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5690发布日期:2022-01-29 12:19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3.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霍乱和病毒疫情,如:埃博拉病毒、非典sars 病毒、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终合症病毒等,传染暴发面积之广,死亡人数之多,为有史以来所罕见,医院污水中含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药物、消毒剂、诊断用剂、洗涤剂以及大量的病源性微生物、寄生虫及病毒等,同工业和生活污水相比,污染力更强,如将含有病源微生物的医院污水不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任其排放,必然会对周围环境及地面水源、河流、湖泊造成污染,引起交叉病毒感染,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现有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未充分考虑医院各医疗部门污水排放的差异性,且一些污水净化工艺仍面临灭菌不彻底、污染物残留等问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主消毒系统和副消毒系统,所述主消毒系统包括预消毒接触池,所述预消毒接触池连接有化粪池,所述化粪池连接有提升井,所述提升井连接有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连接有mbbr池,所述mbbr池连接有高效沉淀池,所述高效沉淀池一侧连接有加药池,且所述高效沉淀池另一侧连接有折流消毒池,所述折流消毒池连接有折流罐,且所述折流罐一侧连接有污水排放池,所述污水排放池一侧连接有污泥储存池,所述污泥储存池连接有高压水泵,所述高压水泵一侧连接有污泥脱水机房,且所述污泥脱水机房与提升井相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副消毒系统包括多个方舱,所述方舱一侧连接有储水池,所述方舱另一侧连接有洗消间,所述洗消间设置有消毒洗刷池,所述消毒洗刷池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地漏,所述单向阀地漏通过管道连接有杂物收集池,所述杂物收集池连接有污水管道,所述污水管道连接污水箱,且所述污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在预消毒接触池一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mbbr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顶部一侧开设有液压式盖门,所述液压式盖门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保护架,所述密封保护架内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贯穿防护板,且所述电机输出端套装有皮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池体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且所述安装滑槽内套装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装有卡扣,且所述卡扣与皮带固定连接,所述滑杆底端固定安装有网兜,所述池体一侧贯穿设置有污水管,且所述污水管与调节池相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网兜内填充有圆柱状和球状泡沫体,且所述圆柱状和球状泡沫体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其中的一种材质或多种材质混合制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杂物收集池内设置多个筛网或者栅栏。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mbbr池来投放一些泡沫填充物,且泡沫体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其中的一种材质或多种材质混合制成。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比重接近于水,以圆柱状和球状为主,易于挂膜,不结团、不堵塞、脱膜容易,并且在相同负荷条件下只需普通氧化池20%的容积,能够达到节约能源;
13.2、该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在方舱一侧连接有储水池,方舱另一侧连接有洗消间,洗消间设置有消毒洗刷池,消毒洗刷池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地漏,单向阀地漏通过管道连接有杂物收集池,杂物收集池连接有污水管道,污水管道连接污水箱,污水箱通过管道连接在预消毒接触池一侧,其中储水池的设计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高清洁水源,洗消间为医护人员提供消毒清洁、单向阀地漏设计保证排水后自动闭合,污水不反水、杂物收集池可以提前收集污水当中包含的杂物,避免阻塞管道。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的mbbr消毒池平面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的主消毒系统平面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的副消毒系统平面图。
18.图中:1、主消毒系统;2、副消毒系统;3、方舱;4、储水池;5、洗消间;6、消毒洗刷池;7、单向阀地漏;8、杂物收集池;9、污水管道;10、污水箱;11、预消毒接触池;12、化粪池;13、提升井;14、调节池;15、mbbr池;16、高效沉淀池;17、折流消毒池;18、污水排放池;19、加药池;20、折流罐;21、污泥脱水机房;22、高压水泵;23、污泥储存池;1501、池体;1502、安装滑槽;1503、污水管;1504、液压式盖门;1505、密封保护架;1506、防护板;1507、电机;1508、滑杆;1509、皮带;1510、网兜。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主消毒系统1和副消毒系统2,主消毒系统1包括预消毒接触池11,预消毒接触池11连接有化粪池12,化粪池12连接有提升井13,提升井13连接有调节池14,调节池14连接有mbbr池15,mbbr
池15连接有高效沉淀池16,高效沉淀池16一侧连接有加药池19,且高效沉淀池16另一侧连接有折流消毒池17,折流消毒池17连接有折流罐20,且折流罐20一侧连接有污水排放池18,污水排放池18一侧连接有污泥储存池23,污泥储存池23连接有高压水泵22,高压水泵22一侧连接有污泥脱水机房21,且污泥脱水机房21与提升井13相连接。
21.其中,副消毒系统2包括多个方舱3,方舱3一侧连接有储水池4,方舱3另一侧连接有洗消间5,洗消间5设置有消毒洗刷池6,消毒洗刷池6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地漏7,单向阀地漏7通过管道连接有杂物收集池8,杂物收集池8连接有污水管道9,污水管道9连接污水箱10,且污水箱10通过管道连接在预消毒接触池11一侧。
22.其中,mbbr池15包括池体1501,池体1501顶部一侧开设有液压式盖门1504,液压式盖门1504一侧固定安装有密封保护架1505,密封保护架1505内固定安装有防护板1506,防护板1506一侧固定安装有电机1507,电机1507输出端贯穿防护板1506,且电机1507输出端套装有皮带1509。
23.其中,池体1501内壁开设有安装滑槽1502,且安装滑槽1502内套装有滑杆1508,滑杆1508上套装有卡扣,且卡扣与皮带1509固定连接,滑杆1508底端固定安装有网兜1510,池体1501一侧贯穿设置有污水管1503,且污水管1503与调节池14相连接。
24.其中,网兜1510内填充有圆柱状和球状泡沫体,且圆柱状和球状泡沫体多为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其中的一种材质或多种材质混合制成。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氨酯比重接近于水,以圆柱状和球状为主,易于挂膜,不结团、不堵塞、脱膜容易,并且在相同负荷条件下只需普通氧化池20%的容积,能够达到节约能源。
25.其中,杂物收集池8内设置多个筛网或者栅栏,杂物收集池可以提前收集污水当中包含的杂物,避免阻塞管道。
26.工作原理:该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医护人员在进入方舱3之后,首先通过消毒洗刷池6进行消毒处理,产生的污水通过单向阀地漏7进入污水管当中,其中单向阀地漏7设计保证排水后自动闭合,污水不反水,污水进入杂物收集池8当中通过栅栏收集杂物,污水再次进入无水箱10当中,污水箱10连接预消毒接触池11,将产生的污水进行初步消毒,初步消毒之后依次进入化粪池12、提升井13、调节池14、mbbr池15、高效沉淀池16、折流消毒池17和污水排放池18之后达标即可排放,在污水排放池18当中沉淀的污泥进入污泥储存池23,通过高压水泵22进入污泥脱水机房21当中,脱水完成之后通过提升井13输送之地面进行深埋即可,该种医疗隔离方舱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7.最后应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