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649发布日期:2021-11-22 17:1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2.通过对河道内部进行水文监测,能够对当前河道内部的水文状态进行监测,从而能够进行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来配合生产生活活动。其中,adcp称为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水速的水声学流速计。其原理类似于声纳,能够通过接受散射体返还的回波信号来计算河流当前的流速状态,广泛应用于各项水文测量中。
3.其中,水文测量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垂线式的测量方法,将adcp放置在河底的安装筒内,并固定在支架上,以便于配合测量,但是采用安装筒的结构设计,会占据部分河道内部的流通空间,进而会随着水流的不断流通,使得安装筒的迎水面发生淤积,长时间使用会使得泥沙的淤积高度逐渐增加,并最终没过安装筒,影响安装筒内部零部件的使用状态,进而影响监测效果,故需要操作人员定期对安装筒周围的泥沙进行清洁,由于安装筒放置在水下,清洁时需要操作人员入水进行操作,不但清洁时的难度较大,且清洁的效率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危险性,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河道内部泥沙会不断淤积,进而影响设备的监测效果,采用人工下水进行清淤的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要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液压缸带动连杆移动,进而将支撑架外壁上的推板顶起,能够将支撑架两侧的泥沙推送开,以减少水下淤积对测量装置的影响,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下水进行处理,使用时的安全性强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河底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安装筒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推板,所述推板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推动推板转动的连杆,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上设有带动连杆移动的调节液压缸,所述推板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活动板。
7.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调节液压缸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滑动块铰接固定。
8.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对活动板进行支撑的限位块。
9.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筒的内壁上设有对调节液压缸进行支撑的承托架。
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端部设有用于减少支撑架阻力的导向板。
11.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液压缸带动连杆移动,进而将支撑架外壁上的推板顶起,能够将支撑架两侧的泥沙推送开,以减少水下淤积对测量装置的影响,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下水进行处理,使用时的安全性强。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板伸展状态下的俯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板收缩状态下的俯视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推板的俯剖视图。
18.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9.1、推板;2、安装槽;3、活动板;4、导向板;5、支撑架;6、滑槽;7、adcp本体;8、支撑液压缸;9、安装筒;10、承托架;11、滑动块;12、调节液压缸;13、连杆;14、限位块;15、铰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1.参见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文监测用adcp防淤清理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河底的安装筒9,安装筒9为长方体状结构,其竖向侧边设有弧面结构的倒角,能够减缓水流的冲击,延长安装筒9的使用寿命,安装筒9竖向布置在河底,安装筒9的底端部分埋入河底,能够确保安装筒9的稳定性,安装筒9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架5,安装筒9的内部设有竖向布置的支撑液压缸8,支撑液压缸8活塞杆顶部固定安装有adcp本体7,使用时,能够将adcp本体7从安装筒9内部升起,使得adcp本体7与河道内部的水流接触以实现检测,且安装筒9的顶部为开口结构,能够便于对其余零部件进行安装并检修,支撑架5焊接固定在安装筒9的侧壁上,支撑架5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能够便于调节液压缸12的活塞杆伸入支撑架5内操作,支撑架5的侧壁上通过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推板1,推板1的数量有两个,分别对称布置在支撑架5的两侧壁上,能够使得推板1沿着与支撑架5转动连接位置处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推板1推动支撑架5两侧的淤泥分散,从而避免泥沙淤积对安装筒9内部的零部件造成影响,推板1的内壁上铰接安装有推动推板1转动的连杆13,连杆13的一端与推板1的内壁铰接固定,且推板1的内壁上设有与连杆13配合的铰接块15,安装筒9的内壁上设有带动连杆13移动的调节液压缸12,调节液压缸12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调节液压缸12分别对称布置在安装筒9的内壁上,能够在使用时对推板1的顶部和底部进行推送,使得推板1受力均匀,进而确保推板1在清淤过程中保持稳定,连杆13的另一端与调节液压缸12的端部铰接固定,能够
通过调节液压缸12工作推动连杆13带动推板1移动,从而将支撑架5两侧堆积的淤泥推走,从而避免淤泥堆积对adcp本体7造成影响,推板1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2,安装槽2为贯穿开设在推板1侧壁上的通槽,安装槽2的数量共有十八个,且各个安装槽2均均匀布置在推板1上,安装槽2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可翻转的活动板3,推板1上的活动板3能够在安装槽2内部进行翻转,从而使得水流穿过安装槽2内进行导通,以配合清淤动作。
22.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5的侧壁上开设有滑槽6,滑槽6的数量有四个,支撑架5的每侧壁上均开设有两个滑槽6,滑槽6的开设位置与调节液压缸12对应,滑槽6开设至支撑架5的两侧壁上,滑槽6为贯穿支持架的通槽,滑槽6内部设有可水平移动的滑动块11,滑动块11与滑槽6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能够确保滑动块11在滑槽6内部滑动时的稳定性,滑动块11与调节液压缸12固定连接,连杆13的端部与滑动块11铰接固定,使用时,调节液压缸12的活塞杆带动滑动块11在滑槽6内部水平移动,从而使得滑动块11上的连杆13一同移动,进而将推板1撑起实现清淤操作。
23.如图5所示,安装槽2的槽底设有对活动板3进行支撑的限位块14,每个安装槽2内均设有一个限位块14,在推板1向外移动时对活动板3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安装槽2内的活动板3保持稳定,能够与推板1一同移动将淤泥从支撑架5两侧推开。
24.如图2所示,安装筒9的内壁上设有对调节液压缸12进行支撑的承托架10,承托架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安装筒9内壁上,能够对调节液压缸12进行支撑,从而使得调节液压缸12保持水平,确保调节液压缸12动力传输的稳定性。
25.如图1

5所示,支撑架5的端部设有用于减少支撑架5阻力的导向板4,导向板4为弧状结构,能够对对支撑架5的迎水面进行防护,使得水流在流经支撑架5时,通过导向板4分散至支撑架5的两侧,减少对支撑架5的直接冲击,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26.采用上述结构,使用前,操作人员将安装筒9固定在河道的底部中心处,并将其余零部件固定在安装筒9内,而后将调节液压缸12和支撑液压缸8的液压油管路沿河底布置,并延伸至岸边的控制机房内;
27.使用时,adcp本体7能够对河道内部的流速状态进行检测,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河道内部的泥沙会逐渐淤积在安装筒9及支撑架5的两侧,为了确保安装筒9内部零部件的使用状态,需要定期开启装置进行清淤操作;
28.清淤时,调节液压缸12工作使得活塞杆伸出,进而推动调节液压缸12活塞杆端部处的滑动块11在支撑架5侧壁上的滑槽6内部水平移动,从而推动连杆13将导向板4撑起,此时推板1侧壁上安装槽2内的活动板3会抵接在限位块14上进行支撑,并跟随推板1一同移动,从而将支撑架5两侧的泥沙推开,此时的推板1呈展开状态,并伴随着水流的不断流动,能够使得水流带动泥沙从安装筒9的两侧流走,避免淤积,而后调节液压缸12带动活塞杆复位,使得滑动块11带动连杆13收缩,从而将推板1收缩至支撑架5的两侧壁处,在推板1的收缩过程中,活动板3会向外张开,以便于支撑架5两侧的水流通过安装槽2导出,从而减少推板1收缩过程中的阻力,降低调节液压缸12的工作压力,延长装置的整体使用寿命,当推板1复位后,随着河道内部水流的不断流动,会对活动板3进行冲击,从而使得活动板3重新贴合至安装槽2内,以便于推板1进行下次推送,而后调节液压缸12反复工作,带动推板1对支撑架5周围进行清扫,即完成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
29.通过调节液压缸12带动连杆13移动,进而将支撑架5外壁上的推板1顶起,能够将
支撑架5两侧的泥沙推送开,以减少水下淤积对测量装置的影响,操作简单方便,无需人工下水进行处理,使用时的安全性强。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