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6299发布日期:2021-07-20 16:2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循环水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



背景技术:

洗瓶水循环使用最大的问题就是微生物滋生,导致循环水出现异味无法使用,因此需要进行杀菌处理。

现有循环水系统杀菌处理常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在不锈钢管道里面安置紫外光灯杀菌,或者使用微波紫外线杀菌,但这种方式存在杀菌效果不理想,紫外光灯管易损坏,维修频繁,运行费用居高不下的问题,还可能影响洗瓶生产的正常开展的问题。

设置喷淋机构,用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循环水里面的营养物质,以阻止循环水中微生物的滋生。但这种方式存在动力费用高,喷淋装置占地面积大,清洗喷淋装置的水垢费用高的问题。

在储水池里面用臭氧在储水池底部简易低效曝气杀菌,臭氧转移效率低,虽然能够杀灭细菌,但该设置条件下,需要臭氧发生量较大,且发生的臭氧90%都排放到空气中了,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污染,还影响从业员工的身体健康。

电子处理器杀灭循环水里面的微生物,存在需要配套供应商技术过关,设备质量可靠,选择余地小的问题。

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其能够改善上述至少一个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其包括储水装置、臭氧发生器、溶气泵以及清洁装置。

储水装置经第一管道与清洁装置的进水口连通,清洁装置的出水口经第二管道与储水装置连通。

臭氧发生器与溶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溶气泵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经支管与第一管道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溶气泵的设置,使得臭氧与水混溶经管道输送至清洁装置,既达到有效杀菌的目的,又避免出现臭氧被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保证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不变质,达到使用要求,循环水和臭氧都实现零排放,另外,溶气泵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经支管与第一管道连通,可进一步提高臭氧与水的混溶率,保证臭氧与水较为充分接触进行杀菌并进行分解,综上,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可在有效杀菌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臭氧的所需量,同时避免臭氧逸散至空气中,防止环境污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支管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臭氧与水混溶后会形成密集且细小的气泡,因此可通过观察窗口观察气泡,观察臭氧与水混溶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管道设有水泵,水泵位于支管与第一管道的连通处靠近储水装置的一端。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水泵的设置将储水装置内的水抽送至第一管道内,保证整个循环水灭菌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管道设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位于支管与第一管道的连通处靠近储水装置的一侧。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一流量计的设置可有效获得第一管道内水的流量,便于精准的控制与臭氧混合的水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流量计设置于支管与第一管道的连通处及水泵之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设置,可更为精准的获得自水泵输送的用于与臭氧融合的水流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臭氧发生器设有用于获得臭氧发生器的输出至溶气泵的臭氧流量的第二流量计。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二流量计的设置获得臭氧发生器的输出的臭氧流量,通过与第一流量计的配合,精准控制水流量与臭氧流量,防止因臭氧流量过少造成的灭菌效果不佳,以及臭氧流量过多导致的部分臭氧被浪费以及污染环境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循环水灭菌系统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第一管道连通,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洁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预先过滤水,去除水中的杂质,保证清洁效果,同时过滤装置的设置可进一步延长水中的细菌和臭氧接触时间和面积,提高臭氧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过滤装置包括粗滤罐以及精滤罐,粗滤罐的进水口与第一管道连通,粗滤罐的出水口与精滤罐的进水口连通,精滤罐的出水口与清洁装置的进水口连通。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上述设置可有效过滤水中的杂质,以及进一步延长水中的细菌和臭氧接触时间和面积,提高臭氧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低于过滤装置的出水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过滤装置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水在过滤装置中的停留时间,有效提高臭氧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清洁装置的进水进口高于清洁装置的出水口。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清洁装置采用高进低出的方式,便于将清洁后的污水全部排出清洁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循环水灭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循环水灭菌系统;110-储水装置;120-水泵;121-第一流量计;130-第一管道;135-第二管道;140-粗滤罐;150-精滤罐;160-臭氧发生器;170-溶气泵;180-清洁装置;161-第二流量计;171-观察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一种循环水灭菌系统100,其包括储水装置110、清洁装置180、臭氧发生器160、溶气泵170以及过滤装置,其中,图1中为实线箭头方向为水流方向,虚线箭头方向为臭氧方向。

其中,储水装置110例如为储水罐、储水池或储水井等,本实施例中,储水装置110为储水池,其储水量大且制作成本较低。

具体地,储水池深入地下。为了避免雨水等异物进入储水池,可选地,循环水灭菌系统100包括与储水池的上端的开口处配合的遮蔽盖,遮蔽盖可拆卸设置于储水池的上端以选择性封闭储水池的开口,此处可拆卸的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卡接、铰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同时遮蔽盖的具体设置可参考相关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储水池的储水量不小于200m3

清洁装置180用于清洗瓶子等待清洁的物品,清洁装置180例如为清洁槽,其可设有一些清洁组件,例如喷嘴等,具体参考相关技术,在此不做限定,同时本实施例中,待清洁的物品例如为食品领域使用的待清洁的瓶子等。

具体地,清洁装置180的进水进口高于清洁装置180的出水口。也即是清洁装置180采用高进低出的方式,便于将清洁后的污水全部排出清洁装置180。

其中,清洁装置180的进水口与储水装置110经第一管道130连通,清洁装置180的出水口经第二管道135与储水装置110连通,进而形成循环水路。

第一管道130的进水口位于第二管道135的出水口的上方,也即是,储水装置110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将清洁装置180输出的水回收至储水装置110的底端,将其中的部分杂质进行沉降,保证自第一端输出的水保持干净状态,防止堵塞水泵120。

第一管道130设有水泵120,用于将水抽取并输送至第一管道130。

第一管道130设有用于获得第一管道130内水流量的第一流量计121,其中,第一流量计121可以设置于水泵120靠近储水装置11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于水泵120远离储水装置11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流量计121设置于水泵120远离储水装置110的一端。

臭氧发生器160与溶气泵170的进气口连通,溶气泵170经支管与第一管道130连通,通过支管上的溶气泵170的设置,将臭氧发生器160输出的臭氧融入第一管道130,进而将使进入清洁装置180的水基本为灭菌水,保证清洁装置180的清洁效果,同时部分多余臭氧在清洁装置180清洁后在第二管道135内继续灭菌,保证流入储水装置110内的循环水的清洁度。

其中,第一流量计121位于支管与第一管道130的连通处靠近储水装置110的一侧,具体地,第一流量计121设置于支管与第一管道130的连通处及水泵120之间。

具体地,溶气泵170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均经支管与第一管道130连通,通过一个管道同时进水以及出水,相比于两个管道分别进行进水以及出水的方式,可有效保证臭氧与水混合溶氧的效率以及效果更佳。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35以及支管的材质均为不锈钢,其具有一定的抗菌以及抗氧化能力,能够保证整个循环水灭菌系统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35以及支管的直径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例如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35的直径为100mm,同时,第一管道130、第二管道135以及支管换向的部分为直角。

由于臭氧和水混溶后产生密集和细小的气泡,因此可通过观察气泡的形态可根据经验判断混溶情况,因此,可选地,支管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171。

由于本申请采用的方式相比于储水池曝气灭菌的方式有效降低臭氧的所需流量,因此本实施例中,臭氧发生器160可采用最大流量限额为10g/h的臭氧发生器160,便于获得且降低成本。

由于过量的臭氧容易造成臭氧浪费,并且逸散至空气中的臭氧造成环境污染,因此,臭氧发生器160设有用于获得臭氧发生器160输出至溶气泵170的臭氧流量的第二流量计161。其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流量计161为臭氧发生器160本身具有的臭氧发生器流量指示。

为了保证循环水灭菌系统100的稳定性佳,且在臭氧发生器160的其中一个臭氧发生出口堵塞或发生故障时,仍然正常运行,臭氧发生器160有3-4个臭氧发生出口,每个臭氧发生出口输出的臭氧汇集后与溶气泵170的进气口连通,此时第二流量计161获得的为汇集后输送至溶气泵170的臭氧流量。

过滤装置的进水口与第一管道130连通,过滤装置的出水口与清洁装置180的进水口连通,通过过滤装置的设置有效去除杂质,保证输送至清洁装置180的水质的纯净,保证在清洁装置180的洗瓶效果,同时,过滤装置的设置也可有效延长臭氧与水中细菌作用时间,灭菌效果更佳。

过滤装置包括粗滤罐140以及精滤罐150,粗滤罐140的进水口与第一管道130连通,粗滤罐140的出水口与精滤罐150的进水口连通,精滤罐150的出水口与清洁装置180的进水口连通。

其中,粗滤罐140为多介质过滤罐,多介质过滤罐过滤掉大颗粒固形物和悬浮物,精滤罐150过滤掉细小的固形物,保持水质的纯净。

可选地,多介质过滤罐体积不小于3m3

其中,为了保证过滤效果,粗滤罐140的进水口低于粗滤罐140的出水口,精滤罐150的进水口低于精滤罐150的出水口,也即是过滤装置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水在过滤装置中的停留时间,有效提高臭氧利用率。

可选地,循环水灭菌系统100还包括电源,电源与水泵120、臭氧发生器160和溶气泵170电连接并为水泵120、臭氧发生器160和溶气泵170提供电能,以提供充足的能源保证水泵120、臭氧发生器160和溶气泵170平稳运行,方便达到灭菌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能耗。

综上,采用本申请的循环水灭菌系统100,循环水与臭氧混溶实时重量比为2pb20023164000:1,也即是1吨水耗用灭菌臭氧0.05g,相比于现有的方式有效节省臭氧,同时不需要额外设置臭氧回收装置,将臭氧消耗殆尽,实现臭氧的零排放,高效灭菌的同时还能避免环境污染。

也即是,监测人员通过第一流量计121和第二流量表计算臭氧在循环水里面的实时混溶比,以达到上述最佳混溶比。

除此以外,循环水灭菌系统100还包括显示面板和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流量计121连接并获得水流量,控制器与第二流量表连接并获得臭氧流量,控制器根据获得的水流量和臭氧流量根据预设公式计算二者的重量比,并将该结果实时反馈至显示面板,便于监测人员观察且节省人工计算时间,上述具体的实施可参考相关技术。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循环水灭菌系统结构简单,通过溶气泵的设置让臭氧与水充分混合,达到有效杀菌的目的,保证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不变质,保证循环水在使用过程中不变质,同时具有可实现臭氧零排放,无污染、灭菌效果好且高效的优势。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