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3446发布日期:2021-11-22 16:3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修复领域,具体为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2.垃圾填埋场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下的垃圾集中堆放场地,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
3.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在对土壤改善时,一般通过喷洒药物进行改良,改良效果不佳,药物不能均匀的混合,不能有效的提高土壤活力,土壤的恢复周期较长,恢复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解决了通过喷洒药物进行改良,改良效果不佳,药物不能均匀的混合,不能有效的提高土壤活力,延长土壤的恢复周期,恢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箱、破碎刀、破碎辊、摆动筛分结构和补料处理结构,所述破碎箱的内壁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多个破碎辊,所述破碎辊的圆周面成环形阵列安装有多个破碎刀,所述破碎箱的底部安装有摆动筛分结构,所述摆动筛分结构的底部安装有补料处理结构;
7.所述摆动筛分结构包括筛分箱、摆动杆、筛板、凸轮、凸轮电机和漏斗,所述筛分箱的两侧箱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筛板的一端和筛板的中部分别通过铰链配合安装安装有摆动杆,两所述摆动杆通过合页配合安装安装在筛分箱的内壁上,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凸轮电机,所述凸轮电机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凸轮,所述筛分箱的底部配合安装有漏斗。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破碎箱上安装有多个破碎电机,破碎电机额转轴与破碎辊的辊轴通过联轴器配合安装。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筛板倾斜设置,所述筛板的一侧贯穿第二通孔内,所述凸轮的圆周面与筛板的另一侧面相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补料处理结构包括储纳罐、阀门、导流管、混料电机、混料箱和搅拌杆,所述储纳罐的一端安装有混料电机,所述混料电机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搅拌杆,所述储纳罐通过导流管支撑安装,所述导流管上安装有阀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料箱的底部箱壁开设有排渣孔,所述混料箱的顶部与漏斗的底部连通。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铲车将土壤移送到破碎箱内,在破碎电机的配合下,带动破碎辊旋转,在破碎刀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土壤的粉碎,在粉碎后,土壤落在筛板上,在凸轮的配合作业下,带动凸轮电机旋转,能够推动筛板,在摆动杆的配合下,实现对土壤
的过滤,能够实现对土壤除杂,降低填埋场土壤杂乱,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有毒物质的释放效率,在土壤破碎后,在储纳罐内添加有机物及微生物,在土壤下落的过程中,打开导流管上阀门,有机物和微生物同步下落至混料箱内,在混料电机作业配合下,带动搅拌杆翻转,能够实现土壤混料,提高土壤活性,加快土壤内有毒物质的降解,提高修复效率。
附图说明
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侧视立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立体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图;
17.图中:1、破碎箱;2、破碎刀;3、破碎辊;4、摆动筛分结构;5、补料处理结构;41、筛分箱;42、摆动杆;43、筛板;44、凸轮;45、凸轮电机;46、漏斗;51、储纳罐;52、阀门;53、导流管;54、混料电机;55、混料箱;56、搅拌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

3所示,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箱1、破碎刀2、破碎辊3、摆动筛分结构4和补料处理结构5,破碎箱1的内壁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多个破碎辊3,破碎辊3的圆周面成环形阵列安装有多个破碎刀2,破碎箱1的底部安装有摆动筛分结构4,摆动筛分结构4的底部安装有补料处理结构5;
20.摆动筛分结构4包括筛分箱41、摆动杆42、筛板43、凸轮44、凸轮电机45和漏斗46,筛分箱41的两侧箱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筛板43的一端和筛板43的中部分别通过铰链配合安装安装有摆动杆42,两摆动杆42通过合页配合安装安装在筛分箱41的内壁上,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凸轮电机45,凸轮电机45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凸轮44,筛分箱41的底部配合安装有漏斗46,破碎箱1上安装有多个破碎电机,破碎电机额转轴与破碎辊3的辊轴通过联轴器配合安装,筛板43倾斜设置,筛板43的一侧贯穿第二通孔内,凸轮44的圆周面与筛板43的另一侧面相切,在破碎刀2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土壤的粉碎,在粉碎后,土壤落在筛板43上,在凸轮44的配合作业下,带动凸轮电机45旋转,能够推动筛板43,在摆动杆42的配合下,实现对土壤的过滤,能够实现对土壤除杂,降低填埋场土壤杂乱,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有毒物质的释放效率。
21.补料处理结构5包括储纳罐51、阀门52、导流管53、混料电机54、混料箱55和搅拌杆56,储纳罐51的一端安装有混料电机54,混料电机54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搅拌杆56,储纳罐51通过导流管53支撑安装,导流管53上安装有阀门52,混料箱55的底部箱壁开设有排渣孔,混料箱55的顶部与漏斗46的底部连通,在储纳罐51内添加有机物及微生物,在土壤下落的过程中,打开导流管53上阀门52,有机物和微生物同步下落至混料箱55内,在混料电机54作业配合下,带动搅拌杆56翻转,能够实现土壤混料,提高土壤活性,加快土壤内有毒物质的
降解,提高修复效率。
2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对填埋场的土壤进行改进时,通过铲车将土壤移送到破碎箱1内,在破碎电机的配合下,带动破碎辊3旋转,在破碎刀2的配合下,能够实现对土壤的粉碎,在粉碎后,土壤落在筛板43上,在凸轮44的配合作业下,带动凸轮电机45旋转,能够推动筛板43,在摆动杆42的配合下,实现对土壤的过滤,能够实现对土壤除杂,降低填埋场土壤杂乱,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有毒物质的释放效率,在土壤破碎后,在储纳罐51内添加有机物及微生物,在土壤下落的过程中,打开导流管53上阀门52,有机物和微生物同步下落至混料箱55内,在混料电机54作业配合下,带动搅拌杆56翻转,能够实现土壤混料,提高土壤活性,加快土壤内有毒物质的降解,提高修复效率。
23.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破碎箱(1)、破碎刀(2)、破碎辊(3)、摆动筛分结构(4)和补料处理结构(5),所述破碎箱(1)的内壁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多个破碎辊(3),所述破碎辊(3)的圆周面成环形阵列安装有多个破碎刀(2),所述破碎箱(1)的底部安装有摆动筛分结构(4),所述摆动筛分结构(4)的底部安装有补料处理结构(5);所述摆动筛分结构(4)包括筛分箱(41)、摆动杆(42)、筛板(43)、凸轮(44)、凸轮电机(45)和漏斗(46),所述筛分箱(41)的两侧箱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筛板(43)的一端和筛板(43)的中部分别通过铰链配合安装安装有摆动杆(42),两所述摆动杆(42)通过合页配合安装安装在筛分箱(41)的内壁上,第一通孔内安装有凸轮电机(45),所述凸轮电机(45)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凸轮(44),所述筛分箱(41)的底部配合安装有漏斗(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箱(1)上安装有多个破碎电机,破碎电机额转轴与破碎辊(3)的辊轴通过联轴器配合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43)倾斜设置,所述筛板(43)的一侧贯穿第二通孔内,所述凸轮(44)的圆周面与筛板(43)的另一侧面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料处理结构(5)包括储纳罐(51)、阀门(52)、导流管(53)、混料电机(54)、混料箱(55)和搅拌杆(56),所述储纳罐(51)的一端安装有混料电机(54),所述混料电机(54)的转轴上配合安装有搅拌杆(56),所述储纳罐(51)通过导流管(53)支撑安装,所述导流管(53)上安装有阀门(5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箱(55)的底部箱壁开设有排渣孔,所述混料箱(55)的顶部与漏斗(46)的底部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体废物填埋场的土壤有机修复系统,包括破碎箱、破碎刀、破碎辊、摆动筛分结构和补料处理结构,所述破碎箱的内壁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多个破碎辊,所述破碎辊的圆周面成环形阵列安装有多个破碎刀,所述破碎箱的底部安装有摆动筛分结构,能够实现对土壤除杂,降低填埋场土壤杂乱,提高土壤的疏松程度,提高有毒物质的释放效率,在土壤破碎后,在储纳罐内添加有机物及微生物,在土壤下落的过程中,打开导流管上阀门,有机物和微生物同步下落至混料箱内,在混料电机作业配合下,带动搅拌杆翻转,能够实现土壤混料,提高土壤活性,加快土壤内有毒物质的降解,提高修复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渊 寿震宇 田虎伟 邰军 陈俊杰 桂冠 姜昆 潘文毫 童童 徐灵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鞍山市洁源环保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9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