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2582发布日期:2022-02-12 13:2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现在污水处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工业社会的发展,一方面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多,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泥,所以通常需要用到污泥处理装置,从而使得固液分离开,但是常见的污泥处理装置工作效率较低,固液分离效果较差,无法彻底的把污泥中的水和泥分离开,大大降低了实用性,同时影响工作效率,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底板、分离机构和处理机构,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处理机构设置在底板的顶部;
5.所述分离机构包括污水池和污泥沉淀壳,所述污水池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左侧,所述污泥沉淀壳安装在污水池的顶部,所述污泥沉淀壳的左侧安装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的底部安装与其相互连通的吸料管,所述吸料管的底端贯穿污水池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污水泵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所述排料管靠近污泥沉淀壳的一端贯穿污泥沉淀壳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排料管的左侧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料管,所述污泥沉淀壳的内壁上安装有漏斗,所述污泥沉淀壳的背面且对应漏斗的位置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的前端从后至前依次贯穿污泥沉淀壳和漏斗且延伸至漏斗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表面且位于漏斗的内部安装有旋转杆,所述漏斗的底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泥管,所述污水池背面的右侧安装有水泵;
6.所述处理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安装在底板顶部的右侧,所述固定壳内壁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板,四个支撑板的顶部通过密封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板底部的中点处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顶端贯穿密封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顶端安装有滤筒,所述排泥管靠近固定壳的一端依次贯穿污泥沉淀壳和固定壳且延伸至固定壳的内部,所述排泥管顶部的右侧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药管,所述固定壳的右侧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的左侧贯穿固定壳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拉板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与固定壳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
7.优选的,所述漏斗的背面且位于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表面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壁与旋转电机输出轴的表面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壳靠近污水池的一侧与污水池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固定壳内壁的底部相互接触。
10.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靠近固定壳内壁的一侧与固定壳的内壁相互接触。
11.优选的,所述拉板靠近固定壳的一侧与固定壳相互接触。
12.优选的,所述密封板靠近拉板的一侧与拉板相互接触,所述拉板靠近支撑板的一侧与支撑板相互接触。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污水池、污泥沉淀壳、污水泵、吸料管、排料管、加料管、漏斗、旋转电机、旋转杆、排泥管、水泵、固定壳、支撑板、密封板、伺服电机、滤筒、加药管、拉板和固定螺栓的相互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泥分离效果,使得水和泥可以被彻底的分离,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实用性,使得装个设备工艺简洁操作简单,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理机构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污泥沉淀壳、漏斗、旋转电机和旋转杆左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分离机构、21污水池、22污泥沉淀壳、23污水泵、24吸料管、25排料管、26加料管、27漏斗、28旋转电机、29旋转杆、210排泥管、211水泵、3处理机构、31固定壳、32支撑板、33密封板、34伺服电机、35滤筒、36加药管、37拉板、38固定螺栓、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分离机构2和处理机构3,分离机构2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处理机构3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
23.分离机构2包括污水池21和污泥沉淀壳22,污水池21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左侧,污水从21顶部的左侧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连接管,污泥沉淀壳22安装在污水池21的顶部,污泥沉淀壳22为透明材料制成,从而方便观察内部的情况,污泥沉淀壳2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污水泵23,污水泵23的底部安装与其相互连通的吸料管24,吸料管24的底端贯穿污水池21且延伸至其内部,污水泵2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料管25,排料管25靠近污泥沉淀壳22的一端贯穿污泥沉淀壳22且延伸至其内部,排料管2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料管26,加料管26上安装有单向阀,加料管26可以加入絮凝剂加快污水的沉淀,污泥沉淀壳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漏斗27,污泥沉淀壳22的背面且对应漏斗27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28,旋转电机28输出轴的前端从后至前依次贯穿污泥沉淀壳22和漏斗27且延伸至漏斗27的内部,旋转电机28输出轴的表面且位于漏斗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杆29,漏斗27的背面且位于旋转电机28输出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4,密封圈4的内壁与旋转电机28输出轴的表面活动连接,漏斗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泥管
210,污水池21背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水泵211,污泥沉淀壳22的右侧且位于漏斗27的顶部安装有与其相互连通的排水管,排水管上和排泥管210上均安装有电磁阀。
24.处理机构3包括固定壳31,固定壳31安装在底板1顶部的右侧,固定壳31靠近污水池21的一侧与污水池21固定连接,固定壳31内壁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板32,支撑板32的底部与固定壳31内壁的底部相互接触,四个支撑板32的顶部通过密封板33固定连接,密封板33靠近固定壳31内壁的一侧与固定壳31的内壁相互接触,密封板33底部的中点处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4,伺服电机34输出轴的顶端贯穿密封板33且延伸至其外部,伺服电机34输出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滤筒35,排泥管210靠近固定壳31的一端依次贯穿污泥沉淀壳22和固定壳31且延伸至固定壳31的内部,排泥管210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互连通的加药管36,加药管36上安装有单向阀,当排泥管210排泥时,加药管36可以加入絮凝剂,从而使得泥和水充分的反应,方便把泥中的水分离出来,固定壳31的右侧设置有拉板37,拉板37靠近固定壳31的一侧与固定壳31相互接触,拉板37的左侧贯穿固定壳31且延伸至其内部,密封板33靠近拉板37的一侧与拉板37相互接触,拉板37靠近支撑板32的一侧与支撑板32相互接触,拉板37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与固定壳3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38,污水泵23、旋转电机28、水泵211和伺服电机34的控制方式均是通过与其配套的外界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通过污水池21、污泥沉淀壳22、污水泵23、吸料管24、排料管25、加料管26、漏斗27、旋转电机28、旋转杆29、排泥管210、水泵211、固定壳31、支撑板32、密封板33、伺服电机34、滤筒35、加药管36、拉板37和固定螺栓38的相互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污泥分离效果,使得水和泥可以被彻底的分离,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实用性,使得装个设备工艺简洁操作简单,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5.使用时,外界的污水通过连接管排入进污水池21内,当需要对污水池21内的污水进行处理时,通过外界控制器启动污水泵23,污水泵23通过吸料管24和排料管25把污水排入进污泥沉淀壳22内,同时通过加料管26向排料管25内加入药剂,从而加快污泥中水和泥的分离,污水在污泥沉淀壳22内反应后,泥由于比重较大,从而全部沉淀到漏斗27的内部,清水则位于漏斗27的顶部,然后打开排水管上的电磁阀,使得清水排入到外界的清水池内,然后打开排泥管210上的电磁阀,使得沉淀的泥通过排泥管210排入进滤筒35的内部,同时通过外界控制器启动旋转电机28,旋转电机28通过输出轴带动旋转杆29旋转运动,从而避免排泥管210出现堵塞的现象,然后通过外界控制器启动伺服电机34,伺服电机34通过输出轴带动滤筒35旋转运动,从而使得泥中的水分通过离心率可以被甩出来,泥则留在滤筒35的内部,通过水泵211可以把滤筒35甩出的水排入进污水池21内,然后继续循环,提高了污泥分离效果,后期需要处理滤筒35时,扭松固定螺栓38,打开拉板37,然后向右拉动密封板33,即可使得滤筒35和支撑板32从固定壳31内抽离出来。
26.综上所述:该污泥处理设备,通过污水池21、污泥沉淀壳22、污水泵23、吸料管24、排料管25、加料管26、漏斗27、旋转电机28、旋转杆29、排泥管210、水泵211、固定壳31、支撑板32、密封板33、伺服电机34、滤筒35、加药管36、拉板37和固定螺栓38的相互配合,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