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9389发布日期:2022-01-29 13:55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湿地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湿地过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湿地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人工填料附着的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生态净化技术,现有一体化湿地系统,水流在其内部停留时间较短,对水流的净化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湿地处理系统水流在其内部停留时间较短,水质净化效果相对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湿地处理系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隔离壁,以及由所述第一隔离壁分隔的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所述第一净化区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在水平方向排列,在所述第一净化区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净化区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净化区的顶部连通,以使水流能够从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湿地处理系统并在所述第一净化区的顶部流入所述第二净化区。
6.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壁的顶端形成锯齿形过流堰,所述水流通过所述锯齿形过流堰从所述第一净化区流入所述第二净化区。
7.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水流在通过锯齿形过流堰从第一净化区流入第二净化区时,部分杂物就会被锯齿形结构阻挡在第一净化区,提高净化效果。
8.可选地,所述第一净化区和所述第二净化区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净化区套装于所述第二净化区之外。
9.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使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环状,水流在第一净化区和第二净化区内流动形式分别为上升和下降,系统的结构增强了布水均匀性,有效提高系统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10.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隔离壁和第三净化区,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净化区、所述第二净化区和所述第三净化区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净化区和所述第三净化区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隔离壁分隔,所述第二净化区的底部与所述第三净化区的底部连通。
11.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当水流在第二净化区内从上向下流到底部后,会从第二净化区的底部流入第三净化区,水流再第三净化区中从下向上升起,进行第三次净化,通过设置第三净化区,使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流向至少做两侧改变,至少进行三次同样距离的流动和净化,进而延长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
12.可选地,所述第三净化区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净化区套装于所述第三净化区之外。
13.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三净化区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形,水流在第三
净化区内以水面的形式上升和下降,这增强了布水均匀性,有效提高系统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净化区的顶面、所述第二净化区的顶面和所述第三净化区的顶面相连接形成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水流收集面。
15.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使得在水流收集面上的水流会向水流收集面的中心流动,便于水流的收集。
16.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将水流从湿地处理系统送出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三净化区同轴设置,所述出水管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三净化区的顶面的上方,所述出水管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三净化区的顶面设置。
17.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便于将在水流收集面的中心集中的水流送出湿地处理系统。
18.可选地,还包括绿植模块,所述绿植模块连接于所述水流收集面。
19.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该绿植模块可以包括一些绿色植物,并使绿色植物种植于水流收集面内,进而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20.可选地,在所述第三净化区的底部安装有排空管,在所述排空管上安装有排空控制开关。
21.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在需要对湿地处理系统内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打开排空控制开关,将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水排空。
22.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净化区和所述第三净化区内均填充有粗填料,在所述第二净化区内填充有细填料。
23.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填料的材质可以为砾石、沸石、火山岩等填料,粗填料的颗粒直径大小为6-10cm,细填料的颗粒直径大小为2-3cm。
2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25.本技术所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使水流从第一净化区的底部的进水口进入,水流逐渐上升到第一净化区的顶部进行第一次净化后,再从第一净化区的顶部流入第二净化区,水流在第二净化区中从上向下流动进行第二次净化,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中的流动路径是弯折的,因此水流流动的距离相对较大,停留时间较长,使对水流的水质净化效果更好。
26.本技术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出水管;2-第三净化区;3-绿色植物;4-第一净化区;5-第二净化区;6-排空管;7-进水管;9-第二隔离壁;10-第一隔离壁。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隔离壁10,以及由所述第一隔离壁10分隔的第一净化区4和第二净化区5,所述第一净化区4和所述第二净化区5在水平方向排列,在所述第一净化区4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第一净化区4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净化区5的顶部连通,以使水流能够从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湿地处理系统并在所述第一净化区4的顶部流入所述第二净化区5。
36.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通过使水流从第一净化区4的底部的进水口进入,水流逐渐上升到第一净化区4的顶部进行第一次净化后,再从第一净化区4的顶部流入第二净化区5,水流在第二净化区5中从上向下流动进行第二次净化,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中的流动路径是弯折的,因此水流流动的距离相对较大,停留时间较长,使对水流的净化效果相对较好。进水管7与进水口连通。
37.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壁10的顶端形成锯齿形过流堰,所述水流通过所述锯齿形过流堰从所述第一净化区4流入所述第二净化区5。这样,水流在通过锯齿形过流堰从第一净化区4流入第二净化区5时,部分杂物就会被锯齿形结构阻挡在第一净化区4,提高净化效果。当然,第一隔离壁10的顶端也可以设置成网状结构。
38.可选地,所述第一净化区4和所述第二净化区5均为圆筒状,所述第一净化区4套装于所述第二净化区5之外。这样,使第一净化区4和第二净化区5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环状,水流在第一净化区4和第二净化区5内流动均以水面的形式上升和下降,这增强了布水均匀性,有效提高系统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39.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隔离壁9和第三净化区2,在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净化区4、所述第二净化区5和所述第三净化区2依次排列,所述第二净化区5和所述第三净化区2之间通过所述第二隔离壁9分隔,所述第二净化区5的底部与
所述第三净化区2的底部连通。这样,当水流在第二净化区5内从上向下流到底部后,会从第二净化区5的底部流入第三净化区2,水流再第三净化区2中从下向上升起,进行第三次净化,通过设置第三净化区2,使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流向至少做两侧改变,至少进行三次同样距离的流动和净化,进而延长水流在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流动距离和流动时间,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
40.可选地,所述第三净化区2为圆柱体,所述第二净化区5套装于所述第三净化区2之外。第三净化区2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圆形,水流在第三净化区2内以水面的形式上升和下降,这增强了布水均匀性,有效提高系统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41.可选地,所述第一净化区4的顶面、所述第二净化区5的顶面和所述第三净化区2的顶面相连接形成从外向内逐渐向下倾斜的水流收集面。这使得在水流收集面上的水流会向水流收集面的中心流动,便于水流的收集。当然,水流收集面也可以改为平面。
42.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水流从湿地处理系统送出的出水管1,所述出水管1与所述第三净化区2同轴设置,所述出水管1的顶端位于所述第三净化区2的顶面的上方,所述出水管1的顶端靠近所述第三净化区2的顶面设置。这样,便于将在水流收集面的中心集中的水流送出湿地处理系统。
43.可选地,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湿地处理系统,还包括绿植模块,所述绿植模块连接于所述水流收集面。该绿植模块可以包括一些绿色植物3,并使绿色植物3种植于水流收集面内,进而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
44.可选地,在所述第三净化区2的底部安装有排空管6,在所述排空管6上安装有排空控制开关。这样,在需要对湿地处理系统内进行检修的时候,可以打开排空控制开关,将湿地处理系统内的水排空。
45.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净化区4和所述第三净化区2内均填充有粗填料,在所述第二净化区5内填充有细填料。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填料的材质可以为砾石、废石和/或火山岩等石料,粗填料的颗粒直径大小为6-10cm,细填料的颗粒直径大小为2-3cm。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