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3887发布日期:2021-08-24 12:3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如玻璃板等板件在加工时,需要对其表面进行清洁,以去除加工过程中在板件表面残留的杂物;目前,针对玻璃板件的清洗装置大多通过输送机构输送玻璃板,将玻璃板输送至喷淋式内静置,通过喷淋系统对玻璃板表面进行清洗,需要在输送机构上设置固定玻璃板的固定机构,使玻璃板竖向的置于输送机构上,通过喷淋系统两侧的喷头冲水,分别清洗玻璃板的两面;这种机构由于玻璃板是竖向设置,为防止冲洗时,玻璃板倾倒,因此固定机构需较为牢固的固定玻璃板,因此,其与玻璃板接触的部分较大,玻璃板被固定机构遮挡的部分无法进行清洗,从而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在清洗时必须使玻璃板静置,以防止喷淋头喷出的高压水对玻璃板造成较大的冲击,导致玻璃板倾倒,不能够实现连续的清洗动作,从而导致清洗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其能够提高板件的清洗效率,同时能够提升清洗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

第一传动机构包括枢接在机架上的多个第一带轮、依序的绕设在多个第一带轮外部的第一传动带、以及输出端联接于其中一个第一带轮上的第一驱动单元;

第二传动机构位于第一传动机构上方,其包括枢接在机架上的多个第二带轮,依序的绕设在多个第二带轮外部的第二传动带、以及输出端联接于其中一个第二传动带上的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带之间供板件穿入的间隙,且第一传动带与第二传动带正对的面形成夹紧板件的夹持机构;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位于间隙的下方和上方;第一传动带上设置有向下凹陷的下凹位,第一喷淋管置于该下凹位内;第二传动带上设置有凸出的上凹位,第二喷淋管置于该上凹位内;

机架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杆,每一个支撑杆的下端部均设置有上支撑轮,多个上支撑轮沿机架的长度方向排列,上支撑轮均用于向下压紧第二传动带以对第二传动带进行张紧;机架上安装有多个顺延机架长度方向排列的下支撑轮,下支撑轮用于向上顶压第一传动带以对第一传动带进行张紧。

相邻两下支撑轮位于下凹位开口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一带轮位于下凹位的底部;相邻的两上支撑轮位于上凹位开口的两侧,其中一个第二带轮位于上凹位的顶部。

支撑杆上设置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槽,上支撑轮的轮轴滑动的安装在该长槽内,且支撑杆外部套设有一弹簧,该弹簧上端部抵接在支撑杆上、下端部抵接在上支撑轮的轮轴上。

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均包括沿机架宽度方向延伸的导流管、以及沿导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喷嘴,导流管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用于与外界高压水源接通;机架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下方的水槽,该水槽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夹紧板件,使板件水平设置并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连续的移动,在连续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对板件的两面进行清洗,提高了清洗的效率;并且由于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上设置容纳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凹位,避免在板件清洗处,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遮挡板件表面,从而提升了清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板件的自动清洗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玻璃板的自动清洗装置,其包括机架40、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喷淋管21以及第二喷淋管22,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一喷淋管21以及第二喷淋管22均安装在机架40上。其中,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多个枢接在机架40上第一带轮11、12,第一传动带15以及第一电机14;两个第一带轮11分别位于第一传动机构11的两端,分别作为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两个第一带轮12则用于在第一传动机构的中部下方对第一传动带15进行张紧,第一传动带15依序绕设在多个第一带轮11、12外部,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则是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一带轮11上,带动第一传动带15运动。第二传动机构位于第一传动机构的上方,其包括多个枢接在机架40上的第二带轮31、32,第二传动带35以及第二电机34,其中,第二传动带依序的绕设在多个第二带轮31、32上,两第二带轮31分别位于第二传动机构的两端,两第二带轮32则是用于在第二传动机构的中部上方对第二传动带进行张紧,第二电机34的输出轴连接在其中一个第二带轮32上,用于带动第二传动带35运动。第一传动带15和第二传动带35上下相对设置,其二者之间形成供玻璃板穿入的间隙,并在玻璃板穿入间隙后,第一传动带15和第二传动带35夹紧玻璃板,即第一传动带15和第二传动带35形成夹紧玻璃板的夹持机构,在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34的带动下,第一传动带15和第二传动带35夹紧电机沿着机架40的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x向)移动。在第一带轮12处,第一传动带15形成一个下凹位151,即第一带轮12处于该下凹位151的底部,即在第一带轮12的压紧下形成该下凹位151,在第二带轮32处,第二传动带35形成一个上凹位351,第二带轮32处于该上凹位351的顶部,即在第二带轮32的顶压下使第二传动带35形成上凹位351。上述的第一喷淋管21沿机架4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置于下凹位151中,第二喷淋管22沿机架40的宽度方向延伸并置于上凹位351中,如此,第一喷淋管21和第二喷淋管22分别位于间隙的下方和上方,在玻璃板于间隙内移动时,第一喷淋管21对玻璃板的下表面清洗,第二喷淋管22对玻璃板的上表面进行清洗。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夹紧板件,使板件水平设置并沿机架的长度方向连续的移动,在连续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分别对板件的两面进行清洗,提高了清洗的效率;并且由于在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上设置容纳第一喷淋管和第二喷淋管的凹位,避免在板件清洗处,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遮挡板件表面,从而提升了清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机架40上设置有多个向下延伸的支撑杆41,该支撑杆41的顶部固定在机架40顶部的纵梁42上,在每一个支撑杆41的下垫布均安装有一个上支撑轮33,该多个上支撑轮33沿x向排列,并且上支撑轮33用于将第二传动带35向下顶推,以对第二传动带35进行张紧;在机架40上还设置有安装有多个顺延机架4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下支撑轮13,下支撑轮13用于向上顶压第一传动带15,以对第一传动带15进行张紧;这样,在第一传动带15上形成多段水平延伸的部分,第二传动带35同样形成多段水平延伸的部分,从而增大第一传动带15、第二传动带35与玻璃板接触的面积,以增大驱动玻璃板运动的摩擦力。当然,也可以是利用上支撑轮33与第二带轮32配合形成上凹位351,具体的,相邻的两上支撑轮33位于上凹位351的底部开口的两侧,相邻的两下支撑轮13位于下凹位151顶部开口的两侧。

此外,也可以将上支撑轮33设置为上下浮动的结构,具体的,在支撑杆4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即图示中的z向)延伸的长槽,上支撑轮33的轮轴滑动的安装在长槽内,且支撑杆41的外部套设一弹簧42,弹簧42上端部抵接在支撑杆41上、下端部抵接在上支撑轮33的轮轴上,如此,利用弹簧42的弹性应力,始终将上支撑轮33向下顶推,以使第二传动带35始终压紧玻璃板的上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还可以是采用其他的驱动单元替代。

参见图2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喷淋管21和第二喷淋管22结构相同,以第一喷淋管21为例,其包括沿机架40宽度方向延伸的导流管211、以及多个沿导流管211长度方向排列的喷嘴212,其中导流管211的一端为盲端、另一端用于与外界高压水管接通,在机架40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喷淋管21和第二喷淋管22下方的水槽50,在水槽50的底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排水口51,清洗后的废水流入水槽50中收集后,经过排水口51流入废水处理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局限于这些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