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5486发布日期:2022-03-09 11:55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资源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2.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目前对建筑空调系统冷凝水与冷却水的处理方式大多是直接排掉,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近几年关于冷凝水回收的理念和举措开始被人提出,并且水资源是自然界馈赠给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资源,但是现实中一般雨水都不会被收集,这样雨水就会白白流失了,雨水资源的浪费也是一个应该让人们重视的问题。
3.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包括用于存储雨水和冷凝水的第一集水箱,所述第一集水箱左侧设有汇集冷凝水和雨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端的第一接头与冷凝排水端连接,所述输水管上端的第二接头与雨水收集器排水端连接,所述输水管上设有用于对雨水和冷凝水进行固体除杂的过滤机构,所述第一集水箱右侧连通第二集水箱,所述第二集水箱右侧连通第三集水箱,所述第三集水箱上设有用于对消毒液和水进行混合的搅拌装置,所述第三集水箱上端设有消毒液进口,消毒液进口通过消毒管路连接消毒供料装置的供料端,所述第三集水箱连通第四集水箱,所述第四集水箱上设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位高度的液位检测装置,所述第四集水箱上端设有用于连接自来水管的进水端口,所述第四集水箱右上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下端连接位于第四集水箱内底部的提水泵。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位检测装置、提水泵、搅拌装置和消毒供料装置电性连接控制柜。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控制柜和消毒供料装置都设置在控制箱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集水箱、第二集水箱、第三集水箱和第四集水箱上端都设有排气阀,所述第四集水箱右侧设有溢流阀。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用于缓存水的缓存箱,所述缓存箱内部滑动配合有一个活塞板,所述第四集水箱下侧通过缓冲弹簧与缓存箱内壁的侧块连接固定,所述活塞板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落水口,所述落水口上方覆盖有呈锥形结构的锥形过滤网,这种锥形结构的设置方便在杂质向四周滑落,并且在水流的推动下,杂质也很难
附着在锥形过滤网上,所以这种锥形结构的过滤方式持续过滤效果较好,所述锥形过滤网上端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杆,所述转动轴杆上端外侧设有一个刮料板,所述刮料板与锥形过滤网表面的过滤面抵压接触,所述转动轴杆下端连接有用于带动其转动的旋转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件包括一个用于存储水的缓存盒,所述缓存盒的直径大于落水口直径,所述缓存盒外侧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缓存盒切面呈锐角设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存箱外侧开设有除杂口,除杂口处配合设有与缓存箱内壁相配合的维护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集水箱上的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用于伸入第三集水箱内部的搅拌管,所述搅拌管外侧分布有若干个搅拌侧管,所述搅拌侧管与搅拌管连通,所述搅拌侧管表面分布有若干个药液漏出的漏口,所述搅拌管外侧转动套设有一个缓存药箱,所述缓存药箱内部的搅拌管表面设有一个通口,所述缓存药箱外侧设有一个进药端口,所述进药端口与第三集水箱上的消毒液进口之间通过软管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需要进行设计,可以对冷凝水和雨水完成固体杂质的过滤,避免管路堵塞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保证了水的质量,并通过对水位高度检测进行定期补水,再将水用于生活中去,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存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溢流阀1、搅拌装置2、排气阀3、第一集水箱301、第二集水箱302、第三集水箱303、第四集水箱304、提水泵4、消毒供料装置5、液位检测装置6、控制柜7、控制箱8;
21.过滤机构200、缓存箱201、锥形过滤网202、转动轴杆203、刮料板204、活塞板205、缓冲弹簧206、侧块207、排水管208、缓存盒209、维护门210;
22.搅拌电机220、缓存药箱221、进药端口222、通口223、搅拌管224、搅拌侧管226、漏口22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雨水和空调冷凝水联合回收利用系统,
包括用于存储雨水和冷凝水的第一集水箱301,所述第一集水箱301左侧设有汇集冷凝水和雨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上端的第一接头与冷凝排水端连接,所述输水管上端的第二接头与雨水收集器排水端连接,所述输水管上设有用于对雨水和冷凝水进行固体除杂的过滤机构200,所述第一集水箱301右侧连通第二集水箱302,所述第二集水箱302右侧连通第三集水箱303,所述第三集水箱303上设有用于对消毒液和水进行混合的搅拌装置2,所述第三集水箱303上端设有消毒液进口,消毒液进口通过消毒管路连接消毒供料装置5的供料端,所述第三集水箱303连通第四集水箱304,所述第四集水箱304上设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位高度的液位检测装置6,所述第四集水箱304上端设有用于连接自来水管的进水端口,通过及时补入自来水,保证集水箱内部水量的充足性,所述第四集水箱304右上侧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下端连接位于第四集水箱304内底部的提水泵4,通过提水泵4可以将处理后的冷凝水和雨水用于生活使用;
26.所述液位检测装置6、提水泵4、搅拌装置2和消毒供料装置5电性连接控制柜7;
27.所述控制柜7和消毒供料装置5都设置在控制箱8内部;
28.所述第一集水箱301、第二集水箱302、第三集水箱303和第四集水箱304上端都设有排气阀3,所述第四集水箱304右侧设有溢流阀1,避免水位过高的问题;
29.所述过滤机构200包括用于缓存水的缓存箱201,所述缓存箱201内部滑动配合有一个活塞板205,所述第四集水箱304下侧通过缓冲弹簧206与缓存箱201内壁的侧块207连接固定,所述活塞板205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落水口,所述落水口上方覆盖有呈锥形结构的锥形过滤网202,这种锥形结构的设置方便在杂质向四周滑落,并且在水流的推动下,杂质也很难附着在锥形过滤网202上,所以这种锥形结构的过滤方式持续过滤效果较好,所述锥形过滤网202上端中间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杆203,所述转动轴杆203上端外侧设有一个刮料板204,所述刮料板204与锥形过滤网202表面的过滤面抵压接触,所述转动轴杆203下端连接有一个用于存储水的缓存盒209,所述缓存盒209的直径大于落水口直径,所述缓存盒209外侧阵列分布有若干个排水管208,所述排水管208与缓存盒209切面呈锐角设置,实际使用时,在水流的冲击下,活塞板205会在缓冲弹簧206的缓冲下上下颠簸,使得杂质向下滑落,并且在缓存盒209中的水沿着排水管208排出时,水流的反作用力构建的旋转力矩会使得转动轴杆203转动,转动轴杆203转动会对锥形过滤网202表面进行刮料处理,从而维持过滤面的透水效果,所述缓存箱201外侧开设有除杂口,除杂口处配合设有与缓存箱201内壁相配合的维护门210,后期可以将维护门210拆卸进行杂质清理。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使用时,将冷凝水和雨水通过过滤机构200进行过滤,完成固体杂质的处理,随后处理后的水进入积水箱中,在第三集水箱中送入消毒液,完成对水的消毒处理,随后将处理后的水送入第四消毒箱中,通过提水泵可以将水送至生活用水,这样就将冷凝水和雨水充分的利用了,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31.实施例2
32.参阅图4,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设置在第三集水箱303上的搅拌电机220,所述搅拌电机220的输出端设有用于伸入第三集水箱303内部的搅拌管224,所述搅拌管224外侧分布有若干个搅拌侧管226,所述搅拌侧管226与搅拌管224连通,所述搅拌侧管226表面分布有若干个药液漏出的漏口225,所述搅拌管224外侧转动套设有一个缓存药箱221,所述缓存药箱221内部的搅拌管224表面设有一个通口223,所述缓存药箱221
外侧设有一个进药端口222,所述进药端口222与第三集水箱303上的消毒液进口之间通过软管连通,实际使用时,通过搅拌电机220带动搅拌管224转动,药液会沿着进药端口222进入缓存药箱221中,随后又沿着通口223进入搅拌管224中,最后从漏口225中溢出,这种搅拌装置可以在药液进入第三集水箱时就将其打散,有效的提高了药液与水的混合效果,进而提高了消毒杀菌的效果。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