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0236发布日期:2021-06-11 19:3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领域,通常需要对加热器内通入高温蒸汽,使高温蒸汽与污水进行热交换而对污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污水进入分离室内蒸发而浓缩,而高温蒸汽冷凝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沿管道流入蒸馏水罐体内。为了避免加热器内的部分高温蒸汽随冷凝水沿管道进入蒸馏水罐体内,就需要在冷凝水流动的管道上设置u形弯,以阻止高温蒸汽的流动,同时还需要在蒸馏水罐体上设置闪蒸通道,以为进入蒸馏水罐体内的高温蒸汽提供导出路径。u形弯与闪蒸通道的设置不仅提高了整体结构的复杂性,也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包括:

加热主体,所述加热主体内设加热腔,所述加热主体上设置有蒸汽进口及蒸汽出口;

用于供污水流通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从所述蒸汽进口进入的高温蒸汽环绕于所述换热管外围,在对所述换热管内部的污水进行加热后从所述蒸汽出口导出;及

罐体,成型于所述加热主体上,所述罐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加热腔连通,高温蒸汽在所述加热腔内冷凝后形成的冷凝水能够直接流入所述收容腔内。

上述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中,通过在加热主体上成型罐体,如此,加热腔内高温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即可直接流入收容腔内储存,同时,由于罐体内收容腔沿竖直方向延伸,结合收容腔较大的存储空间,即使加热腔内的高温蒸汽进入了收容腔,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高温蒸汽也能够顺利返回加热腔内,并经蒸汽出口导出。如此,与常规的加热器相比,该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同时具有对污水加热及储存蒸馏水的功能,且无需设置中间连接管路、u形弯及闪蒸管道,该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加热主体的两端,所述罐体位于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之间,且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加热主体的同一侧,所述罐体位于所述加热主体的另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于所述加热腔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之间;多个所述导流板相配合,以在所述加热腔内形成供蒸汽流通的曲折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及第二导流板,所述加热主体的连接所述罐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加热主体的连接所述罐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大于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供高温蒸汽通过,所述第二间隙供冷凝水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连接仪表的仪表接口,所述仪表接口设置于所述加热主体上,且位于所述蒸汽进口与所述蒸汽出口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仪表接口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仪表接口用于连接温度计,另一个所述仪表接口用于连接压力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罐体上远离加热主体的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还包括第一视镜,所述第一视镜安装于所述罐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分体及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与所述第二分体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主体两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体内的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体内的腔室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体内部分割为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所述第一分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的污水进口及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的污水出口,所述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及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体内的腔室连通,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体内的腔室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视镜,所述第二视镜安装于所述第二分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包括加热主体11、换热管14及罐体15。其中,加热主体11内设加热腔111,加热主体11上设置有蒸汽进口12及蒸汽出口13,蒸汽进口12、加热腔111及蒸汽出口13依次连通,从蒸汽进口12导入的高温蒸汽能够经加热腔111后从蒸汽出口13导出。换热管14设置于加热腔111内,且换热管14用于供污水流通的换热管14,从蒸汽进口12进入的高温蒸汽环绕于换热管14外围,并与换热管14内的污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对换热管14内部的污水进行加热。罐体15成型于加热主体11上,罐体15内形成有收容腔151,收容腔151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加热腔111连通。部分高温蒸汽在加热腔111内冷凝而形成冷凝水,冷凝水能够直接流入收容腔151内存储,而部分未发生冷凝的高温蒸汽从蒸汽出口13导出。

上述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中,通过在加热主体11上成型罐体15,如此,加热腔111内高温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即可直接流入收容腔151内储存,同时,由于罐体15内收容腔151沿竖直方向延伸,结合收容腔151较大的存储空间,即使加热腔111内的高温蒸汽进入了收容腔151,也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高温蒸汽也能够顺利返回加热腔111内,并经蒸汽出口13导出。如此,与常规的加热器相比,该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同时具有对污水加热及储存蒸馏水的功能,且无需设置中间连接管路、u形弯及闪蒸管道,该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蒸汽进口12与蒸汽出口13分别位于加热主体11的两端,罐体15位于蒸汽进口12与蒸汽出口13之间,且蒸汽进口12与蒸汽出口13位于加热主体11的同一侧,罐体15位于加热主体11的另一侧。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在加热主体11两端的冷凝液都能及时地流入罐体15内,另外,也能够使得从蒸汽进口12进入的高温蒸汽在加热腔111内停留较长的时间,对换热管14内的污水进行充分加热才从蒸汽出口13导出。

具体地,加热腔111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导流板22,导流板22为多个,多个导流板22间隔设置于蒸汽进口12与蒸汽出口13之间;多个导流板22相配合,以在加热腔111内形成供蒸汽流通的曲折通道。可以理解,导流板22可连接于加热主体11的内壁面上,或者连接于换热管14上。由于导流板22沿竖直方向设置,多个导流板22间隔设置,通过对导流板22进行排布,可以对从蒸汽进口12导入的高温蒸汽起到导流作用,使高温蒸汽按照特定的曲折通道流动,从而使高温蒸汽从蒸汽进口12到蒸汽出口13的流通路径得以延长,实现对换热管14内污水的充分加热。如图1所示,将最靠近蒸汽进口12的导流板22连接于加热主体11的上侧内壁上,将与之相邻的另一导流板22设于加热主体11的下侧内壁,如此,从蒸汽进口12导入的高温蒸汽就先沿竖直方向向下流动,之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流动,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改变高温蒸汽的流动方向,从而在加热主体11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延长高温蒸汽的运动路径。

进一步地,多个导流板22包括第一导流板221及第二导流板222,即多个导流板22中,一部分导流板22称之为第一导流板221,而另一部分导流板22称之为第二导流板222。则第一导流板221均与加热主体11的上侧内壁连接,从而将高温蒸汽沿竖直方向向罐体15一侧导流,此时,加热主体11的连接罐体15的一侧即为加热主体11的下侧内壁,其与第一导流板221之间存在第一间隙,高温蒸汽能够从该第一间隙通过。而第二导流板222与加热主体11的内壁连接或者与换热管14连接,而加热主体11的远离罐体15的一侧即为加热主体11的上侧内壁与第二导流板222之间存在第三间隙,高温蒸汽能够从该第三间隙通过。需要指出的是,加热主体11的连接罐体15的一侧即为加热主体11的下侧内壁,其与第二导流板222之间存在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大于第二间隙,就使得从第一间隙通过的高温蒸汽更多的导向第三间隙处,而仅有极少量的高温蒸汽能够从第二间隙通过。通过设置第二间隙,高温蒸汽冷凝产生的冷凝水流至加热主体11的下侧内壁处时,就能够顺利通过第二间隙而导入罐体15内,第二导流板222也不会造成对冷凝液的阻挡。

具体地,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还包括第一分体17及第二分体18,第一分体17与第二分体18分别连接于加热主体11两端,换热管14的一端与第一分体17内的腔室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分体18内的腔室连通。从第一分体17导入的污水,能够经过换热管14后导入第二分体18内,由于受加热主体11端面的阻挡,高温蒸汽被限定于加热腔111内而无法导入第一分体17与第二分体18内部,如此就形成了由第一分体17、换热管14、第二分体18所构成的污水流通通路。

进一步地,第一分体17内部分割为第一腔室171与第二腔室172,第一分体17上设置有与第一腔室171连通的污水进口19及与第二腔室172连通的污水出口21,换热管14为多个,多个换热管14包括第一换热管141及第二换热管142,第一换热管141的一端与第一腔室17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分体18内的腔室连通,第二换热管142的一端与第二腔室172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分体18内的腔室连通。可以理解,在加热主体11的设置第一分体17的一端,由于第一腔室171与第二腔室172的分割,从污水进口19进入的污水依次经第一腔室171、第一换热管141、第二分体18内的腔室、第二换热管142、第二腔室172后从污水出口21流出。从而使得污水具有较长的流通路径,延长污水与高温蒸汽的接触时间,从而实现对换热管14内污水的充分加热。进一步地,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换热管141的数量及第二换热管142的数量,使得较大量的污水能够在加热腔111内被同时加热,从而提高污水加热效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还包括仪表接口16,仪表接口16用于连接测试仪表使用。具体地,仪表接口16设置于加热主体11上,且位于蒸汽进口12与蒸汽出口13之间,以对加热主体11内的加热情况有较好的了解。进一步地,仪表接口16为两个,其中一个仪表接口16用于连接温度计,而另一个仪表接口16用于连接压力计,通过温度计可以对加热腔111内的蒸汽温度进行测量,通过压力计可以对加热腔111内的蒸汽压力进行测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罐体15上远离加热主体11的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24,在罐体15内冷凝水的存储量较多时,即可通过冷凝水出口24将冷凝水排出。进一步地,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还包括第一视镜23,第一视镜23安装于罐体15上,设置第一视镜23可以有助于观察罐体15内部冷凝水的水位及水样是否干净。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用于污水处理的加热器10还包括第二视镜25,第二视镜25安装于第二分体18上,设置第二视镜25可以有助于观察换热管14内污水加热情况,也能够及时了解换热管14的结垢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