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滤芯结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3795发布日期:2021-02-20 21:1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超滤膜滤芯结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滤膜滤芯结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0002]
滤芯是净水机的重要部件,常见的净水机通常使用超滤膜滤芯。在一些相关技术中,滤芯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座和滤瓶外壳,滤瓶外壳一端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另一端为与安装座可拆卸式密封连接的安装口,安装座和滤瓶外壳装配成一体后形成用于安装滤芯的腔室;其中,滤芯包括滤芯壳和设于滤芯壳中膜丝,通过将滤芯壳放置在滤瓶外壳的内底壁上,来实现对滤芯的支撑安装。在上述技术中,滤芯与滤瓶外壳的内顶壁之间形成有腔室,这样可以减小出水阻力,但是,该腔室的设置,使得滤芯的顶端没有固定,只在底端被滤瓶外壳的内底壁支撑,导致在滤瓶外壳内的安装不够牢固,易在滤瓶外壳内发生晃动,不仅会使得滤芯容易损坏,影响过滤效果,还会使得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超滤膜滤芯安装不牢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超滤膜滤芯安装牢固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滤芯组件及净水机。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滤膜滤芯结构,包括:
[0005]
安装基体,形成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容置腔的顶壁边缘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一凸出部;
[0006]
超滤膜滤芯,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抵接的壳体,及连接于所述壳体中的膜丝;所述超滤膜滤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
[0007]
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为环状凸缘,所述超滤膜滤芯、所述第一凸出部及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共同围成所述出水腔。
[0008]
可选地,所述超滤膜滤芯的顶部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10mm。
[0009]
可选地,所述超滤膜滤芯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
[0010]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还包括由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边缘向上凸出而成的第二凸出部,所述超滤膜滤芯通过所述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
[0011]
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凸缘,所述超滤膜滤芯、所述第二凸出部及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共同围成所述进水腔。
[0012]
可选地,所述超滤膜滤芯的底部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10mm。
[0013]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为进水通孔,所述进水通孔的孔径为2mm-10mm。
[0014]
可选地,所述进水口的过水面积不小于12mm2。
[0015]
可选地,所述膜丝的顶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16]
可选地,所述膜丝与所述壳体通过胶水固定连接。
[0017]
可选地,所述安装基体包括:
[0018]
中心管,设有管腔,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中心管的顶部上,并与所述管腔连通;
[0019]
第一端盖,与所述中心管可拆卸连接,并设有承接腔;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一端盖的底部上,并与所述承接腔连通;所述承接腔与所述管腔共同形成所述容置腔。
[0020]
可选地,所述安装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和所述第一端盖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
[002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包括上述的超滤膜滤芯结构,及设于所述安装基体背向所述超滤膜滤芯一侧的至少一个初级过滤滤芯。
[0022]
可选地,所述安装基体背向所述超滤膜滤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初级过滤滤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安装腔在所述安装基体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进水口的外侧。
[002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滤芯组件。
[002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
[0025]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包括:安装基体,形成有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分别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容置腔的顶壁边缘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一凸出部;超滤膜滤芯,设于所述容置腔中,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上、并与所述第一凸出部抵接的壳体,及连接于所述壳体中的膜丝;所述超滤膜滤芯与所述容置腔的顶壁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出水腔。通过在容置腔的顶壁边缘形成向下凸出的第一凸出部,可以实现第一凸部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相对,同时,由于壳体与第一凸出部抵接,并设于底部上,既可以实现在超滤膜滤芯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形成出水腔,防止经过超滤膜滤芯过滤后的水被容置腔的顶壁阻挡,从而可以减小出水阻力,增加出水量,又可以实现对连接有膜丝的壳体的两端进行固定,使超滤膜滤芯在安装基体中的安装更加牢固,有效防止超滤膜滤芯在容置腔中发生晃动,保证过滤效果。
[0026]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所述第一凸出部为环状凸缘,所述超滤膜滤芯、所述第一凸出部及所述容置腔的顶壁共同围成所述出水腔。这样可以使第一凸出部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壳体与第一凸出部抵接时应力集中的问题,使第一凸出部和壳体均不容易损坏。
[0027]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所述超滤膜滤芯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进水腔。通过设置进水腔,在使用时,由进水口进入的待净化的水会先进入进水腔,与中部和边缘的膜丝均充分接触,这样可以对待净化的水进行充分的过滤。
[0028]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还包括由所述容置腔的底壁边缘向上凸出而成的第二凸出部,所述超滤膜滤芯通过所述壳体支撑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上。比起依靠膜丝的底端高于壳体的底端的方式来实现形成进水腔,这样通过第二凸出部与壳体相抵的方式形成进水腔,可以将膜丝的底端与壳体的底端平齐,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从而减少超滤膜滤芯结构的整体体积,使其更加小型化和轻量化。
[0029]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凸缘,所述超滤膜滤芯、所述第二凸出部及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共同围成所述进水腔。这样可以使第二凸出部
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壳体与第二凸出部抵接时应力集中的问题,使第二凸出部和壳体均不容易损坏。
[0030]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所述进水口为进水通孔,所述进水通孔的孔径为2mm-10mm。这样既可以保证出水速度,又可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0031]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所述安装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中心管和所述第一端盖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这样可以实现未过滤水与过滤水的密封,从而保证具有良好的出水效果。
[0032]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组件,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滤膜滤芯结构,及设于所述安装基体背向所述超滤膜滤芯一侧的至少一个初级过滤滤芯。这样可以对待净化的水进行多次过滤,从而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0033]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组件,所述安装基体背向所述超滤膜滤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所述初级过滤滤芯安装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安装腔在所述安装基体的径向上位于所述进水口的外侧。这样可以实现待净化的水先经过初级过滤滤芯过滤净化,再进入到进水口中,然后通过超滤膜滤芯过滤净化,可以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3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6]
图2为图1所示的超滤膜滤芯结构中的超滤膜滤芯的立体示意图;
[0037]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滤芯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8]
附图标记说明:
[0039]
11-进水口,12-出水口,21-第一凸出部,22-第二凸出部,23-支撑筋,31-出水腔,32-进水腔,41-壳体,42-膜丝,5-中心管,51-管腔,6-第一端盖,61-承接腔,62-安装腔,71-第一密封件,72-第一密封槽,73-第二密封件,74-第二密封槽,8-初级过滤滤芯,9-第二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超滤膜滤芯结构,包括安装基体和超滤膜滤芯。
[0043]
安装基体形成有容置腔,及与容置腔分别连通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容置腔的
顶壁边缘形成有向下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1。
[0044]
超滤膜滤芯设于容置腔中,包括设于容置腔的底部上、并与第一凸出部21抵接的壳体41,及连接于壳体41中的膜丝42;超滤膜滤芯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形成有与出水口12连通的出水腔31。
[0045]
通过在容置腔的顶壁边缘形成向下凸出的第一凸出部21,可以实现第一凸部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41相对,同时,由于壳体41与第一凸出部21抵接,并设于底部上,既可以实现在超滤膜滤芯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形成出水腔31,防止经过超滤膜滤芯过滤后的水被容置腔的顶壁阻挡,从而可以减小出水阻力,增加出水量,又可以实现对连接有膜丝42的壳体41的两端进行固定,使超滤膜滤芯在安装基体中的安装更加牢固,有效防止超滤膜滤芯在容置腔中发生晃动,保证过滤效果。
[0046]
对第一凸出部2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21为环状凸缘,超滤膜滤芯、第一凸出部21及容置腔的顶壁共同围成出水腔31。这样可以使第一凸出部21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41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壳体41与第一凸出部21抵接时应力集中的问题,使第一凸出部21和壳体41均不容易损坏。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一凸出部21也可以为沿容置腔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凸块。
[0047]
对超滤膜滤芯的顶部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不做限制,优选超滤膜滤芯的顶部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10mm,具体地,超滤膜滤芯的顶部与容置腔的顶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5mm,也可以是10mm,还可以是5


[0048]
在本实施例中,超滤膜滤芯与容置腔的底部之间形成有与进水口11连通的进水腔32。通过设置进水腔32,在使用时,由进水口11进入的待净化的水会先进入进水腔32,与中部和边缘的膜丝42均充分接触,这样可以对待净化的水进行充分的过滤。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超滤膜滤芯也可以与进水口11贴合设置。
[0049]
本实施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还包括由容置腔的底壁边缘向上凸出而成的第二凸出部22,超滤膜滤芯通过壳体41支撑于第二凸出部22上。比起依靠膜丝42的底端高于壳体41的底端的方式来实现形成进水腔32,这样通过第二凸出部22与壳体41相抵的方式形成进水腔32,可以将膜丝42的底端与壳体41的底端平齐,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从而减少超滤膜滤芯结构的整体体积,使其更加小型化和轻量化。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第二凸出部22,而是通过将膜丝42的底端设置为高于壳体41的底端的方式来形成进水腔32,即,进水腔32形成于壳体41中,并由膜丝42底端和壳体41内周壁共同围成。
[0050]
对第二凸出部2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凸出部22为环状凸缘,超滤膜滤芯、第二凸出部22及容置腔的底壁共同围成进水腔32。这样可以使第二凸出部22与超滤膜滤芯的壳体41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壳体41与第二凸出部22抵接时应力集中的问题,使第二凸出部22和壳体41均不容易损坏。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第二凸出部22也可以为沿容置腔的周向分布的多个凸块。
[0051]
为了获得对超滤膜滤芯更好的安装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还包括设于安装基体顶壁上的至少两条支撑筋23。
[0052]
对超滤膜滤芯的底部与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不做限制,优选超滤膜滤芯的底部与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为0.5mm-10mm。具体地,超滤膜滤芯的底部与容置腔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5mm,也可以是10mm,还可以是5


[0053]
进水口11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进水口11为进水通孔。对进水通孔的孔径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在保证出水速度的同时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优选进水通孔的孔径为2mm-10mm。具体地,进水通孔的孔径可以是2mm,也可以是10mm,还可以是6


[0054]
此外,对进水口11的过水面积也不做限制,优选进水口11的过水面积不小于12mm2。具体地,进水口11的过水面积可以是12mm2,也可以是15mm2。
[0055]
膜丝42与壳体41连接的具体位置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膜丝42的顶端与壳体41固定连接。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膜丝42也可以中部与壳体41固定连接。
[0056]
膜丝42与壳体4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膜丝42与壳体41通过胶水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
[0057]
本实施例提供的超滤膜滤芯结构,还包括设于壳体41与安装基体之间的第一密封件71。具体地,壳体41外周壁上设有第一密封槽72,第一密封件71设于第一密封槽72中。
[0058]
安装基体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基体包括中心管5和第一端盖6。
[0059]
中心管5设有管腔51,出水口12设于中心管5的顶部上,并与管腔51连通。
[0060]
第一端盖6与中心管5可拆卸连接,并设有承接腔61;进水口11设于第一端盖6的底部上,并与承接腔61连通;承接腔61与管腔51共同形成容置腔。
[0061]
通过将安装基体设置为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中心管5和第一端盖6,可以便于对安装于容置腔中的超滤膜滤芯进行更换。
[0062]
为了可以实现未过滤水与过滤水的密封,从而保证具有良好的出水效果,本实施例的安装基体还包括设于中心管5和第一端盖6的连接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密封件73。具体地,第一端盖6外设有第二密封槽74,第二密封件73设于第二密封槽74。对第二密封件73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密封件73为密封圈。
[006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滤芯组件,包括上述的超滤膜滤芯结构,及设于第一端盖6背向超滤膜滤芯一侧的至少一个初级过滤滤芯8。这样可以对待净化的水进行多次过滤,从而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0064]
具体地,第一端盖6背向超滤膜滤芯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安装腔62,初级过滤滤芯8安装于安装腔62中,安装腔62在第一端盖6的径向上位于进水口11的外侧。这样可以实现待净化的水先经过初级过滤滤芯8过滤净化,再进入到进水口11中,然后通过超滤膜滤芯过滤净化,可以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
[0065]
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组件,还包括设于初级过滤滤芯8远离第一端盖6一端的第二端盖9。
[0066]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净水机,包括上述的滤芯组件。
[006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