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1833发布日期:2021-11-10 00:4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净水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装置。


背景技术:

2.净水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重视,能够改善水质的净水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净水器市场迅速发展。
3.净水器通过其内的滤芯对水进行过滤。传统的净水器是通过将多个不同精密度的滤芯首尾串接,使得水流依次流过不同的滤芯,从而完成原水的逐级过滤。因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多个滤芯的净水器存在换芯麻烦,换芯成本较高的问题,所以采用复合滤芯的净水器应运而生。复合滤芯即将多种精度的滤芯组合到一起,从而使用一个复合滤芯完成多个滤芯的过滤工作,更换时也只需更换一个复合滤芯,无需更换多个滤芯。
4.目前的复合滤芯中一般安装有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三种滤芯,各个滤芯的排布方式是前置滤芯围绕反渗透滤芯布置,后置滤芯与反渗透滤芯轴向布置。上述排布方式使得复合滤芯装置的径向体积较大,使得用户拿取时非常不便,给用户更换复合滤芯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减小复合滤芯装置的径向体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装置,包括滤瓶以及设置在前述滤瓶内的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中心管和后置滤芯。前述反渗透滤芯围绕前述中心管设置,前述前置滤芯设置在前述反渗透滤芯的顶侧,前述后置滤芯设置于前述中心管的内部;前述反渗透滤芯的外周面与前述滤瓶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净水腔,前述前置滤芯用于将进入前述复合滤芯装置的原水过滤成净水,以使前述净水进入前述净水腔后从前述反渗透滤芯的底部端面进入前述反渗透滤芯,以使前述净水被前述反渗透滤芯过滤成纯水并依次流经前述中心管和前述后置滤芯后流出前述复合滤芯装置。
6.可选地,前述复合滤芯装置还包括端盖,前述端盖设有纯水出水通道、浓水出水通道和环形的前置滤芯安装腔,前述端盖盖设在前述中心管和前述反渗透滤芯的顶部,前述前置滤芯置于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内;前述纯水出水通道连通前述中心管与前述复合滤芯装置的外部;前述浓水出水通道用于将从前述反渗透滤芯的顶部端面流出的浓水引导至前述复合滤芯装置的外部。
7.可选地,前述端盖与前述滤瓶之间设有原水进水通道,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位于前述原水进水通道与前述净水腔之间,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具有原水进口和净水出口,前述原水进水通道内的前述原水通过前述原水进口进入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以被前述前置滤芯过滤成净水,进而使前述净水通过前述净水出口进入前述净水腔。
8.可选地,前述端盖包括纯水分水盖、反渗透滤芯盖、前置滤芯盖和浓水分水盖,前
述纯水分水盖的底部与前述中心管的外侧壁密封连接,前述纯水分水盖上形成有前述纯水出水通道;前述反渗透滤芯盖、前述前置滤芯盖和前述浓水分水盖套设于前述纯水分水盖的外侧,前述反渗透滤芯盖的底端与前述反渗透滤芯的外周面密封连接,前述前置滤芯盖的底端与前述反渗透滤芯盖的顶端密封连接,前述浓水分水盖的底端与前述前置滤芯盖的顶端密封连接,以使前述浓水分水盖和前述纯水分水盖围成前述浓水出水通道。
9.可选地,前述浓水分水盖设有与前述纯水分水盖的尺寸匹配的环形限位筋;并且/或者,前述前置滤芯盖设有支撑筋,前述前置滤芯盖套通过前述支撑筋与前述纯水分水盖相抵接。
10.可选地,前述前置滤芯盖包括前置滤芯上盖和前置滤芯下盖,前述前置滤芯上盖设有贯穿自身的中部管道,前述中部管道的顶端与前述浓水分水盖密封连接,前述中部管道的底端与前述反渗透滤芯盖密封连接;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围绕在前述中部管道的外侧,前述前置滤芯下盖设有与前述前置滤芯匹配的环形凹槽,前述前置滤芯上盖盖设于前述环形凹槽,从而形成前述前置滤芯安装腔。
11.可选地,前述滤瓶包括瓶盖和瓶体,前述瓶盖的内侧壁、前述浓水分水盖的外侧壁和前述前置滤芯上盖围成前述原水进水通道,前述原水进口设于前述前置滤芯上盖,前述净水出口形成在前述前置滤芯上盖和前述前置滤芯下盖之间。
12.可选地,前述瓶盖的内表面设有净水密封环筋,前述净水密封环筋的内侧壁与前述环形凹槽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以将前述原水进水通道与前述净水腔隔开。
13.可选地,前述纯水分水盖设有限制卡扣,前述瓶盖设有卡扣止位,前述限制卡扣能够嵌入前述卡扣止位。
14.可选地,前述滤瓶的底部设有限位槽和滤芯支撑筋,前述中心管嵌入前述限位槽,前述滤芯支撑筋与前述反渗透滤芯的底部端面相抵接。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前述的复合滤芯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将前置滤芯设置在反渗透滤芯的顶侧,并将后置滤芯设置在中心管的内部,在不减少过滤次数的条件下,使得复合滤芯装置的径向体积有所减小,不仅方便了用户拿取,而且也有利于净水机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将后置滤芯设置在中心管的内部,不仅有利于减小复合滤芯装置的体积,而且使得纯水到后置滤芯之间的流道被缩短,并使得纯水与后置滤芯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升了后置滤芯的利用效率。
17.2、通过在端盖设置纯水出水通道和浓水出水通道,使得纯水能够从纯水出水通道流出复合滤芯装置,使得浓水能够从浓水出水通道流出复合滤芯装置,从而使得浓水和纯水都能够从复合滤芯装置的同一侧流出,进而能够将浓水出口和纯水出口设置在复合滤芯装置的同一侧,简化了复合滤芯装置的结构。
18.3、通过在端盖和滤瓶之间设置原水进水通道,使得原水能够从原水进水通道进入复合滤芯装置,从而使得原水进口能够和浓水出口、纯水出口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简化复合滤芯装置的结构。
19.4、通过在浓水分水盖设置与纯水分水盖的尺寸匹配的环形限位筋,使得环形限位筋能够正好套在纯水分水盖上,从而在组装时起到定位作用,并在组装完成后起到防止纯水分水盖歪斜的作用。通过在前置滤芯盖设置支撑筋,使得支撑筋和纯水分水盖相抵接,从
而防止纯水分水盖歪斜。
20.5、通过设置净水密封环筋,使得净水密封环筋和环形凹槽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从而将原水进水通道与净水腔分隔开,防止原水和净水发生混合。
21.6、通过在纯水分水盖设置限制卡扣,在瓶盖上设置卡扣止位,使得瓶盖和浓水分水盖能够利用限制卡扣和卡扣止位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复合滤芯装置的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在组装时,也能够起到定位作用。
22.7、通过在滤瓶的底部设置限位槽和滤芯支撑筋,使得中心管能够嵌入限位槽当中,从而在将滤芯结构放到滤瓶中时,能够利用中心管和限位槽之间的配合来进行定位,进而使得组装更加便捷,并在组装完成后对滤瓶内的整个滤芯结构起到定位作用。同时,滤芯支撑筋与反渗透滤芯的底部端面相抵接,使得滤芯支撑筋能够对反渗透滤芯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23.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24.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复合滤芯装置的剖面图;
25.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前置滤芯上盖的轴测图;
26.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前置滤芯下盖的轴测图;
27.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盖的剖面图;
28.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浓水分水盖的轴测图;
29.图6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瓶盖的轴测图。
30.附图标记列表:
31.100、滤瓶;110、瓶盖;111、净水密封环筋;112、卡扣止位;120、瓶身;130、限位槽;140、滤芯支撑筋;
32.200、端盖;210、纯水分水盖;220、反渗透滤芯盖;230、前置滤芯盖;231、前置滤芯上盖;2311、中部管道;2312、原水进口;2313、支撑筋;232、前置滤芯下盖;2321、翻边凸筋;2322、环形凹槽;2323、通孔;233、滤芯安装槽;234、净水出口;240、浓水分水盖;241、环形限位筋;242、限制卡扣;
33.300、前置滤芯;400、反渗透滤芯;500、后置滤芯;
34.600、中心管;601、过水孔;
35.701、纯水出水通道;702、浓水出水通道;703、原水进水通道;704、净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3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表示本技术仅能通过该优选实施例实现,该优选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基于本技术提供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
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领域当中,未被过滤的水称为原水,原水经过前置滤芯过滤后称为净水,净水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称为纯水。
40.如图1所示,复合滤芯装置包括滤瓶100和设置在滤瓶100内的端盖200、前置滤芯300、反渗透滤芯400、后置滤芯500和中心管600。反渗透滤芯400套设于中心管600的外侧,顶盖200和前置滤芯300设置在反渗透滤芯400的顶侧,后置滤芯500设置在中心管600的内部。
41.需要说明的是,后置滤芯500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是图1中所示,也可以是中心管600长度的一半,或者和中心管600等长。另外,后置滤芯500可以采用实心的块状或柱状结构,也可以采用底端密封的环形管状的结构。只要后置滤芯500与中心管600的内侧壁密封,使得过水孔601进入中心管600内的纯水必须经过后置滤芯500过滤才能进入纯水出水通道701即可。
4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43.如图1所示,端盖200包括纯水分水盖210、反渗透滤芯盖220、前置滤芯盖230和浓水分水盖240。其中,前置滤芯盖230包括前置滤芯上盖231和前置滤芯下盖232。纯水分水盖210形成有纯水出水通道701,纯水分水盖210的底端与中心管600的外侧壁密封连接,以使纯水出水通道701和中心管600相连通,从而将中心管600内的纯水引导至复合滤芯装置的外面。反渗透滤芯盖220套设于纯水分水盖240的外侧,并且反渗透滤芯盖220的底端与反渗透滤芯400的外周面密封连接。反渗透滤芯盖220设有定位筋(图中未标记),反渗透滤芯盖220通过定位筋和纯水分水盖210以及反渗透滤芯400的顶部端面相抵接,从而在安装反渗透滤芯盖220时起到定位作用。
44.如图2所示,前置滤芯上盖231设有贯穿自身的中部管道2311,前置滤芯上盖231还设有原水进口2312和支撑筋2313。
45.如图3所示,前置滤芯下盖232设有翻边凸筋2321,翻边凸筋2321和前置滤芯下盖232的外缘壁之间形成环形凹槽2322,并且翻遍凸筋2321围绕一个通孔2323。
46.如图4所示,前置滤芯上盖231盖在前置滤芯下盖232上,共同形成前置滤芯安装槽233,前置滤芯300安装在前置滤芯安装槽233当中。中部管道2311的底部内缩,使得中部管道2311的底端不与翻边凸筋2321相抵接,从而在前置滤芯上盖231和前置滤芯下盖232之间形成净水出口234。
47.返回去继续参照图1,组装好后的前置滤芯上盖231、前置滤芯下盖232和前置滤芯300套设于纯水分水盖210的外侧。纯水分水盖210和反渗透滤芯盖220穿过通孔2323,中部管道2311的底部与反渗透滤芯盖220的顶部密封。原水从原水进口2312进入前置滤芯300,
被前置滤芯300过滤为净水,净水从净水出口234流出。前置滤芯上盖231通过支撑筋2313与纯水分水盖210相抵接。
4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支撑筋2313,使得纯水分水盖210被支撑筋2313所支撑,从而防止细长的纯水分水盖210发生歪斜。
4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前置滤芯盖230既可以采用前置滤芯上盖231和前置滤芯下盖232分体的形式只是前置滤芯盖230实施方式的其中一种。前置滤芯盖230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例如,去掉前置滤芯上盖231中部管道2311以外的部分,中部管道2311的底端和翻边凸筋2321连为一体,也就是说,形成一个和前置滤芯300等高或比前置滤芯300高的环形槽,在环形槽的底部开设净水出口,原水从环形槽的槽口进入前置滤芯,经前置滤芯300过滤后从环形槽底部的净水出口流出。
50.如图1所示,浓水分水盖240也套设于纯水分水盖210的外侧,浓水分水盖240的底部和中部管道2311的顶部密封。
51.基于前文叙述可知,反渗透滤芯盖220、前置滤芯上盖231和浓水分水盖240从下往上依次套设于纯水分水盖210的外侧,并且反渗透滤芯盖220的底端与反渗透滤芯400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中部管道2311的底部与反渗透滤芯盖220的顶部密封,浓水分水盖240的底部和中部管道2311的顶部密封,从而在反渗透滤芯盖220的内壁、中部管道2311的内壁、浓水分水盖240的内壁和纯水分水盖210的外壁之间形成浓水出水通道702。从反渗透滤芯400的顶部端面流出的浓水通过浓水出水通道702流出复合滤芯装置。
52.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端盖200设置纯水出水通道701和浓水出水通道702,使得纯水能够从纯水出水通道701流出复合滤芯装置,使得浓水能够从浓水出水通道702流出复合滤芯装置,从而使得浓水和纯水都能够从复合滤芯装置的同一侧流出,进而能够将浓水出口和纯水出口设置在复合滤芯装置的同一侧,简化了复合滤芯装置的结构。
53.另外,浓水分水盖240设有环形限位筋241,环形限位筋241的尺寸和纯水分水盖210的尺寸相匹配,从而能够正好套在纯水分水盖210上。
5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环形限位筋241,能够在组装浓水分水盖240时起到定位作用,同时,在组装完成后,能够防止细长的纯水分水盖210发生歪斜。
55.需要说明的是,端盖200既可以采用纯水分水盖210、反渗透滤芯盖220、前置滤芯盖230和浓水分水盖240分体组合的结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
56.如图1所示,中心管600设有过水孔601,经反渗透滤芯400过滤后的纯水能够从过水孔601进入中心管600。
57.如图1所示,滤瓶100包括瓶盖110和瓶身120。瓶盖110的内壁、浓水分水盖240的外壁和前置滤芯上盖231之间形成有原水进水通道703,原水进水通道703能够将进入复合滤芯装置的原水引导至原水进口2312,从而使原水进入前置滤芯300。
58.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瓶盖110、浓水分水盖240和前置滤芯上盖231之间设置原水进水通道703,即在端盖200和滤瓶100之间设置原水进水通道703,使得原水能够从原水进水通道703进入复合滤芯装置,从而使得原水进口能够和浓水出口、纯水出口设置在同一侧,有利于简化复合滤芯装置的结构。
59.继续参照图1,瓶身120的内表面和反渗透滤芯40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净水腔
704,净水从净水出口234流出后进入净水腔704,净水腔704将净水引导至反渗透滤芯400的底部端面。瓶盖110设有净水密封环筋111,净水密封环筋111的内侧壁与前置滤芯下盖232的外周面密封连接,以将原水进水通道703与净水腔704隔开。
60.如图5所示,浓水分水盖240设有限制卡扣242,如图6所示,瓶盖110设有卡扣止位112,限制卡扣242能够卡合在卡扣止位112上。
61.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限制卡扣242和卡扣止位112,使得瓶盖110和浓水分水盖240能够利用限制卡扣242和卡扣止位112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复合滤芯装置的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在组装时,也能够起到定位作用。
62.如图1所示,滤瓶100的底部设有限位槽130和滤芯支撑筋140。中心管600能够嵌入限位槽130当中,滤芯支撑筋140能够和反渗透滤芯400的底部端面相抵靠。
63.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限位槽130和滤芯支撑筋140,在将整个滤芯结构放到滤瓶100当中时,能够利用中心管600和限位槽130之间的配合来进行定位,从而使得组装更加便捷,并在组装完成后对滤瓶100内的整个滤芯结构起到定位作用。同时,滤芯支撑筋130能够对反渗透滤芯40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64.本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原水先进入原水进水通道703,再通过原水进口2312进入前置滤芯300,前置滤芯300将原水过滤成净水。净水从净水出口234进入净水腔704,然后从反渗透滤芯400的底部端面进入反渗透滤芯400,一部分净水被反渗透滤芯400过滤为纯水,一部分净水冲刷反渗透滤芯400后成为浓水。纯水从过水孔601流进中心管600,经后置滤芯500过滤后从纯水出水通道701流出复合滤芯装置。浓水从反渗透滤芯400的顶部端面流出,通过浓水出水通道702流出复合滤芯装置。
6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复合滤芯装置通过将前置滤芯300设置在反渗透滤芯400的顶侧,并将后置滤芯500设置在中心管600的内部,在不减少过滤次数的条件下,使得复合滤芯装置的径向体积有所减小,从而方便用户拿取,也有利于净水机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将后置滤芯500设置在中心管600的内部,不仅有利于减小复合滤芯装置的体积,而且使得纯水到后置滤芯500之间的流道被缩短,并使得纯水与后置滤芯500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升了后置滤芯的利用效率。
66.至此,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充分、详细地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前述的优选实施例。在不偏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