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1481发布日期:2021-12-31 23:4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脱硫废水主要是锅炉烟气湿法脱硫(石灰石/石膏法)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废水中含有的杂质主要包括悬浮物、过饱和的亚硫酸盐、硫酸盐以及重金属,其中很多是国家环保标准中要求严格控制的第一类污染物。目前处理脱硫废水的常见方法是利用利用碱性药剂、有机硫化物、絮凝剂等对废水进行处理,常用的设备是依次连接的三联箱、澄清器和出水箱,然而现有的三联箱多数为矩形结构,此种结构的三联箱在转角处存在搅拌死角,转角底部容易堆积沉淀;中国专利cn209940674u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三联箱式处理装置,将中和箱、沉降箱和絮凝箱设计成空心圆柱结构,此专利虽然克服了上述问题,但是此种结构的三联箱自身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企业投入新的生产线、新的模具及生产设备,成本的较大。
3.此外,目前市场上的三联箱采用溢流的方式相互连通,溢流的方式无法确保出水的稳定性,影响后续的处理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投入少、能够克服搅拌死角、并且能够确保出水稳定的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三联箱、澄清器及出水箱;所述三联箱内由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中和区、沉淀区和絮凝区;所述中和区顶部设进水口,絮凝区侧壁中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澄清器连通;所述中和区、沉淀区和絮凝区内均设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搅拌桨;所述中和区、沉淀区和絮凝区底部的转角处还设置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包括分别安装在转角处两侧壁底部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设置可绕固定轴转动的套筒,所述套筒上设置软帘;最下方的所述搅拌桨与软帘接触,所述搅拌桨自由端为折弯形;所述软帘底部接近三联箱底面。
7.作为优选,所述三联箱和出水箱还与加药系统连接;所述加药系统包括石灰乳加药箱、有机硫加药箱、混凝剂加药箱、助凝剂加药箱和盐酸加药箱;所述石灰乳加药箱与中和区连接;所述有机硫加药箱和混凝剂加药箱与沉降区连接;所述助凝剂加药箱与絮凝区连接;所述盐酸加药箱与出水箱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澄清器底部设置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与板框压泥机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顶部还设置可升降隔板,所述可升降隔板顶部伸出三联箱顶部后与提拉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底部分别插入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顶部的凹槽内;所述中和区、沉淀区和絮凝区内均设置低液位计、中液位计和高液位计。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高度高于出水口
的高度。
11.作为优选,所述软帘为塑料材质、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第一:利用液位计和提拉气缸的联动,确保出水的稳定;
14.第二:设置扰流装置,搅拌桨转动带动软帘摆动,防止转角处底部堆积沉淀,并且不需要改变现有的生产加工设备,投入少。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三联箱中和区俯视图。
17.图中:10是三联箱、11是第一隔板、12是第二隔板、13是中和区、13.1是进水口、14是沉淀区、15是絮凝区、15.1是出水口、20是搅拌轴、21是搅拌桨、30是可升降隔板、40是提拉气缸、41是支架、50是扰流装置、51是固定轴、52是套筒、53是软帘、61是低液位计、62是中液位计、63是高液位计、70是澄清器、71是排泥管、72是板框压泥机、80是出水箱、90是加药系统、91是石灰乳加药箱、92是有机硫加药箱、93是混凝剂加药箱、94是助凝剂加药箱、95是盐酸加药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一种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三联箱10、澄清器70及出水箱80;所述三联箱10内由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分隔成中和区13、沉淀区14和絮凝区15;所述中和区13顶部设进水口13.1,絮凝区15侧壁中部设置出水口15.1,所述出水口15.1与澄清器70连通;所述中和区13、沉淀区14和絮凝区15内均设置搅拌轴20,所述搅拌轴20上沿轴向均匀设置搅拌桨21;所述中和区13、沉淀区14和絮凝区15底部的转角处还设置扰流装置50,所述扰流装置50包括分别安装在转角处两侧壁底部的固定轴51,所述固定轴51上设置可绕固定轴51转动的套筒52,所述套筒52上设置软帘53;最下方的所述搅拌桨21与软帘53接触,所述搅拌桨21自由端为折弯形(参考图2);所述软帘53底部接近三联箱10底面;搅拌桨21转动时,拨动软帘53,软帘53绕着固定轴51摆动,可以带动转角处底部的废水与药剂混合,避免沉积形成死角;当然也可以使用合页的结构使软帘53摆动。
20.作为优选,所述三联箱10和出水箱80还与加药系统90连接;所述加药系统90包括石灰乳加药箱91、有机硫加药箱92、混凝剂加药箱93、助凝剂加药箱94和盐酸加药箱95;所述石灰乳加药箱91与中和区13连接,在中和区13内,废水的ph值通过加入石灰乳调升至9.0—9.5范围以便沉淀大部分重金属;废水中的石膏沉淀至饱和浓度;
21.所述有机硫加药箱92和混凝剂加药箱93与沉降区14连接;通过加入有机硫进一步沉淀不能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出来的重金属;所述助凝剂加药箱94与絮凝区15连接;通过加入混凝剂(feclso4)和聚合电解质(助凝剂)以便使沉淀颗粒长大更易沉降。
22.所述盐酸加药箱95与出水箱80连接,澄清器70出水自流进入出水箱80,经过调整ph达到6.0~9.0范围,通过出水泵排放。
23.作为优选,所述澄清器70底部设置排泥管71,所述排泥管71与板框压泥机72连接,
澄清器70底部的剩余污泥,一部分污泥作为接触污泥通过污泥循环泵返回到中和区13(图中未画出),以提供沉淀所需的晶核,获得更好地沉降;另一部分通过污泥排放泵加压,顺着排泥管71进入板框压泥机72脱水,生成的泥饼外运,滤液自流入滤液箱,经滤液泵回流到中和区13(图中未画出)。
2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顶部还设置可升降隔板30,所述可升降隔板30顶部伸出三联箱10顶部后与提拉气缸40的伸缩杆连接,底部分别插入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2顶部的凹槽内,所述提拉气缸40与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中和区13、沉淀区14和絮凝区15内均设置低液位计61、中液位计62和高液位计63;所述低液位计61、中液位计62和高液位计63均与控制系统连接,与提拉气缸40形成联动,控制可升降隔板30与第一隔板11或第二隔板12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水量,确保出水稳定。
2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11的高度高于第二隔板12;所述第二隔板12的高度高于出水口15.1的高度。
26.作为优选,所述软帘53为塑料材质、硅胶材质或橡胶材质。
27.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