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及装置

文档序号:29437734发布日期:2022-03-30 09: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厌氧反应器中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2)根据进水水质、氨氮和钙离子指标,控制进水cod负荷;(3)厌氧反应器形式为带有外循环的圆柱体钢结构,水力停留时间4.5-6d,cod容积负荷5-10cod/(m3·
d),控制运行温度30-35℃,厌氧反应器从下到上可划分为布水区、膨胀污泥床区、三相分离器、污泥斜板沉降区、出水堰、气液分离器;(4)污泥接入厌氧反应器后,利用原水将反应器充满,通过蒸汽或热水循环将反应器温度升高至30-35℃,开启外循环泵进行水力搅拌混合,当反应器内部水体ph>7.5,vfas<2000mg/l时,则开始连续进水运行;(5)连续进水过程中,厌氧反应器通过提高进水量的方式逐步提高cod负荷,cod启动负荷为1-3kgcod/(m3·
d);当沼气产率>0.35m3/kgcod、cod去除率大于75%时,则进一步提高进水量,最终提高至设计cod负荷,则停止进一步提高进水负荷;(6)厌氧反应器进水由水泵泵入反应器底部,与反应器外循环回流水体在布水器混合并形成旋流,以切线流态进入污泥床区;(7)废水、污泥以及沼气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固液气分离,分离后水体进入污泥沉降区,通过斜板阻隔,沉降区上升流速≤0.2m/h;(8)反应器中产生的沼气进入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气液分离器中的停留一定时间,分离后的沼气进行安全燃烧或资源化利用,沼气上升过程中携带的废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中间回流管落入反应器底部,形成内循环;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流量、温度、ph、沼气流量均通过在线仪器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厌氧反应器接种量为10-20kgts/m3,接种污泥含水率80%-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进水水质指标为cod:10000-80000mg/l、bod5:5000-40000mg/l、氨氮:500-2000mg/l、钙离子:500-1500mg/l、ss:1000-2500mg/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布水器中布水上升流速0.5-1.0m/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斜板倾斜角度60-80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中,所述沼气在气液分离器中的停留时间为5-10s。7.一种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池、进水泵、厌氧反应器、循环泵、排泥泵、流量计、温度计和控制系统;厌氧反应器从下往上可划分为布水区、膨胀污泥床区、三相分离器、污泥斜板沉降区、出水堰、气液分离器;所述调节池通过进水泵和布水区连接,反应器底部中心连接排泥泵,布水区和膨胀污泥床区连接有循环泵,控制系统控制整个装置运行。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器高径比2-5,布水器采用倒置圆锥结构,布水区中的布水板相互叠加,排泥泵的排泥口设置于布水器的中间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器底部10-50cm处设置外循环吸水口,均匀布置8-10处,通过外循环泵回流至反应器底部布水区,外循环泵流量与厌氧反应器的底面积比值为0.5-1.0。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底部通过内回流水管连接至布水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方法和装置,工艺包括污泥接种、反应器增温、连续进水、提高负荷、出水和沼气排出,装置包括调节池、进水泵、厌氧反应器、循环泵、排泥泵、流量计、温度计和控制系统;厌氧反应器从下往上可划分为布水区、膨胀污泥床区、三相分离器、污泥斜板沉降区、出水堰、气液分离器。本发明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作为接种污泥,并对厌氧反应器结构进行改进,主要改进布水器、外循环,增加污泥斜板沉降区,可使接种成本大大降低,高效保留了反应器中厌氧微生物的数量,有效排出剩余污泥或钙化后的污泥,防止了布水装置的堵塞,减少了厌氧反应器污泥死区的形成以及检修维护成本。器污泥死区的形成以及检修维护成本。器污泥死区的形成以及检修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12.08
技术公布日:2022/3/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