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9841发布日期:2021-04-21 06:01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


背景技术:

2.环保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行业,不论是从国家还是民众对美好环境的诉求,都给环保产业带来一个巨大的市场容量。水体净化行业更是以每年55%的增长率增长。但其中60%的污水处理规模在200m3/d以下,包括农村污水、别墅、旅游景点、高速服务区等,这些小型污水净化装置的数量高达百万级。
3.然而这些中小型污水站水量少、数量多,位置还特别分散,如果采用传统处理方式,每一个小型污水净化装置,都运用净化装置,由于小型污水净化装置,污水积累量不多,往往导致处理能力剩余,造成设备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能够避免污水设备处理能力浪费,有效利用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包括:筒体,所述筒体设置于地表下,所述筒体材料为硅纤维加强缠绕罐;原水池,所述原水池收集有待净化的液体;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安装在所述筒体中,所述净化机构与所述原水池相通,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活体细菌杀灭器和大分子清除装置,所述大分子清除装置用于净化水质,所述活体细菌杀灭器用于对液体进行消毒;清水池,所述清水池与净化机构相通,所述清水池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体;泵组,所述泵组安装在所述筒体中,所述泵组与所述净化机构相通,所述泵组与所述清水池相通;
6.进一步地,所述筒体还包括排风机构和开启舱门,所述排风机构设置在筒体上方位置,且延伸至地表中,并与外部气体相通,所述开启舱门设置在所述筒体上,达到密封级别,防止外面雨水、污水进入筒内。
7.进一步地,还包括取水泵,所述取水泵设置在所述原水池中,所述取水泵与所述净化机构相通。
8.进一步地,还包括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安装在所述筒体中,所述检测机构与所述净化机构相通,所述检测机构用于检测净化后的水质。
9.进一步地,还包括检修机构,所述检修机构包括排水泵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泵安装所述筒体中,所述排水管安装在筒体表面,并穿过筒体,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泵相通,所述排水管另一端与筒体外相通。
10.进一步地,还包括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设置在所述筒体上,所述供水管与所述泵组相通,所述泵组与所述清水池相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泵组为变频泵组。
12.上述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置原水池与净化机构相通,将原水装入原水池中,并同时将原水池设置在靠近原水位置,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原水转运而导致的污染。
14.(2)通过将净化机构安装在筒体中并设置在地表下,当遇到使用问题时,人员通过旋转检修扶梯直接进入筒体中,这样方便检修人员进行修理。
15.(3)清水池与净化机构相通,泵组与所述清水池相通,清水池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体,这样一来,当需要使用净水后的水体时,通过泵组将其抽取供水。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附图中,各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

a俯视示意图;
19.附图标记:筒体1;排风机构11;开启舱门12;原水池2;取水泵21;净化机构3;大分子清除装置31;消毒部32;活体细菌杀灭器321;有机物综合分析处理装置322;清水池4;泵组5;检测机构6;智能控制系统7;检修机构8;排水泵81;排水管82;旋转检修扶梯83。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2.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至图2所示:
23.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能够避免污水设备处理能力浪费,有效利用设备。具体的包括筒体1,原水池2,净化机构3,清水池4和泵组5,筒体1设置于地表下,筒体1材料为硅纤维加强缠绕罐;原水池2收集有待净化的液体;净化机构3安装在筒体1中,净化机构3与原水池2相通,净化机构3包括大分子清除装置31和活体细菌杀灭器、32,大分子清除装置31用于净化水质,活体细菌杀灭器32用于对液体进行消毒灭菌;清水池4与净化机构3相通,清水池4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体;泵组5安装在筒体1中,泵组5与净化机构3相通,泵组5与清水池4相通。通过设置原水池2与净化机构3相通,将原水装入原水池2中,并同时将原水池2设置在靠近原水位置,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原水转运而导致的污染。通过将净化机构3安装在筒体1中并设置在地表下,当遇到使用问题时,通过旋转检修扶梯83,人员直接进入筒体1中,这样方便检修人员进行修理。清水池4与净化机构3相通,泵组5与清水池4相通,清水池4用于收集净化后的水体,这样一来,当需要使用净水后的水体时,通过泵组5将其抽取供水。
24.为了更好的减小筒体1的占地面积,其中筒体1规格:直径3.8m,筒深4.0m,顶盖进行密封设计,具有可淹没功能。并配套相应的管路,其管路材质为:ss304。
25.筒体还包括排风机构11和开启舱门12,排风机构设置在筒体上方位置,且延伸至地表中,并与外部气体相通,开启舱门设置在所述筒体上并采用抗浮设计;采用优化的抗浮基础设计。同时加载密封设计,防止雨水、污水混入和通风设计,散热通风。
26.原水池2中还包括取水泵21,取水泵21设置在原水池2中,取水泵21与净化机构3相通。
27.实际运用中的大分子清除装置31,具有自动控制及反冲洗功能,并配隔膜防震压力表,当超过设定压力时,自动给自控信号,进行反冲洗,配备电动多功能阀。
28.活体细菌杀灭器采用优质不锈钢304作反应器,反应器内壁进行特殊抛光处理,以提高杀菌效果。为了更好的进行消毒,在原水池2取水先通过有机物综合分析处理装置322进行处理,保证使用效果。
29.消毒完后,还需要检测,因此还包括检测机构6,检测机构6安装在筒体1中,检测机构6与净化机构3相通,检测机构6用于检测净化后的水质。对水体中的余氯、浊度等进行检测。
30.为了使得该装置具备反冲洗功能,避免阻塞,泵组5为变频泵组5,其中清水取水泵21是多级离心泵提供,要求绝缘等级nf级,防护等级nip55,叶轮为奥式体,外型是304不锈钢,采用集装式机械密封,便于维护保养,泵轴采用马氏体431不锈钢材质。
31.实施例二:
32.为了更好的控制该系统,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智能控制系统7,具体的包括控制系统采用380v进线,动力系统清水取水系统为全变频控制,原水取水系统为工频控制,保证功能正常。配套监控防盗系统(按实际需求)。釆用dcs (集散式控制系统)控制模式。将现场的无线模块(gprs模块)采集到的数据,网络传输至用户控制中心。通过在监控中心的电脑上安装专用的监控管理软件,即可实现对各项运行 数据的实时监视。具备自动恒温控制系统,在适温下运行,保障运行稳定性。其功能主要包括:
33.1、将运行数据转换成运行曲线以设定的时间单位显示整体的运行情况。
34.2、记录故障时间故障内容。
35.3、在主控页面实时显示运行状况,液位信息。
36.4、对运行数据和报警历史进行记录。
37.通过以上功能实现全方位的监控,任何意外情况都可以显示在总控室的监控平台上保证信息不会遗漏。如果出现报警信息还有另一种功能向用户发送提示。通过我司配置的短信模块,当有任何报警产生时都会发送相应的提示信息至指定手机。通过以上两种功能同时作用,实现全方位监控,真正做到无人值守。
38.实施例三:
39.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检修机构8,检修机构8包括排水泵81、排水管82和扶梯83,排水泵81安装筒体1中,排水管82安装在筒体1表面,并穿过筒体1,排水管82一端与排水泵81相通,排水管82另一端与筒体1外相通,扶梯83安装在筒体1内,方便检修人员维护。
40.实际工作时,通过取水泵21,将原水池2中的水抽取出,并先通过有机物综合分析处理装置322进行处理,再经过大分子清除装置31净化水质,然后在通过活体细菌杀灭器
321进行消毒,最后通过变频泵组5,将消毒后的水体,注入清水池4中,但需要进行反冲洗作业时或对外供水时,再次通过变频泵组5,将水从清水池4中抽取。
41.综上所述,该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智能净供回系统,能够减少空间,设置在地表下。同时采取的分装式,将原水池2、净化机构3的清水池4分开设置,保证了净化机构3设备利用率,并方便净化机构3的检修与维护,适用于工业与农业推广。
4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