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3258发布日期:2021-04-21 03:47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及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成分逐渐趋于复杂,引起了普遍缺水和严重的生态后果,严重影响着人群健康水平。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对我国的水污染防治需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我国,环境保护设备制造行业中水污染治理设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环保设备市场需求量再次得以增长,城市污水处理设备持续热销,曝气设备也高速增长。
3.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用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对污水污泥的混合液进行充氧混合,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或养殖增氧。但现在的曝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堵塞现象或者进气量、充氧能力不够等现象,直接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强化水气混合的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包括:潜水式切割泵和水气混合腔,潜水式切割泵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连接一喷嘴,所述喷嘴插入水气混合腔,在水气混合腔上设有双进气管,在喷嘴的出口处设有多孔布水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8.(1)多孔布水板有效强化了水和气在水气混合腔中的充分混合。设在喷嘴末端即喷嘴出口处的多孔布水板,将喷嘴喷出的水流分成流速更高的多股水流,以使每股水流周围形成更大的负压,水和气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大,确保每股水流可以携带更多空气且水气混合得更均匀、更充分。另外,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分别从两边进气,增加了进气量,使水和气的接触面积尽可能的增大,水和气在扩散管处充分混合并可提高动力效率。
9.(2)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潜水式切割泵的技术措施,潜水式切割泵的叶轮上设有切割刀片,带有切割功能,使水中的大颗粒物和长纤维,和水一起流经潜水式切割泵时切割,形成细小颗粒,避免池中的大颗粒物和长纤维堵塞水泵、喷嘴和管道。
10.(3)本实用新型在喷嘴后设有扩散管,所述扩散管外设有射流板。在扩散管处水和气充分混合的混合液高速喷射,经过所述放射状射流板喷射而出,形成更加细密的气泡,增加溶氧效率,同时减少从混合器内高速喷射的气水混合液对曝气池内生物菌的冲击,提高了生物处理效果。夹带许多细密的气泡的水流在较大面积和深度的水域里涡旋搅拌,完成
曝气。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布水板图示意图。
13.图3为射流板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潜水式切割泵;2、进水管;3、第一进气管;4、第二进气管;5、喷嘴;6、多孔布水板;7、扩散管;8、射流板;9、水气混合腔。
具体实施方式
15.一种高效双吸气溶氧混合器,包括:潜水式切割泵1和水气混合腔9,潜水式切割泵1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2连接一喷嘴5,所述喷嘴5插入水气混合腔9,在水气混合腔9上设有进气管,在喷嘴5的出口处设有多孔布水板6。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至少包括第一进气管3和第二进气管4,且所述第一进气管3和第二进气管4均匀设置在水气混合腔9的周壁上。在水气混合腔9的出口上连接有扩散管7。在扩散管7的出口处设有射流板8。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7.所述潜水式切割泵1,包括有潜水电机,潜水电机输出轴延伸,延伸输出轴上设有叶轮,所述叶轮与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上设有切割刀片,带有切割功能,使水中的大颗粒物和长纤维,和水一起流经时潜水式切割泵切割,形成细小颗粒,随水一起经过喷嘴5形成高速水流,避免水中的大颗粒物和长纤维堵塞水泵、喷嘴和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潜水式切割泵1的水,经过进水管2并流经喷嘴5,形成高速水流,喷嘴5上的第一进气管3和第二进气管4,大大增加进气量,提高了动力效率。高速水流经过喷嘴5末端的多孔布水板6(如图2所示),呈现多个喷泉状水柱,2个进气管分别从两边进气,使水和气的接触面积大于单股水柱,在扩散管7处空气和水充分混合,产生水气混合流。所述扩散管7外设有射流板8(如图3 所示),使水和气在扩散管中充分混合后出来时能充分释放,并喷在射流板上,形成的气泡更加丰富,同时减少从混合器内高速喷射的气水混合液对曝气池内生物菌的冲击,提高了生物处理效果。高速水流喷射,夹带许多气泡的水流在较大面积和深度的水域里涡旋搅拌,完成曝气。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陈述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修改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