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9866发布日期:2021-08-03 13:1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能够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调控,反应釜使用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清洗,防止物料残留在反应釜内,影响下一次反应。目前反应釜在清洗时,对于带有搅拌结构的反应釜,通常都是通过内部搅拌轴对水进行搅拌实现对反应釜进行辅助清洗,这样操作,清洗的效果较差,而对于未设搅拌机构的反应釜,传统的清洗方式都是人工清洗,人工劳动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如何发明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旨在改善通过内部搅拌轴对水进行搅拌实现对反应釜进行辅助清洗,清洗的效果较差,人工清洗的方式存在人工劳动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包括罐体组件、混合搅拌组件以及清洗组件。

所述罐体组件包括壳体、支撑腿以及出料管,所述壳体的上方开设有加料口和进液口,所述支撑腿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下方两侧,所述出料管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端。

所述混合搅拌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转轴、搅拌杆、第二电机、第一搅拌件、第三电机以及第二搅拌件,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杆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一搅拌件和所述第二搅拌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搅拌件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件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

所述清洗组件包括水箱、抽水泵、集水管、喷头、固定杆、刮板以及刷头,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抽水泵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一侧,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集水管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部上方,所述抽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集水管连接,所述喷头与所述集水管连通,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刮板和所述刷头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刮板和所述刷头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地脚,所述地脚固定在所述支撑腿的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壳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上方两侧设置有温度计和压力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搅拌件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桨缠绕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搅拌件包括第二连接杆和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底端,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桨缠绕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第三电机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底端连接有滚轮,所述水箱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水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抽水泵与所述集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刮板上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刮板通过所述橡胶垫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接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使用时,通过加料口向壳体内加入需要进行反应的物料,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轴和搅拌杆对壳体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将壳体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壳体底部的搅拌效果,防止壳体底部发生物料堆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进行转动能够对壳体的底部物料进行搅拌,配合转轴和搅拌杆能够提高物料混合和搅拌的效果,通过转轴转动带动刮板和刷头进行转动,有利于减少壳体内壁对物料的粘附,减少对物料浓度的影响,同时也便于后续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清理,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能够将搅拌均匀的物料从壳体内放出。通过启动抽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入到集水管内,然后通过喷头对壳体的内部进行湿润和冲洗,通过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轴、刮板以及刷头进行转动,刮板将壳体内部粘附的物料刮除,刷头对壳体内壁进行细致化的清理,当壳体内通过喷头注入一定的水之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搅拌件转动以及第三电机带动第二搅拌件进行转动对壳体的底端进行搅拌清洗,有利于对壳体内部进行全面的清洗,有利于提高对反应釜内部的清洗效果,有利于减少人工清洗的劳动量,提高了清洗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罐体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混合搅拌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清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罐体组件;110-壳体;120-支撑腿;122-地脚;130-加料口;140-进液口;150-连接管;160-温度计;170-压力表;180-出料管;200-混合搅拌组件;210-第一电机;220-转轴;230-搅拌杆;240-第二电机;250-第一搅拌件;252-第一连接杆;254-第一搅拌桨;260-第三电机;270-第二搅拌件;272-第二连接杆;274-第二搅拌桨;280-防护罩;300-清洗组件;310-水箱;312-滚轮;314-进水管;316-排水管;320-抽水泵;322-第一连接管;324-第二连接管;330-集水管;340-喷头;350-固定杆;360-刮板;362-橡胶垫;370-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包括罐体组件100、混合搅拌组件200以及清洗组件300。

请参阅图1-4,罐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10、支撑腿120以及出料管180,壳体110的上方开设有加料口130和进液口140,支撑腿120连接在壳体110的下方两侧,支撑腿120的下方设置有地脚122,地脚122固定在支撑腿120的底端。壳体11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50,连接管150与壳体110连通。壳体110的上方两侧设置有温度计160和压力表170,出料管180连接在壳体110的底端。通过加料口130和连接管150向壳体110内加入需要进行反应的物料,出料管180用于将搅拌均匀的物料从壳体110内放出。通过将壳体110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壳体110底部的搅拌效果,防止壳体110底部发生物料堆积。

请参阅图1-4,混合搅拌组件200包括第一电机210、转轴220、搅拌杆230、第二电机240、第一搅拌件250、第三电机260以及第二搅拌件270,第一电机210固定在壳体110的上方,转轴220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转轴22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21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搅拌杆230与转轴220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40和第三电机260固定在壳体110的底端,第一搅拌件250和第二搅拌件270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底端,第一搅拌件250与第二电机24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二搅拌件270与第三电机26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一搅拌件250包括第一连接杆252和第一搅拌桨254,第一连接杆252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底端,第一连接杆252与第二电机24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桨254缠绕在第一连接杆252上。第二搅拌件270包括第二连接杆272和第二搅拌桨274,第二连接杆272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底端,第二连接杆272与第三电机260的输出端转动连接,第二搅拌桨274缠绕在第二连接杆272上。第二电机240和第三电机260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罩280,防护罩280与壳体110固定连接。第二电机240和第三电机260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252和第二连接杆272的转动方向相反,这样有利于提高壳体110底部物料的融合程度。

请参阅图1-4,清洗组件300包括水箱310、抽水泵320、集水管330、喷头340、固定杆350、刮板360以及刷头370,水箱310设置在壳体110的一侧,水箱310的底端连接有滚轮312,水箱310的一侧连接有进水管314和排水管316。抽水泵320固定在壳体110的外部一侧,抽水泵320的输入端与水箱310连接,集水管330固定在壳体110的内部上方,抽水泵320的输出端与集水管330连接,喷头340与集水管330连通,抽水泵320与水箱310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322,抽水泵320与集水管330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324。固定杆350的一端与转轴220固定连接,刮板360和刷头370分别与固定杆350的另一端连接,刮板360和刷头370与壳体110的内壁接触连接。刮板360上粘接有橡胶垫362,刮板360通过橡胶垫362与壳体110的内壁接触连接。通过启动抽水泵320将水箱310内的水抽入到集水管330内,然后通过喷头340对壳体110的内部进行湿润和冲洗,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10带动转轴220、刮板360以及刷头370进行转动,刮板360将壳体110内部粘附的物料刮除,刷头370对壳体110内壁进行细致化的清理。

该锥形底反应釜的水洗机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加料口130和连接管150向壳体110内加入需要进行反应的物料,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10带动转轴220和搅拌杆230对壳体110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将壳体110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有利于提高壳体110底部的搅拌效果,防止壳体110底部发生物料堆积,通过启动第二电机240和第三电机260带动第一连接杆252、第一搅拌桨254、第二连接杆272以及第二搅拌桨274进行转动能够对壳体110的底部物料进行搅拌,配合转轴220和搅拌杆230能够提高物料混合和搅拌的效果,通过转轴220转动带动刮板360和刷头370进行转动,有利于减少壳体110内壁对物料的粘附,减少对物料浓度的影响,同时也便于后续对壳体110的内部进行清理,搅拌完成后通过出料管180能够将搅拌均匀的物料从壳体110内放出。通过启动抽水泵320将水箱310内的水抽入到集水管330内,然后通过喷头340对壳体110的内部进行湿润和冲洗,通过启动第一电机210带动转轴220、刮板360以及刷头370进行转动,刮板360将壳体110内部粘附的物料刮除,刷头370对壳体110内壁进行细致化的清理,当壳体110内通过喷头340注入一定的水之后,通过第二电机240带动第一搅拌件250转动以及第三电机260带动第二搅拌件270进行转动对壳体110的底端进行搅拌清洗,有利于对壳体110内部进行全面的清洗,改善了通过内部搅拌轴对水进行搅拌实现对反应釜进行辅助清洗,清洗的效果较差,人工清洗的方式存在人工劳动量大、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40、第三电机260以及抽水泵32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40、第三电机260以及抽水泵32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