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

文档序号:26255362发布日期:2021-08-13 16:1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我国大部分河流、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城市附近的大部份生活用水水源地都受到藻类的污染,富藻水难以处理水质逐步恶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同时伴随着毒素的产生对人类和水生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现有水藻的清理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手动清理,然而人工手动清理的效率低下,在水域面积较大时,清理起来的难度十分巨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增加了清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水藻通过人工进行清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末端设置有装载槽,前端固定连接有增氧机,所述船体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上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且刮板的底端与挡板上端面贴合设置,所述挡板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刮板俯视面呈弧形结构,且刮板弯折方向与传送带转动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挡板呈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30°-45°,且挡板的底端位于船体的下方,顶端位于船体的内部装载槽上方,并且挡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水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传送带的内侧装配有两个辊筒,所述船体的上方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两个辊筒中的一个中间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刮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且刮板的底端呈弧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船体下方位于挡板的后方设置有增氧球,增氧球通过连接杆与船体固定连接,且增氧球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并且单向阀通过贯穿在连接杆内部的气管与增氧机之间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增氧球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刮杆,且刮杆的转轴上套设有从动轮,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船体下方的挡板对水藻进行拦截,传送带携带刮板运动,通过与挡板之间的贴合对水藻进行截断,保证输送时的便捷性,同时由于挡板呈向中间弯曲状结构,便于水藻的收集,通过挡板和刮板上的孔槽设置,保证刮取时不会有过多的水进入船中,船体对水藻进行装载实现对水藻的清除。

2、本实用新型中,增氧机工作,氧气通过气管向单向阀中进行输送,并通过单向阀输送至水中,驱动电机工作时,通过主动轮、皮带和从动轮对下方的刮杆进行传动,刮杆在增氧球的表面转动,防止由于外部水藻或杂物造成增氧球气孔堵塞,降低增氧效果,以此提升装置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理机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理机构俯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氧机构结构图。

图中:1、船体;101、装载槽;2、增氧机;3、挡板;301、漏水孔;4、传送带;5、辊筒;6、刮板;601、通孔;7、增氧球;8、刮杆;9、连接杆;10、驱动电机;11、主动轮;12、单向阀;13、气管;14、从动轮;15、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一种用于提高水中除藻效果的装置,包括船体1,船体1的末端设置有装载槽101,前端固定连接有增氧机2,船体1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挡板3,且挡板3上设置有传送带4,传送带4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刮板6,且刮板6的底端与挡板3上端面贴合设置,挡板3截面呈弧形结构,挡板3的弧形结构朝向中间弯折,保证水藻堆积在中间位置,刮板6俯视面呈弧形结构,且刮板6弯折方向与传送带4转动方向相同,保证可以更好的将水藻由下向上传动。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挡板3呈倾斜设置,倾斜的角度为30°-45°,优选的采用30°倾斜角度,过大的倾斜角度容易造成挡板3正面水流作用力过大,从而造成水藻从两侧流走的情况发生,且挡板3的底端位于船体1的下方,顶端位于船体1的内部装载槽101上方,保证输送至上方的水藻直接进入装载槽101中,并且挡板3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漏水孔301,挡板3的顶端与水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保证水流可以从间距中滴落会水中,减小船的负重。

具体的,如图3所示,传送带4的内侧装配有两个辊筒5,船体1的上方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0,且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与两个辊筒5中的一个中间轴固定连接,刮板6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孔601,且刮板6的底端呈弧形结构,可以对水藻进行截断操作。

具体的,如图1和图4所示,船体1下方位于挡板3的后方设置有增氧球7,增氧球7通过连接杆9与船体1固定连接,且增氧球7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2,单向阀12防止水回流至气管13中,保证装置运行稳定,并且单向阀12通过贯穿在连接杆9内部的气管13与增氧机2之间连通,增氧球7的外部转动连接有刮杆8,刮杆8与增氧球7表面贴合设置,且刮杆8的转轴上套设有从动轮14,驱动电机10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轮11,且主动轮11和从动轮14之间通过皮带15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船体1在向前行进时,位于船体1下方的挡板3对水藻进行拦截,通过挡板3上的漏水孔301保证水流在挡板3上的流通性,由于漏水孔301直径有限,保证水藻不会跟随水流一同向后方流动,此时启动驱动电机10动作,驱动电机10传动辊筒5转动,联动传送带4进行转动,传送带4在转动过程中其上固定连接的多个刮板6对挡板3的表面进行清理,并携带水藻向挡板3上方运动,通过刮板6与挡板3之间接触可以将长度较大的水藻截断,便于运送,水藻携带的水流通过漏水孔301和刮板6上的通孔601流出,从而避免船内进过多的水,水藻最终在船体1的装载槽101中进行存放,以此即完成对于水藻的便捷清除操作;船体1在运动过程中,增氧机2工作,氧气通过气管13向单向阀12中进行输送,并通过单向阀12输送至水中,驱动电机10工作时,通过主动轮11、皮带15和从动轮14对下方的刮杆8进行传动,刮杆8在增氧球7的表面转动,防止由于外部水藻或杂物造成增氧球7气孔堵塞,降低增氧效果,以此提升装置的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