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7125发布日期:2022-01-05 12:23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mbr膜组设备能够高效地进行污水处理。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mbr膜组处理设备,包括处理罐、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固定安装于处理罐一端,所述出水口固定安装于处理罐另一端,所述处理罐内部设置有mbr膜组池,所述mbr膜组池内部顶端固定安装有mbr膜组机构,所述mbr膜组机构包括反应筒和曝气泵,所述曝气泵固定安装于处理罐外部顶端,所述反应筒内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安装有mbr膜组;该专利通过安装的mbr膜组机构,确保了废水与mbr膜组的均匀接触,由于喷水管位于其中两组所述mbr膜组靠近上方处,更能使水与mbr膜组之间充分接触,同时喷出的空气能够与mbr膜组之间充分接触,使得净化效果更好,从而可有效提高mbr膜组的处理效果,从而可实现对高浓度有机物废水的净化处理。
3.mbr膜组是设备的核心组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更换维护,但是上述专利中的mbr膜组更换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mbr膜组更换不便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立式敞口罐以及从上至下设置在所述敞口罐内的第一过滤组件、膜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敞口罐可拆卸连接,所述敞口罐的内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膜组件卡装的环形安装部且所述膜组件安装后所述膜组件与所述敞口罐的内壁相离,所述敞口罐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所述膜组件之间的空间连通的第一连接管。
6.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用于对废水进行第一次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对膜组件造成不良影响,废水在经膜组件处理后进入第二过滤组件进行再次处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因在膜组件之前设置了第一过滤组件对杂质进行了部分拦截,减小了膜组件的负荷,从而使得膜组件的维护周期拉长;同时,维护时只需将第一过滤组件拆卸后即可对膜组件进行拆卸,方便快捷。
7.进一步地,所述膜组件包括安装筒,所述安装筒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孔板,mbr膜组安装在所述支撑孔板上,所述安装筒的下端卡入所述安装部内,所述敞口罐上还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安装筒内且位于所述支撑孔板下方的第二连接管。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卡紧段和支撑段,所述安装筒的外壁与所述卡紧段的内壁卡接且所述安装筒的下端面抵在所述支撑段的上端面上,其中所述支撑段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部上下空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孔板。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敞口罐内的转动篮以及安装在所述敞口罐上驱动所述转动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敞口罐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对所述转动篮下端进行支撑的转动环。
10.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环的上端内壁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位于所述转动环内的过滤篮。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敞口罐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孔板下方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为上端面小于其下端面的锥台形且锥台形的锥面上设置有过滤孔。
12.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罐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上端与所述过滤板相抵的支撑筒,所述过滤孔与所述支撑筒断开,所述支撑筒内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向上延伸,所述过滤板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过滤板上方的螺旋板且所述螺旋板的上端螺距大于其下端螺距。
13.进一步地,所述敞口罐的上端面上转动安装有水平安装板,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安装板下方的第一齿轮,所述转动篮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下端与所述转动篮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篮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方柱,所述转动杆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方柱卡入的方孔。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敞口罐的上端面上凹陷设置转动孔,所述转动柱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能够方便快捷地对膜组件进行拆卸更换维护(mbr膜组安装在膜组件内),同时在膜组件前设置了第一过滤组件减小膜组件处理负荷,使得膜组件能够正常运行更长时间,进而降低维护频率,增加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9.上述附图中:
20.敞口罐1、mbr膜组2、安装部3、第一连接管4、转动篮5、第一电机6、转动环7、篮体8、篮底9、过滤篮10、安装筒11、支撑孔板12、第二连接管13、盖板14、卡紧段15、支撑段16、安装孔板17、过滤板18、支撑筒19、第二电机20、第一转动杆21、螺旋板22、安装板23、转动板24、转动柱25、第一齿轮26、第二转动杆27、第二齿轮28、水平板29、竖直板30、方柱31、排水管32。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mbr膜组废水处理装置,其包括立式敞口罐1以及从上至下设置在所述敞口罐1内的第一过滤组件、膜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mbr膜组2安装在膜组件内;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与所述敞口罐1可拆卸连接,所述敞口罐1的内壁上设置有供所述膜组件卡装的环形安装部3且所述膜组件安装后所述膜组件与所述敞口罐1的内壁相离,所述敞口罐1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所述膜组件之间的空间连通的第一连接管4;其中设置的第一连接管4可以用于导出膜组件处理前的废水样品,与最终导出的处理水(即净水)进行对比,可以判断处理装置是否正常运行,同时设置的第一连接管4还可以作为气体通入的通道,对废水进行通气处理,增加废水内的空气含量,即进行废水曝气处理。
24.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组件用于对废水进行第一次过滤,避免大颗粒杂质对膜组件造成不良影响,废水在经膜组件处理后进入第二过滤组件进行再次处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因在膜组件之前设置了第一过滤组件对杂质进行了部分拦截,减小了膜组件的负荷,从而使得膜组件的维护周期拉长;同时,维护时只需将第一过滤组件拆卸后即可对膜组件进行拆卸,方便快捷。
25.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位于所述敞口罐1内的转动篮5以及安装在所述敞口罐1上驱动所述转动篮5转动的第一电机6;所述敞口罐1的内壁上还设置有对所述转动篮5下端进行支撑的转动环7。废水装入转动篮5内进行第一次过滤,随第一电机6驱动转动篮5进行转动,废水随转动篮5一同转动,产生的离心力能够使得废水过滤效率得以提升,进而提高处理效率,转动环7对转动篮5的下端进行转动支撑,避免转动篮5出现上下颠簸,使得过滤稳定的进行。
26.如图1所示,具体地,转动篮5包括篮体8以及篮底9,篮体8的上端与敞口罐1的内壁滑动连接,篮底9与转动环7的上环面滑动连接并与敞口罐1的内壁滑动连接,这样能够确保转动篮5在敞口罐1内更稳定的进行转动,其中,篮体8中段与敞口罐1之间形成了环形空间,转动篮5转动时离心力使得废水被甩至该环形空间内得以与杂质分离,进一步地,在转动环7上设置有连通该环形空间和转动环7的环内的连接道,使得被甩出的水能够顺利下流至转动环7内。
27.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mbr膜组2的处理负荷,所述转动环7的上端内壁设置有环形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放置有位于所述转动环7内的过滤篮10,即过滤篮10的上端搭靠在支撑台上,进入转动环7内的水进入到过滤篮10内,这样使得被甩出的水进入到过滤篮10内进行再次过滤,进一步减少杂质含量。
28.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膜组件包括安装筒11,所述安装筒11内固定连接有支撑孔板12,mbr膜组2安装在所述支撑孔板12上,所述安装筒11的下端卡入所述安装部3内,所述敞口罐1上还设置有延伸到所述安装筒11内且位于所述支撑孔板12下方的第二连接管13,第二连接管13与第一连接管4类似,用于将安装筒11内经mbr膜组2处理的水导出,该部分水与第一连接管4导出的水对比能够更精准地对mbr膜组2进行使用程度判断,及时发现
mbr膜组2是否正常运行;同样地,第二连接管13也可以用于向处理装置内通入空气,即在mbr膜组2后端进行曝气,配合第一连接管4的曝气使得曝气的效率更高。mbr膜组2安装在安装筒11内,随安装筒11一同取出进行更换维护,然后再一同装入敞口罐1内即可,特别地,在安装筒11的上端还扣合有压盖在mbr膜组2上方的盖板14(盖板14和安装筒11之间设置螺杆等紧固件实现紧固,同时方便拆卸和安装),盖板14和支撑孔板12将mbr膜组2固定在安装筒11内,保证mbr膜组2在运行时的机械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安装筒11上还设置有位于支撑孔板12上方的若干通孔,这些通孔供废水进入安装筒11内,确保废水正常与mbr膜组2正常接触,特别地,这些通孔还能继续拦截部分杂质,进一步减小mbr膜组2的处理负荷。
29.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部3包括卡紧段15和支撑段16,所述安装筒11的外壁与所述卡紧段15的内壁卡接且所述安装筒11的下端面抵在所述支撑段16的上端面上,这样使得安装部3除了卡紧安装筒11外还提供了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膜组件在处理装置内的稳定性;其中所述支撑段16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安装部3上下空间的通道,所述通道内固定连接有安装孔板17,该设置的安装孔板17继续对经过膜组件处理的水进行再次过滤。
30.如图1所示,经过mbr膜组2处理的水继续下行进入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敞口罐1的内壁上且位于所述安装孔板17下方的过滤板18,所述过滤板18为上端面小于其下端面的锥台形且锥台形的锥面上设置有过滤孔。设置的过滤板18再次对水进行过滤处理,进一步提高洁净度。
31.如图1所示,所述敞口罐1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上端与所述过滤板18相抵的支撑筒19,该支撑筒19对过滤板18提供向上的支撑作用,其中过滤板18上的所述过滤孔与所述支撑筒19断开,这样能够避免水通过过滤孔进入支撑筒19内,所述支撑筒19内安装有第二电机20,所述第二电机20的转动轴向上延伸,所述过滤板18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机20的转动轴连接的第一转动杆21(即第一转动杆21穿过过滤板18与第二电机20的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过滤板18上方的螺旋板22且所述螺旋板22的上端螺距大于螺旋板22下端螺距,其中设置的第一转动杆21上端延伸到通道内并与安装孔板17转动连接,这样能够使得第一转动杆21运行更平稳。设置的第二电机20驱动螺旋板22转动,在螺旋板22转动时能够提供向下拉动水的作用力,使得处理装置中产生向下的拉动作用力,使得水向下流动,继而穿过设置的过滤板18最终流到支撑筒19、过滤板18以及敞口罐1围成的空间内,最后通过设置在敞口罐1上的排水管32导出处理装置。
32.如图1所示,所述敞口罐1的上端面上转动安装有水平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24,所述转动板24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5,所述敞口罐1的上端面上凹陷设置转动孔,所述转动柱25与所述转动孔转动连接,这样使得安装板23能够在敞口罐1上端转动;
33.所述第一电机6安装在所述安装板23上且所述第一电机6的转动轴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安装板23下方的第一齿轮26,所述转动篮5内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7,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齿轮26啮合的第二齿轮28,其中,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下端与所述转动篮5连接,进行处理时,安装板23转动到敞口罐1上方使得第一齿轮26和第二齿轮28啮合,然后即可启动第一电机6,同时,为提高第一电机6运行稳定性,敞口罐1上还设置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水平插入转动板24内的水平板29以及竖直穿过水平板29后插入敞口罐1上端面内的竖直板30,在需要转动安装板23时(即需要拆卸时),先将竖直板30抽
出,再将水平板29抽出即可。
34.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篮5的内底面上固定连接有方柱31,所述第二转动杆27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供所述方柱31卡入的方孔,其中方柱31固定在篮底9上。这样使得第二转动杆27与转动篮5能够拆卸,在处理装置维护时,可以将第二转动杆27以及其上的第一齿轮26一同拆卸,进而对转动篮5进行单独拆卸(将转动篮5从敞口罐1中取出),方柱31和方孔配合则确保转动篮5与第二转动杆27一同进行转动。
3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