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4395发布日期:2021-10-30 10:4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


背景技术:

2.现有污水处理模块化装备,主要采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因为模块化产品使用场景往往是连接于原老旧系统,或河湖水污染应急处理中,生物膜法以人工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生物膜本身以丝状菌为骨架,在面对水质水量冲击时拥有较好的耐冲击性,在面对有毒物质冲击时亦能做到快速自我恢复。现有方案亦采用生物膜法,以baf曝气生物滤池为主: baf滤池模块连接至原系统二沉池后,二沉池的上清液进入baf滤池模块进行再处理,滤池模块由下端进水,上端出水,且在下端设置曝气装置,保持池内好氧环境,污水由下向上逐渐接触滤池的陶粒滤料层,滤料比表面积2000

/m
³
左右表面粗糙,因此滤料表面附着有一定数量的生物膜,水流逐渐流过并接触到生物膜,生物膜中大量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氮、磷降解。
3.现有的污水处理模块化装备存在污染物降解效率偏低、建设成本低、系统容易出现污堵现象,需要定期进行冲洗,操作麻烦,以及检修较为困难,滤池为封闭结构,下部由池体封闭,上部由滤料填充封闭,如需检修底部曝气设备和清理池底,需将滤料掏出,工程量十分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
5.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包括生物膜处理池和斜管沉淀池,所述生物膜处理池的底部与斜管沉淀池的底部连通,所述生物膜处理池内设有人工载体填料和曝气设备,所述斜管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
6.进一步,所述生物膜处理池内设有支撑件,所述人工载体填料通过绳索固定在支撑件上。
7.进一步,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或支撑板。
8.进一步,所述生物膜处理池内设有隔挡承托层,所述曝气设备位于隔挡承托层的上侧且曝气设备位于人工载体填料的下方。
9.进一步,所述生物膜处理池的底部与斜管沉淀池的底部通过多孔布水器连接,所述多孔布水器的进水端位于隔挡承托层的下册,所述多孔布水器的出水端位于斜管填料的下方。
10.进一步,所述斜管沉淀池远离生物膜处理池的一侧设与排泥口且排泥口靠近斜管沉淀池的底部。
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通过生物膜处理池与斜管沉淀池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加快污水中污染物的降解效率,且不易出现堵塞现象,无需频繁对本污水处理模块进行清洗,操作简单,便于拆卸检修,且建设成本低。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4.1.生物膜处理池,2.支撑件,3.人工载体填料,4.隔挡承托层,5.曝气设备,6.斜管沉淀池,7.多孔布水器,8.斜管填料,9.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如图1所示,一种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包括生物膜处理池1和斜管沉淀池6,所述生物膜处理池1的底部与斜管沉淀池6的底部连通,所述生物膜处理池1内设有人工载体填料3和曝气设备5,所述斜管沉淀池6内设有斜管填料8。
17.其中,生物膜处理池1内投加微生物菌剂,人工载体填料3用于被微生物附着,微生物即可生成生物膜,人工载体可为组合填料、立体弹性填料、多孔悬浮球填料或活性生物填料等,曝气设备5为现有的成熟设备,在此不再赘述,曝气设备5用于将污水进行曝气,同时为微生物的快速繁殖提供必要的氧气,斜管沉淀池6用于沉淀污泥,斜管填料8用于隔绝沉淀泥沙。
18.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膜处理池1内设有支撑件2,所述人工载体填料3通过绳索固定在支撑件2上。
19.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件2为支撑杆或支撑板。
20.其中,支撑件2用于将人工载体填料3固定在生物膜处理池1内。
21.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膜处理池1内设有隔挡承托层4,所述曝气设备5位于隔挡承托层4的上侧且曝气设备5位于人工载体填料3的下方。
22.其中,隔挡承托层4为支撑托板且支撑托板上设有若干通孔,隔挡承托层4用于安装曝气设备5。
23.如图1所示,所述生物膜处理池1的底部与斜管沉淀池6的底部通过多孔布水器7连接,所述多孔布水器7的进水端位于隔挡承托层4的下册,所述多孔布水器7的出水端位于斜管填料8的下方。
24.如图1所示,所述斜管沉淀池6远离生物膜处理池1的一侧设与排泥口9且排泥口9靠近斜管沉淀池6的底部。
25.其中,排泥口9用于排出斜管沉淀池6中的污泥。
26.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7.通过外源投加微生物菌剂的方式作为微生物接种来源投加至生物膜池中,不使用活性污泥,使得大量专性微生物菌群附着于人工载体填料3上形成功能强大的生物膜。本模块中无需活性污泥,即可获得很高的生物降解效果,微生物培养完成后实际bod负荷约为10

15千克/(m
³
填料
·
天)远超滤池工艺处理效率。这就使得本专利模块在处理相同水量合水质的条件下,设备体积更小。
28.本污水处理模块采取的方式形成的生物膜在生物相上表现为众多丝状菌包裹缠绕着菌胶团与人工载体填料3,钟虫、累枝虫较多,食物链丰富。生物膜本身与人工载体填料3结合牢固,厚度相对较厚。使用微生物菌剂培养使之在人工载体填料3上形成生物膜的方
法如下:
29.1、向已安装人工载体填料3的生物膜处理池1内加入1/2污水,并投加适合该污水特性的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250克/m
³
池容。
30.2、停止进水,保持曝气设备5常开,闷曝3天。
31.3、第四天向系统内投加营养剂,营养剂主要成份含:生物酶、葡萄糖、尿素、磷酸盐、微量元素。投加营养剂后继续闷曝2天。
32.4、第六天开始,向系统内缓慢进水,首日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10%,后续每日增加10%。直至达到设计进水量。
33.5、微生物开始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时,目测可看到淡黄色粘稠状物质在载体表面,此时开始二次补投菌剂,巩固成果,同时可防止生物膜同一时间形成,同一时间脱落。影响系统稳定性。
34.当应对旧的污水系统改造项目时,原系统处理后的出水直接连接至本污水处理模块,当应急处理河道水污染时,河水直接抽取至固定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模块,模块内设置由人工载体填料3,由于外源投加微生物菌剂,促使微生物在人工载体填料3表面聚集形成生物膜。当污水经过生物膜时,污水将和填料上附着生长的菌胶团开始接触,菌胶团表面由于细菌和胞外聚合物的作用,絮凝或吸附了水中的有机物,使菌胶团表面既附有大量的活性细菌,又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成为细菌摄取有机物和繁殖活动的适宜场所。由于这种有利条件,菌胶团表层的细菌迅速繁殖,很快消耗水中有机物。整个生物膜处于增长、脱落和更新的生态过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将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从而使污染物得到降解。床生物膜污水处理池排水由多孔布水器7均匀布置进入斜管沉淀池6,在此利用浅池原理,水中少量悬浮物被拦截,排水悬浮物更少,同时在后端设置斜管沉淀池6,在应对悬浮物较多的污染河道时,澄清效果更加明显。
35.本污水处理模块完全摆脱了活性污泥系统,形成单纯生物膜系统,拥有生物膜法传统优势,在应对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冲击时表现稳定。
36.通过人工外源投加微生物菌剂,使得生物膜处理池1内微生物数量和质量保持较高水平,相较于其它生物膜系统依靠活性污泥为微生物接种来源的劣势,该系统由于接种菌群来源为高品质的人工强化的微生物菌剂,天然拥有更强的降解效率。
37.由于微生物生物膜自身生长周期较长,老化的生物膜缓慢脱落体积较小,因此需要处置的生化污泥量会大大减少。负荷模块化设备使用场景,不增加污泥处置负担。
38.本污水处理池主张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可根据水质特点采用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进行生化培养,做出更适应该水质特点的生化处理系统,例如:制糖厂污水cod偏高,可向系统内多投加球状菌属、枯草芽孢杆菌等降解有机物的菌群,印花厂污水氨氮较高,可向系统内多投加硝化细菌等脱氮菌群。实现了污水处理生化系统菌群额专性培养,区别于以往以活性污泥为微生源时,难以短时间内形成适合现有水质的专性菌群的劣势。
39.将斜管沉淀池6集合于系统末端,利用浅池原理对水中悬浮物进行截流。在应对悬浮物较高的污染河道应急处置时获得较高品质的出水效果。
40.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敞开式结构,不易产生故障,方便运输到项目现场。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
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