
26.第二蒸发罐,设有第二蒸汽出口和第二浓缩液排出口;
27.减压装置,用于对所述第一蒸发罐和所述第二蒸发罐抽真空;
28.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蒸发罐内;
29.热源装置,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用于加热流入所述第一蒸发罐内的废液并蒸发形成第一水蒸汽;
30.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上述任一项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在
所述第二蒸发罐内;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蒸汽出口连接,流入所述第二蒸发罐内的废液能够被所述第一水蒸汽加热,并蒸发形成第二水蒸汽。
附图说明
3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的结构框图一;
32.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压缩机组的结构框图一;
33.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压缩机组的立体图一;
34.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压缩机组的立体图二;
35.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压缩机组的吸气管的立体图;
36.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换热器的立体图;
37.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的结构框图二;
38.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的结构框图三;
39.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的结构框图四;
40.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冷凝罐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蒸发浓缩系统中蒸发罐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3.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5.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蒸发罐1,设有第一进水管道2、第一蒸汽出口、第一浓缩液排出口及第一排浓缩液泵3;第二蒸发罐19,设有第二进水管道33、第二蒸汽出口、第二浓缩液排出口及第二排浓缩液泵3a(参考图7);减压装置,用于对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抽真空;第一换热器5,与第一蒸发罐1通过第一进液管道21和第一回液管道22连接,第一进液管道21上设有第一进液泵4;热源装置7,与第一换热器5通过第一热源管道24连接,用于加热流入第一蒸发罐1内的废液,本实施例中,热源装置7用于向第一换热器5提供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用于加热流入第一蒸发罐1内的废液,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添加换热介质,直接通过第一换热器5加热废液;第二换热器20,与第一蒸汽出口通过第一出汽管道23连接,第二换热器20与第二蒸发罐19通过第二进液管道29和第
二回液管道34连接,第二进液管道29上设有第二进液泵17。
46.可选定,还包括蒸馏水罐38,蒸馏水罐38与第二换热器20通过第一蒸馏水管道26连接,与第二蒸汽出口通过第二蒸馏水管道30连接。
47.可选地,第一蒸汽出口设于第一蒸发罐1的顶部,第一浓缩液排出口设于第一蒸发罐1的底部。可选地,第二蒸汽出口设于第二蒸发罐19的顶部,第二浓缩液排出口设于第二蒸发罐19的底部。
48.在进行废液处理时,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启动后,通过减压装置运行同时对两个蒸发罐抽真空,罐内的真空度根据沸点进行选择,例如沸点25℃到45℃对应的真空度;真空度达到后,第一蒸发罐1从第一进水管道2进废液,第二蒸发罐19从第二进水管道33进废液,两个蒸发罐进好废液。
49.第一蒸发罐1内的废液通过第一进液管道21、经过第一进液泵4输送流入第一换热器5,废液被从第一热源管道24流入第一换热器5中的换热介质加热,再经过第一回液管道22由第一换热器5流回第一蒸发罐1,废液在第一蒸发罐1内蒸发形成第一水蒸汽,第一水蒸汽流入第二换热器20,蒸发温度25℃到45℃,形成热水的循环。当废液被蒸发掉部分后,通过第一进水管道2向第一蒸发罐1内补废液,通过第一排浓缩液泵3排出第一蒸发罐1内废液蒸发后形成的浓缩液。
50.第二进液泵17与第一进液泵4同时开启,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通过第二进液管道29、经过第二进液泵17输送流入第二换热器20,在第二换热器20内,被第一蒸发罐1产生的第一水蒸汽加热,再经过第二回液管道34由第二换热器20流回第二蒸发罐19,废液在第二蒸发罐19内蒸发形成第二水蒸汽。当废液被蒸发掉部分后,通过第二进水管道33向第二蒸发罐19内补废液,通过第二排浓缩液泵3a排出第二蒸发罐19内废液蒸发后形成的浓缩液。
51.由于热的第一水蒸汽在第二换热器20内与冷的废液热交换,从而第一水蒸汽被液化成蒸馏水,液化后的第一水蒸汽通过第一蒸馏水管道26流入蒸馏水罐38内,第二蒸发罐19内废液蒸发形成的第二水蒸汽能够被液化(例如被后述的第一冷凝罐16液化)成蒸馏水。可选地,液化后的第二水蒸汽通过第二蒸馏水管道30流入蒸馏水罐38内,蒸馏水罐38收集被液化的第一水蒸汽和第二水蒸汽,并通过蒸馏水排出泵12将蒸馏水罐38中的蒸馏水排出。
52.从而,本实用新型的蒸发浓缩系统具有至少两个蒸发罐,两个蒸发罐同时对废液进行蒸发浓缩处理,提升了废除的处理效率;并且,利用第一蒸发罐1产生的第一水蒸汽对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加热,以形成第二水蒸汽,同时还实现了对第一水蒸汽的液化,有效利用蒸汽能,节约能源。
53.可选地,减压装置采用双抽真空系统分别单独控制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内真空度,使设备运行稳定。即,减压装置对第一蒸发罐1抽真空,第一蒸发罐1具有第一真空度;减压装置对第二蒸发罐19抽真空,第二蒸发罐19具有第二真空度。可选地,第一真空度小于第二真空度,真空度越高,罐内的压力越低;从而,第一蒸发罐1内的废液的沸点高,废液蒸发产生的第一水蒸汽的温度高,在第二换热器20内对来自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加热,从而使整个系统进行稳定的能量转换。
54.可选地,参考图1,减压装置包括第一离心水泵15、第二离心水泵13、第一射流器36
和第二射流器37,第一离心水泵15连接第一射流器36和蒸馏水罐38,第二离心水泵13连接第二射流器37和蒸馏水罐38,第一射流器36连接蒸馏水罐38、第二换热器20和第一蒸发罐1,第二射流器37连接蒸馏水罐38和第二蒸发罐19。第一离心水泵15和第二离心水泵13开启后,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内的真空度慢慢升高,最后保持在较高的真空度。可选地,第一蒸发罐1内真空度比第二蒸发罐19内真空度低2kpa至5kpa,使第一蒸发罐1内水蒸发温度比第二蒸发罐19内水蒸发温度高5℃至10℃,第一水蒸汽给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加热,从而使整个系统进行稳定的能量转换。
55.可选地,减压装置还可以采用一个泵(例如抽真空泵)配合阀门组件进行操作,或者,设置两个减压装置和两个蒸馏水管分别连接每个蒸发罐。
56.参考图2至图4所示,热源装置7为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和进气端口4211,压缩机组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压缩机41,每一个压缩机41分别连接进气端口4211和第一换热器5,进气端口4211用于将气态冷媒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中,形成向第一换热器5提供的换热介质。可选地,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中的气态冷媒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在压缩机41的作用下,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变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也即换热介质),在第一换热器5中对来自第一蒸发罐1的废液加热。
57.通过设置压缩机组,采用多个压缩机41并联叠加集成,使集成的压缩机组输出能量增加,在保证其高能效的前提下,提高了蒸发浓缩系统的处理量。另外,集成的压缩机组可采用不等大小配比的压缩机,以提供更多的调节级数,从而使冷媒输出更加平滑地动态匹配实际负荷。
58.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组中并联设置四个压缩机41,但,压缩机组中压缩机41的数量不做限制,可根据处理需求选择设置相应数量的压缩机41。
59.继续参考图2至图5,热源装置7还包括:吸气管42,吸气管42沿长度方向(图5中x方向所示)延伸,吸气管42设有进气端口4211和出气端口4222,进气端口4211用于向吸气管42内提供气态冷媒,出气端口4222连接每个压缩机41,以将吸气管42内的气态冷媒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中。通过吸气管42向每个压缩机41分配气态冷媒,能够促进压缩机41均匀吸气,使每个压缩机41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整个压缩机组的热处理效率,并能防止液击,从而延长压缩机组的使用寿命。
60.参考图5,吸气管42包括主管421和与压缩机41一一对应的分管422,主管421设有进气端口4211,分管422具有出气端口4222和吸气端口4221,吸气端口4221位于吸气管内。即,气态冷媒通过主管421的进气端口4211进入吸气管42内,每个分管422的吸气端口4221将吸气管42内的气态冷媒通过出气端口4222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这样设置,可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中。本实施例中压缩机41的数量为四个,相应的,分管422的数量也为四个;在其它实施例中,分管422的数量根据压缩机41的数量做一致性调整。
61.参考图5,吸气管42沿长度方向延伸,吸气管42呈筒状,吸气管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封头420,即,吸气管4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封闭。多个分管422分别沿径向(图5中y方向所示)延伸并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吸气端口4221和出气端口4222位于分管422的延伸方向的相反两端,即,分管422的吸气端口4221位于吸气管42内,出气端口4222和进气端口4211位于吸气管42的同一侧。
62.可选地,主管421沿径向延伸,沿长度方向,主管421和多个分管422位于同一条直
线上,且沿径向每一个分管422嵌入吸气管42内的深度大于主管421嵌入吸气管42内的深度。这样设置,利于每个分管422的吸气端口4221将吸气管42内的气态冷媒通过出气端口4222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
63.可选地,多个分管422沿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这样设置,可将气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每个压缩机41中。
64.可选地,主管421位于吸气管42的中间位置处,多个分管422位于主管421的两侧。即,气态冷媒会先汇集在吸气管42的中间位置处,再由吸气管42的中间位置向分管422处扩散,由每一个分管422输送给每一个压缩机41。能够促进压缩机41均匀吸气,使每个压缩机41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主管421的位置和分管422的位置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应选择。
65.可选地,沿径向,每一个分管422嵌入吸气管42内的深度相同。使得气态冷媒能够被每一个分管422均匀输送至每个压缩机41中。
66.可选地,沿径向,每一个分管422嵌入吸气管42至吸气端口4221靠近吸气管42的内壁。即,分管422的吸气端口4221在吸气管42的底部抽气态冷媒。该设置方式使得气态冷媒中液态流体沉积在吸气管42底部,气态冷媒会被压缩机41抽走而液态流体会汽化后方可被抽走,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态冷媒出气均匀,另一方面能避免液化的水进入至分管422中,能有效防止压缩机41液击,保护压缩机41。
67.可选地,参考图5,沿径向,主管421的与进气端口4211相反的一端设有挡板4212,挡板4212用于使气态冷媒由进气端口4211进入主管421后,由主管421的侧壁流入吸气管42内。即,沿径向,主管421的与进气端口4211相反的一端被封堵,气态冷媒由进气端口4211进入主管421后,不是沿径向流入吸气管42内,而是由主管421的侧壁流入吸气管42内,并朝四周扩散。
68.该设置方式可以保证由进气端口4211进入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挡板4212均匀分流至吸气管42的内腔上部,当吸气管42的内腔上部布满气态冷媒,气态冷媒分散均匀后再扩散至吸气管42的内腔下部,然后从分管422的吸气端口4221进入至分管422中,从而均匀分配至每台压缩机41。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吸气端口4221为设置在分管422底部的斜向开口。上述设置方式使得气态冷媒中液态流体沉积在吸气管42底部,气态冷媒会被压缩机41抽走而液态流体会汽化后方可被抽走,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态冷媒出气均匀,另一方面能避免液化的水进入至分管422中,能有效防止压缩机41液击,保护压缩机41。
69.可选地,挡板4212沿长度方向延伸并凸出主管421的侧壁。挡板4212凸出主管421的侧壁的部分起到导向作用,引导气态冷媒由进气端口4211进入主管421后,由主管421的侧壁朝向吸气管42的内腔四周扩散。
70.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热源装置7还包括:油分离器系统6,油分离器系统6设于压缩机组和第一换热器5之间。可选地,油分离器系统6包括多个油分离器43,每一个压缩机41对应一个油分离器43。压缩机组在使用过程中,其内的油液往往会从压缩机41中流出,设置油分离器43后,每一个油分离器43通过回油系统8连接压缩机组,回油系统8包括设置在油循环管道上的阀门431、油过滤器432和电子油位平衡器433。由压缩机41压出的高温高压换热介质(大部分为液态)先经过油分离器43将其内的油液分离出,可以实现其回油稳定,进而保证压缩机41工作稳定且使用寿命长。
71.可选地,参考图2至图4,热源装置7还包括:排气管44,排气管44分别连接每一个压缩机41和第一换热器5,每一个压缩机41所形成的换热介质经由排气管44提供给第一换热器5。压缩机组通过排气管44来统一出气,排气管44分别连接第一换热器5,每个油分离器43分离出油液的高温高压换热介质统一进入至排气管44中,再进入至第一换热器5内。
72.可选地,参考图1,还包括:第一制冷装置14和第一冷凝罐16,第一冷凝罐16分别与第二蒸汽出口和蒸馏水罐38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凝罐16设于第二蒸馏水管道30上,第二蒸馏水管道30与第二射流器37连接。第一换热器5内的换热介质能够流入第一制冷装置14,经由第一冷凝罐16流回压缩机组;并且,流入第一冷凝罐16内的第二水蒸汽能够被换热介质冷却后流入蒸馏水罐38。
73.可选地,第一制冷装置14为膨胀阀或毛细管。液态换热介质通过管道25流经第一制冷装置14并进入至第一冷凝罐16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制冷装置14的节流作用,中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转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同时吸收外界大量热量,从而在第一冷凝罐16中对来自第二蒸发罐19内的第二水蒸汽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其温度,起到冷却效果,液化成蒸馏水,被蒸馏水罐38收集。
74.可选地,参考图1,还包括:第二制冷装置9和第二冷凝罐10,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凝罐10设于第一蒸馏水管道26上,第一蒸馏水管道26与第一射流器36连接,第二冷凝罐10与第二换热器20、第一冷凝罐16和蒸馏水罐38连接。可选地,第二制冷装置9为膨胀阀或毛细管。第一换热器5内的换热介质能够流入第一制冷装置14,经由第二冷凝罐10和第一冷凝罐16流回压缩机组;并且,流入第二冷凝罐10内的第一水蒸汽能够被换热介质冷却后流入蒸馏水罐38。
75.申请人发现,第一蒸发罐1产生的第一水蒸汽在给第二蒸发罐19的废液加热后,还具有较高热量,这会导致热能浪费、蒸馏水温度偏高,抽真空系统不稳定(抽真空系统的抽气量是由其功率确定的,如果蒸馏水温度过高,其在真空度较高的情况下会汽化成蒸汽,因此挤压了整个装置中被抽真空系统抽出的空气,从而使得抽真空系统抽真空效果变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冷凝罐10来回收第一蒸发罐1的蒸汽余热。
76.从而,第一换热器5中的液态换热介质通过管道25一路流经第一制冷装置14并进入至第一冷凝罐16中,另一路流经第二制冷装置9并进入第二冷凝罐10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制冷装置9的节流作用,中温高压的液态换热介质转化成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同时吸收外界大量热量,从而在第二冷凝罐10中对来自第二换热器20内的第一水蒸汽进行热交换,回收第一蒸发罐1的蒸汽余热,以降低其温度,起到冷却效果,形成蒸馏水,而且由第二冷凝罐10流入蒸馏水罐38的蒸馏水温度低。
77.此外,第二冷凝罐10内的低温低压气态换热介质再通过管道27进入第一冷凝罐16中,与来自上述实施例的另一路的低温低压的气态换热介质在第一冷凝罐16中共同对来自第二蒸发罐19内的第二水蒸汽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其温度,提升冷却效果,在第一冷凝罐16中汇集的两路的气态冷媒吸收第二蒸发罐19的蒸汽热能,冷媒气化蒸汽冷凝,两路冷媒蒸汽汇聚到铜管管路28,然后回到压缩机41机组,形成冷媒的闭路循环。
78.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的蒸发浓缩系统还包括:预热装置46和降温装置47,预热装置46与第二蒸发罐19连接,预热装置46用于对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预热,降温装置47与蒸馏水罐38连接,用于对蒸馏水罐38内的蒸馏水降温。
79.蒸发浓缩系统刚启动时,第一蒸发罐1内未产生足够第一水蒸汽来加热第二蒸发罐19的废液,第二蒸发罐19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启动较慢,使第一冷凝罐16无法正常工作,从而导致热源装置7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那么,在本实施例中,蒸发浓缩系统中增加了预热装置46,第二蒸发罐19进完废液后,预热装置46开启,给废液加热,使蒸发浓缩系统快速启动,以避免热源装置7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同时,降温装置47给蒸馏水罐38内蒸馏水降温,保证减压装置正常运行。
80.可选地,参考图1,预热装置46包括:辅助压缩机18和第三换热器35,第三换热器35位于第二蒸发罐19内;降温装置47包括第三制冷装置45和第四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1位于蒸馏水罐38内。本实施例中,预热装置46和降温装置47联动,相互连接。具体是,第二蒸发罐19和蒸馏水罐38通过管道32和管道32a连接,管道32上设有辅助压缩机18,管道32a上设有第三制冷装置45和风冷凝器39。
81.换热介质能够经辅助压缩机18形成预热介质,对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进行预热;预热介质流入第三换热器35,预热介质能够经过风冷凝器39流入第三制冷装置45形成降温介质,降温介质流入第四换热器11,对蒸馏水罐38内的蒸馏水降温,并由第四换热器11流回辅助压缩机18,形成冷媒循环。可选地,第三制冷装置45为膨胀阀或毛细管。第三制冷装置45还可以采用热泵系统,也可以采用其他冷却装置,如半导体制冷片等。
82.可选地,参考图9,预热装置46和降温装置47为单独的两套装置,相互独立。
83.可选地,参考图6,第三换热器35和第四换热器11的结构相同,以第三换热器35进行示例说明,第三换热器35包括多个并联且沿轴向(图6中z方向所示)平行设置的蚊香盘管351、第一管道353和第二管道354,轴向垂直于蚊香盘管351的径向(图6中m方向所示)。即,多个蚊香盘管351沿轴向一层一层叠置在一起。
84.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的进口与第一管道353连接,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的出口与第二管道354连接,换热介质能够通过第一管道353流入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由第二管道354流出。即,第一管道353和第二管道354上设有用于分别连接每个蚊香盘管351的进口和出口的通孔(图未示出)。换热介质进入第一管道353并通过第一管道353上的通孔均匀分配至每个蚊香盘管351中,再从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的出口汇集到第二管道354,最后由第二管道354输出换热介质。
85.传统的盘管换热器,在额定换热面积一定时,单个整组盘管跨度大,导致其制作难度大,换热介质能量无法充分转换,换热效率低。而本申请的多组蚊香盘管351并联且平行设置,可减少其跨度和冷媒(也即换热介质)在其内的流通距离,保证其换热效率高且稳定,同时便于制造和拆装安装,从而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
86.可选地,每一个蚊香盘管351被设置成换热介质由进口流入蚊香盘管351的内侧,并盘旋向外侧由出口输出。即,冷媒(例如流体)在蚊香盘管351内被配置成从盘管内侧向外侧输出,以减小其流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从而避免造成系统压降,保证压缩机组的热处理效率。可选地,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的内侧连接第一管道353,以向蚊香盘管351的内侧输入换热介质,蚊香盘管351的外侧连接第二管道354,以使换热介质由蚊香盘管351的外侧输出换热介质。
87.可选地,相邻的蚊香盘管351之间间隔设置,从而提高其换热面积并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
88.可选地,第三换热器35还包括固定装置352,用于固定每一个蚊香盘管351。固定装置352包括与蚊香盘管351相对应的固定板321,以及位于蚊香盘管351外侧的定位板322;其中,固定板321沿蚊香盘管351的径向延伸,并固定于定位板322上,每一个固定板321上设有与蚊香盘管351的管径相适应的卡槽3211,蚊香盘管351与卡槽3211卡接,定位板322沿轴向延伸。
89.可选地,每一层蚊香盘管351对应多个沿蚊香盘管351的周向(图6中n方向所示)间隔设置的固定板321,定位板322为多个且沿周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一层设置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固定板321,采用四个定位板322均匀设置在蚊香盘管351的外周。可选地,沿径向,每一个固定板321由蚊香盘管351的外侧延伸至蚊香盘管351的内侧,以更好地固定蚊香盘管351。
90.可选地,每一个固定板321上设有多个沿径向分布卡槽3211,每一个蚊香盘管351的管道逐圈卡接于每一个卡槽3211中,以更好地固定蚊香盘管351。
91.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5位于第一蒸发罐1外,第二换热器20位于第二蒸发罐19外。换热器采用外置型并配合蒸发分流组件40,一方面减少了蒸发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另一方面换热器结垢后便于清洗。可选地,第一换热器5位于第一蒸发罐1外,或者,第二换热器20位于第二蒸发罐19外。
92.可选地,参考图7,第一换热器5位于第一蒸发罐1内,第一换热器5用于加热流入第一蒸发罐1内的废液并蒸发形成第一水蒸汽;第二换热器20位于第二蒸发罐19内,流入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能够被第一水蒸汽加热,并蒸发形成第二水蒸汽。即,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20为内置型换热器。可选地,第一换热器5和第二换热器20可采用和上述实施例的第三换热器35相同的结构,即并联蚊香盘管351。
93.可选地,参考图8,第二冷凝罐10可以取消,其余结构和上述实施例相同。
94.可选地,参考图1,蒸馏水罐38上设有水气分离器381,一方面降低了蒸馏水罐38中液体的杂质含量,另一方面配合减压装置使用,能加强该整个装置的抽真空效果,使得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内的废液能够尽快地分离形成气体,从而加快了处理效率,并减少了处理成本。
95.可选地,第一冷凝罐16和第二冷凝罐10的结构相同,参考图10,以第一冷凝罐16的结构示例说明,第一冷凝罐16包括外筒61和设置在外筒61内且与第二蒸发罐19和蒸馏水罐38连接的冷水管组62,第二蒸发罐19产生的蒸汽通过管路进入至冷水管组62内,由外筒61内的冷媒进行冷却后进入至蒸馏水罐38。
96.可选地,参考图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蒸发浓缩系统包括第一蒸发罐1、第一换热器5、热源装置7、第一制冷装置14、第一冷凝罐16和蒸馏水罐38。
97.可选地,参考图11,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蒸发罐内蒸发出的水蒸汽夹带其他不溶颗粒进入至冷凝罐和蒸馏水罐38内,在蒸发罐内还设有蒸汽净化装置。可选地,第一蒸发罐1和第二蒸发罐19的结构相同,以第一蒸发罐1的结构为示例。具体的,蒸汽净化装置设置在第一换热器5的上方,第一蒸汽出口1a的下方,其包括沿第一蒸发罐1深度方向错位设置的多个防夹带挡板131,以及设置在所述防夹带挡板131上方的过滤净化器132。
98.其中,防夹带挡板13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的至少两个隔板,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上隔板1311和下隔板1312,上隔板1311和下隔板1312在深度方向上错位间隔设置。
废液蒸发形成的第一水蒸汽在上升过程中,泡沫和其他杂质被隔板阻隔,附在隔板上,气体则通过上隔板1311和下隔板1312之间的间隔继续上升。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更多数量的隔板进行设置。
99.本实施例的过滤净化器132包括设置在防夹带挡板131上方的填料支撑网板1321和放置在填料支撑网板1321上的净化填料1322,在本实施例中,该净化填料1322优选地采用鲍尔环迷宫填料。第一蒸发罐1在对应位置开设有人孔,鲍尔环迷宫填料可通过人孔进行添加和更换。相比于传统的丝网除沫器,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不会结垢堵塞且可更换重复利用,保养和维护成本降低。
1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蒸发罐1由上罐体1c、中罐体1e和下罐体1f三个部分组成,上罐体1c与中罐体1e以及中罐体1e与下罐体1f之间通过法兰1d机械连接,以方便拆卸维护保养。其中,第一蒸汽出口1a设置在上罐体1c的顶部,第一浓缩液排出口1b设置在下罐体1f的底部。
101.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