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79789发布日期:2021-04-21 06:0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是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深水湖泊的自净能力不高,受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水质易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当污染物进入深水湖泊后,会导致水体中氮磷有机物等污染物持续增加,水体呈严重富营养化,甚至黑臭。健康的水环境是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于深水湖泊的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3.目前,对于露天地表水环境的治理方法大致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其中,物理、化学方法治理水生态环境具有效果明显、治理周期短的优点,但投资大、维护成本高,治理效果难以长久;对于深水湖泊而言,物理、化学治理方法显然难以满足水体治理的需求。而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水生态环境,则具有对环境友好、运行费用低、适用能力强,降解污染物力度大,及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可应用于深水湖泊的水体治理中。
4.在生物修复治理深水湖泊中,由于生态浮岛具有植物景观效果好、成本低、易维护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生态浮岛,又称生态净化岛、人工浮床、生态浮床、人工浮岛等,其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cod、氮、磷等的含量,以实现治理、修复水体环境的目的。生态浮岛通常由植物、浮载体、基质等构成,其以高分子材料等为浮载体和基质,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大幅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有效改善水质指标。进一步,在现有生态浮岛基础上,改用复合纤维作为载体,并在载体上种植植物或搭载设备,可以构建不同功能的模块,得到应用于深水湖泊水质净化的生态净化岛。
5.传统型的生态浮岛主要依赖植物根系吸收去除污染物,效率不高,对于重富营养化污染水体的治理效果欠佳。因此,如何加强生态浮岛的净水能力,成为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领域的热点和难点。
6.为了提升生态浮岛的净水能力,人们尝试将生态浮岛与微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通过向湖泊水体中投加微生物激活剂,以激活湖泊内的土著微生物,通过微生态修复与生态浮岛的结合,以提高修复效率。然而,在深水湖泊内,水草往往生长在湖底,或因水体污染导致水体内没有水草生长,这使得微生物缺乏相应的附着支撑物,无法有效的对河水进行生物降解。为了解决微生物附着问题,通常在生态浮岛上悬挂多孔填料或仿生水草,让微生物附着在多孔填料或仿生水草上进行微生物修复。
7.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810842394.3公开了一种高效净化污染水体的复合生态浮岛装置,由位于水面上方的浮载植物系统、微曝气充氧系统和位于水面下方的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生物膜微生物处理系统由环框、固定扣和阿科蔓生态基组
成;环框为圆形框架,分上、下两层,面积与所述浮岛载体的中层圆柱体的底面积相等,环框通过固定扣垂直连接于固定链上;所述环框的上、下层间设有阿科蔓生态基,所述阿科蔓生态基两端固定在环框上,沿环框均匀布置。该结构中,需要设置环框,环框分为上、下两层,环框通过固定扣垂直连接于固定链上,阿科蔓生态基两端固定在环框上。
8.中国专利申请cn201920392270.x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岛净水装置,其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浮岛单元,所述浮岛单元包括植物种植层、微生物反硝化层、水生动物净化层,所述微生物反硝化层包括一个培养池,所述培养池的内部设置有多孔陶粒填料以及活性炭纤维,所述pvc硬质框架的顶部四周均安装有挂绳卷盘,所述植物种植层与微生物反硝化层之间通过挂绳卷盘内部的挂绳连接。该方案中,菱形培养池内设置的多孔陶粒填料可以增加菱形培养池的重量,以抵御冲击力,而活性炭纤维及活性炭纤维生物膜,其具有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生物的亲和力好等特点,可提高微生物附着数量,微生物选用反硝化菌等厌氧微生物,以提高水下净化的效率。
9.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下方设置附加重物的方式,以实现对生态基的固定。本申请中,发明人基于实践探索和研究,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能实现对人工基的安装、固定,其结构合理,易于拆装,便于更换,并能利用其上的人工基为水体中的藻类菌类提供载体,有利于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修复水体环境和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本申请还能实现插接连杆单元相对固定端杆的转动,以解决水位下降时,插接连杆单元插入湖泊的问题。进一步,本申请的插接连杆单元能实现长度的调节,及插接连杆单元转动以实现对生态基的清洁,和发光装置的避让提醒、定位装置的定位提醒,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
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2.一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生态基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用于设置生态基的悬挂件;
13.所述固定端杆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并构成固定结构且固定结构通过插接连杆单元能穿过生态净化岛,所述固定结构呈t字型或倒l型且通过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与生态净化岛的配合能将固定结构设置在生态净化岛上;
14.所述悬挂件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且插接连杆单元能为悬挂件提供支撑。
15.所述悬挂件设置在插接连杆单元的插入端且生态基能设置在悬挂件上以实现生态基的固定。
16.所述悬挂件呈椭圆形或圆形。
17.所述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分别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
18.还包括侧板连接件,所述侧板连接件与固定端杆相连且固定端杆通过侧板连接件能实现与生态净化岛的固定连接。
19.所述侧板连接件为一组,所述侧板连接件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的两端且侧板连接件与固定端杆相连呈倒凵字型。
20.所述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分别呈杆状,所述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依次相连为一体。
21.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与固定端杆相连且固定端杆能为支座提供支撑,所述插接连杆单元与支座铰接且插接连杆单元能相对支座转动。
22.所述支座为一组且支座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上,所述插接连杆单元的顶端与支座铰接。
23.所述支座呈三角形或半圆形。
24.所述插接连杆单元包括用于与固定端杆相连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悬挂件设置在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可拆卸连接。
25.还包括转动轴承,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连杆相连且第二连杆能相对第一连杆转动。
26.所述第一连杆与转动轴承的内圈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与转轴轴承的外圈相连。
27.所述第二连杆采用伸缩杆结构。
28.所述第二连杆包括第二内杆、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内杆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定位件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第二内杆上且第二内杆通过定位件与第二外壳上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实现第二连杆长度的调节。
29.所述定位件呈杆状,所述定位凹槽包括连接凹槽、侧方凹槽,所述侧方凹槽为至少两个,所述侧方凹槽与连接凹槽相连通,所述侧方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凸起且弹性凸起能通过定位件实现第二内杆相对第二外壳的定位以调整第二连杆的长度。
30.所述弹性凸起为金属弹片,所述弹性凸起与侧方凹槽相连为一体。
31.所述连接凹槽与第二外壳的中心轴线平行;
32.所述侧方凹槽均布于连接凹槽两侧,或侧方凹槽位于连接凹槽一侧。
33.还包括与固定结构相连的供电单元、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第一连杆相连且第一连杆能为转动电机提供支撑,所述转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连杆相连且转动电机能带动第二连杆及其上的悬挂件同步转动以实现对悬挂件上生态基的清洗。
34.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分别设置在固定结构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
35.还包括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与固定结构相连且固定结构能为发光装置提供支撑,所述发光装置与供电单元电连接。
36.还包括与固定结构相连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供电单元相连且定位装置能实现对安装固定装置的定位。
37.对于河道、湖泊、水库而言,其内污染水体的透明度低,阳光照射到水体里的深度越来越浅,水生植被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困难,难于持续生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生态修复和水体治理的进行。水体中的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可吸附水体中的氮、磷等作为营养物质,分解大分子有机污染物,对水体净化、修复环境水质,有着显著的作用。若水体中没有水草等适合附着的载体,微生物会分散在水体中,不能团聚,增殖较慢,微生物群落稳定性不高,修复效果不明显且不能持久。生态基,又称人工水草,将其置于水中后,水中各种水生生物会吸附到其表面,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基表面会附着生长微生物和藻类,这些微生物和藻类对于富营养化水体能起到生物过滤和转换的关键作用,最终实现对水体的深度处理。
目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下方设置附加重物的方式,以实现对生态基的固定。本申请基于发明人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安装方便、高效的生态基固定装置,其能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置,具有易于安装、适应性好等优点。
38.该装置包括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固定端杆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并构成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呈t字型或倒l型,悬挂件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该结构中,插接连杆单元用于穿过生态净化岛,固定结构内的固定端杆用于起到限位的作用,而插接连杆单元能为悬挂件提供支撑;基于该结构,能够以生态净化岛为支撑,固定结构能与生态净化岛连为一体,生态基则能设置在悬挂件上。
39.进一步,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所示,还包括侧板连接件,侧板连接件为一组,侧板连接件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的两端,侧板连接件与固定端杆相连呈倒凵字型;悬挂件设置在插接连杆单元的插入端,悬挂件呈椭圆形或圆形,生态基能通过悬挂件进行固定;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分别呈杆状,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依次相连为一体。优选地,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分别采用不锈钢管制备而成,悬挂件采用不锈钢管挤压穿孔而成。该结构中,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分别采用杆状不锈钢制备而成,悬挂件基于插接连杆单元末端的不锈钢挤压、穿孔而成,悬挂件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为一体;在使用时,可将插接连杆单元及其上的悬挂件直接穿过生态净化岛,并依靠固定端杆与侧板连接件实现装置相对生态净化岛的限位,再在悬挂件上设置生态基,即可。
40.将本申请用于生态净化岛时,装置通过其上的悬挂件为富营养水体或其他污染水体中耐污染的藻类菌类提供载体,微生物和藻类附着在生态基的表面,模拟重建水体自然生态,对水体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抑制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与生态净化岛实现对深水湖泊这类水体的治理和修复,满足对水质和景观要求较高的水体治理环境。
41.进一步,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若生态净化岛缺乏相应的锚定装置或锚定装置损坏时,受波浪或水面上升影响,生态净化岛可能会向近岸靠拢,而在水面下降时,远离近岸,前述安装固定装置可能会陷入近岸的泥土中,使得生态净化岛被顶出水面,且生态净化岛在水面下降时无法返回水体中,进而无法对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为此,本申请的装置还包括支座,支座与固定端杆固定连接,插接连杆单元与支座铰接。该结构中,插接连杆单元与固定端杆通过支座相连,插接连杆单元能相对支座转动。基于改进后的结构,插接连杆单元能相对支座转动,有效解决了水位上涨时,插接连杆单元可能将生态净化岛顶出的问题,有利于保护生态净化岛不易受水流的冲击,提高生态净化岛工作的连续性。优选地,支座呈三角形或半圆形且为两个,支座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上,插接连杆单元的顶端与支座铰接。
42.通过固定装置将生态基置于待处理的水环境下时,微生物和藻类会逐渐附着在生态基的表面,并经一定时间后,形成稳定的微生物和藻类环境。为了缩短待处理水体环境下,生态基上微生物和藻类环境的形成时间,可采用外部培养的方式。本申请中,插接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固定端杆相连,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可拆卸连接,悬挂件设置在第二连杆上。该结构中,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可拆卸连接,可先在第二连杆的悬挂件上设置生态基(即把生物基放入高效菌种的容器中进行挂膜),其不仅挂膜速度快,且能解决生态基在深水湖泊等水体环境中难挂膜、高效菌种使用量大的问题,有利于所用生态基上所生长的菌种大部分为高效菌种。采用本申请,能先在生态基上
培养微生物环境,且具有微生物附着性好、不易脱落的特点,有利于缩短水生态环境处理和修复的周期,具有较好的效果。
43.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生态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存在被污泥或有机污染物附着,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缺陷,此时,需要将生态基取出,进行冲洗后,再重新放入被污染水体中。若生态基需要经常取出,则会极大增加清洗工作量。为此,本申请的装置还包括转动轴承,第一连杆通过转动轴承与第二连杆相连;该结构中,第一连杆用于为转动电机提供支撑,转动电机则用于带动第二连杆及其上的悬挂件同步转动。基于该方式,在水流的带动下,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能相对转动;当生态基上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受污泥或有机污染物附着而死亡时,其附着力会降低,并被抛入水体中,从而为其他的微生物生长保留了成长空间,有利于生态基更长时间的工作,进而延长生态基的生长周期。优选地,第一连杆与转动轴承的内圈相连,第二连杆与转轴轴承的外圈相连。
44.为了减少生态基取出清洗的工作量,本申请设置了与固定结构相连的供电单元、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第一连杆相连,转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连杆相连。该结构,以供电单元作为动力源,通过转动电机带动第二连杆转动,进而实现在净化水体内对生态基的自动清洗,并重新附着微生物,而无需将生态基从水体内取出,在外部进行清洗,极大降低工人清洗的强度,且生态基能够反复利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5.进一步,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防水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防水蓄电池分别设置在固定结构上,太阳能电池板与防水蓄电池相连。本申请以太阳能电池板与防水蓄电池作为供电电源,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转化为点,储存在防水蓄电池内。当转动电机等工作时,防水蓄电池提供相应的电能。基于改进后的结构,该装置能够实现电源的自给,解决了外加电源设置的难题。
46.由于生态净化岛通常设置在深水湖泊等环境下,其往往通过锚定装置进行固定,并漂浮于水面之上。当环境中有水上航行器通过时,在夜晚等光线昏暗环境下,水上航行器的驾驶员视线受阻,可能与生态净化岛发生碰撞,造成水上航行器或生态净化岛的损坏。为此,本申请还包括发光装置,发光装置与固定结构相连,通过固定结构能够为发光装置提供支撑,发光装置与供电单元电连接。基于改进后的结构,在夜晚等光线昏暗环境下时,发光装置工作,进而为水上航行器的驾驶人员发出提醒,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保证生态净化岛的正常运行。优选地,基于改进后的结构,生态净化岛能起到灯塔的作用,为水上航行器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47.当水环境内发生洪水,或水生航行器对生态净化岛的碰撞影响,用于生态净化岛的锚定装置发生损坏时,生态净化岛会在深水湖泊等水体环境内随水流漂移,进而导致生态净化岛遗失或碰撞损坏。此时,需要及时对生态净化岛进行查找。为此,本申请还包括与供电单元电连接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设置在固定结构上。基于改进后的结构,以供电单元为动力,定位装置能够向外发出位置信息,便于相关人员确定生态净化岛的位置。通过定位装置发出的定位信息,相关人员能对生态净化岛是否发生漂移进行判断,并能及时确定生态净化岛的位置,减少进一步损失的可能。
48.水体中微生物和藻类的生长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较大,为了使生态基上的微生物和藻类能够更好地生长,需要根据光照、温度等情况,确定并调整生态基与水面之间的最佳距离。为了便于调整悬挂件上生态基与水面之间的距离,本申请的第二连杆采用伸缩杆
结构。进一步,第二连杆包括第二内杆、第二外壳,第二内杆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定位件,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定位件相配合的定位凹槽,第二外壳套设在第二内杆上。优选地,定位件呈杆状,定位凹槽包括连接凹槽、侧方凹槽,侧方凹槽为至少两个,侧方凹槽与连接凹槽相连通(形成类似于手动挡变速器中换挡杆与配合凹槽的结构),侧方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凸起(基于弹性凸起自身的弹性,当定位件进入侧方凹槽内时,弹性凸起能对定位件进行限位;当对第二内杆施加外力时,能将定位件从侧方凹槽与弹性凸起之间取出,进行相应的位置调整)。基于该结构,通过第二内杆上定位件与第二外壳上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实现第二连杆长度的调节;弹性凸起为金属弹片,弹性凸起与侧方凹槽相连为一体,通过弹性凸起能实现第二内杆相对第二外壳的固定。采用本申请,通过调整第二内杆上定位件在第二外壳上侧方凹槽的位置,并通过弹性凸起实心对定位件的弹性固定,进而调整第二连杆的长度,简介调整悬挂件上生态基与水面之间的距离。操作人员在使用时,能够对第二连杆进行手动调整,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连接凹槽与第二外壳的中心轴线平行;优选地,侧方凹槽均布于连接凹槽两侧,或侧方凹槽位于连接凹槽一侧。
49.综上所述,本申请能实现对生态基在水体环境中的固定,实现生态基与生态净化岛的有效配合。采用本申请,设置在悬挂件上的生态基能为微生物和藻类提供附着环境,增强、扩大降解微生物群落,通过其上的微生物和藻类代谢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配合生态净化岛上植物根系的处理作用,增强对深水湖泊等水体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实现对水体的治理和水生态环境的修复。采用本申请,能实现生态净化岛下方生态基的悬挂,增强水质净化效果,生态基易于拆装,便于更换,能够实现自我清洁,且维护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50.图1为实施例1中安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1.图2为实施例1中安装固定装置安装在生态净化岛上种植孔内的俯视图。
52.图3为实施例1中安装固定装置与生态净化岛的安装效果图。
53.图中标记:1、固定端杆,2、插接连杆单元,3、悬挂件,4、侧板连接件,5、种植孔,6、生态净化岛,7、生态基。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5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6.实施例1
57.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用于设置生态基的悬挂件、侧板连接件。本实施例中,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侧板连接件分别呈杆状,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侧板连接件分别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如图所示,侧板连接件为一组,侧板连接件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的两端(侧板连接件与固定端杆相连呈倒凵字型),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悬挂件依次相连为一体;更具体地,固定端杆与插接连杆单
元相连并构成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呈t字型,悬挂件设置在插接连杆单元的插入端。如图所示,安装固定装置整体t字型;在一个具体实例中,采用ф6的不锈钢制成,下部的椭圆形悬挂件采用ф6的不锈钢压平后,挖出一个长轴为4cm,短轴为1.2cm的椭圆而成。本实施例中,椭圆形的悬挂件用于悬挂生态基。
58.在使用时,将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位于悬挂件的一端穿过生态净化岛上的种植孔,安装固定装置通过其上的侧板连接件、固定端杆实现相对生态净化岛的固定,生态基再设置在悬挂件上。
59.本实施例中,安装固定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在生态净化岛底部悬挂生态基,增强水质净化效果,水草易于拆装,便于更换。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60.实施例2
61.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端杆、插接连杆单元、用于设置生态基的悬挂件、侧板连接件、支座。本实施例中,固定端杆、侧板连接件分别呈杆状,固定端杆、侧板连接件分别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备而成。侧板连接件为一组,侧板连接件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的两端,呈倒凵字型。
62.本实施例中,支座为一组且呈倒三角形,支座对称设置在固定端杆上,固定端杆能为支座提供支撑。插接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支座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可拆卸连接;采用该结构,第一连杆能带动插接连杆单元相对支座转动。本实施例中,固定端杆与插接连杆单元相连,构成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呈t字型;同时,悬挂件设置在第二连杆上,悬挂件呈椭圆形或圆形。
63.采用该结构,插接连杆单元与固定端杆通过支座相连,插接连杆单元能相对支座转动。同时,插接连杆单元采用可拆卸连接设计,便于悬挂件上生态基的清洗。
64.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还包括转动轴承,第一连杆与转动轴承的内圈相连,第二连杆与转轴轴承的外圈相连。采用该结构,第二连杆能相对第一连杆自由转动。优选地,第二连杆采用伸缩杆结构;更具体地,第二连杆包括第二内杆、第二外壳,第二内杆的外端面上设置有定位件,第二外壳上设置有定位件相配合的定位凹槽,第二外壳套设在第二内杆上。本实施例中,定位件呈杆状,定位凹槽包括连接凹槽、侧方凹槽,侧方凹槽为至少两个,侧方凹槽与连接凹槽相连通,侧方凹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凸起;弹性凸起为金属弹片,弹性凸起与侧方凹槽相连为一体。采用该结构,第二内杆通过定位件与第二外壳上定位凹槽的配合,能实现第二连杆长度的调节,而弹性凸起通过定位件实现第二内杆相对第二外壳的定位,进而调整第二连杆的长度。
65.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安装固定装置还包括供电单元、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与第一连杆相连,转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二连杆相连。本实施例中,供电单元包括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分别设置在固定结构上,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本实施例中,转动电机能带动第二连杆及其上的悬挂件同步转动,以实现对悬挂件上生态基的清洗。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发光装置、定位装置,发光装置、定位装置分别与固定结构相连且通过固定结构能为发光装置、定位装置提供支撑。本实施例中,蓄电池分别与转动电机、发光装置、定位装置电连接。
66.为了测定本申请安装固定装置的应用效果,以不设置生态基的生态净化岛作为对
照组;并以在安装固定装置上设置生态基的生态净化岛为实验组,单个生态基长0.6m、宽0.2m,总挂设材料面积为1.92m2。选取受污染的深水湖泊水为处理对象,单个处理对象的处理体积为2m3。实验过程:将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置于处理对象内,并向水体中加入相同用量的土著微生物菌液,并进行人工水草培养,保证对照组、实验组反应条件的一致性。定期对处理对象的水质进行检测,并记录;重复实验组、对照组五次。
67.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运行10天后,实验组对cod、tp、nh3‑
n的去除效率可分别提高19.3%、11.5%、20.33%;运行30天后,实验组对cod、tp、nh3‑
n的去除效率可分别提高17.6%、10.8%、19.53%。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实验组运行6~8天后,生态基被微生物完全覆盖,水体透明度得到显著改善,氮磷浓度平均下降34.2%以上。这表明,本申请对微生物群体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能形成聚集微生物群落,其对于促进水体净化,提高净化效率,实现水体的自净,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实现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对于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6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