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5160发布日期:2021-10-30 10:54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中水主要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中水回用则是将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回用。如把家庭中厨房、洗衣、洗澡等生活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再用泵和管道输送至各家各户的卫生间便槽、抽水马桶使用,亦可作为住宅小区绿化、庭院洒水、洗车和消防用水等使用。
3.如公告号为cn2801776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结构和生物选择池,过滤结构通常包括第一滤网。生物选择池内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溢水口处连通有初步生化池,初步生化池内设有微电解填料悬吊器和射流曝气机。初步生化池的下部连通有间歇式曝气池,间歇式曝气池内布置间歇式射流曝气机和滗水器,间歇式曝气池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滗水器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加料管道且与加料管道连通有通一混合器,该混合器通过单向阀连接有透渗压力滤池,透渗压力滤池与消毒池连通,消毒池上设有中水出水口。原污水中的菜渣等固体杂物经过第一滤网过滤后进入生物选择池中,再由初步生化池、间歇式曝气池、渗透压力滤池和消毒池依次处理,从中水出水口处流出,形成中水。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随着时间的累积,菜渣等固体杂物易堆积在第一滤网上堵塞第一滤网,导致原污水不易进入生物选择池中进行后续处理,不便于原污水处理形成中水。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第一滤网不易堵塞,便于原污水处理形成中水,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第一滤网和清理机构,所述第一滤网位于过滤池的开口处,所述第一滤网的大小不小于过滤池开口的而大小;所述清理机构包括滑动设置的刮板和驱动刮板滑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刮板可滑动至过滤池的边缘处,所述刮板相较于第一滤网远离过滤池的池底,所述刮板与第一滤网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污水进入过滤池前先经过第一滤网过滤,残渣将被拦截至在第一滤网的上方。驱动组件驱动刮板滑动,而刮板与第一滤网地接,因此刮板能将第一过滤网上的残渣刮至滤池的边缘处,使滤网不易被堵塞,从而使原污水易从滤网通过,便于原污水处理后形成中水。
9.可选的,所述过滤池上套设有残渣环,所述残渣环低于过滤池的顶面,所述残渣环靠近过滤池开口的一面上开设有残渣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将残渣刮至过滤池边缘后,残渣沿着过滤池的边
缘落入残渣槽中,便于残渣的收集后集中处理,使残渣不易四处掉落,有效保护了环境。
11.可选的,所述残渣环与过滤池相邻处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残渣槽通过第二滤网与过滤池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第一过滤网的下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第一滤网上流动至残渣槽内的原污水、刮板刮至残渣槽内的原污水通过第二滤网流至过滤池内,使该部分的原污水同样能够得到处理,提高了原污水的利用率。同时,不易使残渣浸泡于残渣槽的原污水中,便于残渣的处理。
13.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过滤池上的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包括滑块,所述刮板与滑块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杆气缸驱动滑块滑动,从而驱动刮板滑动,进而将第一滤网上的残渣刮至过滤池的边缘处。无杆气缸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操作,同时相较于普通气缸,占用的空间小,有效节省了运行空间。
15.可选的,所述过滤池上套设有引导筒,所述引导筒相较于残渣环靠近过滤池的开口,且所述引导筒不高于过滤池的顶面,所述引导筒靠近过滤池开口的一端的大小小于引导筒靠近残渣环的一端的大小,所述引导筒靠近残渣环的一端位于残渣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将残渣刮至过滤池边缘时,由于引导筒的设置,残渣易沿着引导筒的外侧壁至残渣槽中,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7.可选的,所述刮板与第一滤网抵接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插设于第一滤网的网孔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刮动过滤网上的残渣时,刷毛能够随刮板的滑动将第一滤网的网孔加以疏通,从而进一步不易使第一滤网的网孔堵塞,便于原污水进入过滤池中,从而便于原污水处理后形成中水。
19.可选的,所述残渣环远离过滤池的一侧开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处铰接有与排渣口相适配的导渣门,所述导渣门远离残渣槽槽口的一面与残渣槽的底壁相邻。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导渣门,便于工作人员用工具将残渣槽内的残渣导出,从而便于残渣的处理。
21.可选的,所述导渣门与排渣口的内壁相邻之处设置有密封条。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能够增加导渣门与排渣口之间的密封性,使残渣槽中的原污水不易从排渣口处渗漏,有效保护了环境。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驱动组件驱动刮板滑动,刮板将第一过滤网上的残渣刮至滤池的边缘处,使滤网不易被堵塞,从而使原污水易从滤网通过,便于原污水处理后形成中水;
25.2.当刮板将残渣刮至过滤池边缘后,残渣沿着过滤池的边缘落入残渣槽中,便于残渣的收集后集中处理,使残渣不易四处掉落,有效保护了环境;
26.3.从第一滤网上流动至残渣槽内的原污水、刮板刮至残渣槽内的原污水通过第二滤网流至过滤池内,使该部分的原污水同样能够得到处理,提高了原污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过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池;11、第一滤网;12、竖板;13、横板;13、第二滤网;2、清理机构;21、刮板;211、刷毛;22、驱动组件;221、无杆气缸;2211、滑块;222、连接杆;2221、横杆;2222、竖杆;3、生物选择池;4、初步生化池;5、间歇式曝气池;51、泥污出口;6、透渗压力滤池;7、消毒池;71、中水出口;8、残渣环;81、残渣槽;82、排渣口;83、导渣门;84、密封条;9、引导筒。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参照图1,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包括正方形的过滤池1,过滤池1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11,第一滤网11的大小与过滤池1的开口大小相等,过滤池1上安装有用于清理第一滤网11上残渣的清理机构2。
33.参照图1,过滤池1的底部连通有生物选择池3,生物选择池3内设有进水口和溢水口,溢水口处连通有初步生化池4,初步生化池4内设有微电解填料悬吊器和射流曝气机(图中未画出)。初步生化池4的下部连通有间歇式曝气池5,间歇式曝气池5内布置间歇式射流曝气机和滗水器(图中未画出),间歇式曝气池5的底部设有泥污出口51。间歇式曝气池5连通有透渗压力滤池6,透渗压力滤池6与消毒池7连通,消毒池7上设有中水出口71。
34.原污水中的菜渣等固体杂物经过第一滤网11过滤后进入生物选择池3中,再由初步生化池4、间歇式曝气池5、透渗压力滤池6和消毒池7依次处理,从中水出口71处排出,形成中水。
35.参照图2和图3,清理机构2包括滑动安装在过滤池1上的刮板21和用于驱动刮板21滑动的驱动组件22,刮板21可滑动至过滤池1顶面的边缘处,刮板21水平设置且位于第一滤网11的上方,刮板21的底面与第一滤网11的顶面抵接。刮板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刮板21的滑动方向且平行于过滤池1的边,刮板21的长与过滤池1的边长相等。刮板21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刷毛211,刷毛211插设于第一滤网11的网孔中。
36.参照图2和图3,过滤池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两块竖板12,驱动组件22包括位于刮板21上方的无杆气缸221和连接杆222,无杆气缸221固定设置在竖板12的顶面上,且无杆气缸22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刮板21的长度方向。连接杆222包括平行于刮板21的横杆2221和垂直于横杆2221的竖杆2222,无杆气缸221包括滑块2211,横杆2221的一端与滑块2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竖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竖杆2222远离横杆2221的一端与刮板21的中部固定连接。无杆气缸221驱动滑块2211滑动,从而通过连接杆222带动刮板21滑动至过滤池1的边缘处,进而将第一滤网11上的残渣刮至过滤池1的边缘处,并通过刷毛211对第一滤网11的网孔进行疏通。
37.参照图2,过滤池1上套设有残渣环8,残渣环8与过滤池1密封连接且残渣环8的顶面低于过滤池1的顶面,沿残渣环8顶面靠近过滤池1的边缘处开设有残渣槽81,残渣槽81呈回字形。过滤池1上还套设有引导筒9,引导筒9位于残渣环8的正上方且与过滤池1密封连接,引导筒9的顶面与过滤池1的顶面齐平。引导筒9上端的开口小于下端的开口,引导筒9的底端位于残渣槽81的上方且与残渣槽81相邻。刮至过滤池1边缘处的残渣沿着引导筒9落入残渣槽81内,便于残渣的收集处理。
38.参照图2,残渣槽81与过滤池1相邻处安装有第二滤网13,第二滤网13位于第一滤网11的下方,残渣槽81通过第二滤网13与过滤池1连通,沿着第一滤网11进入残渣槽81内的水和刮板21刮至残渣槽81内的原污水能够通过第二滤网13进入过滤池1中进入后续的处理,提高了原污水的利用率,且使残渣槽81内的残渣不易浸泡于残渣槽81内的原污水中,便于残渣的处理。
39.参照图2,残渣槽81的四个外侧壁上均开设有排渣口82,排渣口82处铰接有与排渣口82相适配的导渣门83,导渣门83远离残渣槽81槽口的一面与残渣槽81的底壁相邻,本实施例中,导渣门83远离残渣槽81槽口的一面与残渣槽81的底壁齐平。因此,工作人员可通过打开导渣门83,再通过工具将残渣槽81中的残渣导出,便于残渣的清理。导渣门83与排渣口82的内壁相邻之处设置有密封条84,本实施例中,密封条84与导渣门83固定连接,用于增加排渣口82处的密封性,使原污水不易从排渣口82处渗出。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住宅智能中水处理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启动无杆气缸221,无杆气缸221通过连接杆222带动刮板21滑动,从而将第一滤网11上的残渣刮至过滤池1的边缘处,同时刷毛211对第一滤网11的网孔进行疏通,不易使第一滤网11堵塞,便于原污水进入过滤池1中进行后续处理形成中水。刮至过滤池1边缘处的残渣沿着引导筒9落入残渣槽81中,第一滤网11流入残渣槽81中的原污水和刮板21刮至残渣槽81中的原污水通过第二滤网13进入过滤池1中进行后续处理,而残渣槽81中的残渣则通过排渣口82导出进行处理。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