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滤芯及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3763发布日期:2021-11-15 20:4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集成滤芯及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成滤芯及使用该集成滤芯的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2.滤芯是净水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达到更好的净化效果,通常是将多个滤芯依次串联后,通过多次过滤步骤达到目的。然而,由于滤芯数量较多,串联组装后的结构复杂,产品体积大,不便于滤芯的更换,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滤芯及净水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多个滤芯串联导致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拆装更换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滤芯,包括:
6.滤桶,所述滤桶具有容置腔室,所述滤桶上间隔开设有进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与第三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容置腔室连通;
7.前置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室中,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具有第一容纳空间,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用于将从所述进水口供入的原水净化为纯水和废水,所述废水由所述第一出水口排出,所述纯水由所述第二出水口排出;
8.后置过滤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具有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通,所述后置过滤单元用于将所述纯水净化后由所述第三出水口排出。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桶包括具有开口端的桶体和遮盖所述开口端的上盖,所述上盖上间隔开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和所述第三出水口;所述上盖面向所述桶体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圈、第二挡圈和第三挡圈,所述第三挡圈位于所述第二挡圈中,所述第二挡圈位于所述第一挡圈中;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上盖的内周面之间间隔形成连通所述容置腔室与所述进水口的第一水路通道,所述第一挡圈与所述第二挡圈之间间隔形成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第二水路通道,所述第二挡圈和所述第三挡圈之间间隔形成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前置过滤单元的第三水路通道,所述第三挡圈的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第四水路通道。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单元包括呈圆柱体状的第一前置滤材、安装于所述第一前置滤材中的第二前置滤材、安装于所述第一前置滤材之一端的前置上端帽和安装于所述第一前置滤材之另一端的前置下端帽;所述前置上端帽上安装有插入所述第二水路通道中的第一前置挡圈,所述第二前置滤材上安装有插入所述第三水路通道中的第二前置挡圈;所述第二前置滤材具有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前置滤材与所述第二前置滤材
之间间隔形成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连通。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上端帽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前置滤材的一端伸入的第一上凹槽和供所述第二前置滤材的一端伸入的第二上凹槽,所述前置下端帽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前置滤材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一下凹槽和供所述第二前置滤材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二下凹槽。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置挡圈的外周面上沿该第一前置挡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一前置凹槽,所述第一前置凹槽中安装有第一前置密封圈;所述第二前置挡圈的外周面上沿该第二前置挡圈的周向开设有第二前置凹槽,所述第二前置凹槽中安装有第二前置密封圈。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过滤单元包括呈圆柱体状的后置滤材、安装于所述后置滤材之一端的后置上端帽和安装于所述后置滤材之另一端的后置下端帽;所述后置上端帽上安装有插入所述第四水路通道中的后置挡圈,所述后置滤材设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中,所述后置滤材具有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上端帽上开设有供所述后置滤材的一端伸入的第一后置凹槽,所述后置下端帽上开设有供所述后置滤材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二后置凹槽。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挡圈的外周面上沿该后置挡圈的周向开设有后置定位槽,所述后置定位槽中安装有后置密封圈。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桶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挂耳。
17.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净水装置,包括上述的集成滤芯。
18.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9.(1)本技术通过将前置过滤单元安装于滤桶中,将后置过滤单元安装于前置过滤单元中,从进水口供入的原水可依次由前置过滤单元和后置过滤单元净化后排出。因此,本技术将前置过滤单元和后置过滤单元集成于滤桶中,相较于传统将多个滤芯串联的方式来说,本技术的集成滤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拆装更换。
20.(2)本技术通过在滤桶上分别开设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和第三出水口,原水经前置过滤单元净化形成的纯水和废水可分别由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排出,纯水也可经后置过滤单元继续净化后由第三出水口排出。因此,本技术的集成滤芯可实现多道次净化,净化效果好;而且能实现多种水源供应,适应性好。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截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桶的截面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截面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前置过滤单元的截面示意图的分解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置过滤单元的截面示意图的分解示意图。
28.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0029]1‑
滤桶;10

容置腔室;11

进水口;12

第一出水口;13

第二出水口;14

第三出水口;15

桶体;16

上盖;161

第一挡圈;162

第二挡圈;163

第三挡圈;164

第一水路通道;165

第二水路通道;166

第三水路通道;167

第四水路通道;168

台阶部;17

挂耳;
[0030]2‑
前置过滤单元;20

第一容纳空间;21

第一前置滤材;211

pp棉滤材;212

活性炭滤材;22

第二前置滤材;221

第二前置挡圈;2211

第二前置凹槽;2212

第二前置密封圈;23

前置上端帽;231

第一前置挡圈;2311

第一前置凹槽;2312

第一前置密封圈;232

第一上凹槽;233

第二上凹槽;24

前置下端帽;241

第一下凹槽;242

第二下凹槽;25

出水通道;
[0031]3‑
后置过滤单元;30

第二容纳空间;31

后置滤材;32

后置上端帽;321

后置挡圈;3211

后置定位槽;3212

后置密封圈;322

第一后置凹槽;33

后置下端帽;331

第二后置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3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
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水流方向。
[0039]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进行说明。该集成滤芯包括具有容置腔室10的滤桶1、安装于容置腔室10中并具有第一容纳空间20的前置过滤单元2和安装于第一容纳空间20中并具有第二容纳空间30的后置过滤单元3。滤桶1上间隔开设有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和第三出水口14。其中,滤桶1的中轴线分别与进水口11的中轴线、第一出水口12的中轴线、第二出水口13的中轴线和第三出水口14的中轴线平行。进水口11与容置腔室10连通,便于原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容置腔室10中。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13分别与前置过滤单元2连通,前置过滤单元2可将原水净化成纯水和废水,废水可通过第一出水口12排出,纯水可通过第二出水口13排出。纯水也可由后置过滤单元3继续净化处理后流入第二容纳空间30中,并最终由第三出水口14排出。
[0040]
此结构,本技术通过将前置过滤单元2安装于滤桶1中,将后置过滤单元3安装于前置过滤单元2中,从进水口11供入的原水可依次由前置过滤单元2和后置过滤单元3净化后排出。因此,本技术将前置过滤单元2和后置过滤单元3集成于滤桶1中,相较于传统将多个滤芯串联的方式来说,本技术的集成滤芯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拆装更换。通过在滤桶1上分别开设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和第三出水口14,原水经前置过滤单元2净化形成的纯水和废水可分别由第一出水口12和第二出水口13排出,纯水也可经后置过滤单元3继续净化后由第三出水口14排出。因此,本技术的集成滤芯可实现多道次净化,净化效果好;而且能实现多种水源供应,适应性好。
[0041]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滤桶1包括具有开口端的桶体15和遮盖开口端的上盖16,桶体15具有容置腔室10,前置过滤单元2和后置过滤单元3设于桶体15中。上盖16与桶体15可拆卸连接,上盖16上间隔开设有进水口11、第一出水口12、第二出水口13和第三出水口14。通过上盖16与桶体15之间的拆装,便于对前置过滤单元2和后置过滤单元3的拆装及维护。其中,上盖16与桶体15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者锁螺丝连接等,在此不作唯一限定。上盖16面向桶体15的侧面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圈161、第二挡圈162和第三挡圈163,第三挡圈163位于第二挡圈162中,第二挡圈162位于第一挡圈161中,第一挡圈161、第二挡圈162和第三挡圈163可同轴设置。第一挡圈161与上盖16的内周面之间间隔形成连通容置腔室10与进水口11的第一水路通道164,从而便于原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容置腔室10中;第一挡圈161与第二挡圈162之间间隔形成连通第一出水口12与前置过滤单元2的第二水路通道165,便于将废水排出;第二挡圈162与第三挡圈163之间间隔形成连通第二出水口13与前置过滤单元2的第一容纳空间20连通的第三水路通道166,便于将纯水排出;第三挡圈163的内部形成有连通第三出水口14与第二容纳空间30的第四水路通道167,便于将后置过滤单元3对纯水净化后的水源排出。通过第一挡圈161、第二挡圈162和第三挡圈163可形成互不干涉的多条水路通道,从而可供不同的水源排出。其中,第二出水口13可外接压力储水罐,压力储水罐中的纯水可以反流进第一容纳空间20中,并可通过后置过滤单元3净化后由第三出水口14排出。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上盖16面向桶体15的侧面上开设有抵挡前置过滤单元2的台阶部168,从而可将前置过滤单元2抵挡固定,提高前置过滤单元2的安装稳
固性。
[0043]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和图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前置过滤单元2包括呈圆柱体状的第一前置滤材21、呈圆柱体状的第二前置滤材22、安装于第一前置滤材21之一端的前置上端帽23和安装于第一前置滤材21之另一端的前置下端帽24。第二前置滤材22设于第一前置滤材21中,第二前置滤材22具有第一容纳空间20;第一前置滤材21和第二前置滤材22可为同轴设置,第一前置滤材21与第二前置滤材22之间间隔形成与第一出水口12连通的出水通道25,经第二前置滤材22过滤后形成的废水可从出水通道25及第一出水口12排出。前置上端帽23和前置下端帽24配合可分别将第一前置滤材21与第二前置滤材22夹持固定,从而提高第一前置滤材21与第二前置滤材22的安装稳固性。通过设置第一前置滤材21和第二前置滤材22,可对原水进行多道次净化处理,进而提高净化效果。其中,第一前置滤材21可包括呈圆柱体状的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棉滤材211和呈圆柱体状的活性炭滤材212构成,活性炭滤材212设于pp棉滤材211中;第二前置滤材22可为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膜滤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前置滤材21和第二前置滤材22的种类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0044]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前置上端帽23上安装有插入第二水路通道165中的第一前置挡圈231,第二前置滤材22上安装有插入第三水路通道166中的第二前置挡圈221。此结构,通过第一前置挡圈231与第二水路通道165的配合,以及第二前置挡圈221与第三水路通道166的配合,可提高上盖16与前置过滤单元2之间的安装效率及对位精度,也便于将多个水路通道隔开,互不影响。
[0045]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前置上端帽23上开设有供第一前置滤材21的一端伸入的第一上凹槽232和供第二前置滤材22的一端伸入的第二上凹槽233,前置下端帽24上开设有供第一前置滤材21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一下凹槽241和供第二前置滤材22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二下凹槽242。此结构,通过第一上凹槽232和第一下凹槽241可将第一前置滤材21夹持固定,通过第二上凹槽233和第二下凹槽242可将第二前置滤材22夹持固定,进而提高第一前置滤材21和第二前置滤材22的安装稳固性。其中,第一上凹槽232、第一下凹槽241、第二上凹槽233和第二下凹槽242均为环型结构,第二上凹槽233设于第一上凹槽232中,且第二上凹槽233可与第一上凹槽232同轴设置;第二下凹槽242设于第一下凹槽241中,且第二下凹槽242可与第一下凹槽241同轴设置。
[0046]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前置挡圈231的外周面上沿该第一前置挡圈231的周向开设有第一前置凹槽2311,第一前置凹槽2311中安装有第一前置密封圈2312;第二前置挡圈221的外周面上沿该第二前置挡圈221的周向开设有第二前置凹槽2211,第二前置凹槽2211中安装有第二前置密封圈2212。此结构,第一前置凹槽2311可对第一前置密封圈2312实现快速定位安装,第二前置凹槽2211可对第二前置密封圈2212实现快速定位安装。第一前置密封圈2312可将第一前置挡圈231与第一挡圈161之间的间隙填充,第二前置密封圈2212可将第二前置挡圈2212与第二挡圈162之间的间隙填充,避免漏液。
[0047]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后置过滤单元3包括呈圆柱体状的后置滤材31、安装于后置滤材31之一端的后
置上端帽32和安装于后置滤材31之另一端的后置下端帽33;后置上端帽32上安装有插入第四水路通道167中的后置挡圈321,后置滤材31设于第一容纳空间20中,后置滤材31具有第二容纳空间30。此结构,由第一前置滤材21和第二前置滤材22净化后的纯水可再次由后置滤材31进行过滤,并由第三出水口14排出,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通过后置上端帽32和后置下端帽33可实现对后置滤材31的夹持固定,提高后置滤材31的安装稳固性,便于拆装。后置挡圈321可与第三挡圈163配合对插,提高安装效率。其中,后置滤材31可为活性炭滤材,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0048]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后置上端帽32上开设有供后置滤材31的一端伸入的第一后置凹槽322,后置下端帽33上开设有供后置滤材31的另一端伸入的第二后置凹槽331。此结构,通过第一后置凹槽322和第二后置凹槽331可实现对后置滤材31的快速定位安装,进而提高效率,便于拆装。
[0049]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后置挡圈321的外周面上沿该后置挡圈321的周向开设有后置定位槽3211,后置定位槽3211中安装有后置密封圈3212。此结构,通过后置密封圈3212可将后置挡圈321与第三挡圈163之间的间隙填充,避免漏液。通过后置定位槽3211可实现后置密封圈3212的快速定位安装。
[005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滤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滤桶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挂耳17。具体地,两个挂耳17分别设置于上盖16的两端。此结构,通过两个挂耳17可方便滤桶1挂载于净水装置上,从而实现集成滤芯的快速拆装。
[0051]
集成滤芯在使用过程中,由进水口11进入的原水流入容置腔室10中,原水依次由pp棉滤材211、活性炭滤材212和第二前置滤材22净化后形成纯水和废水,废水可由出水通道25及第一出水口12排出;纯水可分为两路,一路纯水可由第三水路通道166及第二出水口13排出,另一路纯水可继续渗透至后置过滤单元3中,后置滤材31将纯水继续净化后由第三出水口14排出,实现多种水源供应。
[0052]
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装置,包括上述的集成滤芯。此结构,采用上述集成滤芯的净水装置体积小,集成滤芯的拆装方便快捷。
[0053]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