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68303发布日期:2021-07-06 20: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养殖场粪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鳄鱼,系世界级的水生野生珍稀动物,是距今陆仟伍佰万年前古恐龙时代的两栖类生物物种之一,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等少数热带雨林地区,现被联合国列为拯救、开发濒危物种之一。人们在地球生物演变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清楚的认识到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世界各地区采取许多措施拯救、保护。但是,自然条件和环境及人为的破坏,拯救、保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珍稀野生动物濒危的趋势,而人工驯养繁殖是一项综合利用,造福人类,既保护了濒危物种,又为人类创造了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在养殖鳄鱼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多为鳄鱼粪便和尿液的混合液体,其中多数为处理后可重新利用的物质,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通过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固体收集做成有机肥料,将分离后的液体直接排放至外部。由于鳄鱼粪便中有的密度较小,甚至为颗粒物质,难以通过简单的固液分离将污水中的杂质完全去除干净,如果分离后的液体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不仅不能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其具有能够去除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便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并排放,保护环境的优点。
5.本申请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罐,所述沉淀罐呈中空设置,所述沉淀罐的上方开设有进液口和投料口,所述沉淀罐于投料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投料口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和沉淀罐可拆卸连接,所述沉淀罐的下方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沉淀罐于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料口的料阀;所述沉淀罐的侧壁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沉淀罐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液口和沉淀罐顶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液管。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离后的液体通过进液口排放至沉淀罐的内部,然后通过投料口向沉淀罐的内部投入絮凝剂,使得分离后液体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形成大颗粒矾花,达到重力沉淀的目的,随着沉淀罐内液体的增多,大颗粒矾花沉积在沉淀罐的底部,上层形成符合排放标准的上清水,上清水积攒时一定高度时,上清水通过出液口处的出液管流出沉淀罐的外部,排放出的上清水不含有颗粒状杂质,保护环境。因此,本申请具有能够去除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便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并排放,保护环境的优点。
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罐的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沉淀罐的底壁从上至下向靠近出料口的一侧倾斜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大颗粒矾花于出料口处积聚,当开启料阀时,大颗粒矾花能够沿沉淀罐底壁的斜面滑落至出料口处,并通过出料口排出沉淀罐,实现对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的清理,避免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长期积聚在沉淀罐内部滋生细菌。
1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罐的侧壁设置有用于显示沉淀罐内部信息的透视窗。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观察沉淀罐内部污水颗粒状杂质的沉积情况。
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延伸至沉淀罐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沉淀罐的外部,位于所述沉淀罐外部的出液管连通有抽液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液泵的设置,加速沉淀罐内部上清水的排出。
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淀罐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多个翻转板,所述翻转板呈扇形设置,多个所述翻转板均延伸至同一点,该点过沉淀罐的中心线;所述沉淀罐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翻转板同步翻转90
°
的翻转装置;
15.当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时,相邻翻转板之间围成通液体通过的过孔;
16.当翻转板呈水平状态时,翻转板密封过孔,多个所述翻转板构成分隔层,分隔层将沉淀罐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出料口位于下腔室的底部,位于所述沉淀罐内部的出液管延伸至分隔层的上方。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抽取上清水时,先驱动翻转板翻转至水平状态,使位于上腔室内部的清水和位于下腔室内部的污水沉积物分离,避免在通过抽液泵抽取沉淀罐内部液体时,沉积物在抽液泵的作用下重新漂浮至液体的内部。
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装置包括固设于沉淀罐内部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心固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轴线和沉淀罐轴线重合,所述翻转板通过翻转轴和沉淀罐转动连接,所述翻转轴远离翻转板的一端固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沉淀罐轴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和其相邻的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垂直设置;其中一个翻转轴延伸至沉淀罐的外部,所述沉淀罐设置有用于驱动翻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一个翻转轴转动,翻转轴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杆运动,在第二连杆的作用下拉动其相邻的第一连杆摆动,实现对多个翻转板的同步转动驱动。
20.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第二连杆沿第一连杆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相邻第一连杆之间的摆动互不干涉,增大第一连杆的摆动范围。
2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翻转轴的操作杆和限制操作杆转动角度的固定组件。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杆带动翻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翻转板的转动驱动,通过固定组件限制操作杆的转动角度,避免翻转轴转动过渡。
2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设于沉淀罐外部的第一弹性限位块和第二弹性限位块,所述第一弹性限位块和第二弹性限位块分别设置于翻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限位块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开口端的孔径小于翻转轴的外径;所述第二弹性限位块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孔开口端的孔径小于翻转轴的外径,
所述第一限位孔轴线和第二限位孔轴线垂直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控制翻转板保持水平状态或保持竖直状态,保持翻转板对污水的分隔或流通效果。
2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架和沉淀罐内壁之间围成安装腔,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设置于安装腔的内部;所述固定架和翻转板的接触端设置为直面。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污水中的颗粒悬浮物吸附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外部,保持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洁净。
28.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第一、通过投料口向沉淀罐的内部投入絮凝剂,使得分离后液体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形成大颗粒矾花,达到重力沉淀的目的,大颗粒矾花沉积在沉淀罐的底部,上层形成符合排放标准的上清水,上清水通过出液口处的出液管流出沉淀罐的外部,排放出的上清水不含有颗粒状杂质,保护环境;
30.第二、通过将沉淀罐的底壁呈倾斜设置,便于大颗粒矾花于出料口处积聚,便于快速排出沉淀罐的底壁的积聚物,避免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长期积聚在沉淀罐内部滋生细菌;
31.第三、通过设置翻转板,使位于上腔室内部的清水和位于下腔室内部的污水沉积物分离,避免在通过抽液泵抽取沉淀罐内部液体时,沉积物在抽液泵的作用下重新漂浮至液体的内部,便于保持排放上清水过程中上清水的洁净效果。
32.第四、分别通过第一弹性限位块和第二弹性限位块限制操作杆转动角度,避免翻转板转动过渡,限制翻转板的转动角度为90
°

附图说明
33.图1是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图1的俯视图;
35.图3是图2中的a

a向剖视图;
36.图4是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中翻转板呈水平状态时固定架、翻转板、翻转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7.图5是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中翻转板呈竖直状态时,固定架、翻转板、翻转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8.图中,1、沉淀罐;11、上腔室;111、进液口;112、投料口;113、出液口;12、下腔室;121、出料口;2、分隔层;21、翻转板;31、固定架;311、直面;32、支撑柱;33、翻转轴;34、第一连杆;35、第二连杆;36、驱动机构;361、操作杆;3611、水平部;3612、竖直部;362、固定组件;3621、第一弹性限位块;36211、第一限位孔;3622、第二弹性限位块;36221、第二限位孔;4、过孔;5、安装腔;6、固定杆;7、底座;8、透视窗;9、出料管;10、料阀;20、密封盖;30、出液管;40、抽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参照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鳄鱼养殖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罐1,沉淀罐1
呈圆柱状设置,沉淀罐1的下方设置有底座7,在底座7的作用下时沉淀罐1的下端和地面间隔设置。沉淀罐1设置有用于显示沉淀罐1内部信息的透视窗8。
41.结合图2和图3,沉淀罐1呈中空设置,沉淀罐1的顶壁开设有进液口111和投料口112,进液口111和投料口112于沉淀罐1顶壁间隔设置,沉淀罐1底壁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121,出料口121中心和沉淀罐1轴线重合,沉淀罐1的底壁从上至下向靠近出料口121的一侧倾斜设置,沉淀罐1靠近出料口121的一端呈倒圆锥型设置,沉淀罐1于出料口121处设置有出料管9,出料管9呈竖向设置,出料管9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料口121的料阀10,使用时,关闭料阀10,通过进液口111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污水排放至沉淀罐1的内部,通过投料口112向沉淀罐1内部投入絮凝剂,使得分离后液体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形成大颗粒矾花,达到重力沉淀的目的,静力沉淀一段时间之后,开启料阀10,将沉淀物通过出料口121排出。
42.参照图3,沉淀罐1于投料口112处设置有用于密封投料口112的密封盖20,密封盖20和投料口112螺纹连接,避免在静置沉淀的过程中,外部的杂质通过投料口112进入沉淀罐1,破坏静力沉淀的环境。
43.沉淀罐1侧壁上端开设有出液口113,出液口113中心和沉淀罐1底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出液口113和沉淀罐1顶壁之间的距离,沉淀罐1于出液口113处连通有出液管30。出液管30的一端延伸至沉淀罐1的内部、另一端延伸至沉淀罐1的外部,位于沉淀罐1外部的出液管30连通有抽液泵40,出液管30位于沉淀罐1内部的一端向靠近沉淀罐1底壁的一侧延伸,当沉淀物通过出料口121排除罐体后,启动抽液泵40,将上层清液排出沉淀罐1的外部。
44.结合图4和图5,沉淀罐1内部设置有多个扇形设置的翻转板21,多个翻转板21均延伸至同一点,该点过沉淀罐1的中心线,翻转板21的圆心和沉淀罐1中心重合。沉淀罐1设置有用于驱动多个翻转板21同步翻转90
°
的翻转装置;当翻转板21呈竖向设置时,相邻翻转板21之间围成通液体通过的过孔4;当翻转板21呈水平状态时,相邻翻转板21密封过孔4,多个翻转板2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多个翻转板21构成分隔层2,分隔层2将沉淀罐1分隔成上腔室11和下腔室12,出料口121位于下腔室12的底部,位于沉淀罐1内部的出液管30延伸至分隔层2的上方。分隔层2到沉淀罐1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分隔层2和沉淀罐1顶壁之间的距离。
45.结合图4和图5,翻转装置包括固定架31、支撑柱32、翻转轴33、第一连杆34、第二连杆35和驱动机构36。固定架31呈环形设置,固定架31轴线和沉淀罐1轴线重合,固定架31的外侧面和沉淀罐1内周壁之间围成环形设置的安装腔5,安装腔5的中心和沉淀罐1中心重合。支撑柱32呈竖向设置,支撑柱32的轴线和固定架31轴线重合,固定架31靠近沉淀罐1的一侧和支撑柱32的下端之间通过固定杆6固定连接,固定杆6的一端和固定架31固定连接、另一端和支撑柱32固定连接。固定杆6呈水平设置,固定杆6为多个,多个固定杆6延长线均延伸至同一点,该点过支撑柱32的轴线。
46.结合图4和图5,每个翻转板21对应设置有两个翻转轴33,两个翻转轴33分别设置于翻转板21的两侧,翻转板21一侧通过其中一个翻转轴33和固定架31转动连接,翻转板21的另一侧通过另一个翻转轴33和支撑柱32转动连接,两个翻转轴33的轴线处于一条直线上,翻转轴33轴线沿翻转板21的径向方向设置,固定架31和翻转板21的接触端设置为直面311。
47.结合图4和图5,靠近固定架31一侧的翻转轴33贯穿于固定架31延伸至安装腔5的
内部,第一连杆34和第二连杆35均设置于安装腔5的内部,位于安装腔5内部的翻转轴33的端部和第一连杆34焊接。第一连杆34呈竖向设置,第一连杆34和支撑柱32平行设置,第一连杆34的上端和翻转轴33固定连接、第一连杆34的下端和固定架31的外侧壁间隔设置。
48.第二连杆35和第一连杆34垂直设置,第二连杆35水平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连杆34之间,第二连杆35的两端分别和其相邻的第一连杆34转动连接,设置于同一第一连杆34上的第二连杆35沿第一连杆34的轴线方向上下间隔设置,相邻第二连杆35相错设置。
49.结合图4和图5,驱动机构36能够驱动多个翻转板21同步转动。驱动机构36包括操作杆361和限制操作杆361转动角度的固定组件362。
50.操作杆361包括两个水平部3611和一个竖直部3612,两个水平部3611分别设置于竖直部3612的两侧,操作杆361的截面呈z字型设置。其中一个水平部3611远离竖直部3612的一端贯穿于沉淀罐1延伸至安装腔5的内部并和其中一个翻转轴33固定连接,操作杆361与翻转轴33的连接端和第一连杆34与翻转轴33的连接端同轴设置。使用时,操作杆361驱动其中一个翻转轴33转动,翻转轴3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二连杆35运动,在第二连杆35的作用下拉动其相邻的第一连杆34摆动,实现对多个翻转板21的同步转动驱动。
51.结合图4和图5,固定组件362包括第一弹性限位块3621和第二弹性限位块3622,第一弹性限位块3621和第二弹性限位块3622均焊接于沉淀罐1的外部,第一弹性限位块3621和第二弹性限位块3622分别设置于操作杆361的两侧。
52.第一弹性限位块3621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限位孔36211,第一限位孔36211开口端的孔径小于操作杆361竖直部3612的外径;第二弹性限位块3622开设有第二限位孔36221,第二限位孔36221开口端的孔径小于操作杆361竖直部3612的外径,第一限位孔36211轴线和第二限位孔36221轴线垂直设置,转动操作杆361,当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卡接于第一限位孔36211的内部时,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和沉淀罐1轴线平行设置,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呈竖向设置,且翻转板21呈水平状态;反向转动操作杆361,当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卡接于第二限位孔36221的内部时,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呈横向设置,且翻转板21呈竖向设置,翻转板21解除对过孔4的密封。
53.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关闭料阀10,通过进液口111将经过固液分离后的污水排放至沉淀罐1的内部,通过投料口112向沉淀罐1内部投入絮凝剂,使得分离后液体中的小颗粒悬浮物形成大颗粒矾花,达到重力沉淀的目的,一段时间之后,沉淀物会积聚在沉淀罐1的底部;通过透视窗8观察沉淀罐1内部液体的沉聚情况,然后转动操作杆361,使操作杆361的竖直部3612卡接于第一限位孔36211的内部,操作杆361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翻转板21同步转动,使翻转板21呈水平状态,在多个翻转板21的作用下,将位于上腔室11内部的清水和位于下腔室12内部的污水沉积物分离,启动抽液泵40,将位于上腔室11内部的清水排出沉淀罐1,开启料阀10,将沉淀罐1底部的沉积物排出沉淀罐1,实现对污水内的颗粒状杂质的去除,便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并排放,保护环境。
54.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