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4310发布日期:2022-03-16 15:4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和具有其的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和具有所述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滤芯,其前置滤芯、后置滤芯和主滤芯复合在一个复合滤芯内,但前置滤芯的寿命较主滤芯和后置滤芯短,在更换时需基于前置滤芯的寿命定期更换,导致复合滤芯更换频繁,不仅非常不便,而且增大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该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复合滤芯。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所述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包括:前置滤材;纯水管,所述纯水管设在所述前置滤材内,所述纯水管的外径为4-8毫米;上端盖,所述上端盖设在所述前置滤材的上端;下端盖,所述下端盖设在所述前置滤材的下端。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的外径为5-7毫米。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的内径为2-6毫米。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的内径为3-5毫米。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通过挤出成型。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的外周面平整。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纯水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前置滤材的内周面间隔开。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置滤材包括内层滤材和外层滤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层滤材为湿法成型复合活性炭滤材,所述外层滤材为折叠pp滤材。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具有寿命长等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剖视图。
2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剖视图。
23.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爆炸图。
24.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剖视图。
25.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剖视图。
30.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剖视图。
31.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的局部剖视图。
33.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剖视图。
35.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剖视图。
36.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爆炸图。
37.附图标记:复合滤芯1、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前置滤材100、内层滤材110、外层滤材120、纯水管200、上端盖300、上盖体310、旋转定位筋311、缺口312、上安装孔313、上定位件320、第一旋转卡扣321、第二旋转卡扣322、定位环台323、转接头330、上纯水管过孔331、上定位槽332、安装槽333、旋转卡槽334、连通槽335、上密封圈340、第二密封圈350、第三密封圈360、下端盖400、下盖体410、下纯水管过孔411、下定位槽412、轴向定位槽413、周向定位槽414、下定位件420、轴向定位卡扣421、周向定位凸台422、下密封圈430、第四密封圈440、水路转接盖20、提手21、装饰盖22、转接头23、主滤转接盖30、内筒40、后置滤材50、后置滤芯端盖51、主滤滤材60、中心管70、外筒80。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技术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39.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滤芯,其前置滤芯、后置滤芯和主滤芯复合在一个复合滤芯内,但前置滤芯的寿命较主滤芯和后置滤芯短,在更换时需基于前置滤芯的寿命定期更换,导致复合滤芯更换频繁,不仅非常不便,而且增大用户的使用成本。
40.具体而言,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滤芯,其前置滤芯的可填充体积较小,纳污面积较小,导致其寿命较短。
41.举例而言,以ro膜作为主滤芯的复合滤芯为例,ro膜滤芯的寿命超过两年,若前置滤芯采用pac滤芯,通常寿命只有一年。因此导致复合滤芯一年就需要进行更换。
42.为此,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复合滤芯,其前置滤芯
的纯水管为便于密封圈的设置,需要在外周面设置环槽等结构以对密封圈进行定位。而为了在管壁外周面形成环槽,纯水管需采用吹塑工艺成型,一方面吹塑工艺成型的纯水管管径较大,外径可达10毫米以上,影响前置滤材的可填充体积,减小了纳污面积,另一方面为了形成环槽等结构,管壁需要保证一定的厚度,进一步影响了前置滤材的可填充体积,减小了纳污面积。
4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
47.如图1-图1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包括前置滤材100、纯水管200、上端盖300和下端盖400(上下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且仅为了便于表述,并非对于实际设置方向的限定)。
48.纯水管200的外径为4-8毫米。
4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通过使纯水管200的外径为4-8毫米,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前置滤芯,可以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增大前置滤材100的可填充体积,增大前置滤材100的纳污面积,从而延长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50.纯水管200设在前置滤材100内,纯水管200为挤出成型的外周面平整管件。上端盖300设在前置滤材100的上端,纯水管200的上端配合在上端盖300内。下端盖400设在前置滤材100的下端,纯水管200的下端配合在下端盖400内。
51.具体而言,“纯水管200为挤出成型的外周面平整管件。”是指纯水管200的外周面平整,不设置用于对密封圈定位的结构。
5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通过使纯水管200为挤出成型的外周面平整管件,相比相关技术中采用吹塑成型且外周面设有密封圈定位结构的纯水管,一方面挤出成型可以便于缩小纯水管200的管径和管壁厚度,从而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增大前置滤材100的可填充体积,增大前置滤材100的纳污面积,另一方面由于纯水管200外周面平整,不设置用于对密封圈定位的结构,不仅可以省去这些定位结构占用的空
间,而且可以便于缩小纯水管200的管壁厚度,从而进一步便于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提高前置滤材100的可填充体积,增大纳污面积,从而延长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53.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具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54.具体地,纯水管200的外径为5-7毫米。这里优选6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控制纯水管200的外径尺寸,进一步便于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从而延长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55.有利地,所述纯水管的内径为2-6毫米。由此可以便于保证纯水管200内的水流流量,从而保证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的出水流量。
56.更为有利地,纯水管200的内径为3-5毫米。这里优选4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保证纯水管200的水流流量,从而进一步保证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的出水流量。
57.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纯水管200的外周面与前置滤材100的内周面间隔开。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原水经过原水进口进入前置滤材100外侧,经过前置滤材100的过滤进入前置滤材100与纯水管200之间,并通过前置水出口排出。这样可以便于前置水的顺畅排出。
58.更为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上端盖300至少包括转接头330,纯水管200的上端配合在转接头330内。这样可以利用转接头330连通纯水管200和纯水出口,便于纯水的排出。
59.有利地,如图5和图11所示,转接头330与纯水管200之间设有上密封圈340,下端盖400与纯水管200之间设有下密封圈430。由此可以提高纯水管200与转接头330之间以及纯水管200与下端盖400之间的密封性。
60.本技术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61.本技术的发明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由于纯水管200为挤出成型的外周面平整管件,密封圈难以在纯水管200上实现定位,存在密封圈安装不到位或安装后移位的可能,导致密封性受到影响。
62.更为有利地,如图5和图11所示,转接头330内设有上定位槽332,下端盖400内设有下定位槽412,上密封圈340配合在上定位槽332内,下密封圈430配合在下定位槽412内。由此可以在转接头330和下端盖400上形成对密封圈定位的结构,一方面无需在纯水管200上形成定位结构,便于控制纯水管200的管径,另一方面可以便于提高对密封圈的定位效果,避免密封圈安装不到位或安装后移位,保证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63.本技术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64.本技术的申请人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上定位槽332和下定位槽412直接由转接头330和下端盖400的内周面形成,会导致密封圈安装困难。
65.有利地,如图5-图10所示,上端盖300包括上盖体310、转接头330、上定位件320,上盖体310内设有上安装孔313,上定位件320安装在上安装孔313内,转接头330上设有上纯水管过孔331,上纯水管过孔331的内周面设有上定位槽332,上定位件320配合在上定位槽332内,纯水管200的上端配合在上纯水管过孔331内。上密封圈340配合在上定位槽332内且轴向夹持在上定位件320和上定位槽332之间,上密封圈340套设在纯水管200外。具体而言,在安装时,可以先将上密封圈340装入上定位槽332,再将上定位件320与转接头330安装在一起,使上定位件320和转接头330的上定位槽332夹持上密封圈340,实现上密封圈340的定位。由此可以将上端盖300设置成若干拆分件,相比定位槽直接形成在转接头330内周面的
技术方案,可以便于上密封圈340的安装。
66.更为有利地,上定位槽332与转接头330的下端面连通,上密封圈340夹持在上定位槽332的内顶面与上定位件320的上端面之间。这样可以在安装时通过转接头330的下端面将上密封圈340装入上定位槽332内,从而进一步便于上密封圈340的安装。
67.具体地,如图5-图10所示,上定位槽332的内周面还设有与转接头330的下端面连通的安装槽333,上定位件320的外周面设有定位环台323,定位环台323止抵安装槽333的内顶面。这样可以便于上定位件320的安装,便于利用定位环台323保证上定位件320和转接头330的相对位置,便于保证安装到位,便于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
68.更为具体地,如图5-图10所示,安装槽333的内周面设有旋转卡槽334和连通槽335,连通槽335连通旋转卡槽334和转接头330的下端面,上定位件320上设有第一旋转卡扣321,第一旋转卡扣321适于穿过连通槽335并进一步通过上定位件320和转接头330的相对转动配合在旋转卡槽334内。这样可以便于上定位件320和转接头330的安装。
69.进一步地,如图5-图10所示,上定位件320上设有第一旋转卡扣321,上盖体310上设有旋转定位筋311,旋转定位筋311上设有缺口312,第二旋转卡扣322适于穿过缺口312并进一步通过上定位件320和上盖体310的相对转动止档在旋转定位筋311上。这样可以便于上定位件320和上盖体310的安装。
70.具体而言,第一旋转卡扣321和第二旋转卡扣322可以均为两个。
71.可选地,如图5所示,上密封圈340为多个且沿轴向排列。具体而言,上密封圈340可以为两个。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上纯水管过孔331的直径为4-8毫米。
7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通过使上纯水管过孔331的直径为4-8毫米,可以适配外径为4-8毫米的纯水管,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前置滤芯,可以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增大前置滤材100的可填充体积,增大前置滤材100的纳污面积,从而延长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74.有利地,上纯水管过孔331直径为5-7毫米。这样可以使上纯水管过孔331适配外径为5-7毫米的纯水管。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控制纯水管200的外径尺寸,进一步便于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从而延长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75.具体地,如图5所示,转接头330外套设有第二密封圈350。由此可以便于提高转接头330与复合滤芯1其他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具体而言,转接头330可以与复合滤芯1的水路转接盖配合,第二密封圈350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76.更为具体地,如图5所示,上盖体310的外周面套设有第三密封圈360。由此可以便于提高上盖体310与复合滤芯1其他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具体而言,上盖体310可以与复合滤芯1的主滤芯转接盖相配合,第三密封圈360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77.有利地,如图11-图13所示,下端盖400包括下盖体410、下定位件420,下盖体410内设有下纯水管过孔411,下纯水管过孔411的内周面设有下定位槽412,下定位件420安装在下定位槽412内,纯水管200的下端配合在下纯水管过孔411内。下密封圈430配合在下定位槽412内且轴向夹持在下定位件420和下定位槽412之间,下密封圈430套设在纯水管200外。具体而言,在安装时,可以先将下密封圈430装入下定位槽412,再将下定位件420与下盖体410安装在一起,使下定位件420和下盖体410的下定位槽412夹持下密封圈430,实现下密封
圈430的定位。由此可以将下端盖400设置成若干拆分件,相比定位槽直接形成在下端盖400内周面的技术方案,可以便于下密封圈430的安装。
78.更为有利地,如图11-图13所示,下定位槽412与下端盖400的上端面连通,下密封圈430夹持在下定位槽412的内底面和下定位件420的下端面之间。这样可以在安装时通过下盖体410的上端面将下密封圈430装入下定位槽412内,从而进一步便于下密封圈430的安装。
79.具体地,如图11-图13所示,下定位槽412的内周面设有轴向定位槽413,下定位件420的外周面设有轴向定位卡扣421,轴向定位卡扣421卡合在轴向定位槽413内。这样可以利用轴向定位槽413和轴向定位卡扣421实现下定位件420和下盖体410的轴向定位。
80.更为具体地,如图11-图13所示,下定位槽412的内周面设有周向定位槽414,下定位件420的外周面设有周向定位凸台422,周向定位凸台422配合在周向定位槽414内。这样可以利用周向定位槽414和周向定位凸台422实现下定位件420和下盖体410的周向定位。
81.由此可以实现下盖体410和下定位件420的轴向和周向定位,便于实现两者的安装。
82.进一步地,如图11-图13所示,周向定位槽414与下盖体410的上端面连通,周向定位凸台422凸出下定位件420的上端面。由此可以便于下定位件420的安装。
83.具体而言,轴向定位卡扣421和周向定位凸台422可以均为两个。
84.下密封圈430为多个且沿轴向排列。具体而言,下密封圈430可以为两个。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85.更为具体地,下盖体410的外周面套设有第四密封圈440。由此可以便于提高下盖体410与复合滤芯1其他结构之间的密封性。具体而言,下盖体410可以与复合滤芯1的内筒配合,第四密封圈440可以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
8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下纯水管过孔411的直径为4-8毫米。
8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通过使下纯水管过孔411的直径为4-8毫米,可以适配外径为4-8毫米的纯水管,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前置滤芯,可以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增大前置滤材100的可填充体积,增大前置滤材100的纳污面积,从而延长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88.有利地,下纯水管过孔411的直径为5-7毫米。由此可以进一步便于控制纯水管200的外径尺寸,进一步便于减小纯水管200占用的空间,从而延长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的使用寿命。
89.当然,纯水管20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密封。
90.例如,转接头330与纯水管200之间以及下端盖400和纯水管200之间焊接密封。这样同样可以实现转接头330与纯水管200之间以及下端盖400和纯水管200之间的密封,而且无需设置密封圈和定位结构。
91.再例如,转接头330与纯水管200以及下端盖400与纯水管200过盈配合。这样同样可以实现转接头330与纯水管200之间以及下端盖400和纯水管200之间的密封,而且无需设置密封圈和定位结构。
92.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密封圈”、“焊接”和“过盈配合”的密封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进行排列组合或同时使用。
93.图2和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如图2和图3所示,前置滤材100包括内层滤材110和外层滤材120。这样可以使用两种性能不同的滤材构成前置滤材100便于实现不同的过滤功能和效果,提高前置滤材100的过滤效果和灵活性。
94.具体地,内层滤材110为湿法成型复合活性炭滤材,外层滤材120为折叠pp滤材。具体而言,湿法成型复合活性炭滤材是碳纤维和碳粉通过湿法铸造出的滤材。由此相比相关技术中的pac滤材,可以进一步便于提高前置滤材100的纳污面积,进一步提高前置滤材100的使用寿命。
95.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
9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前置滤芯10,具有寿命长等优点。
97.具体地,如图14-图17所示,复合滤芯1还包括水路转接盖20、主滤转接盖30、内筒40、后置滤材50、主滤滤材60、中心管70、外筒80。
98.主滤转接盖30设在上端盖300外,水路转接盖20设在主滤转接盖30上方,内筒40套设在前置滤材100外,后置滤材50设在内筒40下方,中心管70套设在内筒40外,主滤滤材60套设在中心管70外且与主滤转接盖30相连,外筒80套设在主滤滤材60外且与水路转接盖20相连。
99.水路转接盖20上设有提手21、装饰盖22、转接头23。
100.后置滤材50的下端设有后置滤芯端盖51。
101.主滤滤材为ro膜。后置滤材为炭棒。
102.内筒40与中心管70之间具有1-2毫米间隙。
103.后置滤材50与内筒40底部之间以及后置滤材50与后置滤芯端盖51之间通过胶水粘接
104.转接头23为多个且包括原水接头、前置接头、主滤接头、纯水接头、废水接头。
105.具体而言,如图16所示,原水通过原水接头进入前置滤材100与内筒40之间,通过前置滤材100过滤后进入前置滤材100与纯水管200之间,之后通过前置接头排出,经过水泵加压后,由主滤接头回到复合滤芯1内,流入主滤滤材60与外筒80之间,从主滤滤材60底部进水,废水从主滤滤材60上端废水接头流出,纯水则从中心管70上的孔进入中心管70与内筒40之间的间隙,然后流向后置滤材50。经过后置滤材50过滤后,纯水从前置滤芯10中间的纯水管200流出,最后经纯水接头排出。
1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滤芯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0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