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2105发布日期:2022-02-12 15: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沉降池(1)、絮凝反应池(2)、沉淀池(3)、生物净化池(4)、过滤池(5)、消毒池(6)和清水池(7),所述截污沉降池(1)、絮凝反应池(2)、沉淀池(3)、生物净化池(4)、过滤池(5)、消毒池(6)和清水池(7)依次连通;污水经截污排泥、凝絮反应、矾花沉淀、生物净化、介质过滤和消毒直至清水并排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沉降池(1)顶部安装有进水管(11),底部开设有第一排泥口(12),所述截污沉降池(1)与絮凝反应池(2)相邻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连接管(13),连通截污沉降池(1)和絮凝反应池(2),所述第一连接管(13)的安装高度低于进水管(1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沉降池(1)内部安装有隔板(14),所述隔板(14)连接截污沉降池(1)顶板和底板,将截污沉降池(1)分为第一沉降池(16)和第二沉降池(17);所述隔板(14)上安装有第二连接管(15),连通第一沉降池(16)和第二沉降池(17);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安装高度高于第一连接管(13);所述第一排泥口(12)有两个,分别设于隔板(14)两侧。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池(2)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投料管(21);所述絮凝反应池(2)内部安装有第一搅拌器(22);所述絮凝反应池(2)与沉淀池(3)相邻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三连接管(23),连通絮凝反应池(2)和沉淀池(3),所述第三连接管(23)的安装高度低于第一连接管(13);所述絮凝反应池(2)底部开设第二排泥口(24)。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3)自上而下安装有第四连接管(31)、隔水孔板(32)、斜管(33)、多孔滤板(34)和沉淀泥槽(35);所述第四连接管(31)上开设若干个透水孔,且安装在沉淀池(3)和生物净化池(4)相邻的侧壁上,连通沉淀池(3)和生物净化池(4);所述隔水孔板(32)和多孔滤板(34)水平安装在沉淀池(3)内侧壁上;所述斜管(33)有若干根,填充在隔水孔板(32)和多孔滤板(34)之间,所述斜管(33)与隔水孔板(32)呈60
°
角;所述沉淀泥槽(35)安装在沉淀池(3)底部;所述沉淀泥槽(35)底部开设通向外部的第三排泥口(36);所述第三连接管(23)位于沉淀泥槽(35)和多孔滤板(34)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净化池(4)内部自上而下分为植物栽培层(41)、活性炭吸附层(42)、生物接触氧化层(43);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43)的底部安装有曝气管(44),所述曝气管(44)与外部的增氧机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31)位于生物净化池的部分埋入植物栽培层(41);所述生物净化池(4)与过滤池(5)相邻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五连接管(45),所述第五连接管(45)位于曝气管(44)的下部,连通生物净化池(4)和过滤池(5)。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栽培层(41)包括植物(411)和陶粒层(412),所述植物(411)栽植在陶粒层(412)上;所述活性炭吸附层(42)为活性炭填充层;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43)为碳纤维人工水草填充层。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5)自上而下填充第一滤料(51)、第二滤料(52)和第三滤料(53);所述第一滤料上部安装有密封板(54);过滤池(5)与消毒池(6)相邻的内壁上安装有第六连接管(55),连通过滤池(5)和消毒池(6);所述第六连接管(55)位于过滤池(5)的部分埋于第一滤料(51)中,且管壁上开设若
干个透水孔,所述第六连接管(55)高于第五连接管(45)。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料(51)为无烟煤,第二滤料(52)为锰砂,第三滤料(53)为石英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池(6)顶部安装有第二投料管(61);所述消毒池(6)内部安装有第二搅拌器(62);所述消毒池(6)与清水池(7)相邻的内壁上安装有第七连接管(63),连通消毒池(6)与清水池(7),所述第七连接管(63)的位置低于第六连接管(55);所述清水池(7)与外部连接处安装有排水管(71),所述排水管(71)的位置低于第七连接管(6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组合式水处理反应器,包括截污沉降池、絮凝反应池、沉淀池、生物净化池、过滤池、消毒池和清水池。本实用新型将重力沉降、絮凝沉淀、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介质吸附、物理过滤、氧化分解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多种水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多重协同增效作用净化水质;同时依靠污水自身重力自流,无需额外增加提升泵;通过多级错位的水流通道方式为污水净化处理提供更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以充分净化水质,具有能耗低,净化效果好,运行简单方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场应用前景。场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董恩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恩氚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2/1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