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4514发布日期:2021-09-25 12:1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滤芯是净水过程中对原水进行过滤处理的重要部件,可以除去水中的固体颗粒、滤除有害化学成分。通常净水器的净水过程中通常采用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中间膜滤芯(反渗透滤芯、纳滤滤芯或超滤滤芯)等进行过滤,因净水器中涉及到多个滤芯,从而导致净水器的过滤系统所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大,影响净水器的便携性以及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从而导致净水器的整体体积较大。
3.现有的复合滤芯中内的结构不合理,导致复合滤芯整体占用的结构比较的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复合滤芯,能够在保证过滤效果的情况下,减小全复合滤芯的占用体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复合滤芯,包括:
6.滤瓶,所述滤瓶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内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三连接环的上端延伸到第二连接环内,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侧壁上设有将第二连接环上下贯穿的进水孔,所述第三连接环的内壁设有凸起环;
7.下连接盖,所述下连接盖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环、第五连接环和第六连接环,所述第四连接环、第五连接环和第六连接环的内径依次减小,所述第五连接环的内壁固定有若干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端固定有横向支撑片,所述下连接盖的第六连接环插入第三连接环的上端,所述第五连接环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三支撑片,所述第五连接环插接在第一连接环内,所述第三连接环在滤瓶内;
8.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安装在第五连接环内,所述支撑柱放置在横向支撑片上,所述支撑柱的外壁与第一支撑片的内侧面抵接,所述支撑柱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开口环槽,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设有将其上下贯穿的支撑穿孔;
9.第一滤芯,所述第一滤芯的一端固定有插接环,所述插接环与开口环槽插接,所述第一滤芯的下端与第四连接环插接,所述第一滤芯的中部设有第一净水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滤芯的外壁包覆有隔水层;
10.中间连接盖,所述中间连接盖包括中间环,所述中间环的上端固定有中间上环,所述中间上环的中部固定有中间凸环,所述中间上环的外壁固定有中间挡环,所述中间环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中间外环片,所述中间上环的下侧面固定有若干中间支撑凸起,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与中间环插接,所述第一滤芯的上端面与中间支撑凸起抵接;
11.第二滤芯,所述第二滤芯的中部设有过滤孔,所述第二滤芯的下端与中间挡环插接,所述中间支撑凸起与过滤孔的下端插接,所述第二滤芯包括三层,所述第二滤芯的最外层为环形pp棉粗滤层,所述第二滤芯的中间层为环形碳纤维过滤层,所述第二滤芯的最内
层为环形pp棉精滤层;
12.上连接盖,所述上连接盖设有开口朝下的上开口槽,所述第二滤芯的上端与上开口槽插接;
13.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与滤瓶的上端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内安装有第一逆止阀。
15.进一步地,还包括顶杆组件,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所述顶杆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凸起环、第三连接环、第六连接环后延伸进支撑穿孔内,所述顶杆的外壁上固定有顶杆凸环,所述顶杆凸环和第六连接环之间设有顶杆复位弹簧,所述顶杆上设有将其两端贯穿的第二净水排放通道,所述顶杆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将第二逆止阀顶开的顶开凸起。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穿孔内固定有第二逆止阀。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设置为反渗透滤芯。
18.进一步地,所述上端盖上设有插接环槽,所述滤瓶的上端与插接环槽插接,所述上端盖上固定有与上连接盖抵接的压紧凸起。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第二滤芯为三层嵌套结构,依次经过环形pp棉粗滤层、环形碳纤维过滤层和环形pp棉精滤层后,再由反渗透滤芯过滤,净水的效果好,各个部件的位置安排合理,全复合滤芯的整体的体积占用较少;
21.(2)顶杆组件、下连接盖、支撑柱、第一滤芯、中间连接盖、第二滤芯、上连接盖依次装入到滤瓶内,最后用上端盖将滤瓶的上端盖住,滤芯的各个部件装配方便,装配效率高。
附图说明
22.图1为滤芯的剖视图;
23.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3为滤瓶下端的剖视图;
25.图4为下连接盖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滤芯的剖视图;
27.图6为滤芯去除滤瓶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滤芯和滤芯座安装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滤芯座;400、全复合滤芯;401、第一连接环;402、第二连接环;403、第三连接环;404、凸起环;405、进水孔;406、第一支撑片;407、滤瓶;408、压紧凸起;409、上端盖;410、插接环槽;411、环形pp棉粗滤层;412、环形碳纤维过滤层;413、环形pp棉精滤层;414、第二滤芯;415、中间环;416、中间上环;417、中间挡环;418、中间凸环;419、中间连接盖;420、第一滤芯;421、第一净水排放通道;423、下连接盖;424、第四连接环;425、第五连接环;426、第六连接环;427、第二支撑片;428、横向支撑片;429、插接环;430、第二逆止阀;431、支撑柱;432、开口环槽;433、顶杆;434、顶杆复位弹簧;435、顶杆凸环;436、上连接盖;437、上支撑凸起;438、上外环片;439、中间支撑凸起;440、支撑穿孔;441、第三支撑片;442、中间外环片;443、过滤孔;444、第二净水排放通道;445、顶开凸起;446、第一逆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复合滤芯技术方案:
32.一种全复合滤芯400包括:
33.滤瓶407,滤瓶407的下端自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内径依次减小的第一连接环401、第二连接环402和第三连接环403,第三连接环403的上端延伸到第二连接环402内,第三连接环403的上端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一支撑片406,若干第一支撑片406绕第三连接环403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第一支撑片406远离第三连接环40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环402的内壁固定,第二连接环402的侧壁上设有将第二连接环402上下贯穿的进水孔405,第三连接环403的内壁设有凸起环404;
34.第一逆止阀446,第一逆止阀446设置在进水孔405内;
35.下连接盖423,下连接盖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环424、第五连接环425和第六连接环426,第四连接环424、第五连接环425和第六连接环426的内径依次减小,第五连接环425的内壁固定有若干第二支撑片427,若干第二支撑片427绕第五连接环425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第二支撑片427的下端固定有横向支撑片428,下连接盖423的第六连接环426插入第三连接环403的上端,第五连接环425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第三支撑片441,若干第三支撑片441绕第五连接环425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第五连接环425插接在第一连接环401内,第三连接环403在滤瓶407内;
36.支撑柱431,安装在第五连接环425内,支撑柱431放置在横向支撑片428上,支撑柱431的外壁与第一支撑片406的内侧面抵接,支撑柱431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开口环槽432,支撑柱431的中部设置将其上下贯穿的支撑穿孔440,支撑穿孔440的内壁设有第一支撑凸起,支撑穿孔440内固定有第二逆止阀430,第二逆止阀430设置在第一支撑凸起的上方;
37.第一滤芯420,第一滤芯420的一端固定有插接环429,插接环429与开口环槽432插接,第一滤芯420的下端与第四连接环424插接,第一滤芯420的中部设有第一净水排放通道421,第一滤芯420设置为反渗透滤芯或纳滤膜滤芯,第一滤芯420中有两路出水(纯净水和废水),反渗透滤芯的外壁包覆有隔水层;
38.中间连接盖419,中间连接盖419包括中间环415,中间环415的上端固定有中间上环416,中间上环416的中部固定有中间凸环418,中间上环416的外壁固定有中间挡环417,中间环415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中间外环片442,若干中间外环片442绕中间环415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中间上环416的下侧面固定有若干中间支撑凸起439,若干中间支撑凸起439绕中间上环416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第一滤芯420的上端与中间环415插接,此时第一滤芯420的上端面与中间支撑凸起439抵接;
39.第二滤芯414,第二滤芯414的中部设有过滤孔443,第二滤芯414的下端与中间挡环417插接,中间支撑凸起439与过滤孔443的下端插接,第二滤芯414包括三层,第二滤芯414的最外层为环形pp棉粗滤层411,中间层为环形碳纤维过滤层412,最内层为环形pp棉精滤层413;
40.上连接盖436,上连接盖436设有开口朝下的上开口槽,上开口槽的中部设有上支撑凸起437,上连接盖436的外壁上固定有若干上外环片438,若干上外环片438绕上连接盖436的轴线圆周均匀分布第二滤芯414的上端与上开口槽插接,上支撑凸起437与第二滤芯414的过滤孔443插接;
41.上端盖409,上端盖409上设有插接环槽410,滤瓶407的上端与插接环槽410插接,滤瓶407的上端与上端盖409固定在一起,上端盖409上固定有与上连接盖436抵接的压紧凸起408。
42.顶杆433组件,包括顶杆433,顶杆43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凸起环404、第三连接环403、第六连接环426后延伸进支撑穿孔440内,顶杆433的外壁上固定有顶杆凸环435,顶杆凸环435和第六连接环426之间设有顶杆复位弹簧434,顶杆433上设有将其两端贯穿的第二净水排放通道444,顶杆433的上端固定有用于将第二逆止阀430顶开的顶开凸起。
43.滤芯使用时,先将滤芯安装在滤芯座上,此时顶开凸起445将第二逆止阀430顶开,原水先通过进水孔405进入到第五连接环425和第一连接环401之间,接着原水通过第一滤芯420流动到第二滤芯414和滤瓶407之间,然后原水依次经过环形pp棉粗滤层411、环形碳纤维过滤层412和环形pp棉精滤层413后进入到过滤孔443;经过过滤的水进入到第二滤芯414内,经过第二滤芯414的过滤,净水进入到第一净水排放通道421内,第一净水排放通道421内的净水通过第二逆止阀430进入到第二净水排放通道444,净水最终从第二净水排放通道444排出;另外第一滤芯420中排出的废水经过第五连接环425和支撑柱431的外壁之间,然后再经过第三连接环403和顶杆433的外壁之间,最后从第三连接环403的端口排出。
44.第二滤芯414为三层嵌套结构,依次经过环形pp棉粗滤层411、环形碳纤维过滤层412和环形pp棉精滤层413后,再由反渗透滤芯过滤,净水的效果好,各个部件的位置安排合理,全复合滤芯的整体的体积占用较少。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