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应急事故池

文档序号:29199068发布日期:2022-03-09 13:42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应急事故池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应急事故池。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石化企业的泄露、爆炸事故时有发生,油品与化学产品对水环境而言是巨大的威胁。2005年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造成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故,敲响了石化企业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理的警钟。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与政策,要求石化企业需设置应急事故池,以暂存突发事故产生的废水,避免污染物外泄,同时减缓对污水处理厂水处理设施的冲击。然而,目前我国化工企业事故池普及率较低,一是因为关于事故池的研究起步较晚,事故池相关的设计规范与管理标准尚未完善;二是因为事故池作为应急设施,利用率低,容积大,一旦事故发生,事故池除了容纳生产废水还需容纳灭火所需的大量废水等。传统应急事故池多为地下式,受结构稳定与建造难度的限制,深度多为5m以下,在必须保障容积的前提下,占地面积非常大;而我国土地资源紧张,对于多数企业而言,尤其是中小型石化企业,难以建造符合规范要求的应急事故池。因此,研发一种能够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成本,同时保证进入事故池前进行有效预处理的应急事故池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式应急事故池,不仅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维护和管理,而且能够缓解土地资源紧张,减少占地面积。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依次连接的栅格井、隔油池和池体,所述池体内部分为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所述隔油池与池体下层连接,所述池体上层下侧部设置有事故池出水管,所述池体下层内设置有潜污泵,用以将事故水输送至池体上层并由事故池出水管排出。
5.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下层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
6.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层下侧部设置有池体上层排空管,所述池体上层上侧部设置有池体上层溢流管,所述池体下层上侧部设置有池体下层溢流管,所述池体下层下侧部设置有池体下层排空管,所述池体下层排空管与设置在池体下层内部的排空泵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隔油池与池体下层上侧部之间经事故池进水管连接,所述隔油池内部分隔为三格。
8.进一步的,所述潜污泵依次经潜污泵出水管和池体上层进水管与池体上层的上侧部连接,所述池体上层溢流管、池体下层溢流管、事故池进水管、潜污泵出水管、池体上层排空管、池体下层排空管上均设有闸阀,所述事故池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和蝶阀。
9.进一步的,所述栅格井内部设置有栅格,用以除去水中悬浮固体。
10.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上均设有人孔及检修孔。
11.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层顶部设置有通气管。
12.进一步的,所述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内侧设置有步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构造简单,能够减少占地面积,维护方便,事故水经格栅井、隔油池预处理后,重力流进事故池下层,利用潜污泵将事故水提升至事故池上层,然后通过出水管道重力输送至水处理设施;其中,液位传感器连接泵控制系统,以根据液位高度控制泵的启停;池体上层溢流管和池体下层溢流管的设计,用以防污废水漫流,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池体上层排空管和池体下层排空管用以及时排除渣浆,满足紧急排空的需要;通过设置排空泵,以克服渣浆无法重力排出的问题;因此,对于大中小型的化工企业与其他工业园区,该事故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15.图2为图1的横向剖视图;
16.图3为图1的竖向剖视图;
17.图中:1-格栅井,2-隔油池,3-通气管,4-人孔及检修孔,5-闸阀,6-池体上层溢流管,7-潜污泵出水管,8-池体下层排空管,9-止回阀,10-蝶阀,11-事故池出水管,12-池体上层排空管,13-池体上层进水管,14-潜污泵,15-排空泵,16-液位传感器,17-步梯,18-事故池进水管,19-池体下层溢流管,20-坡向集水坑。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9.实施例:参照附图1-3所示,提供一种复合式应急事故池,包括依次连接的栅格井1、隔油池2和池体,池体为双层复合半地下式结构,其内部分为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所述隔油池与池体下层连接,所述池体上层下侧部设置有事故池出水管11,所述池体下层内设置有潜污泵14,用以将池体下层的事故水提升输送至池体上层并由事故池出水管排出。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下层内部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6;液位传感器置于池体底部,液位传感器与泵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检测底部液体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以电流形式输出至泵控制系统,根据启泵液位(约池容1/3~1/2处)、停泵液位(略高于泵吸水口处)控制泵的启停。
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上层下侧部设置有池体上层排空管12,所述池体上层上侧部设置有池体上层溢流管6,所述池体下层上侧部设置有池体下层溢流管19,所述池体下层下侧部设置有池体下层排空管8。
22.池体上层排空管、池体下层排空管用以及时排除渣浆,满足紧急排空的需要。上述的池体下层排空管与设置在池体下层内部的排空泵15连接,用以克服渣浆无法重力排出的问题。
23.池体下层溢流管、池体上层溢流管的设置可以以防止污染废水漫流,管中心标高与最高设计水位齐平,所述最高设计水位约于池容2/3~3/4处。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油池与池体下层上侧部之间经事故池进水管18连接;
25.在本实施例中,隔油池的保护高度大于400 mm,所述隔油池2内部沿水流方向分隔为三格,每格宽度小于6 m,使布水均匀,隔油池顶部加设阻燃材料的盖板。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潜污泵依次经潜污泵出水管7和池体上层进水管13与池体上层的上侧部连接,所述池体上层溢流管、池体下层溢流管、事故池进水管、潜污泵出水管、池体上层排空管、池体下层排空管上均设有闸阀5,所述事故池出水管上设置有止回阀9和蝶阀10。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栅格井内部设置有栅格,用以除去水中悬浮固体。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上均设有人孔及检修孔4。人孔及检修孔还可以兼作通风设施。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上层顶部设置有通气管3,防止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气体聚集于密闭空间,造成二次事故。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上层和池体下层内侧设置有步梯17。
31.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时,事故水依次经格栅井、隔油池进行预处理,经预处理后的事故水重力自流至池体下层内,事通过池体底部液位传感器的检测,控制泵的启停,事故水通过潜污泵提升至池体上层,事故水经事故池出水管输送至水处理设施。
32.在本实施例中,池体上层、池体下层的内底面均设有坡向集水坑20,坡度i=0.01~0.02,以满足紧急排空的需要。
3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池体的容积根据《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控制规范》(qsy08190)确定:v

=(v1+v
2-v3)
max
+v4+v
5 ;
34.式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物料量;
[0035]v2
——发生事故的储蓄、装置或铁路、汽车装卸区的消防水量;
[0036]v3
——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
[0037]v4
——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
[0038]v5
——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
[0039]
在本实施例中,池体可兼作初期雨水调蓄池,暂存超量工业污水和雨季超量合流污水,但占用容积不超过池体的1/3;
[0040]
在本实施例中,事故池容积根据规范合理减少,事故池位置设置在厂区雨排水管线末端,地势较低处,便于事故状态下事故水的截留。隔油池沿水流方向分为3格,每格宽度为6 m,既可以布水均匀又能减少有效水深。池体下层最高设计液位为池容2/3处,启泵液位为池容1/3~1/2处,停泵液位略高于泵吸水喇叭口,池体上层最高设计液位稍低于池体顶部,以满足重力流进水的同时增加池体有效容积。设定池底坡向集水坑,坡度为0.02,便于紧急排空。
[0041]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42]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上对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外,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43]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
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0044]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004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0046]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